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纬国

中华民国将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蔣緯國

蒋纬国(1916年10月6日—1997年9月22日),建镐,一字存东[1]念堂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政治人物装甲兵科、中国国民党籍,生于大日本帝国东京市养父蒋介石养母姚冶诚,兄蒋经国[2]生父戴季陶生母重松金子,毕业于东吴大学物理系、德意志国防军慕尼黑军官学校,曾任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首任会长、总统府资政国安会秘书长、国防部联训部主任、联勤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静心小学董事长、中华民国足球协会理事长和美生会成员[3]

事实速览 蒋纬国, 第4任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 ...
蒋纬国
Thumb
晚年的蒋纬国
中华民国 第4任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
任期
1986年6月18日—1993年2月28日
总统蒋经国
李登辉
前任汪道渊
继任施启扬
国防部联合作战训练部主任
任期
1984年7月1日—1986年6月
总统蒋经国
副职唐积敏
前任王昇
继任刘和谦海军
第12任联勤总司令
任期
1980年4月7日—1984年6月30日
总统蒋经国
前任王多年
继任温哈熊
第2任三军大学校长
任期
1975年8月16日—1980年4月6日
总统严家淦
蒋经国
前任余柏泉
继任王多年
第3任陆军指挥参谋大学校长
任期
1963年9月1日—1968年8月31日
总统蒋介石
前任吴文芝
继任卢福宁
个人资料
性别
建镐
存东
念堂
出生1916年10月6日(民国五年丙辰九月初十日巳时生[1]
 大日本帝国东京府东京市
逝世1997年9月22日(1997岁—09—22)(80岁)
 中华民国台北市北投区台北荣民总医院
籍贯浙江奉化
(生父戴季陶,籍贯四川广汉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配偶石静宜
1944年结婚—1953年丧偶)

丘如雪
1957年结婚—1997年结束
儿女蒋孝刚
父母戴季陶(生父)、蒋介石(养父)
重松金子(生母)、姚冶诚(养母)
亲属蒋经国(兄)
专业军人
宗教信仰基督教
获奖景星勋章宝鼎勋章云麾勋章、河图勋章
军事背景
效忠 中华民国
服役 德国陆军
中华民国陆军
服役时间1936年-1986年
军衔 德国国防军少尉
(1938年晋升)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1975年晋升)
学历
经历
汉语名称
繁体字 蔣緯國
简化字 蒋纬国
汉语拼音 Jiǎng wěi guó
注音符号 ㄐㄧㄤˇ ㄨㄟˇ ㄍㄨㄛˊ
拉丁化 cian2 wei2 koh4(寧波話)
上海话拼音 cian2 wei2 koh4(寧波話)
日语名称
假名 しょう いこく
ジャン ウェイグオ
关闭

出生

蒋介石与戴季陶义兄弟,两人在日本同赁一室。戴有一日本护士女友重松金子,重松为戴生下一子,便过继给蒋,由蒋的侧室姚冶诚抚养,即为蒋纬国[4]。其称蒋介石为“父亲”,称戴季陶为“亲伯”[5]。蒋纬国小时候在蒋介石安排下,拜戴季陶为义父[6]:39。戴传贤,字季陶,原籍浙江湖州,祖父一代移居四川广汉,湖州人称“义父”为“亲伯”,蒋纬国从小除常随侍蒋介石外,也常依亲伯戴季陶膝前,接受教诲[6]:39

蒋纬国第一次获知生母是日本人,还是他的养母姚冶诚告诉他[6]:57。可是养母只知道这些,于是蒋纬国身世就透露出神秘气氛[6]:57。他不断捕捉资料,知道生母名叫金子,是一位日本平民[6]:57。自从有生母已逝消息后,蒋纬国就尽力打听妈妈身后一切,那是在对日战争结束后,然而历经浩劫,人事全非,仅知金子妈妈去世后葬在东京郊外之青山墓地,而墓地已毁于轰炸,其中骸骨下落何方也无人知晓[6]:58

蒋介石原有一个幼弟蒋瑞青,四岁时就过世,无嗣,蒋母王太夫人不忍蒋瑞青绝后,才答应由蒋介石收养蒋纬国,兼祧蒋介石、蒋瑞青,尔后由纬国奉祀瑞青神主香火,故戴季陶将蒋纬国过继给蒋介石;王太夫人原先预定分家时,赐蒋介石室名“丰房”,赐蒋瑞青室名“镐房”,瑞青幼年过世,蒋介石因而得到两房,于是将蒋介石室名改为“丰镐房”,蒋经国表字“建丰”和蒋纬国的表字“建镐”就是由此室名而来,蒋介石意思是由蒋经国继承自己,由蒋纬国继承蒋瑞青。另一说则是王太夫人命蒋经国兼祧蒋介石、蒋瑞青,直到蒋介石收养蒋纬国后,又以蒋纬国作为蒋介石的继承人[7]

早年经历

Thumb
蒋纬国(右)8岁与养父蒋介石(左)合影,1924年

1921年,蒋介石前往庐山数个月,期间经常带著蒋经国与蒋纬国在家乡附近散步。此时蒋介石将长子蒋经国视为必须教导,而养子蒋纬国则是要让人爱护。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围攻总统府,孙中山登楚豫舰转永丰舰;6月18日,孙中山以密电召蒋介石赴广东,电云:“宁波、江北岸、引仙桥、十号:蒋纬国先生。事紧急,盼速来。孙文,巧。”[6]:271923年春,蒋介石改聘贺舜华教蒋纬国,凡历时4年[8]:149。1924年,蒋介石创立黄埔军校,以校为家,所以他连续3年,都利用假期到黄埔侍候父亲[6]:125

蒋纬国在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物理[6]:29。因感冒引发扁桃腺发炎、流血过多而住院,错过陆军军官学校入伍考试机会[6]:29。1935年赴德国学山地步兵,升至中士。1936年9月,蒋纬国赴欧洲留学[9]:33中德合作期间,1937年夏,蒋纬国奉派随蒋百里到德国考察军事,担任少尉副官[6]:29。4个月后,加入德意志国防军第一山地师第98山岳步兵团入伍,然后从二等兵干到实习班长排长连长等职[6]:29-30。期间蒋纬国所属的步兵团参与了德奥合并以及入侵苏台德地区的行动。[10] 1938年,正式到慕尼黑军官学校步科受训[6]:30。官拜德意志国防军少尉,在德国习得新式战法,夜间则以足球自娱。 1939年夏天,蒋纬国毕业,原本分发到德国第八步兵师,因为希特勒入侵波兰欧战爆发,蒋介石命蒋纬国转赴美国,入美国陆军航空队及美国空军参谋大学正科受训,又进美国装甲兵训中心[6]:30。1940年9月德国与日本义大利组成轴心国。1940年冬,他学成返回中国,在战时中国陪都重庆受到蒋介石慰问[6]:30。在晋见父亲之后,蒋纬国就去见亲伯戴传贤[6]:39。他们谈起一个突发之新问题,蒋纬国提起在国外留学时,听到一则传言,说他亲生父亲是戴传贤[11]:39-40

蒋纬国参加中国抗日战争。1942年随何应钦在陕西渭南校阅第一师,随后担任第一师第三团第二营第五连少尉排长。6个月后升任中尉排长。1943年任中尉连长,同年升上尉副营长、上尉营长、装甲兵第二团副团长。1943年6月17日,蒋纬国受洗成为基督徒,仪式由时任卫理公会华西区会督及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总干事的陈文渊主持。[12]

第二次国共战争,往后长期任职中华民国国军

中年经历

Thumb
蒋介石(左)和蒋纬国(右)

1946年起在徐州战车第一团担任附属官。1947年8月起任战车第一团团长。1948年3月升任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

1948年,为安定装甲兵部队官兵生活,在南京市香林寺设立私立宜宁中学,以解决装甲兵子女教育问题。12月23日,蒋介石派陆军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蒋纬国携带其亲笔信到北平,劝傅作义南撤[13]:8759。12月25日,蒋纬国飞返南京[13]:8759

1949年2月10日,国防部令:陆军装甲兵参谋长蒋纬国晋升为上校副司令[13]:8811。4月28日,纬国自台湾上海见蒋经国,“讲述台湾之情况甚详”[14]:193。4月30日,蒋纬国自台湾到上海,向蒋介石报告台湾情况[13]:8898。同年冬,蒋纬国随装甲兵司令徐庭瑶率军转进台湾[6]:134。后装甲兵部队由中国大陆撤退到台湾时,身为部队眷属的南京市宜宁中学师生与学校课桌椅,也随装甲兵部队搬迁至台湾,落脚于台中市复兴路,即目前台中市私立宜宁高级中学之前身,并兼任董事长[15]。迁台后各色各样的战车装甲车400余辆,编为一个暂编装甲旅,下辖两个装甲总队。蒋纬国出任少将旅长。赵志华任装甲第二总队长。

1950年徐庭瑶退役,蒋纬国奉派接任装甲兵司令,戍守台北[6]:134。1951年成立装甲兵训练中心,仍担任装甲兵司令[6]:134

1952年,大整编,2个装甲总队被改编为装甲第1、2师,按美军1945年型装甲师进行编组,辖A、B、预备(R)3个战斗群。完成装甲部队整编工作,与于豪章编定装甲部队作战准则[6]:134

1953年两度赴美,先是随徐培根赴美考察访问,回国时元配石静宜去世,蒋介石怕蒋纬国在台北触景伤情,所以送蒋纬国入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正规班及防空学校飞弹班受训[6]:134。美国受训完后调国防部第三厅副厅长,转任国防部第五厅厅长[6]:134。1958年9月复回任装甲兵司令[6]:134。1959年增编装甲部队,增设装骑连编制;1961年成立两个装甲旅[6]:135

1964年1月27日,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策动湖口装甲兵事件,主持装甲兵湖口基地第一师“战备检查”,被政战少尉军官张民善及旁人当场制服,全师部队解散回营区,师长徐美雄下令“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得外出行动。”[6]:137-1381963年8月1日,蒋纬国自装甲兵司令调掌陆军指挥参谋大学,致力于教育工作[6]:141。可能当局把叛变帐算在也是坦克兵且是大家长司令的将军头上。1964年,蒋纬国奉命开始筹划三军将校战略教育。他在三军大学先任陆军指挥参谋学院院长,后任三大副校长,同时筹备战争学院[6]:30。1969年,创设战争学院

1975年清明前,蒋纬国率蒋孝刚赴台中省视养母姚氏灵厝[6]:31蒋介石逝世后,严家淦继任总统[6]:9[16]。纬国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并担任战争学院院长兼三军大学校长[6]:30。1979年,三军大学的有线短程中文通讯实验成功,朱邦复实现以中文字母作为内码,储存汉字字矩资讯,解决电脑处理汉字的问题。时任三军大学校长的蒋纬国为其命名“仓颉输入法”。

晚年经历

联勤总司令

1980年5月,蒋纬国与王多年对调,担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总司令[6]:144。1983年5月6日,蒋经国函电宋美龄

“纬弟在联勤三年仍需其暂相臂助俾能达成其计划作为此意纬弟昨已接受并已告知大人慈谕盛德纬弟健康儿定当注意不令过劳尚祈大人释念”[17]:363

国防部联训部主任

1984年6月,蒋纬国卸任联勤总司令,调任国防部联合作战训练部(当时简称为“联训部”;今国防部参谋本部训练参谋次长室(训次室))主任[6]:147

国安会秘书长

1986年5月6日,宋美龄函电蒋经国:

“纬国新职当允其继续有所贡献”[17]:697

1986年7月,蒋纬国奉调出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6]:1471990年总统选举前,国大代表滕杰等人曾提议林洋港与蒋纬国搭档参选正、副总统,但最终林洋港、蒋纬国两人并未参选,之后由李登辉李元簇当选正、副总统。

总统府资政

1993年,蒋纬国受聘为总统府资政

蒋纬国在民间社团中颇为活跃,是中华战略学会创办人,并任中德文化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华民国足球协会理事长、静心小学第一任董事长等;著有《国家战略概说》。

逝世

1997年9月22日,蒋纬国因遗传疾病并发,于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身后安葬于汐止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

家庭

版本一:
1944年,蒋纬国与西北纺织钜子(大华纱厂老板)石凤翔女儿石静宜结婚(中间介绍人为国军军官陕西籍的刘恩荫[6]:93。石家在西安是名门大族,石静宜就读西北音乐院,他们相识于1943年,经过一年多往来,终于论及婚嫁,在得到蒋介石电示:“石门亲事可结合。”[6]:93于是在1944年2月6日,[18]在西安王曲七分校常常宁宫举行结婚典礼,由胡宗南将军福证[6]:93

版本二:
1944年间,蒋纬国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二营第五连中校营长时,受西北首富、纺织钜子(大华纱厂老板)石凤翔之邀请,出席其所举办“欢送俄籍顾问返国”之舞会。蒋纬国在舞会中因缘际会结识,时就读于西北音乐专科学校的石凤翔二千金-石静宜女士,蒋纬国在舞会上一见到石静宜便对她留下良好印象。两人后来经过几次的约会,蒋纬国也在母亲姚氏要求尽早成家之催促下,蒋纬国即在请示蒋中正意见并获同意后,迅速与石静宜订婚。1945年2月6日,蒋纬国与石静宜在陕西王曲陆军官校第七分校常宁宫举行结婚典礼,并由当时负责七分校校务且担任主任的胡宗南将军来为蒋、石二人证婚;且胡宗南亦将自己的招待所借给新人当新房。此外,蒋中正虽未能躬逢其盛,但也留下一话赠予新人:“好好治家,家和万事兴”;而蒋经国则有亲自前往婚礼,并以电报告知蒋中正该婚礼已顺利完成。[19]

1953年3月21日,石因难产“病故”[20],未留下子女。 1957年,蒋纬国与丘爱伦在日本结婚,1962年子蒋孝刚出世[6]:135。婚后不久,两人即长期分居,邱定居于美国

蒋纬国生父戴传贤(1891-1949),生母重松金子(?-1921),养父蒋介石(1887-1975),养母姚冶诚(1887-1966)。

更多信息 蒋纬国家族 ...
蒋纬国家族
 
 
 
 
 
 
 
 
 
 
 
 
 
 
 
 
 
 
高祖父:戴崇节[21]
 
 
 
 
 
 
 
曾祖父:戴廉
 
 
 
 
 
 
 
 
 
 
 
祖父:戴小轩
 
 
 
 
 
 
 
 
 
 
 
 
 
 
父:戴传贤(1891-1949)
 
 
 
 
 
 
 
 
 
 
 
 
 
 
 
 
 
祖母:黄氏
 
 
 
 
 
 
 
 
 
 
 
 
 
 
蒋纬国(1916-1997)
 
 
 
 
 
 
 
 
 
 
 
 
 
 
 
 
 
 
 
 
母:重松金子(?-1921)
 
 
 
 
 
 
 
 
 
 
 
 
 
 
 
 
关闭

评价

《蒋纬国进乎?退乎?》作者高仕隐认为,蒋纬国能力强,学养佳,文武双全之公务员,有个人独特之许多条件,特别是他出自一个权势显赫之家,而他本身之民主修养、言行平易近人、学识允文允武、一生服从长官、尽忠职守、知所进退[6]:8。这种人在当代中国实在是非常杰出[6]:8。反应锐敏,机智过人[6]:170

刘凤翰整理《蒋纬国口述自传》认为,忍耐和退让是蒋纬国的性格主调[5]

著作

  • 《大战略概说》
  • 《国家战略概说》
  • 《台湾在世局中的战略价值》,1977年
  • 《中道与人生》,1979年
  • 《军制基本原理》,1974年
  • 《永保心理的壮年》
  • 《领袖军事思想》
  • 《弘中道》
  • 《决策管理资讯系统》
  • 《科学管理之三联管制法》
  • 《蒋委员长十八年抗日战争指导》
  • 《国防体制概论》,1974年
  • 《柔性攻势》,1991年
  • 《创造这个时代的Z》

图集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