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之光是一个台湾新闻媒体常用的词汇,用来指称在国际上有名气的台湾人、台湾裔人士或台湾产品,同时也是一个台湾人对本土文化产生自豪的用词。
历史
台湾之光这个词汇早在2001年便开始出现在中央社和联合报的报导中,台湾之光的使用率在2005年开始成形,2006~2009年因为王建民的相关报导造成此词汇的使用快速扩张;同时期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被称为台湾之光。[1]
最初台湾之光的名号主要用于在国际竞赛中得胜的台湾人,包括美国职棒选手王建民、高尔夫球选手曾雅妮、网球选手卢彦勋、烘焙师吴宝春、景美女中拔河队、电玩竞赛队伍台北暗杀星、羽球选手戴资颖,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任何只是单纯得到国际关注的人皆可被称为台湾之光,如奥斯卡金像奖导演李安、歌手及演员周杰伦、歌手张惠妹、乐团五月天、歌手林育群、服装设计师吴季刚、慈善人士陈树菊等[1]。其中也有些人和台湾的关系并不明显,如吴季刚在九岁时移民加拿大,之后一直到成名前皆未曾回到台湾[2]。
后续发展逐渐和商业利益结合,消费产品也被冠上台湾之光的名号,如捷安特、宏碁、噶玛兰威士忌、法蓝瓷、兰花、石斑鱼等等。[1]
随著台湾之光的发展,联合报在2008年做了《世界之最,台湾之光》系列报导;远见杂志则在2009年出版了《新台湾之光100》,收录99名成功人士的专题报导,以庆祝中华民国建国百年。2011年马英九总统于总统府接见并表扬“台湾之光系列人物”,包括怀德居木工家具实验学校创办人林东阳、调酒大师蔡煜义、藏色天目碗达人“圆山窑”江有庭[3]、童玩达人张文雄[4]、台湾鲷料理达人李宗铭、虱目鱼女王卢靖颖[5]、饭团魔法师余政隆[6]、亦宛然掌中剧团[7]、蝠气球艺术家李承澔[8]等人。
评论
社会学研究多认为台湾之光的现象的起源和台湾主体地位的不明确有关,同时受到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也因为极少数台湾人能在海外获得巨大成功,一旦上了国际新闻后,就会迅速被冠上该称号[1],随著时代的演进与发展,其词汇大多已经形容获得国际肯定的台湾年轻人。 台湾之光首次出现在新闻中是在第一次政党轮替之后,开始发扬本土化之时[1]。表面上台湾之光虽然强调国际,但其实是诉诸国族主义的词汇,源于国族的自卑情结,期望以外界的目光来提升自我[9]。
后续媒体、名人、大众皆对台湾之光的泛滥起了推波助澜的功效;透过支持国货以及明星代言等行为,台湾之光的现象和资本主义结合[1]。
不少人认为“台湾之光”这个词汇是因为台湾人自尊心低落造成,因此许多其实是在国外培养并成功的人只因为是在台湾出生,也被称为台湾之光。有些被称为台湾之光的人认为台湾对他们的影响有限、并且认为台湾的环境有改善空间,例如曾雅妮和卢彦勋对台湾的体育环境都曾有类似评论。有评论因此认为,这是“台湾沾光”而不是“台湾之光”,为此该词汇也成了当今时下讽刺一些在海外有重大成功的台湾年轻人,除此之外,若有重大成功,这些年轻人多半都会被台湾的一些政客给“沾光”,推扬自己的政治理念并计画性地夺得选票,也是讽刺现今时下的台湾政治。[2]
类似概念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