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PA苗文(白苗语:Ntawv Hmoob ;英语:Romanized Popular Alphabet,缩写:RPA),又称国际苗文[1],是一套使用拉丁字母来记录白苗语与青苗语(属苗语川黔滇次方言)的全音素文字,由三位传教士于1951至1953年间创制。[1]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伊夫·伯尔特赖(Yves Bertrais)神父在老挝琅勃拉邦省的苗族人中间传教,为了方便传教工作,他创制了一种基于法语拼写的苗文。与此同时,在川圹省传教的美国新教传教士林伍德·巴尼牧师(Linwood Barney)在语言学家威廉·斯莫利牧师(William Smalley)的协助下也设计了一种苗文。1952年,三人在琅勃拉邦会面商讨苗文统一的问题并在1953年完成了RPA苗文方案。[1]
RPA问世一段时间后即被老挝政府禁止,不久新教在老挝的活动也告停止,1955年巴尼与斯莫利离开了老挝。1961年伯尔特赖来到老挝首都万象,此后学习RPA的苗族人逐渐增多,使用范围也从教徒扩展至学生。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加快了RPA苗文的传播,大量苗族难民在泰国难民营中学习RPA,随后RPA被苗族难民带到了各安置国。[2]
RPA苗文可以用于书写白苗语(RPA:Hmoob Dawb)和青苗语(RPA:Moob Leeg)。白苗语和青苗语的音系大体类似,但各有自己特有的辅音与元音,所对应的RPA苗文方案如下[3][4][5]:505-509[6][7]:
鼻音 | 塞音 | 边音 | 塞擦音 | |||||||||||||
---|---|---|---|---|---|---|---|---|---|---|---|---|---|---|---|---|
本位 | ny /ɲ/ |
n /n/ |
m /m/ |
ml /mˡ/ |
p /p/ |
pl /pˡ/ |
t /t/ |
d /d/ |
dl /tˡ/ |
r /ʈ/ |
c /c/ |
k /k/ |
q /q/ |
l /l/ |
tx /ts/ |
ts /tʃ/ |
清化/送气 | hny /ɲ̥/ |
hn /n̥/ |
hm /m̥/ |
hml /m̥ɬ/ |
ph /pʰ/ |
plh /pɬ/ |
th /tʰ/ |
dh /dʱ/ |
dlh /tɬ/ |
rh /ʈʰ/ |
ch /cʰ/ |
kh /kʰ/ |
qh /qʰ/ |
hl /ɬ/ |
txh /tsʰ/ |
tsh /tʃʰ/ |
鼻冠 | np /ᵐp/ |
npl /ᵐpˡ/ |
nt /ⁿt/ |
ndl /ⁿtˡ/ |
nr /ᶯʈ/ |
nc /ᶮc/ |
nk /ᵑk/ |
nq /ᶰq/ |
ntx /ⁿts/ |
nts /ⁿtʃ/ | ||||||
鼻冠
清化/送气 |
nph /ᵐpʰ/ |
nplh /ᵐpɬ/ |
nth /ⁿtʰ/ |
ndlh /ⁿtɬ/ |
nrh /ᶯʈʰ/ |
nch /ᶮcʰ/ |
nkh /ᵑkʰ/ |
nqh /ᶰqʰ/ |
ntxh /ⁿtsʰ/ |
ntsh /ⁿtʃʰ/ |
RPA苗文使用字母来记录声调,不使用附加符号。书写时调号字母写在音节之后。白苗语与青苗语的所有音节都以元音结尾[6][7],因此以字母作为调号不会与辅音混淆。
RPA苗文以音节为单位书写,每个音节之间空格。
RPA苗文,白苗语 | Nyuj tsis pom nyuj ntab, neeg tsis pom hiab xab.[4] |
---|---|
现代标准汉语 | 牛看不见牛垂皮,人看不见自己脸。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