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国桥梁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茅以升[1](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5],原名茅以昇[2][3],字唐臣,男,江苏镇江人,中国结构工程师,桥梁工程专家[4],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铁道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中国土力学的开拓者、科普工作者,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茅以升[1] |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
任期 1984年5月26日—1988年4月6日 | |
主席 | 邓颖超 |
秘书长 | 彭友今 → 周绍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
任期 1956年6月30日—1988年4月27日 | |
委员长 | 刘少奇 → 朱德 → 宋庆龄(代理) → 叶剑英 → 彭真 |
第一副委员长 | 宋庆龄 → 林伯渠 → 彭真 → 董必武 → 宋庆龄 → 陈丕显 |
秘书长 | 彭真 → 刘宁一 → 姬鹏飞 → 彭真 → 杨尚昆 → 王汉斌 → 彭冲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茅以昇[2][3][4] 1896年1月9日[5] 大清江苏省常镇通海道镇江府丹徒县 |
逝世 | 1989年11月12日[4] 中国北京市 | (93岁)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配偶 | 戴传蕙 |
1905年就学于南京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4年与戴传蕙结婚。1916年毕业[4]。同年参加清华学堂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以第一名录取留美;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桥梁专业)[4];1921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4],是该校的第一位博士。
1919年12月回国后至1949年,历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及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及北洋大学校长、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长[4];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挂此职到1949年),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全长1453米,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1937年12月23日,为了阻止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亲自参与了炸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大桥修复通车。1942年至1943年任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1943年至1949年任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1943年当选中华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1946年被任命为钱塘江海塘工程局局长;[6]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7]
1949年至1952年任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校长;1951年至1981年任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1959年在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中,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并为周恩来总理指定为设计方案审定人;1955至1957年主持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储安平“党天下”事件时,也站出来批判储的言论。
1966年文革期间,多次受到批斗,其女回忆,茅以升每天上班,进了大门颈上就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 或其它什么罪名的黑牌子,姓名上被打上黑叉叉,戴上黑牌子后还要在院内游走一番,任何时候都会被造反派揪住围攻一通[8][9]。
1977年主持设计了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1980年3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其被选为副主席[10][11]。1986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第三届全国委员会。6月28日,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推举其担任名誉主席[12][13][14]。
1989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2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6年4月18日,茅以升的母校卡内基美隆大学举行茅以升铜像的落成典礼,铜像文字出自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手笔。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