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保護自然環境的做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在个人、组织或政府层面,为大自然和人类福祉而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损害生态环境,部份更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触发各工业化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继而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去规管和处理污染问题,并作出宣传使全社会注意污染对环境的深远影响。自1960年代起,环保运动已渐渐令大众更重视身边的各种环境问题。
学术机构现在提供课程,如环境研究、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等,教授环境保护历史和方法。保护环境需要人类的各种活动。废物生产、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灭绝(物种入侵和灭绝所致)都是环保的相关议题。环境保护有三个相关因素:环境立法、道德与教育。这些因素都对国家环保决策和个人环境价值与行为产生影响。
1962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人类环境宣言》,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的开端。
在工业国家中,自愿协定常常为公司提供平台,使其超越最低管制标准,为最佳的环保行动努力。[2]在发展中国家,如拉丁美洲,这些协定常常用于弥补未能遵守的环保水平,即强制管制。[3] 挑战在于这些协定的基础数据、目标、监控和报告。由于评估效力存在难度,标准的使用常常存在问题,显然,环境可能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应用最关键的好处在于这有助于建立环保管理能力。[3]
用生态系统处理方式来进行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旨在面对复杂的生态系统整体而不是应对某个单一问题或是挑战。在这一方式下,理想的决策过程会包含政府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以及工业、环保组织、社区的代表的计划和决策。这一方式在理想中能够支持更加良好的讯息共享、建立矛盾调解策略,改良地方环境保护。[4]
地球上很多的资源是脆弱的,因为它们会受到许多国家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许多国家尝试联合多国政府来缔结条约,对自然资源进行预防保护或管理人类活动。这些条约可能包括的因素有对气象、海洋、河流和空气的污染。这些国际环境条约有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如果没有遵行,就要承担责任。有时,这些条约则是一些准则或是行为标准。这些条约有的历史悠久,在欧洲、美洲、亚洲的一些国际条约早在1910年起订立缔结。[5]一些世界知名的条约包括:京都议定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有关环境保护的讨论常常关注政府角色、立法和法律执行。然而,从广义来讲,环保问题匹夫有责,政府孤掌难鸣。就环境问题的决策来说包括许多成员,如工业、当地群体、环保组织和社区代表。渐进地讲,环保决策过程包罗万象,需要多国合作。[6]
许多宪法支持环保的基本权利,许多国际条约承认在健康环境居住的权利。[7]同样,很多国家有相应的组织和机构负责环境保护。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也有许多,如联合国环境署。
虽然环保不是政府机构的简单责任,很多人认为这些机构是建立和保持基本标准的主角,既保护环境,也保护与之互动的人类。
坦桑尼亚被认为是非洲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国家。几乎40%的土地被列为保护地网络,包括一些国家公园。[8]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包括因人口增长,农业扩张、污染、伐木和烧柴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和栖息地的丧失等问题。[9]
坦桑尼亚的环境保护自德国占领东非时(1884-1919)开始以殖民保护法对狩猎地和森林进行保护,而限制也对当地人传统活动,如狩猎、伐木烧柴和放牧做了约束。[10]在1948年,塞伦盖蒂平原正式为东非野猫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自1983年起,通过建立国家环境管理委员会和环保法,环境管理更加深入,上升到国家层面。[11]
生物圈部门是政府对环境监管的主要部门。通过制定政策、协调和监管环境问题、环境规划和政策导向性环境研究,部门得以运行。1983年当国家环境管理法通过时,国家环境管理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的角色在于向政府和国际社会就环保问题提建议。委员会的任务有:提供技术性支持;协助技术性活动;建立执法指导方针和步骤;评估、监管和评价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倡导和协助传递环保信息和交流;支持科学知识的进步。[12]
1997年全国环境政策是坦桑尼亚环境决策的框架。政策目标在于:
坦桑尼亚签署了一系列国际协约,包括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1996年生物多样性公约。2004年环境管理法是第一项对环境管理决策全面的法律和制度性框架。法规中政策性工具包括使用:环境影响评估、战略性环境评估与对具体工业和生产征收污染税。法规的有效性只有随着时间推移才能显明,因为历史上,国家缺乏对环境法规的执行力度,缺乏有效工具来将环保目标付诸实践。
中国大陆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1972年开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厅水库保护办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废处理办公室共同研究处理位于官厅水库畔属于河北省的沙城农药厂污染官厅水库问题,导致中国大陆颁布法律正式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DDT。1973年成立国家建委下设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后来改为有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省(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厅)。并设立环保举报热线“12369”和“网上12369中心”接受群众举报环境污染事件。
2018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正式成立,主要由原环境保护部改组而成。
十三五规划中将环保列为重点,尤其是空气和河川污染。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职责是执行各级议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励开发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以控制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命令与管制方法 | 经济激励 | 自愿机制 | 公众参与 |
---|---|---|---|
基于浓度的污染排放控制 | 污染税 | 环境标示系统 | 清理运动 |
基于质量控制的全省排放 | 未能履行罚款 | ISO 14000系统 | 环保意识运动 |
环保影响评估 | 排污许可系统 | 清洁生产 | 空气污染指数 |
三项同步系统 | 硫排放费用 | 非政府组织 | 水质量曝光 |
驱动贸易最后期限 | 管理许可听证会 | ||
中央污染控制 | 节能产品补贴 | ||
两个履行政策 | 高污染企业拒绝信用管控 | ||
环保补偿费用 |
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导致中国大陆经济损失。2005年,经济损失(主要为空气污染)在中国大陆GDP中占7.7%。这一数字在2002年增长到10.3%,水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6.1%)开始超过空气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13] 以GDP增长来看,中国大陆位居世界前列(过去10年为9.64%)。[13]然而,高速经济增长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中国大陆所面对的环境挑战大于其他国家。2010年,在环境绩效指数的163个国家中,中国大陆位列第121位。
中国大陆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对抗环境恶化:
在过去30年中,中国大陆GDP高速增长成为资源利用低效率和高污染的典型。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综合内容。[15]
联合国环境署确认了17个超级生物多样性国家。榜单包括6个拉美国家: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秘鲁和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巴西出类拔萃,因为它们面积最大、物种种类和数量最多。这些国家对环境保护格外关系,因为他们面临着森林滥发、生态系统破坏、污染和人口膨胀。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为广大的热带森林,为4,105,401平方公里(巴西的48.1%),集中在亚马逊地区。[16]巴西的生物多样性广大,在超级生物多样性国家中位列第一,在全球150万发现的物种中占据其中的15%-20%。[17]
负责环境保护的组织是巴西环境部(Ministério do Meio Ambiente)。[18]该部门在1973年成立,名为环境特别秘书处(Secretaria Especial de Meio Ambiente),几经易名后,在1999年定为现名。环保部负责以下问题:
2011年,亚马逊保护地面积2,197,485平方公里(比格林兰面积大),保护单位,如国家公园比例刚刚过半(50.6%),原著地则为其余的49.4%。[19]
墨西哥有超过200,000的不同物种,占世界生物多样性的10–12%,在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中排名第一,在哺乳类上位列第二[20]——有估算称超过50%的动植物种居住在墨西哥。[21]
墨西哥环保政策历史开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水土保护法(Ley de Conservación de Suelo y Agua)。三十年欧,在七十年代,环境污染预防和控制法颁布(Ley para Prevenir y Controlar la Contaminación Ambiental)。
1972年,联邦政府首次直接回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在健康与福利部内成立了管理组织,即环境改善秘书处(Subsecretaría para el Mejoramiento del Ambiente)。
环境和自然资源秘书处(Secretaría del Medio Ambiente y Recursos Naturales[22])是墨西哥的环保部。环保部负责下列问题:
2000年11月,保护地有127处;目前为174,占地25,384,818公顷,将联邦保护地从8.6%增加到12.85%。[23]
2008年,澳大利亚有98,487,116公顷的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的12.8%。[24] 2002年,土地面积的10.1%,水源保护地的64,615,554公顷[25]在澳大利亚85个生物区中并不是很好的代表。[26]
澳大利亚的自然保护源自1879年的第一个国家公园。[27]更多自然保护进步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展开,主要国际项目有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7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环境委员会,1972年的联合国环境署等。[28]这些事件为公众觉悟和监管支持打下了基础。国家环境立法不规范、不全面。这一局面在1972年到1974年成立澳大利亚环境大会和自然保护部后被打破,组织论坛来协助国家和邻邦协同保护环境和制定政策。[29]1991年,这些会议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境保护大会和环境保护与遗产大会取代。[30]
在国家层面,1999年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是澳大利亚联邦的主要环保法。它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国家和国际环境要点,如植物群、动物群、生态社区和文化遗产。[31]它对联邦内的所有活动也具有法律效力,即监管所有影响自然的活动。[32] 法案涵盖八个主要方面:[33]
联邦保护地有的与当地原住民合作,如卡卡杜国家公园,有的生物多样性突出,如圣诞岛国家公园,或纵观全国的管理,如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国家公园。[34]
在国家层面上,环境保护任务主要交给州郡或地方。[29][32]澳大利亚各州有自己的环境保护立法机构和相应组织。他们的法律功能相似,涵盖具体污染事件,如从工业到商业活动、水土使用、废物管理。大多数保护地由州和地方管理[34],州立法机构会对保护地进行各种定义,如野生性、国家土地和海洋公园、州森林和保护地等。国家也可以对空气、水和声音污染进行综合监管。
在地方层面,各个城市和地区当局可以过问国家尚未关注的事情。这包括非点性资源、或污染扩散,如工地沉淀物污染等。
澳大利亚在联合国2010人类发展指数中位列第二[35],在发达国家中GDP债务中靠后。[36]这可以被视为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因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煤炭出国大国和[37]物种灭绝大国。[38][39]一些人认为澳大利亚有责任进行环保改革,为世界作出榜样。[40][41]
自1969年起,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开始努力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42]所有美国州郡都有相应的环保部门。[43]
环保局起草了“环保局未来七要点”,为:[44]
1971年3月行政院成立“卫生署”,卫生署下设立“环境卫生处”负责公共卫生设施、公共场所、食品加工厂卫生、垃圾与水肥等污物处理、环境卫生杀虫剂之管理、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噪音等公害;防治水污染则是由经济部成立“水资源统一规画委员会”的“水污染防治科”负责。
1982年1月行政院卫生署的环境卫生处升格为“环境保护局”,负责空气污染、环境卫生、以及原本由经济部负责的水污染防治,原本由警政署之交通噪音管制,另外新负责业务为:环境影响评估、废弃物处理及管制毒性物质。
1987年8月22日行政院“环境保护局”升格为“行政院环境保护署”负责以下七项业务:
在联合国于1993年初设立“联合国永续发展委员会”之后,隔年1994年8月台湾成立“行政院全球变迁政策指导小组”,1997年8月23日将行政院全球变迁政策指导小组升格为“行政院国家永续发展委员会”,其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下辖单位包括:
2002年11月立法院三读通过“环境基本法”,“行政院国家永续发展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由原本的任务编组提升为法定委员会。[45]
2003年1月地方县市政府皆已成立环境保护局,台湾环境保护的各级政府组织已经完备。[4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