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又称湘人,一般是指出生地或籍贯地为湖南省的人,由于湖南人并非完全由单一族群及完全使用单一方言人群所组成,故一般来讲“湖南人”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共同体,不限于汉族或少数民族。[2]
源流
三千年前,长江ㄧ带都是三苗的活动范围,后来因三苗叛乱,中原的轩辕氏、神农氏逐与三苗发生战争,到舜帝时期,发生了《尚书·尧典》上记载的“舜逐三苗于三危”事件,舜帝将一部分三苗人驱逐到了今天的甘肃省部分地区,这是史书上第一次记载中原人和湖南人的地盘争夺战争。
东汉时期,马援率领大军出征湖南的五溪蛮、武陵蛮,最后都以失败告终。[2]
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宋室南迁、满清入主中原,都使得中原人口南迁,加剧了中原汉人和湖南汉人的融合,形成了今天的湖南人。[2]
文化
湖南文化始于楚国,形成于南宋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讲学,被誉为“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注重“经世致用”,研究有用之学和社会实际问题,《皇朝经世文编》称为“三湘学人,颂习成风,士皆有用世之志”。[2]
湖南人崇尚武力,好斗逞勇,拳术兴盛,清朝乾隆帝时期,湘黔苗民起义,使得清政府举七省的兵力才镇压住。道光帝时期,瑶族赵金龙起义、蓝正樽起义都掀动了整个时局的变化。清朝晚年到新中国,湖南出现一批军事人才,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黄兴、蔡锷、毛泽东、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王震等。[2]
湖南人对政治和军事等风云变幻的潮流有着强烈的兴趣,民性刚强。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说:“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做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做普鲁士。诸君慎如此,莫言事争空游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注 1] [2]《湖南通志》说是“劲悍决烈”[注 2] ,《长沙府志》说是“劲直任气”[注 3] ,《宁乡县志》说是“人性劲悍”[注 4] 。
脚注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