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简称FB),民间常译为脸书脸谱面簿。是源于美国社群网路服务社会化媒体网站,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马特奥县门洛帕克市。成立初期原名为“thefacebook”,名称的灵感来自美国高中提供给学生包含照片和联络资料的通讯录(或称花名册)之昵称“face book”[4][5]

事实速览 网站类型, 语言 ...
Facebook
Thumb

Thumb
网站类型
社交网路服务
语言多语言(111种)[1]
成立2004年2月4日,​20年前​(2004-02-04
业务范围全球,屏蔽其服务的国家除外
创立者马克·扎克伯格
爱德华多·萨维林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
母公司Meta Platforms(前称Facebook, Inc)
网址facebook.com
注册需要
用户 28.5亿月活跃用户(截至2021年3月31日 (2021-03-31)
推出时间2004年2月4日,​20年前​(2004-02-04
现状活跃
编程语言C++Hack(作为HHVM)、D语言
[2][3]
关闭
Thumb
Facebook在帕罗奥图的总部

Facebook使用者除了文字讯息之外,还可传送图片、影片、文档、贴图和声音媒体讯息给其他使用者,以及透过整合的地图功能分享使用者的所在位置。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由马克·扎克伯格与他的哈佛大学室友们所创立[6]。Facebook的会员最初只限于哈佛学生加入,但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在波士顿区域的同学也能使用,包括一些常春藤名校、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史丹福大学等。接著逐渐支援让其他大学和高中学生加入,并在最后开放给任何13岁或以上的人使用。现在Facebook允许任何声明自己年满13岁的使用者注册[7][8]

使用者必须注册才能使用Facebook,注册后他们可以创建个人档案、将其他使用者加为好友、传递讯息,并在其他使用者更新个人档案时获得自动通知。此外使用者也可以加入有相同兴趣的群组,这些群组依据工作地点、学校或其他特性分类。使用者亦可将朋友分别加入不同的列表中管理,例如“同事”或“挚友”等。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Facebook内已有超过二十六亿个活跃使用者[9][10],其中约有9%的不实使用者[11]。截至2012年,Facebook每年共产生180拍位元组(PB)的资料,并以每24小时0.5拍位元组的速度增加[12]。统计显示,Facebook上每天上传3亿5千万张图片[13]

译名与称呼

Facebook尚未有正式统一的中文译名,正式名称多以原文Facebook为主(或简称FB),不过Facebook偶尔会使用“脸书人周年纪念日”这个名称来纪念用户加入Facebook的日子,用户如在当天登入Facebook,就有机会看到由Facebook发出的“脸书人周年纪念日”庆祝片段。因地方性的差异,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出各种中文译名:

更多信息 国家/地区, 各地名称 ...
国家/地区 各地名称
新加坡 FacebookFB)、面簿[14][15][16]
马来西亚 民间习惯称之为FacebookFB)或面子书;而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于2017年定为“脸书”[17][18]
台湾 FacebookFB)、脸书;台湾分公司即命名“脸书”。
FacebookFB)、多数新闻直接称Facebook
中国大陆 多数新闻直接称Facebook;也有称脸谱[19]脸书[20][21]
关闭

发展历史

创始时期(2003年-2004年)

Thumb
Facebook共同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05年在哈佛大学宿舍

扎克伯格哈佛大学就读学士期间,于2003年10月28日撰写了一个名为“Facemash”的网站程式,根据哈佛校内报纸《The Harvard Crimson》,“Facemash”会从校内的网路上收集照片,每次将两张照片并排后让使用者选择“较火辣”(hotter)的照片[22][23]

为了达成这个功能,扎克伯格入侵了受保护的哈佛电脑网路,并拷贝学生的私人宿舍门卡照片。哈佛当时并没有学生的“Facebook”(一种美国大学内提供照片和基本个人资讯的索引目录),但每间学院自1980年代中期起皆有提供自己的纸本照片通讯录。在上线后4小时内,“Facemash”网站吸引了约450名访客,所有照片共被浏览22,000次[22][24]

很快的“Facemash”就流传到许多其他的校内群组伺服器上,但在数日后被哈佛校方强制关闭。扎克伯格当时面临退学处份,校方指控他破坏安全、侵犯著作权,以及侵犯个人隐私。这些指控和处分最后被撤销[25]。在同一学期,扎克伯格以“Facemash”计划为基础,在艺术史期末考前建立了一个社交读书工具。他上传500张罗马历史相关图片到一个网站上,且每张图片都有一个可发表评论和意见的区块。他将网站与同学分享,许多人开始利用这个网站来分享笔记。

2004年1月,在接下来的学期中,扎克伯格从开始撰写新网站的程式代码。扎克伯格说他是受到一篇《The Harvard Crimson》上关于“Facemash”事件的报导文章获得灵感[26]。2004年2月4日,扎克伯格启动“Thefacebook”,最初的网址是thefacebook.com[27]

网站上线的六天后,三名哈佛高年级生卡麦隆・温克勒佛斯英语Cameron Winklevoss泰勒・温克勒佛斯英语Tyler Winklevoss迪维亚·那伦德拉英语Divya Narendra指控祖克柏刻意误导他们,让他们认为祖克柏将帮他们建立一个称为“ConnectU英语HarvardConnection”的社群网路服务。三人宣称扎克伯格反而剽窃代码及使用他们的构想来建立自己的竞争网站[28]。三人并向《The Harvard Crimson》投诉,而报社也展开调查。之后三人对祖克柏提出告诉,这起诉讼最后在2008年以1,200万股的赔偿条件达成和解(在Facebook首次公开募股后约市值3亿美元)[29][30]

网站最初仅限哈佛大学学生加入,在上线后的第一个月内,哈佛大学的学士生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注册成为使用者。爱德华多·萨维林(营运相关)、达斯汀·莫斯克维兹(Dustin Moskovitz,工程师)、安德鲁·麦考伦(Andrew McCollum,视觉设计师)和克里斯·休斯加入扎克伯格的团队,帮助他推广网站。在2004年3月,Thefacebook.com扩展营运范围至哥伦比亚史丹佛耶鲁大学。之后继续开放让包括波士顿大学纽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所有常春藤盟校,以及大部分美国加拿大境内的大学师生使用。

2004年中,企业家西恩·帕克(扎克伯格的非正式顾问)成为公司的总裁。在2004年6月,Thefacebook.com将营运基地搬迁至加州帕罗奥图。搬迁不久后,Thefacebook.com获得第一笔投资,来自PayPal共同创办人彼得·西尔(Peter Thiel)。在2005年,Facebook以20万美元购得facebook.com域名后将“The”从名称中去除,名称正式改为“Facebook”。

对大众开放(2005年-2012年)

2005年9月2日,扎克伯格推出Facebook的高中版网站,并称这是最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在当时,高中版Facebook需要获得邀请才能注册)[31][32]。Facebook并将注册适用范围伸至数间公司的员工,包括苹果公司微软在内[33]

2006年9月26日,Facebook正式对所有年满13岁且持有一个有效电子邮件地址的人开放[34][35]

在2007年下半年,Facebook已有超过10万个商业页面(可让公司进行宣传和吸引客户的页面)[36]

2008年6月20日,Facebook推出中国简体、香港繁体和台湾正体三种语言版本[37]。2009年9月,Facebook宣布其现金流动首次转为正向[38]。在2009年后,Facebook的流量稳定成长。在2010年3月13日,当周Facebook的造访人次超越Google[39]

2011年3月,根据报导Facebook每天移除超过20,000个个人档案页面,这些页面中包含垃圾讯息、不适切的内容,或13岁以下的用户页面。这是Facebook为了提高网路安全性所采取的行动之一[40]DoubleClick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6月Facebook的浏览次数达到1兆次,成为在DoubleClick追踪名单里最多人浏览的网站[41]。而根据一份在2011年12月发表的尼尔森媒体研究调查,Facebook是美国造访量第二高的网站,仅次于Google[42]

2012年3月,Facebook宣布推出应用程式中心(App Center),是一个提供可在Facebook上运行之程式的商店。该商店将在iPhone、Android平台和行动网路装置上推出[43]

首次公开募股后(2013年-2015年)

2012年,Facebook在动态时报功能上加入一个同性婚姻标志[44]。2012年8月23日,Facebook对其iOS应用程式做出更新,修改资料收集和显示方式,并提升程式运行速度。

2013年1月15日,Facebook宣布“社交图表搜寻”功能,该功能对使用者提供一个“精准的答案”,而非以往一个汇集网站上许多资料连结的页面[45]。Facebook强调该功能将同时顾及使用者隐私,仅会显示使用者已公开分享的内容[46]。2013年2月11日,伦勃朗社交媒体公司(Rembrandt Social Media)控告Facebook的“赞”按钮侵犯专利[47]。2013年4月3日,Facebook发表Android装置的使用者介面层“Home”,为Android提供更深入的Facebook整合。同时HTC也宣布预载Home使用界面的智慧型手机HTC First[48][49]。2014年4月4日,Facebook宣布与美国19州的国家法官联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ttorneys)合作,提供青少年与其家长管理社交网路档案的工具资讯[50]。2013年4月19日,Facebook修改商标,移除其“F”商标下的蓝色底线,并将“F”字母与矩形边框之间的距离缩短[51]

在一场由超过一百个游说团体举办的抗议活动过后。Facebook同意更新对于仇恨言论的政策。这场活动的目标是Facebook上鼓吹对于女性之家庭和性暴力的内容,活动总计发出超过57,000条推特讯息,以及4,900封电子邮件。影响包括英国日产汽车、英国国家建筑工会等公司扬言撤下在Facebook上刊登的广告。Facebook最初回应称“虽然这些内容本身可能低俗、冒犯他人和缺乏品味,但并没有违反我们的政策[52]。”随后Facebook在2013年5月29日正式采取行动,并表示“很明显的我们对仇恨言论的侦测和移除系统不符预期且无效,特别是在与性别歧视有关的仇恨言论上[53]。”

2013年6月2日,Facebook在自家新闻室宣布支援可点击的“hashtag”(主题标签),让使用者能追随热门讨论话题,或搜寻其他人针对特定主题的发言[54]

2013年9月,中国大陆政府宣布将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内停止对Facebook的禁止管制。Facebook自2009年起在中国大陆内被封锁[55]

2014年2月13日,Facebook首度开放用户自订性别选项,不再局限“男性”或“女性”两种,多了“变性”或“双性”等选择[56]

2014年Facebook宣布将关闭电子邮件服务。

2014年4月24日,Facebook宣布推出新闻服务FB Newswire,一种面向新闻记者的最新服务。[57]

2014年11月6日,Facebook公告征才将在台设点,接手香港办公室负责的台湾广告业务。由于内文采制式格式“will be located in our (某处) office”[58]引发联想[59][60],后改语带保留的“will be based in Taiwan”。[61]

2015年-2020年

2016年2月26日,Facebook新增5种反应,包括“大爱”(Love)、“笑趴”(Haha)、“哇”(Wow)、“心碎”(Sad)及“怒”(Angry[注 1][62][63]

2016年4月7日,Facebook新增直播功能(Facebook live),向所有用户开放,即使并非名人亦能随时尝试受注目的感觉,此外还有不少新功能,包括收看直播的观众可即时发送“大爱”(Love)、“笑趴”(Haha)、“哇”(Wow)、“心醉”(Sad)及“怒”(Angry)等心情飞过直播画面。此外,fb Live还增设发送邀请功能,直播玩家可针对个别用户或群组进行直播,下次聚会若有朋友未能出席,亦可透过fb Live与他们即时分享相聚一刻,同时可针对个别群组进行直播以及与朋友家人分享生活点滴。[64]

2020年6月,为阻止俄罗斯干预美国总统选举重演,Facebook开始采用标签制度,提醒用户新华社以及今日俄罗斯等媒体是受到政府控制的传媒,同时Facebook在当年夏天停止接受官媒资助的广告[65]

企业品牌重塑(2020年-)

2021年10月4日,由于工作人员配置Facebook网络设置错误,导致Facebook网络DNS服务器的路由记录丢失,引发Facebook旗下多个应用的网络服务全体掉线,长达接近7小时。[66]之后10月8日,再次出现多个应用网络服务故障几个小时。[67]

2021年10月,Facebook, Inc. 将其公司名称更改为Meta Platforms, Inc.,或简称为“Meta”,因为它将重点转移到构建“元宇宙”上。这一变化不会影响 Facebook 社交网络服务本身的名称,而是类似于2015 年Alphabet作为Google的母公司的创建。

2021年11月2日,Facebook 宣布将关闭其面部识别技术并删除超过10亿用户的数据。然而,Meta 宣布它计划在其未来产品中实施该技术以及其他生物识别系统,例如计划中的Metaverse。

2021年11月10日,Facebook 表示将停止针对与健康、种族、民族、政治信仰、宗教和性取向相关的数据投放广告。更改将在1月份发生,并将影响 Meta Platforms 拥有的所有应用程序。[68]

用户

最初,Facebook的注册仅限于哈佛学院的学生,在随后的两个月内,注册扩展至波士顿地区的其他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史丹福大学纽约大学西北大学和所有的常春藤名校。第二年,很多其他学校也被邀请加入。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大学后缀电子邮箱的人(如.edu、ac.uk等)都可以注册。之后,在Facebook中也可以建立高中和公司的社会化网络。

而从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用户输入有效电子邮件地址都可申请,目前Facebook规定至少13岁才可注册成为用户,因许多儿童在家长的协助下来申请帐号,于2012年6月传出该网站正尝试在遵守联邦法律的情况下,建立儿童版Facebook(加入家长监督功能及在内容上进行筛选),让 13 岁以下的孩子们也能循正常模式加入该网站。用户可以选择加入一个或以上网络,例如:中学的、公司的、或地区。[69]

根据2007年4月的数据,Facebook在所有以服务大学生为主要业务的网站中拥有最多的用户:活跃用户总数高达3400万(包括在非大学网络中的用户)。由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间,该网站在全美网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同时Facebook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载850万张照片。这甚至超过其他专门照片分享站点,如Flickr。2010年3月,Facebook在美国的访问人数已超越Google,成为全美访问量最大的网站。Facebook全球活跃用户数于2012年10月突破10亿,其中6亿为流动电话用户,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社交网站。[70][71][72][73][74]

在2013年第4季,依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台湾约有1,500万人每月登入脸书,其中约1,200万人透过行动装置登入,每日活跃用户1,100万人,其中850万人是透过行动装置登入。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表示:台湾、香港属脸书的成熟市场,渗透率分居全球第一、第二。2014年初数据,亚洲月活跃用户约3.6亿,日活跃用户约2亿。[75]截至2015年6月底,每月至少浏览Facebook一次的登记用户达14亿9千万,约占全球30亿网民的一半。当中6成半,即约96,800多万用户,每日都会登入。[76]

2015年11月,在“月活跃用户”测算的准确性受到质疑后,Facebook将活跃用户的定义更改为在测算前30日内通过网络浏览器或移动应用程序访问Facebook网站或使用Facebook Messenger应用程序登录的用户,并停止计入之前计入的集成Facebook的第三方服务的用户[77]

2017年到2019年期间,使用Facebook的美国12岁以上人口比例有所下降。在这一时间段,用户比例从67%下降到了61%(约减少1500万美国用户),其中美国年轻人的下降幅度更大(美国12至34岁的用户比例从2015年的58%下降到 2019年的29%。[78][79]这种下降趋势与同时Meta旗下的产品Instagram的流行同时发生。[78][79]

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Facebook的日活跃用户数首次出现下滑,从19.30亿降至了19.29亿[80]。但在之后,尽管俄罗斯封锁了网站,网站的日活跃用户再次上升[81]

许多评论者曾根据用户基数下降[82]封闭平台的法律障碍、无法盈利、隐私问题、无法适配移动互联网、因世代更替被Meta自行关停[83]、或Facebook在俄罗斯干预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作用[84]等原因预测Facebook将衰落或停运。

功能与架构

Thumb
Facebook在2015年7月之前使用的旧标识

使命

功能

  • 动态消息(News Feed):动态消息就是用户登入之后,在全萤幕的模式之下,网页右边会显示登入用户所关心的人事物的最新动态,成为Facebook最重要的资产。
  • 动态时报(Timeline)(涂鸦墙(The Wall)与状态(Status)):生活时报就是用户档案页上的留言板,与留言板不同的是,生活时报的内容会被同步到各个朋友的首页,因此可以在自己的生活时报上发表一些最新状态,也可以设定为不同步给所有好友。很多用户可以在生活时报上留短信息,生活时报留言可以进行编辑。亦可以针对已发送的回应贴文进行编辑。让用户向他们的朋友分享他们现在在哪里、做甚么、甚至是心情与表情符号。然后让好友看到这些状态,并了解您的状态,接著回应您的状态。
  • 讯息(Messages):可以透过私密讯息发送给目标用户的讯息匣,就像电子邮件,只有收信人和发信人可以看到。
  • 赞(Like):是用来表示网友对发文者的表态,发文者可以是个人、社团、公司、与粉丝专页。利用“赞”按钮网友们对该页面进行赞赏及表态。透过“赞”,Facebook会让你的朋友知道你曾经按过那些赞,例如你如果按了某个粉丝专页所设计的小测验,这样当你按了赞之后,你的朋友也会看到哪个小测验或小游戏。
  • 直播视频。
  • 共享相簿(Shared Photo Albums):“共享相簿”功能方便用户收集单一活动的照片,用户建立相簿后,可上载无限张相片至同一相簿内,一起编辑及“tag”相某人到相片当中,新功能只允许上传用户自行设定隐私权限并使用。
  • 签到(Check-in)。
  • 打招呼:作为提醒对方,并表示你还记得他,或让对方记得你。
  • 活动(Events):Facebook活动的功能帮助用户通知朋友们将发生的活动,帮助用户组织线下的社交活动。
  • 游戏:网站内有许多与第三方合作厂商所开发的社群小游戏,比较知名的有Zynga.com、King.com等,可以利用Facebook网页或下载Facebook Gameroom。
  • 建立Facebook 广告。
  • 建立粉丝专页
  • 建立“社团”。
  • 写“网志”。
  • 那年今天:在每一天,Facebook都会显示你在不同年份同一天的所有动态[86]
  • 跨站登入功能: 使用Facebook的帐号在保持Facebook登入的模式下,快速以会员身分访问其他网站,无需另行注册。被访问网站,对于会员行为控制身分认证的工作,则转由Facebook在幕后与该网站交换密钥达成。
  • Facebook电子邮件: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帐行昵称@facebook.com”作为电邮地址。惟2014年2月,Facebook电子邮件因使用率太低,宣布将会把@facebook.com里面收到的信箱,转发到使用者主要的信箱里面[87]

隐私设定

  1. 公开
  2. 好友
  3. 好友的好友
  4. 好友的好友(除了普通好友)
  5. 好友
  6. 自定义:指定只有某人能观看某则贴文。
  7. 自订的名单:注册使用者可以设定Facebook朋友中有哪几个可以观看以及设定某几个人无法看见。
  8. 密友
  9. 2014年4月30日,马克·扎克伯格宣布计划提供“匿名登录”服务,即可以使用Facebook的账号匿名登录其他网站和应用。[88]

一般帐号设定

姓名

姓名主要是官方姓名,姓名以姓氏、中间名、名字。也可以添加别名(可以是昵称及本名),也可以新增多语言姓名。如果你变更在Facebook上的姓名,60天内就无法再次变更。请不要加上任何不寻常的大小写、标点符号、字元或随机文字。Facebook还要求用户必须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89]

用户名称

用户名称主要以网站为主。[90]

联络资料

联络资料可以是电子邮件以及各国区号的电话号码。[91]

纪念帐户设定

Facebook推出了“过世后删除帐户”,目前,在Facebook的过世用户已达到3000万。可以决定你过世后如何要处置帐号。如果你选择将帐号删除,他们一收到你过世的消息,就会立即从Facebook永久删除你的所有讯息、相片、贴文、留言、心情和资料,再也没有人能够看见你的个人资料。[92]

身分确认

确认身分可以是残疾人士、学生、警察、歌手、演员、消防员及律师。

技术架构

Facebook标识语言(英语:Facebook Markup Language、FBML)是HTML的子集。Facebook应用的开发者可以用这种语言定制他们的应用程序的外观。

Thumb
Facebook的域模型(黄色方框代表类)

UML示范Facebook的域模型,显示Facebook系统所管理的信息。它展示出Facebook数据库中的实体、关系、字段。比如,图中显示有关工作、学校、信用卡、显示用户名等的字段,但仅为概念类图,并非具体实施的细节。其他数据模型的细节可透过Facebook查询语言(Facebook Query Lanuage)——一种类似SQL的查询语言的相关资料中获得。Facebook使用LAMPLinuxApacheMySQLPHP)作为技术架构。其技术架构工程师史提分·格瑞姆(Steven Grimm)在博客中提及到[93]

几乎我们所有的伺服器都运行开源软件。我们的Web伺服器是Linux,Apache和PHP。我们数据库是MySQL。我们使用memcached来保证网站的快速反应。一些后台应用Python、Perl和Java,以及一些gcc和Boost。程序员用Subversion和git来进行代码管理。还有很多——像很多网站一样,从头到脚都是开源软件。

2010年,Facebook开源自家开发的“HipHop for PHP”;HipHop for PHP 比纯PHP 高一倍的效能。[94] Facebook使用的其他开源软件包括:Apache CassandramemcachedVarnish cacheHadoopHiveHBase等。[95]

网站营运模式

Thumb
Facebook在2023年9月之前使用的旧标识
Thumb
Facebook在2023年9月之前使用的旧标识

该网站宣称允许用户免费注册,且完全并永远免费。用户可建立自己的个人资讯及联络页面,其中包括相片集、个人喜好与兴趣等;用户之间也可以进行公开聊天留言、或私下留言;用户还可以选择针对特定分享对象进行聊天串对话文。而关于用户自己的详细个人信息页面只有在自己能决定谁可以查看,你可以设定只有你自己才能查看、或是挚友圈、或朋友圈、或朋友的朋友圈、或完全公开。

由使用者创造内容

问卷调查

Facebook通常会在用户的右边广告栏随机显示问卷调查,目的是协助用户改进动态消息,提供数项问题来问使用者,选择您较希望在动态消息中看到的动态。

名人验证

通过脸书验证的用户,其用户名称后会加上蓝勾符号,以使脸书确定为用户本人的帐号。

通常是常发言掀起长长讨论串的Facebook网路达人、知名作家、热门的政治人物、或是演艺圈中的知名艺人等,才能通过脸书验证。

收入来源

其收入来源主要有:

  1. 广告业务:如同Youtube,一些企业会选择在Facebook进行广告推销其产品与服务,这可能有助于其业务的发展[96]。根据用户浏览器的使用习惯,随机置入相关侧栏或横幅广告到每一个用户眼前(2006年4月,有消息称Facebook每周的收入超过175万美元)[97]。知名的赞助商有:乐天市集、森森购物网、www.i-part.com.tw、一些网路游戏公司、等等。
  2. 使用者付费广告:如果个人用户及社团页面需要让自己的留言容易被看到,则需要支付相关月费给Facebook,并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
  3. 付费推广贴文:无论是个人、企业、粉丝业管理员都能够付费推广自己所发出的贴文,依触及人数多少来计算收费标准,最少触及人数10,000 - 27,000,一次性收NT$600,共分九级,最多触及人数590,000 - 1,500,000,一次性收NT$45,000。
  4. 第三方应用程式厂商的合作。
  5. 代币。

为了在1-3项得到更大收入回报,Facebook会搜集并分析用户使用数据,了解用户的喜好和习惯。事实上Facebook 曾承认筛选过70万Facebook用户的新闻动态,让他们看到较多开心/不开心的消息,从而观察用户的反应。这种庞大的社会实验或会导致一些社会现像和影响,在2015年英国大选时,新增“我已投票”的按钮,被指会增加全国的投票率。[98]

批评与争议

在各地被审查与封锁的情况

校园使用

根据《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导,在美国由于有老师因为用社交媒体与学生有不适当接触,逾越师生分际,进而发生性侵性骚扰的丑闻,美国各学区开始制定严格的规定,禁止老师和学生用Facebook进行私人的谈话。密苏里州在2011年8月5日通过一项州法律,禁止老师通过Facebook与学生进行联系[99]俄亥俄州戴顿市(Dayton)在2011年秋季通过一项法律,禁止老师在社群媒体上加学生为朋友,或透过即时通和简讯与学生联系。当地教师工会的会长欢迎这项禁令[100]。而德国巴伐利亚邦、什列斯威-荷斯坦邦和巴登弗腾堡邦宣布,禁止师生使用Facebook等社群平台连系教学相关事务,因为教学上师生必须保持距离[101]

其他

流行文化

  •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是2010年电影作品,由大卫·芬奇执导,改编自2009年畅销书籍《Facebook:性爱与金钱、天才与背叛交织的秘辛》。
  • 香港无线电视的剧集曾出现过类似Facebook的社交网站,而由于《广播条例》对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商业品牌名称有严格规定,无线电视一直以来都避免在剧集中直接使用现实世界的牌子。但也因此延伸出不少于剧集对Facebook的称呼,例如:Facecook、Facelook、Friendsbook、Faceoff、FreeHook、FaceBowl、MaskyBook。

追踪人数最多的Facebook页面

以下是Facebook上追踪人数前10位的页面(截至2020年6月17日)。

  1. Facebook:美国社群媒体平台,2.14亿赞了该页面,2.16亿追踪了该页面。
  2. 三星集团大韩民国资讯科技产业,1.59亿赞了该页面,1.59亿追踪了该页面。
  3. C罗葡萄牙国际足协世界杯的足球运动员,1.22亿赞了该页面,1.26亿追踪了该页面。
  4. 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西班牙的足球俱乐部,1.09亿赞了该页面,1.11亿追踪了该页面。
  5. 中国环球电视网中国的电视联播网,1.06亿赞了该页面,1.06亿追踪了该页面。
  6. 可口可乐美国的可乐公司,1.06亿赞了该页面,1.06亿追踪了该页面。
  7. BuzzFeed美国大众媒体,1.03亿赞了该页面,9800万追踪了该页面。
  8. 巴塞隆纳足球俱乐部西班牙足球俱乐部,1.01亿赞了该页面,1.03亿追踪了该页面。
  9. 夏奇拉哥伦比亚歌手,9900万赞了该页面,9900万追踪了该页面。
  10. 中国日报中国的一份全国性英语报纸。9500万赞了该页面,9500万追踪了该页面。

参见

科技巨头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