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豫皖苏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所设,地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解放区。北起陇海铁路、东至津浦铁路、南至黄河、西至平汉铁路。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4年9月8日)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9月8日) |
豫皖苏解放区 | |||||||||||||
---|---|---|---|---|---|---|---|---|---|---|---|---|---|
中国共产党的占领区 | |||||||||||||
1946年—1949年 | |||||||||||||
国家 | 中国共产党 | ||||||||||||
历史 | |||||||||||||
• 成立 | 1946年 | ||||||||||||
• 废除 | 1949年 | ||||||||||||
|
内战爆发的前一个月,即1946年5月,国军先行开始对水东地区进行军事“围剿”。1946年5月,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遵照蒋介石命令,签发了《关于豫东地区团队配合国军清剿水东杞、睢、太、通匪军计划》,调集整编第五十五师第一八一旅米文和部、整编第六十八师第八十一旅葛开祥部以及河南第十二专署、第二专署所属地方团队和保安四纵队张岚峰部等2万兵力,由河南第七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田镇洲任总指挥,从5月11日开始,分四路向水东地区进攻,一个月占领水东。以堵住中原解放军向北的退路,切断中原解放区与华北、华中的联系。冀鲁豫六地委、分区在太康召开了李寨会议,全面安排反“围剿”战斗,按照部署,各县区武装就地坚持游击战;分区三十团机动作战、寻机歼敌;杞通独立团活动于杞通和杞北地区,支援县区武装。三十团接连获得了竹林、张三寨和清集等战斗的胜利。1946年6月5日,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潘焱率军区独立旅来水东支援,连克通许练城,扶沟白潭、吕潭,并取得了杞县圉镇、孔庄反击战的胜利。6月10日刘峙在杞县召开郑州绥署现场会议,决定配40辆汽车组建快速追剿部队,寻六分区主力作战;保安四纵队司令张岚峰到太康龙曲坐镇指挥并下令毁掉1.1万亩高粱,防止水东军民利用青纱帐发动袭击。为了粉碎军事追剿,水东主力部队在一个月内行军775公里,仅在吕潭休息3天,其余均在行军战斗中;共打了29仗,其中与500人以上敌人作战的战斗就有22次。为了给敌人沉重一击,潘焱决定利用张岚峰在外的机会,7月12日直捣其柘城老巢,俘少将军需处长张维斋以下官兵500余人,毙伤敌人30余名,缴获枪支弹药、电台、黄金等大批军用物资。张岚峰闻讯急忙从水东中心区撤军。水东赢得了反围剿胜利。
1946年7月整编第88师、整编第58师、交警第二总队、江苏保安旅及萧县、宿县、砀山、夏邑、永城、商丘、涡阳、亳县、蒙城、怀远等县的保安团、还乡团,向津浦铁路东的华中七分区攻击的同时,也扑向路西的华中八分区,并且连续占领了黄口、砀山县城、萧县县城、岱山口、瓦子口及濉溪口一带。山东野战军跨陇海铁路与华中野战军协同作战,晋冀鲁豫野战军也发布出击陇海路战役基本命令。冀鲁豫三分区、五分区、六分区和华中八分区军民参战支前,各分区主力部队分别编入破击陇海铁路的左路军和右路军,在刘邓指挥下,从8月10日至21日与晋冀鲁豫野战部队一起,破坏陇海铁路155公里,歼敌1.6万,攻克兰封、砀山、杞县、通许、虞城等5座县城和12处车站,迫敌从围攻中原解放军的战场和华中战场分别调出3个整编师和精锐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师集中到冀鲁豫战场。萧县、雪枫、夏邑、单虞、复程、民权、考城、克威等县动员组织民工和民兵20余万人,以及大车、担架、牲畜等随军支前。
国军东路援军趁华中八分区空虚,1946年8月中旬在徐州、蚌埠一线向八分区侧背发动攻击。晋冀鲁豫野战军指示八分区参战军民立即从陇海铁路全线撤回御敌。八分区主力部队和县区武装顽强抗击,因力量悬殊过大,加之缺乏类似作战经验,致使处境日益艰难。迫于形势,1946年9月上旬八分区东南部的宿蒙、宿怀两县的党政干部和武装力量开始陆续向西转移。9月中旬,八分区东部萧县、宿县的干部和武装也转移到雪枫、雪涡县境活动。而雪枫、雪涡、夏邑等县的形势,随着敌人压力的增大,日趋恶化。分区机关、部队和各县干部、武装,只好再向西撤退,相继到达边区西部的雪商亳县,八分区与上级失去电台联络。10月上旬,八分区把200名干部向西转移到冀鲁豫六分区;接着在雪商亳县召开县、团干部会议,决定以雪商亳为基地,采用分区主力外线作战,县区武装内线坚持的方针,东进恢复解放区;全分区组建第一、二、三、四工委;分区的3个独立团与8个县总队合编为第一、二、三、四支队随各个工委活动;从各县区撤出的地方干部组成第五支队,即干部支队,相机撤往冀鲁豫六分区;分区主力三十四团、三十五团和骑兵大队等,由司令员张太生和政委寿松涛带领与各支队协同作战;派少量人员到商亳公路以西活动,试探开辟新区,沟通与冀鲁豫六分区的联系。会后,分区主力部队、各工委、支队便按照分工区域分头东进反击。张太生、寿松涛分别率领分区主力部队,从八分区南北两翼东进反击,先后3次深入八分区腹地。历经月余,东进部队虽给敌人以部分杀伤,但终因力量单薄,很难在当地站稳,不得不退回雪商亳。各工委、支队东进的情况如此相似,未能立足当地,不得不重回雪商亳。而派往西部开辟新区的行动,取得了一些成绩。10月中旬,由孙清淮、胥照五等人带领的100余名武装人员,西越商亳公路,在商、亳、鹿、柘边界敌人力量薄弱处开展游击活动,很快打开局面,建立了中共商亳鹿柘工委和商亳鹿柘办事处,使八分区在西部边缘区有了突破,架起了通往冀鲁豫六分区的桥梁,干部支队随之经过商亳鹿柘进抵六分区。11月中旬,八分区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重新调整部署,把全力东进反击恢复老区的策略,改为“在继续恢复老区的基础上,拿出较大的力量向商亳公路以西、涡河以南发展,开辟新区,以牵制、分散老区敌人的兵力,使之与六分区连结一片”。根据这一新的战略布署,寿松涛带领三支队向东南插入雪涡、宿蒙、宿怀地区;李浩然率一、四支队在雪商亳、雪枫、夏邑等县坚持斗争;张太生、何启光率分区主力、二支队及一些地方干部,向商亳鹿柘挺进,开辟新区。11月18日,张太生率部包围了鹿邑枣子集敌据点,歼敌600余名,一战使得商亳鹿柘工委站住脚跟。随后,工委和办事处改建为商亳鹿柘县委和商亳鹿柘县民主政府,并设立了枣子集、高辛集、牛市集、张集4个区政权。11月下旬,张太生率八分区主力和二支队,由商亳鹿柘南渡涡河,扫除了鹿邑、亳县、太和边界地区的国民党政权和地方武装,建立了中共鹿亳太县委和民主政府,扩展了八分区的活动范围。
根据中共中央1946年10月19日决定,1946年11月6日,“豫皖苏区党委”成立。1946年12月12日,张国华、吴芝圃两部与冀鲁豫边、华中的两个分区机关在睢县平岗会合,总兵力1.4万余人。12月16日,“豫皖苏军区”在河南省睢县平岗成立。
豫皖苏区党委制订了“巩固一分区,开辟二分区,恢复三分区”的战略方针。
1947年1月24日至2月1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展陇海路南战役,这使得豫皖苏3个分区连成一体。
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打响鲁西南战役,国军郑州指挥所、商丘的第六绥靖区用于围剿豫皖苏的部队被迫北调陇海路北,豫皖苏反“清剿”斗争胜利结束,转入夏季反攻作战。此时,豫皖苏边区恢复水西(设政府办事处)、开辟沙(河)南,所辖县份增至25个,“已成为东西南北四大解放区(冀鲁豫、大别山、豫西、华东)之枢纽,且为全国重要战场之一。”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分三路经豫皖苏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9月26日至10月26日,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进入豫皖苏,歼敌1.1万余人,攻克县城24座,彻底结束了豫皖苏长期在敌后独立坚持、在坚持中求发展的局面。
1947年10月,华东野战军总前委决定,抽调2个师部、2个团及4个团的干部,参加开辟豫皖苏地区。1948年2月28日,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师部,第4纵队第11师第33团,第8纵队第24师师部率第71团调归豫皖苏军区建制,撤销第7、第24师番号。10月,豫皖苏边区增设第4、5、6专区,“一个月来,我军席卷洪泽湖西、平汉路东、淮河以北的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的广大平原,克县城24座。除原坚持敌后的陇海路南、津浦路西、涡河与大沙河北已建三个专署1000余万人口外,又于涡沙以南、黄泛区以西、淮河北新建三个专署,辖1000余万人口。”
1947年11月20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改组成立豫皖苏边区行政公署,吴芝圃为主任,彭笑千为副主任,辖6专区56县3市。
1947年底至1948年春,豫皖苏解放区中心区开始土地改革运动。至1948年3月,豫皖苏新开辟了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分区。
1948年4月,豫皖苏边区扩展到东临津浦路,西至平汉线,北抵陇海路,南邻大别山。4月10日,豫皖苏边区行政公署通令辖县过多的第4专区析置七、八专区:“原四专署西北办事处,改建为第七专署”,辖沙河以南的商水、项城、上蔡3县;“原四专署西南办事处,改建为第八专署”,辖汝河以南的汝南、正阳、息、汝(南)正(阳)、汝(南)正(阳)确(山)5县。
根据中共中央5月9日《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决定》,豫皖苏边区由晋冀鲁豫边区划归新设立的中原解放区,6月24日组成豫皖苏中央分局(原豫皖苏区党委8月21日撤销),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宋任穷为书记,吴芝圃为副书记;豫皖苏军区升为二级军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兼司令员,宋任穷兼政委,张国华(主持工作)、毕占云为副司令员,吴芝圃兼副政委;豫皖苏边区行政公署仍以吴芝圃为主任,杨一辰、彭笑千为副主任。分局“驻地不固定,在界首以及以界首为中心的亳县、杞县、太康、郸城、淮阳等县一带流动。”
1948年10月24日攻克河南省会开封,市军管会主任王其梅;11月6日再克该城,吴芝圃兼豫皖苏边区直辖开封特别市(1949年1月改称开封市)军管会主任、市委书记和市长。
1948年12月25日《豫皖苏中央分局关于准备干部的决定》,为调集派赴新区、接收武汉及配备中原行政区政府的1750名干部,将战争环境析置、组合的若干县域复原——“原县(市)、区划得过于零散和太小者,可研究合并,以节省干部;一般可恢复旧县界,过大过小者作适当调整。合并调整县区行政区域,各地委可先研究提出具体方案报告分局,由分局统一决定后实施。”。1949年2月,太康、太北两县合并,撤销安平县。
1949年2月18日《豫皖苏边区地亩、人口、县区统计表》,全区现划分为第1至第8专区,开封、槐店、界首3个行署辖市,计4个专署辖市、68个县、555个区、5589个行政村、74781个自然村,人口2130.7万。
1949年2月,界首市、槐店2市改由边区直辖。
豫皖苏军区部队及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已于2月18日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8军,张国华任军长,谭冠三任政委。
1949年3月7日,撤销豫皖苏行政区,经中原临时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在开封市成立中原临时人民政府。邓子恢为主席,吴芝圃(原豫皖苏行署主任)、李一清(原豫西行署主任)为副主席,豫皖苏、豫西、桐柏3行政公署撤销。“除皖、苏部分划归华东区外,重划中原区为鄂豫、江汉、陕南三个行署区,开封、郑州两个直辖市及陕州、洛阳、郑州、许昌、南阳、汝南、商邱、淮阳、陈留等九个直辖专署区”。原豫皖苏边区的豫东部分:
1949年5月6日令:息县划归潢川专区。
原豫皖苏边区的皖、苏部分,统一划归华东皖北行署区:1949年4月中旬成立,行政公署驻合肥市:
1952年1月,原属豫东的雪枫县在复名“永城县”后,划回河南省商邱专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