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系属分类
语言学上对语言的分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语言系属分类(英语:Language family,又称“语言分类法”、“语言分类系统”)是指针对语言的“家族”和特点进行分类的方法。

由于语言的分类是复杂的,需要对历史、语法、词语、演化、跨语言关系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需要涉及历史语言学、词汇学之类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不能只通过文字、词汇、使用者主要分布地、国别判断。另外,语言和文化是“液态”的,而不是“固态”的,诸语言之间会相互影响,令语言分类更为复杂。由此,语言系属分类经常存在巨大争议。
作用
现今全世界现存的语言大约有7000多种,对这些语言分门别类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其联系而减少很多误解。
当没有适合的分类单元可以用作后缀时,习惯称为“诸语言”,例如:巴布亚诸语言。
如果不进行分类,学者可能不得以得出以下结论:
- 波兰语和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支,尽管前者使用拉丁字母,后者使用西里尔字母;
- 匈牙利语和芬兰语在欧洲使用,也使用拉丁字母,然而它们是乌拉尔语系,和印欧语系关系甚远;
- 印地语和乌尔都语高度相近,尽管前者使用天城文,后者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
- 巴斯克语是孤立语言,意味着该语和其他西班牙语言、欧洲语言和世界语言都没有关系。
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些语言的表面特征,会在历史语言学上产生巨大的误差,出现“乱认祖宗、乱认子孙”的问题。
具体因素
这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每群语言均必须拥有同一祖语,如原始印欧语、原始日耳曼语、拉丁语、原始汉藏语、原始罗曼语、原始南岛语等。凡是带有“原始”的语言是重构的(利用现有语音学资料推测的)。
以下词语均有“父亲”的意思:
- 拉丁语:pater
- 法语:père
- 英语:father
- 德语:Vater
- 芬兰语:isä
- 希伯来语:אַבָּא
上面四个都是印欧语系(来自原始印欧语*ph₂tḗr)。 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 /p/, /f/ 的对应关系(德语的 v 代表 f)。
后两者中的芬兰语是乌拉尔语系的(原始乌拉尔语:[ićä] 错误:{{Lang}}:语言标签:Proto-Uralic 无法识别(帮助)),希伯来语是亚非语系的(原始闪语:[ʔabw-] 错误:{{Lang}}:语言标签:Proto-Semitic 无法识别(帮助))。
很多语言会被分类在一起的原因是因为发源地和主要使用地的地理位置,因为如此一来民族间也更容易产生影响。
从上至下
语系的下一级分类单元称为“语族”,语族的下一级分类单元称为“语支”,语支下为具体的语言,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以下分类是维基百科条目里的分类,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法语的分类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此语言是先发展成拉丁语后再发展而来的:
印欧语系 |
很多中国学者认为汉藏语系里的语言是“方言”。
汉藏语系 |
英语一般用 languages 来表示,而不考虑层级,例如 Germanic Languages, Sino-Tibetan Languages, Japanese Languages
事实上的语言分层情况可能远多于这三层结构(如上面举例的法语),因此也有“亚语族”、“亚语支”等分类单元。有人提出在语族和语支之间增设“语群”,在语支和语言之间增设“语组”或“语团”。而在语系之上,则有“超语系”、“大语系”,或称为“语门”,语系之上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末期,目前存在较大争议。
“拉丁语系”、“日耳曼语系”是常见的错误用法,可以使用“诸语”替代以避免犯错。
方言或语言
原则上,现代语言分类学将两者在语言学意义上(不考虑逻辑和知识性)可以相互明白的视为同一种语言,不能相互听懂的视为不同语言。同一种语言还可再细分为不同的方言,各方言间可相互听懂但存在一些差别。
在中国
![]() |
中国政府通常将闽语、粤语、瓯语、瓦乡话、湘语、赣语、客家话等除了普通话以外的其他汉语族语言称为方言。[1],而其子语言被称为“片”,如闽南语的潮汕片、漳泉片,粤语的粤海片、莞宝片等。“方言”在中国通常只是一个政治概念,等同“地方语言”,又称“白话(英语:vernacular)”、“土话”和“地方话”,指区别于官方标准语的、限于某一地区使用的语言,并不考虑语言间的互相理解性;只有在对译了近代西方语言学的 dialect(法语:dialecte 德语:Dialekt)之后,“方言”一词才有了以口头互通性为区分的含义。
在日本
在德语国家
低地德语有时也会被视为一种德语的方言。
而能大量互通的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波斯尼亚语、黑山语,伊利比亚半岛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从德国北部低地到荷兰的低地德语、荷兰语则因政治原因被称作不同语言。
列表
世界上语系数量的估计可能差异很大。据《民族语:全世界的语言》(Ethnologue)估算,现存人类语言有 7,151 种,分布在 142 个不同的语系中[2][3]。 Lyle Campbell (2019) 则总共划分了 406 个独立语系,包括孤立语系[4]。以下分别以母语使用人口及语言种类的数量两方面为语系作排序:
![]() |
以《民族语:全世界的语言》“Ethnologue”(2024)分类,种类最多的15个语系如下[5],不包含孤立语言(104种)、手语(159种)、克里奥尔语(92种)、皮钦语(17种)、未分类语言(56种):
参见
语言联盟(德语:Sprachbund)是一个拥有多种具有共同语言结构的语言的地理区域。语言联盟的一个例子是分布在印度次大陆上的语言[6]。
移民、多民族人口、殖民活动会间接产生混合语。大部分混合语的存在是无法广泛而长久的,也可能成为某地的非官方语言或小语种。
产生这种语言的必要因素有:
- 缺乏外语能力
- 有足够的外来和本地人口
- 双方没有共同语言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