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翠大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華翠大橋

华翠大桥,为跨越新店溪公路桥梁之一,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新北市板桥区之间。此路廊以前是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的前身)于1901年(明治34年)2月完成的台湾铁路管理局纵贯线新店溪桥。1992年台铁五大桥梁重建工程”之双线上承式预力梁新店溪桥重建完成并通车[2],即为现今华翠大桥的前身。

事实速览 华翠大桥 Huacui Bridge, 坐标 ...
华翠大桥
Huacui Bridge
Thumb
由铁路新店溪桥改建而成的华翠大桥
坐标25°01′38.3″N 121°29′12.8″E
承载艋舺大道 - 县民大道
跨越新店溪
地点 中华民国台湾
台北市万华区新北市板桥区
官方名称华翠大桥
其他名称新店溪桥(铁路时代)、华翠桥
维护单位新北市政府交通局
上游桥梁光复桥
下游桥梁万板桥
设计参数
桥型钢构箱梁、I型梁、ㅠ型桥墩
全长654米(2,146英尺)[1]
宽度18.5米(61英尺)
最大跨度26米(85英尺)
历史
施工单位铁路第一代桥:泽井组
铁路第二代桥:?
铁路第三代桥:兴松有限公司
公路桥(改建):荣民工程公司
开通日铁路第一代桥:大日本帝国1901年8月25日
铁路第二代桥:大日本帝国1935年10月1日
铁路第三代桥:台湾地区1992年1月27日
公路桥第一阶段:台湾地区2001年8月16日
公路桥全线:台湾地区2002年7月27日
地图
Thumb
关闭

历史与设计

新店溪桥(铁路桥)

  • 第一代桥:清代铁路由台北向南出发后,原本是以淡水河桥(今台北大桥前身)渡河,前往桃园,1895年日本统治台湾后继续沿用,但1897年8月初,因台风侵袭冲毁淡水河桥[3][4],于是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决定修改铁路路线,改经由艋舺(今万华)跨越新店溪南下桃园[3],当时新店溪桥建设费229,599日圆,由台北改良线事务所于1900年1月开工,总长368.5公尺,为14孔跨度24.4公尺的上承式钢钣梁桥,泽井组承包兴建,施工期间曾遭遇洪水破坏,导致人员伤亡,1901年2月20日桥梁建成,并随台北桃园间新铁路于同年8月25日通车而启用[5]
  • 第二代桥: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自1927年开始,将台北竹南间单线铁路扩建为复线铁路 [6],其中万华板桥段复线工程包含新建第二代桥(在第一代桥下游侧)。二代桥总长368公尺[7],1932年竣工[8][9],并于1935年10月1日随著万华板桥复线铁路通车而启用[10][11],做为上行线桥梁,原第一代桥则改为下行线桥梁。
  • 重大事故:二战后的1948年5月28日下午,行经新店溪桥的南下第29次列车,因乘客携带危险可燃物导致车厢失火,造成多人伤亡[12][13][14]
  • 改良:台铁局战后多次抽换更新第一代桥(下行线桥)钢钣梁,施工期间以第二代桥(上行线桥)单线双向行车,部分列车微调时刻,甚至停驶:
    • 1954年9月25日~10月2日,抽换第9与第11孔钢钣梁[15][16]
    • 1955年1月7日~14日,抽换第10与第12孔钢钣梁[17]
    • 1959年7月16日~20日,抽换两孔钢钣梁[18]
    • 1961年2月25日~28日,抽换两孔钢钣梁[19]
    • 1963年7月23日~25日,抽换钢钣梁[20]
  • 灾害改建:1981年6月21日凌晨, 裘恩台风挟带豪雨洪水冲击,第一代桥(下行线桥)第9号桥墩倾斜、轨道弯曲,路线中断,列车暂以二代桥(上行线桥)单线双向行车[21]台铁局紧急在6月27日上午6时30分完成桥梁两端横渡线[22],缩短列车交会时间。事后台铁局拆除一代桥第6、7、8、9号桥墩,另建新墩,同年12月完工,新店溪桥恢复双线行车[23]
  • 第三代桥:由于第一代新店溪桥老旧,台铁局提出“五大桥梁重建工程”,在二代桥下游17公尺重建新桥[26][27],由中鼎工程公司设计、兴松有限公司承包工程[28],自1983年12月26日开工,桥位配合防洪计画提高3.54公尺,为全长701公尺之双线桥梁[29],下部结构为大口径反循环基桩与ㅠ型桥墩,上部结构分别为跨度26公尺上承式预力梁19孔、14.2公尺上承式预力梁10孔、13公尺上承式合成梁5孔[27]。新桥原订1985年中完工,但开工后水中基桩打设困难及障碍物清除不易[30],复又经过4次变更设计,并衍生长期停工、展期、追加预算等[29][31][32],在拖延6年多之后,终在1992年1月27日清晨5时22分切换上行线通车与停用第二代桥[33][2][34],同年5月31日完成下行线切换通车(铺设传统道碴式轨道)且停用第一代桥[33][29],为今日华翠大桥的前身。由于工期长达8年馀,故迭遭议论是否有特权介入工程、或质疑招标制度是否合理[35][36]

华翠大桥(公路桥)

1999年7月21日中华民国交通部完成万华车站板桥车站以南之台北铁路地下化工程后,铁路第三代新店溪桥停用,由台北市区地下铁路工程处(交通部铁道局的前身)于同年9月15日起动工改建,中兴工程顾问(股)公司设计、荣民工程(股)公司承包,预力梁拆换为钢构箱梁与I型梁、修补桥墩、更新支承座与改建部分帽梁等,并将桥面拓宽为18.5公尺,以应未来公路桥梁使用之需,而桥名则在2001年4月17日由台北县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及台北市政府协调更名为“华翠大桥”。华翠大桥2001年8月16日第一阶段新店溪下游侧桥面(北桥)通车[37][38],并连接原地面铁道改建的万华艋舺大道板桥县民大道,让台北市万华区的车辆可以行经华翠大桥直通新北市板桥区。随后该桥新店溪上游侧桥面(南桥)于2002年7月27日完成,使该桥双向各2车道全线通车[39][40]

华翠大桥全长654公尺[1],采用简支箱型钢梁两支,短跨距设计,保留了原来铁路桥的特征[41]。因桥面较窄,目前仅准行驶250 CC以上机车与汽车,无机车道与自行车道

相邻道路

更多信息 新店溪主要桥梁 ...
新店溪主要桥梁
西行道路 新店溪 东行道路
县民大道
板桥区
华翠大桥

新北市    台北市
艋舺大道
万华区
关闭

相关条目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