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苗瑶语系,又称蒙勉语系(英语:Hmong–Mien languages),扬子江语系(Yangtzean languages),是苗、瑶、畲等族群所使用的有共同来源的语系。学术界对于苗瑶语的语言系属分类有不同看法:大部分学者多认为苗瑶语是独立语系,即苗瑶语系,部分中国学者则认为苗瑶语是属于汉藏语系的语族,即苗瑶语族;[2]对于其内部特点、所包括的语言等,一般并无争议,所以在不讨论其系属分类时,可简称苗瑶语。
苗瑶语的使用者分布于中国的中南和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北部邻近中国的地区,主要为苗族、瑶族和畲族。这三个民族大约有1300万人口,其中使用苗瑶语的约占四分之三。
苗瑶语具体包括各地苗族使用的苗语、巴那语,各地瑶族使用的勉语、布努语、巴哼语、优诺语、炯奈语,以及极少数粤东畲族使用的畲语,等等。一般可以分为苗语支(族)和瑶语支(族),也有学者增加一个独立的畲语支。
西方学者多称瑶语支为“勉语族”(英语:Mienic languages),同时称苗瑶语为“苗勉语”(英语:Hmong–Mien languages)。
苗瑶语的使用者分布于中国的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四川、海南等省区,以及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邻近中国的地区,主要为苗族、瑶族和畲族。这三个民族除了使用苗瑶语外,也有部分人群使用其他语言/方言,如畲话[a]、猫家话、酸汤话等汉语方言,草苗话等侗语方言,以及拉珈语。中国境内的苗、瑶、畲大约有1300万人口[3],其中使用苗瑶语的约占四分之三。[4]
苗瑶语的归属是语言学界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1937年,李方桂首先将苗瑶语归入汉藏语系下的汉台语;1973年,他又将苗瑶语归为汉藏语系下跟汉语族、藏缅语族、侗台语族并列的语族。[5]中国和华人学者一般都主张这一看法。美国学者白保罗于1972年出版《汉藏语概论》,认为苗瑶语和侗台语都不属于汉藏语系,将二者归入澳泰语系[6]。虽然澳泰语系这一猜想的争议还很大,但西方学者大都认为,苗瑶语并不属于汉藏语系。[4][7]
双方之间的争议主要在于,苗瑶语与汉语之间存在不少语音、语义都有对应关系的字词,主张苗瑶语属于汉藏语系的学者认为这些词是同源关系,主张苗瑶语独立的学者则认为是借词。[8]:150、151陈保亚的《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提出了区别同源词和借词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汉语和侗台语的对应关系词进行分析,认为汉语和侗台语之间是语言联盟,而非同源;而汉语和苗瑶语之间则是同源关系,只是分化年代非常遥远。[9]:292、293目前西方语言学家的共识是,它们自成一语系,至少不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系和汉语间词汇与类型学的相似是出于语言接触引发的趋同。[10]
由于苗瑶语系和南亚语系的数词明显同源,多家学者的最新研究都认定两者应该归为一个语系,沙加尔视之为东亚超级语系的南支,谢尔盖·阿纳托利耶维奇·斯塔罗斯金视之为南方大语系的一支,帅德乐(Stanley Starosta)称之为扬子语系。美国学者白保罗试图将苗瑶语系纳入南方大语系,但没有获得广泛认可。[11]小坂龙一(2002)认为苗瑶语系和壮侗语系构成苗-傣语系。[12]
最初,语言学家在苗瑶语中只列出了苗语和瑶语(勉语)两种语言[13],之后逐渐识别出了更多语言,包括畲语、巴哼语、布努语、炯奈语、优诺语、巴那语等[14]。在一些独立语言和方言的划分上,也存在一些争议,如海南苗族说的话,有学者认为是“勉语金门方言”[15],有学者则认为是“门语”[16];自称“唔奈”的瑶族说的话,有学者认为是“巴哼语唔奈方言”[17][18]:84,有学者则认为是“唔奈语”[19][20]。
对于苗瑶语的内部分类,不同学者在细节上有不同的看法,但大体上一般都分为苗语支(族)和瑶语支(族),其中瑶语支只包括勉语,其他语言都属于苗语支[14]。争议较多的是畲语的系属问题,一般将畲语归入苗语支[21][18]:246,但也有学者将其划归瑶语支[22],或列出独立的畲语支[23]:3[4]。两者间最大的差异在于语音上的不同演化。苗语保留原始苗瑶语声母较完整,但韵母细节大量丢失,特别是所有介音和韵尾辅音都消失了。瑶语则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韵尾,声母数量减少。
毛宗武(1997)提出的分类如下[18]:246:
苗语支 |
| ||||||||||||||||||||||||
瑶语支 |
| ||||||||||||||||||||||||
邓晓华、王士元(2003)通过统计基本词汇中同源词的数量,对苗瑶语的12种语言/方言之间的亲疏关系给出了如下分类(数字表示节点之间的距离)[24]:
苗语大簇 1.64 |
| ||||||||||||||||||||||||||||||||||||||||||||||||
瑶语大簇 7.86 |
| ||||||||||||||||||||||||||||||||||||||||||||||||
苗瑶语系最可能的起源地位于中国南方长江-澜沧江之间,但说这些语言的人也可能是从华中地区因汉族扩张迁来的,或者是被汉族从另一个故地迁来的。[25]苗瑶语人群大约在明末清初(17世纪)从中国南方迁到东南亚。古DNA证据表明,苗瑶语人群的祖先是长江边上某个地方,在基因上与壮侗语、南亚语人群都不同。[26]最近的Y-DNA系统发育证据说明,苗瑶语人群是与现在南亚语人群祖先有远亲关系人群的后代。[27]
沙加尔、布伦奇和Sanchez-Mazas用传统方法估计原始苗瑶语的年代约为500 BC,自动相似性判断程序(ASJP)给出的结果则为2230 BC。[28]
苗族、瑶族有的说各种未被分类的汉语方言。这些方言有苗瑶语底层或为混合语,包括但不限于畲话、喇叭苗话、伶话、猫家话、八峒瑶语、平地瑶话、粤北土话、平话等。贵州三锹话和白石苗语是苗语和侗水语支语言的混合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