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邮政联盟
聯合國的15個專門機構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万国邮政联盟(法语:Union postale universelle;英语:Universal Postal Union;缩写:UPU),简称万国邮联,是联合国协调会员国之间邮务政策的专门机构,也是世界性的邮政国际组织,总部设于瑞士伯恩。
![]() | 此条目的语调或风格或许不适合百科全书。 (2021年12月11日) |
万国邮政联盟 Union postale universelle | |
![]() | |
![]() 万国邮政联盟标帜 | |
简称 | 万国邮联(UPU) |
---|---|
成立时间 | 1874年10月9日 |
类型 | 联合国专门机构 |
法律地位 | 运作中 |
总部 | ![]() |
坐标 | 46°56′20″N 7°28′24″E |
网站 | www.UPU.int |
万国邮联每个会员国均同意并接受在相同的条件下处理国际间的邮务、邮政职责。其会员国在原则上须为主权国,所有主权国均得请求加入邮联为会员国;加入之程序最初甚为简单,单方申请即可;加入之请求应经外交途径通知瑞士联邦政府,由该政府通知各会员国;1948年后申请加入之国家须经邮联会员国三分之二之同意,始取得会员国资格;会员国承担责任之保护国和属地亦得作为邮联一会员或一邮区;参加1957年10月渥太华万国邮政大会之会员国共有98个,其中88个为独立国(包括白俄罗斯、摩纳哥、圣玛利诺、乌克兰、梵蒂冈),10个为保护国和属地;中国于1914年加入,1947年当选为“行政暨联络委员会”委员国[3]:21。
历史
1874年以前国际无邮政合作,国家疆界是障碍很大;当时寄信到外国是大事,邮费重,手续繁;邮费重,因为邮件之资费必须足以偿付寄件国、收件国和中途转递国之费用;手续繁,因为结算邮资之有关国家必须保持邮件收发、转递及经过邮路之详细纪录[3]:20。
在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以前,国家需要逐一与其他愿意互相通邮的国家制订个别的邮务协议。早在1862年美国邮务长(Post-master)布莱尔(Blair)即曾召开国际会议,以国际行动解决邮费与邮费结帐问题[3]:20。1863年国际邮政委员会(International Postal Committee)在巴黎开会,15国参加,通过31项国际邮政合作之原则;1868年德国以其国内邮政统一之经验提议召开万国邮政大会,1874年22国在瑞士伯尔尼举行第一届国际邮政大会(International Postal Congress)通过伯尔尼条约(法语:Traité de Berne;英语:Treaty of Bern),设立邮政总联盟(英语:General Postal Union,法语:Union générale des postes);1878年第二届国际邮政大会开会于巴黎,邮政总联盟改名为万国邮政联盟(下简称“邮联”)[3]:20。1874年10月9日签订伯尔尼条约后,邮联是第二大的国际组织,仅次于国际电信联盟。
邮联成立之后,参加之国家由于国际邮件之资费、邮路和传递有统一规章,邮政合作已经打破国家疆界;大家承认国际邮件有来有往,我代他国传递邮件应收之资费与他国代我传递邮件应付之资费终可相抵;国际收支帐目既可平衡,收件国与寄件国无庸再清结帐目[3]:20-21。万国邮政联盟确立:
- 寄信至世界任何地方应有近似一致的一律邮资费率。
- 邮政当局应给予外国与国内邮件相同的待遇。
- 各国应保留国际邮资收款。
万国邮政联盟条约最重要的结果之一是不再需要像从前黏贴任何信件或包裹过境国的邮票;万国邮政联盟规定成员国邮票接受于整条国际路线。
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万国邮政联盟成为其专门机构。
组织机构
邮联之主要机构有三:万国邮政大会(The Universal Postal Congress)、执行暨联络委员会(The Executive and Liaison Commission)和万国邮政公署(The Universal Postal Bureau)[3]:22。
万国邮政联盟大会是万国邮政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会员参加的工作会议。大会由全体会员国参加,常会除一二两次大战期中外,每5年举行一次,临时大会经会员国三分之二请求或同意召开;大会讨论事项每一会员国只有一票权,但大国之投票权常不止一个,因为他们负担责任之保护国和属地加入为会员者,也有一票权[3]:22。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修改邮联的各项法规、研究制定世界邮政发展战略,选举邮联行政理事会和邮政经营理事会的理事国,以及邮联国际局正、副总局长等。邮联大会不同于一般国际会议者,为会员国出席会议之代表多为各该国之邮政主管官员,而非外交官;邮政主管官员亲自参加邮联大会有两个优点:第一他们对于邮政问题充分了解,大会讨论国际邮政合作,易于达成协议,而不必兜圈子;第二出席大会之代表同时是各国之邮政主管,对于会中所作决议有权迳自付诸实施[3]:22。会议通过的文件对各国均有法律的约束力。邮联大会的正式工作语言为法语。第21届汉城大会(1994年)通过了将英语做为大会的第二种工作语言。会议讨论使用法、英、西、俄、阿、汉等9至10种语言进行同声传译。
执行暨联络委员会是邮联之执行机构,于大会休会期间主持邮联工作,由大会依照公平地区分配原则选举20个委员国组成,任期至次届大会改选为止;每届大会改选半数,连任以一次为限;委员国之代表由该国邮政当局派充合格邮政人员;委员会每年集会一次,其职权为:与会员国保持联系,改进国际邮政业务;研究国际邮政合作专门问题;监督万国邮政公署,并以瑞士联邦政府之推荐任命万国邮政公署署长[3]:22-23。
万国邮政公署为邮联之常设中心机构,受瑞士联邦政府之监督,公署职权纯属非政治性,只作为各会员国邮政间联络、谘询及交换情报之枢纽[3]:23。
除邮联大会之外,邮联的组织机构还包括行政理事会、邮政经营理事会和国际局。行政理事会由1名主席国和40个理事国组成。邮政经营理事会由选举产生的40个理事国组成。邮政经营理事会在两届大会之间行使其职权。国际局是邮联总部在瑞士伯尔尼设立的中央办事处,由总局长领导并受行政理事会的监督,行使联络、执行、信息和咨询的职能[4]。
万国邮联有两个下属的组织。拥有各自独立的章程、组织架构和目的:
- 邮政特快专递合作组(英语:EMS Cooperative):向全球客户提供全球特快专递服务
- 远程信息技术合作组(英语:Telematics Cooperative):建立或者协助各国建立邮政、邮电系统
规章制度
邮联之根本大法为万国邮政公约(The Universal Postal Convention);公约每届大会修正一次,但基本内容鲜有变更;修正案经大会过半数通过,事实上即属有效[3]:21。大会修正之公约照规定固应由各签约会员国批准,理论上会员国可以不批准;不批准即无遵守之义务[3]:21。不过几乎没有此情形;因为不批准,只有退出邮联,退出邮联后所遭遇之困难实在难以想像[3]:21。所以公约一经大会通过,邮联即照新约行,无需等待各会员国正式批准[3]:21。
1969年,万国邮政联盟创立新付款制度,端看各国之间邮件总重差距多少决定应付费用。这些费用称作到达费。因为它影响期刊递送花费,所以万国邮政联盟拟定新的“界限”制,1991年实行。此制度为一年接受至少150公吨的国家分别的信件和期刊费率。有较少邮件的国家,维持原始的一律费率。美国已经与13个欧洲国家议定分别的到达费公式,包括每件费率加上每公斤费率,与加拿大也有类似协定。
万国邮政联盟也运作国际回信券的制度。
成员

万国邮联成员国
万国邮联成员国附属,具有单独成员资格
由另一国家在万国邮联代表
特别观察员
万国邮政联盟目前共有192个成员,包括189个联合国会员国、联合国观察员国梵蒂冈、荷兰王国的另外三个构成国(阿鲁巴、库拉索及荷属圣马丁),以及英国海外领地。最新加入的成员是2011年10月4日加入的南苏丹。
理论上,每个联合国会员国都有资格加入万国邮政联盟。在当前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除了安道尔、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帛琉关于邮联的地位尚未解决以外,都是邮联成员国(因安道尔的邮政服务并非安道尔自行经营,而是由法国邮政和西班牙邮政在安道尔各设立一所邮局,各自发行不同的安道尔国邮票,在街上各自设置不同的邮筒。而另外三国的对外邮政均由美国邮政署负责(参见自由联系条约),邮资也根据美国标准,寄往美国各州、属地和军事外交驻地的邮件或者三国互寄的邮件均按国内邮资计算)。非联合国会员国,只要取得三分之二邮联成员国的同意,也能够成为邮联成员国。
未受国际广泛承认的国家或地区需通过第三国交付国际邮件:
- 巴勒斯坦于1999年被授予万国邮联的特别观察员身份,并于2008年得到以色列同意其邮件可通过约旦收发[5][6],但直到2012年11月之前并未实施[7]。巴勒斯坦于2016年开始接收直邮邮件。[8]2018年11月,巴勒斯坦申请成为UPU正式成员[9],但2019年9月的一次接纳投票上,以56票赞成、23票弃权、6票反对、106国未做出投票(根据UPU投票规则,这106国被视为投弃权票)结果,未能达到三分之二多数同意而告吹。[10]
- 中华民国于1914年3月1日加入万国邮政联盟。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在第二次国共内战在战争中战败而迁台;中国共产党在同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万国邮政联盟席仍然以中华民国代表中国在邮联的地位,直到1972年4月13日,万国邮政联盟承认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此后,国际回邮券不适用于台湾(即中华民国)。邮件寄往台湾必须经由日本、美国或以前的英属香港交付。
- 另有其他有限承认国家通过第三国交付邮件,因万国邮联不允许此类国家的国际邮件直接交付: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的邮件经由土耳其交付、索马里兰的邮件经埃塞俄比亚交付、阿布哈兹、南奥塞梯邮件经俄罗斯交付、科索沃邮件经塞尔维亚交付、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邮件经阿尔及利亚交付、德涅斯特河沿岸邮件经摩尔多瓦交付。
下表列出各国加入邮联的日期,以各国英文名称顺序排列:
柬埔寨 - 1951年12月21日
喀麦隆 - 1960年7月26日
加拿大 - 1878年7月1日
佛得角 - 1976年9月30日
中非 - 1961年6月28日
乍得 - 1961年6月23日
智利 - 1881年4月1日
中华民国 - 1914年3月1日 - 1972年4月13日[a]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72年4月13日[a]
哥伦比亚 - 1881年7月1日
科摩罗 - 1976年7月29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 - 1886年1月1日
刚果共和国 - 1961年7月5日
哥斯达黎加 - 1883年1月1日
科特迪瓦 - 1961年5月23日
克罗地亚 - 1921年12月24日 - 1992年7月20日
古巴 - 1902年10月4日
赛普勒斯 - 1961年11月23日
捷克 - 1920年5月18日 - 1993年3月18日
北马其顿 - 1993年7月12日
马达加斯加 - 1961年11月2日
马拉维 - 1966年10月25日
马来西亚 - 1958年1月17日
马尔地夫 - 1967年8月15日
马里 - 1961年4月21日
马尔他 - 1965年5月21日
毛里塔尼亚 - 1967年3月22日
模里西斯 - 1969年8月29日
墨西哥 - 1879年4月1日
摩尔多瓦 - 1992年11月16日
摩纳哥 - 1955年10月12日
蒙古国 - 1963年8月24日
蒙特内哥罗 - 2006年7月26日
摩洛哥 - 1920年10月1日
莫桑比克 - 1978年10月11日
缅甸 - 1949年10月4日
阿曼 - 1971年8月17日
卡塔尔 - 1969年1月31日
圣基茨和尼维斯 - 1988年1月11日
圣卢西亚 - 1980年7月10日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1981年2月3日
萨摩亚 - 1989年8月9日
圣马力诺 - 1915年7月1日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1977年8月22日
沙乌地阿拉伯 - 1927年1月1日
塞内加尔 - 1961年6月14日
塞尔维亚 - 1875年7月1日 - 1921年12月24日, 2001年6月18日
塞舌尔 - 1977年10月7日
塞拉利昂 - 1962年1月29日
新加坡 - 1966年1月8日
斯洛伐克 - 1920年5月18日 - 1993年3月18日
斯洛维尼亚 - 1921年12月24日 - 1992年8月27日
所罗门群岛 - 1984年5月4日
索马里 - 1959年4月1日
南非 - 1893年1月1日 - 1994年8月22日
南苏丹 - 2011年10月4日
西班牙 - 1875年7月1日
斯里兰卡 - 1949年7月13日
苏丹 - 1956年7月27日
苏里南 - 1877年5月1日 - 1976年4月20日
斯威士兰 - 1969年11月7日
瑞典 - 1875年7月1日
瑞士 - 1875年7月1日
叙利亚 - 1931年5月12日 - 1946年5月15日
叶门 - 1930年1月1日
争议
2018年10月17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国启动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程序。美国批评万国邮政联盟的现行费率制度,规定发展中国家享有邮费优惠,让中国和其他国家将货物以较低成本销售到美国,但邮费差额就由美国补贴并不公平,让美国每年补贴3至5亿美元邮费,造成巨大财政负担。有美国官员批评现行的国际邮政费率制度相当于是给中国的补贴,也导致大量假冒商品和芬太尼涌入美国。[19]白宫于2018年10月17日宣布,美国即日起启动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的程序[20],肇因于万国邮政联盟现行终端费(terminal dues)体制让中国等其他国家获益,对美国不公平[21]。
美国提出要对万国邮政联盟体制进行改革,提出让各国自定邮费的改革方案。2019年9月24日,万国邮政联盟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紧急大会,以78票赞成,57票反对,否决美国的改革方案。[22]9月25日,紧急大会通过新协议,接收高数量进口邮件和包裹的国家可于2021年1月开始对外国邮件征收自定邮费,在5年内分阶段实施新邮费,每年接收进口邮件数量超过75,000吨的国家可于2020年7月开始征收自定邮费。[23]同时,美国决定继续留在万国邮联。[24]中国国家邮政局于2019年10月14日表示中国将逐年增加向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支付的国际小包终端费,2020年调涨27%,以后每年涨15-17%,到2025年将总共涨164%。[25]
另见
备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