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火车站 (历史建筑)

建於台灣日治時期的帝冠式建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雄火車站 (歷史建築)map

高雄车站帝冠式站体是一座位于台湾高雄市三民区历史建筑,2003年被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指定为历史建筑。[2]

事实速览 高雄火车站, 旧称 ...
高雄火车站
Thumb
2017年的高雄火车站 Thumb
旧称高雄驿(日语:高雄驛たかおえきたかをえき Takao eki ? [注 1]
位置高雄市三民区建国二路320号
坐标22.64°N 120.3025320°E / 22.64; 120.3025320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国昭和十六年(1941年)
公众参观开放时间:不开放
官方名称高雄火车站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车站
详细登录资料
关闭

历史

高雄车站(1941年-2002年)

Thumb
1941年的高雄驿月台,可见当时仍使用历史假名遣拼写的“たかを”。

台湾日治时期,纵贯线铁路台南—打狗段于1900年通车后,于今日高雄港车站处设立打狗停车场作为纵贯线端点站。1907年,由打狗另辟“凤山支线”:经三块厝、大港埔至九曲堂,此后陆续延伸至屏东,为今屏东线之前身。

1930年代,高雄市逐渐发展,1910年代开发的旧市区(今哈玛星盐埕区)已经趋近饱和,随著铁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显著增加,车站渐不敷使用。高雄州遂于1936年发表“大高雄都市计画”,该计画除将高雄市定位成重工业都市(尤以军需工业为重点)外,高雄驿则配合都市计画,于当时仍属未开发地带、腹地宽广的大港设置“高雄新驿”,作为新市区中心;另外也一并将新车站周围的新市区开发纳入考量,由内而外为商业区、住宅区与工业区,并以设计作为货运输送骨干的环状铁路(今高雄临港线)作为市区界线[3]:71

新车站于1939年动工兴建、1940年完工,1941年6月20日[4]高雄车站正式启用,同日原高雄车站改称高雄港车站[5]

帝冠式站体在设计部分,造型类似“高”字,内部采西式格局挑高设计,外观采日本大寺庙或贵族专用、拥有中国唐代的“唐博风”屋顶,型似皇帝之帽,又被称为帝冠样式建筑[6]。该站体原为车站的出入口大厅,整体建物似“凸”字形,帝冠式站体为凸出部分,其馀部分包括在后方往铁路方向的售票大厅、铁路餐厅、及站长室。车站配属三座岛式及一座岸式月台,除了岸式月台就在车站站房后方而以平面通道连接外,其馀皆以地下道连接,是高雄最早的人行地下道。新高雄站址距凤山支线时代即有的三块厝驿极近,稍后便在客货运方面完全接替业务,终至废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配合纵贯线全线双轨化及铁路电气化而兴建的高雄后站于1971年10月31日完工启用,帝冠式站体作为前站大厅继续使用。

高雄愿景馆(2003年-2011年)

Thumb
进行“再会啦!车站”移动工程的高雄车站,摄于2002年。

2003年,随著高雄铁路地下化计画,售票大厅和铁路餐厅在2002年帝冠式站体迁移工程时被一并拆除,部分墙壁被切割保存,帝冠式站体获得保留,然而因配合铁路地下化新站体工程,站体需要向东南移动82.6公尺至原长途客运站用地保存,并由高雄市工务局修建为“高雄愿景馆”[7][8]。移动工程于于2002年3月28日开工,至8月底完工,其中主要包括截断原有地基和移动路线的整地及加固。站长室则在2012年被拆除。

高雄愿景馆于2003年正式开馆营运,愿景馆内部有许多陈设,诸如‘风景明信片区’让参观者可以将思念与祝福的话语,转变成为地面的LED跑马灯。‘多功能展示区’利用可活动的轮架,让场地空间大小可以轻易的做变化,除了可以拿来做静态的展示外,还可供电影的放映、大型演讲、甚至舞会的使用。‘多媒体历史回廊区’则是利用脚底下的电视墙、与一旁成列的液晶萤幕,对高雄往日风貌做一系列的回顾。‘都市计划市政展示区’里头则陈列了许多近期市政建设、重大工程的模型。以及‘3D虚拟互动区’,让参观者以虚拟实境的方式飞越高雄港、爱河、光之塔,其他展区还包含旅客留言板、风的祝福广场、保存墙、愿景桥、铁路文化栈道。

高雄铁路地下化展示馆(2013年-2020年)

Thumb
高雄车站屋檐的帝冠式特色。

2013年11月2日:铁路改建工程局将旧站房修建为“高雄铁路地下化展示馆”,设置国内首座铁路地下化工程展示馆。

配合高雄市区铁路地下化工程,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运用旧高雄车站帝冠式站体展示铁路地下化工程介绍,展出包括铁路历史图片、实体铁路文物等珍贵资料,为台湾第一座铁路地下化工程的展示馆,于2013年11月2日正式启用,特此诗人余光中也为本展馆创作诗文,名为“记忆深长”[9]

2020年9月1日,因高雄车站地面工程需要,于9月1日起永久闭馆,最终开馆日为8月30日。[10]2021年,帝冠式站体移至面对中山路路口中轴线、较原址更靠近路边的区域。[11][12][13][14][15]预定做为地下化高雄车站站体主要往南的地面出入口使用,整体工程预定于2025年完工。

车站玄关(2025年-)

地下化车站完工后,帝冠式站体将进行修复设计案,考虑到修复工程在周边新站体已开放使用的前提下施作,该修复企划自2024年13月经费邀集高市府与交通部铁道局召开研商会议,于2025年2月将依文资法规定,向文化资产主管机关申请经费补助。概估新台币1亿多元,修复工程招标及施工作业工期约1年半。[16][17]

在2002年“再会啦!车站”工程中切割保存的九片墙体,后在地下化车站工程以“历史记忆墙面廊道”方式,配置成4座组合结构设立于复兴一路的西侧铁路绿园道上,并于2025年1月公开参观。[18][19]

红鲤鱼与殉工碑

Thumb
高雄铁路地下化展示馆的红鲤鱼

铁路电气化殉职人员纪念碑原位于高雄车站小月台前,帝冠式站体迁移期间曾暂置于地下化展示馆前[20],但目前位置不明。位于展示馆旁边的红鲤鱼雕像,原本是位于高雄车站前方的鲤鱼形状喷泉[21],在地下化工程中预定移至帝冠式站体前的位置[22]

相关条目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