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2015年1月法國巴黎恐怖襲擊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为2015年1月7日发生于法国巴黎《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法语发音:[ʃaʁli ɛbdo])总部的恐怖袭击案,导致12死11伤。[18][19]两名身穿“圣战”服装的蒙面男子高喊“Allahu Akbar”(真主至大),同时向平民和警方发动袭击,遇难者包括两名警员和多位周刊工作人员,其中一位是周刊主编。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16年11月20日) |
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 | |
---|---|
位置 | 《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巴黎十一区尼古拉·阿佩尔街10号[1] 蒙鲁日枪击案:蒙鲁日和平大道和皮埃尔·布罗索莱大道的交界处 围攻:巴黎文森门Hypercacher犹太超市、法兰西岛达马尔坦昂戈埃勒 |
坐标 | 48.85925°N 2.37025°E |
日期 | 2015年1月7日 2015年1月7日 11:30CET –2015年1月9日 18:35CET(UTC+01:00) |
目标 | 《查理周刊》的记者和漫画家 |
类型 | 恐怖攻击、屠杀 |
武器 | 《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
蒙鲁日枪击案:枪 Hypercacher人质事件:两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枪 |
死亡 | 20人
|
受伤 | 至少21人
|
主谋 | 组织:
行凶者: |
本次袭击是法国自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恐怖攻击[20]。尽管如此,周刊幸存的员工仍宣布下周如期发刊,出刊数由上一期的6万册升至100万册[21][22]。并引发了2015年1月11日的共和游行,欧洲光法国巴黎本地就有上百万民众走上街头,支持言论自由、反恐怖主义与对多元文化的尊重等等的普世价值观。
《查理周刊》创刊于1969年,1981年中断,随后于1992年复刊[23]。作为法国的左翼讽刺周刊,它以不循规蹈矩而著称,内容涵盖漫画、新闻、辩论和笑话,语气充满揶揄,强烈反宗教[24],所刊文章、图片时常批评法国政府、极右、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
由于该周刊时常揶揄、讽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与现代的穆斯林领袖[25][26],过去就曾多次引发与伊斯兰世界的相关争议。2006年,该周刊因转载了日德兰邮报穆罕默德漫画而遭到提告,但最终提告失败。2011年11月2日,该周刊出版特刊,把周刊名换成Charia Hebdo(Charia是伊斯兰教法沙里亚的法语,与Charlie的拼写和法语发音都很相近),将先知穆罕默德列为主编,刊载穆罕默德的漫画,以“庆祝”突尼斯的复兴运动党大选胜利。杂志社宣布将发行这份特刊后,于当天凌晨遭到燃烧弹袭击,网站也被黑客入侵。[27]2012年9月19日,该周刊再次刊载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甚至还画出了穆罕默德的裸体形象,回应伊斯兰国家因反对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而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抗议。[28][29]法国政府因此提升一部份法国大使馆的保安,关闭其派驻在约二十个伊斯兰国家的使领馆、文化中心和国际学校,[30]并出动防暴警察在杂志社外防卫。[29][31][32]
2013年3月,基地组织也门分支,即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在他们的英文杂志《启示》发表一份暗杀名单,名单中包含自2009年起担任该杂志总编辑的漫画家斯德凡·夏邦尼耶(Stéphane "Charb" Charbonnier)[33][34][35],以及3名《日德兰邮报》工作人员库尔特·韦斯特加德、卡斯滕·杰斯特和弗莱明·罗斯[36][37],指责他们侮辱伊斯兰教。
2015年1月7日上午,《查理周刊》在封面发表了署名为米歇尔·维勒贝克的漫画,他的最新小说《臣服》也是当天发布,描述未来由穆斯林统治的法国。杂志封面包括维勒贝克的序言:“2015年,我会掉光牙齿”“2022年,我将守斋戒月[38]”。同日,该周刊在推特上发布了署名为“HONORE”(在此次袭击中遇害的漫画家菲利普·奥诺雷的姓氏)的讽刺漫画,以卡通风格呈现伊斯兰国领导人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的形象,讽刺地“祝愿”巴格达迪,巴格达迪在漫画中回复“最重要是身体健康。”这也是《查理周刊》在大屠杀前的最后一条推文[39]。美国中央情报局副主任迈克尔·莫雷尔指出,枪手的动机“十分明确”,就是试图关闭“讽刺先知穆罕默德的媒体机构”《查理周刊》[40]。
袭击发生在当地时间事发现场像是经历一次“大屠杀”。法国检方和警方证实,事件造成12人死亡,另有不少于11人受伤,其中至少6人伤势严重。[41][42]死者中包括周刊的多名记者、漫画家和2名警察,此外还有1名专栏经济学者。[43]
1月7日上午11时30分,杂志发行不久,两名[44]黑衣蒙面男子手持AK-47突击步枪及火箭筒,进入尼古拉·阿佩尔街(Rue Nicolas-Appert)6号。两人认为这里即是查理周刊的总部在地,然而这其实是该周刊编辑办公的旧址,一年前该周刊迁至10号。[45][46][47]他们发现走错地方后,随即开枪击碎玻璃门,逼迫当地员工说出正确地址。[48]
来到10号后,他们先向大堂的两名维修工人开枪,射杀其中一人。[49]随后挟持漫画家Coco(Corinne Rey)作人质,逼迫她打开办公室的门。[a][48]漫画家Coco试图让他们迷路,引导他们到三楼,而非编辑办公室所在的二楼,但他们借由威胁在楼梯间遇到的一名房客找到了正确的门口。再用枪恐吓Coco,命令她输入强化门的密码,方进入编辑办公室。
当时办公室内正在召开每周的编辑会议。[51][48]他们先是询问Charb(Stéphane "Charb" Charbonnier)是谁,[52]然后将其射杀。之后两人将杂志编辑逐一点名,向编辑们宣布:“你们侮辱了先知,要付出代价。”[52][48],随即向编辑人员们连环扫射,造成十人身亡,包含八名编辑人员,一名访客,以及一名负责保护Charb的警员。[53][54]他们离开大楼后继续开火,呼喊“真主至大”。[55]
根据巴黎检察官弗朗索瓦·莫兰(François Molins)所述,这两人乘坐停在大楼前的黑色雪铁龙C3 II逃走。[56]他们首先遇到巡逻警车,向其开火,没有打伤人。之后遇上骑自行车前来的巡逻警员,双方交火,无人伤亡。他们在勒努瓦大道第三次遇到巡逻警员,[57]下车开火,导致一位名为阿梅德(Ahmed Merabet)的穆斯林警员腹部中枪倒地。尽管阿梅德举手表示投降,其中一人仍上前朝他的头部开枪。[58]随后两名枪手上车,高喊“我们为先知穆罕默德报仇了”和“我们杀了查理周刊”。[59]他们之后遭到警方追捕,先是在法比安上校广场撞上了一辆大众途安轿车,致使车上的女驾驶受伤[60],随后又在莫城街(Rue de Meaux)45号一间面包店前撞上栏杆,因而弃车,用枪抢了一辆路过的雷诺Clio轿车,向庞丹门(Porte de Pantin)驶去。[57][61][62]其后两人在埃纳省维莱科特雷市RN2公路旁抢劫了一个加油站,获得食物和汽油之后,继续逃亡。[63]
袭击发生后,法国警方立刻开展大规模搜捕行动,在巴黎全城搜捕发动恐怖攻击的嫌犯,[41][42][64]尤其将搜捕重点集中在该加油站附近的几个乡镇和森林地区,特别是皮卡第区。该地的警戒等级提到了最高程度,全副武装的警员们在当地挨家挨户搜索库阿希兄弟,法国警方的特种部队亦部署在该地,装备包括直升机。[65][66]
1月9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库阿希兄弟带著AK-47突击步枪与火箭筒逃进巴黎东北部35公里处塞纳-马恩省达马尔坦昂戈埃勒工业区,冲入标示牌印刷厂“创作发现趋势公司”的办公室(坐标:49.063122°N 2.694095°E),公司老板卡塔拉诺(Michele Catalano)命其26岁员工勒佩尔(Lilian Lepere)到厂房后面躲避,卡塔拉诺自己留下来与库阿希兄弟周旋,这两名枪手对卡塔拉诺很有礼貌,对话间皆称之为“先生”。卡塔拉诺泡咖啡招待这两名枪手,气氛融洽,又发现其中一人颈部流血,也帮他敷药。正当此时,一名厂商来公司洽公,遇上这两名枪手,其中一人表示:“我不杀无辜的平民。”并让该厂商离去。卡塔拉诺约被挟持一个小时后,平安获释。勒佩尔则一直躲在厂房后的纸箱内,不断传简讯通知警察公司内的状况,并提供两名枪手的位置、武器等资料[67][68][69]。法国政府证实当地曾传出枪声和爆炸声[70],警方将达马尔坦昂戈埃勒重重包围,并告诫居民千万不要出门[70]。
而后戴高乐机场附近10公里处因警方围攻而关闭两条飞机跑道[70][71]。内政部长贝尔纳·卡泽纳夫呼吁警方采取行动消灭凶手,然而该部发言人表示希望率先与嫌犯“建立对话”。官员接触了这两名枪手,谈判在封锁区500米处一间人员安全撤出的学校内展开[72]。
围困持续了八个多小时,邻近大楼下午16时30分左右至少响起三次爆炸声,库阿希兄弟被击毙,行动结束。一名法国安全官员证实,这两名枪手“走出来开火”时被击毙。人质安然无恙[73][74]。现场搜出燃烧瓶和榴弹发射器等武器[69]。
1月8日,一名32岁的塞内加尔男子阿梅迪·库利巴利,在巴黎南部郊区蒙鲁日和平大道和皮埃尔·布罗索莱大道的交界处,开枪打死一名警察,一名清道夫也在袭击中严重受伤[13]。消息人士表示,库利巴利跟袭击查理周刊的枪手隶属于同一个圣战组织,法国警方也证实两起事件之间存在著某种关系[75]。
1月9日,他手持两把AK-47突击步枪,闯入巴黎东部文森门(Porte de Vincennes)的一家犹太人超市杀死四人,劫持多名人质[70][76]。一名目击者称:“人们在购物时,一名男子拿着步枪进来,往各个方向开枪。我赶紧跑出来。枪声持续了几秒钟”[77]。随后大批全副武装的警员立刻封锁了附近地区,警方的直升机也在有关地区上空盘旋。[78]据称库利巴利曾在围攻过程中与库阿希兄弟碰面,并告诉警方如果两兄弟受伤,他会杀害人质[79]。最终警方攻入杂货店击毙了库利巴利[80],15名人质获救[81],但包括两名警察在内的多人受伤[82]。
据《卫报》报道,当时库利巴利在采访中,他表示自己“犯下的这些行为,是在捍卫‘被压迫的穆斯林’,尤其是巴勒斯坦出身的,并以犹太人开设的杂货店为目标,展开报复犹太人的行动[83][84]。”另外,他的女性帮凶推测是他的妻子哈亚特·布迈丁[85]。
赛义德·库阿希(Saïd Kouachi,1980年9月7日-2015年1月9日)和谢里夫·库阿希(Chérif Kouachi),被法国警方认定为袭击的主要嫌疑人[86][87]两人是阿尔及利亚裔穆斯林,均来自热讷维利耶,分别为34岁和32岁。他们的父母是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移民[86][88][89][90]。两兄弟还很小就成了孤儿,而谢里夫去巴黎找赛义德前,曾被寄养于雷恩[89]。
谢里夫·库阿希(Chérif Kouachi,1982年11月29日-2015年1月9日),曾用名阿布·伊森(Abu Issen),是“巴茨-肖蒙网络”的骨干,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后,协助基地组织发动圣战。22岁的他于2005年1月被捕,当时他和另一名男子正准备离开巴沙尔·阿萨德统治下的叙利亚,躲避美军“网关行动”对圣战者的打击[91]。2005年1月到2006年10月的监禁期间,谢里夫遇见了贾迈勒·贝格哈尔(Djamel Beghal)。贝格哈尔于2001年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他曾密谋炸毁美国驻巴黎大使馆的部分建筑[91]。
谢里夫在巴黎的第19区,成为阿达佤清真寺的伊斯兰激进传教士法里德·本耶图(Farid Benyettou)的学生。库阿希想袭击法国的犹太目标,但本耶图告诉他法国不像伊拉克,不是“圣战的地方”[92]。
2008年,谢里夫因为协助运送激进穆斯林到伊拉克参加扎卡维领导的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活动,被判定犯有恐怖主义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其中18个月缓期执行[86][90][93][94]。他支援伊拉克叛乱的动机,源自对美国阿布格莱布监狱折磨犯人的愤怒[95][96]。
2010年,库阿希兄弟被认为与一起协助另一名穆斯林斯麦因·艾特·阿里·贝勒卡西姆(Smain Ait Ali Belkacem)越狱的案子有关。然而,因缺乏证据未起诉两人。贝勒卡西姆发动了造成8人死亡的1995年巴黎地铁和区域快铁爆炸案[91][97]。
2011年,赛义德来到也门,接受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武装分子的训练[98]。
阿梅迪·库利巴利(英语:Amedy Coulibaly,1982年2月27日-2015年1月9日),被认定是犯下文森门挟持案和蒙鲁日枪击案的枪手[13]。他生于巴黎郊区的奥尔日河畔于维西。17岁那年,他因犯下数起枪击案和贩毒而被定罪,精神病专家为巴黎法院准备的一份报告,发现库利巴利有着“不成熟的病态人格”,“自省能力较差[99]”。
2005年在监狱服刑期间,他遇见因武装抢劫入狱的谢里夫·库阿希(Cherif Kouachi),跟谢里夫一同皈依伊斯兰教,并成为激进派的穆斯林[100]。刑满释放后,他与哈亚特·布迈丁(Hayat Boumeddiene)以未被法国法律认可的宗教仪式举行“婚礼”。[101]。2009年7月15日,库利巴利同其他500个法国年轻人在一场关于培训与年轻人就业的活动中会见了时任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102]。
会见萨科齐十个月后,库利巴利因案被调查,警方搜查其公寓时,发现了240发7.62毫米步枪子弹。库利巴利声称正打算在街上出售弹药[100]。早前消息表示,库利巴利是库阿希兄弟的好友[75]。库利巴利和库阿希兄弟同为“巴茨肖蒙恐怖集团”的骨干,该组织名字来源于他们经常见面、给其他法裔阿尔及利亚极端分子做体能训练的肖蒙山丘公园[103]。库利巴利被认为是受到巴黎的一名伊斯兰传教士影响而变得激进,然后萌生在伊拉克或叙利亚战斗的念头[104]。
2010年,库利巴利因协助他人越狱,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库阿希兄弟也参与其中。库利巴利后来被提早释放[105]。
2020年9月2日,14名涉嫌在查理周刊枪击案及Hypercacher犹太超市围攻行动中为袭击者提供武器的人士在巴黎受审[106][107]。12月16日,巴黎特别法庭作出宣判,多名被告被判处4年至终身监禁。其中两名主犯被判处30年监禁和无期徒刑[108]。
三名与会者安然无恙:其中有两名工作人员西戈莱纳·万松(Sigolene Vinson)和洛朗·莱热(Laurent Leger),嘉宾热拉尔德·盖拉德。因迟到而被枪手要求带入楼内的漫画家科琳娜·“可可”·雷(Corinne "Coco" Rey)[133][134][135]。
英国首相卡梅伦、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白宫发言人、俄罗斯总统发言人等皆对此次事件的恐怖主义行为予以谴责。[136]安理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人权高级专员扎伊德和言论表达自由特别报告员凯伊等也对此作出谴责。此外教科文组织已降半旗致哀。[137]
多个媒体纷纷对枪击案表示抗议。《解放报》、《世界报》、《费加罗报》等法国媒体,在网站上挂上印有“我是查理”口号的黑色横幅。《解放报》的印刷版头版用了另一个黑色版头“我们都是查理”(Nous sommes tous Charlie),当天巴黎诺曼底更名为查理诺曼底[138]。法国版和英国版的谷歌在袭击当天,以黑丝带致哀[26]。
英国讽刺杂志《私家侦探》(Private Eye)的编辑伊恩·希斯洛普(Ian Hislop)发表声明,他表示:“我对这种可怕的袭击搞到胆寒和震惊——在欧洲言论自由的心脏发动的血腥袭击……今天笑声渐熄[139]。”世界各地的众多漫画家,发动有关《查理周刊》袭击案的卡通作出回应[140]。《阿斯泰利克斯历险记》的作家、87岁高龄的阿尔贝·乌代尔佐也作画支持《查理周刊》[141]。
枪击案发生数小时,一些英文媒体选择重新发布引起争议的漫画。突出的例子有彭博新闻社[142]、《赫芬顿邮报》[143]、《每日野兽》[144]、《Gawker》[145]、《Vox》[146]和《自由灯塔》[147]。其他新闻机构也报道了枪击事件,但不发布争议画作,如《纽约时报》、《纽约每日新闻》[148]、CNN、美国半岛电视台、美联社和《每日电讯报》[149]。后者被指责自我审查[150][151]。此前有反对所有描绘穆罕默德指引的BBC,也公布了《查理周刊》的封面,并声称正审查有关指引[152]。其他媒体,如柏林《信使报》和波兰《选举报》,在案发翌日转载了《查理周刊》的漫画[153]。至少有三家丹麦报社刊登了《查理周刊》的漫画,小报《B.T.》刊登了一幅将穆罕默德悲叹喜欢“白痴”的封面[138]。
埃及日报《Al-Masry Al-Youm》刊登署名为“Je suis Charlie”的年轻漫画家的作品,声援受害者[154]。该报网站也以幻灯片形式摆出《查理周刊》的争议性漫画,这让博主乔纳森·盖尔感到惊讶,也许是“史无前例”的举动,受到当地描绘宗教人物阿拉伯艺术家的施压[155]。
媒体大亨默多克于1月10日在推特上发文表示:“也许大多数穆斯林是和平的,但是直到他们承认并摧毁他们不断壮大的圣战分子癌瘤前,他们必需为此负责。”他的发言引起争议。他发表上述推文后,在另一推文表示“政治正确朝向否认和伪善”。[156]
居住美国的知名华人作家陈破空发表评论:“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多元化,被激进的穆斯林所利用,一方面,他们得以在西方国家大明其白地宣传他们的教义、无所限制的发展他们的宗教,但另一方面,在伊斯兰国家,除伊斯兰教之外,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佛教,却受到严厉的限制和排斥,异教徒受到公开迫害。这种不对等、不对称的文明博弈,可能导致伊斯兰教一教独大,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157]
案发后当晚,数以万计来自法国各地声援的市民及群众,纷纷聚集于查理周刊总部附近的共和国广场悼念亡者。法国各城镇乃至世界各地,均有民众发起哀悼仪式[158]。人们以手持“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无畏”(Not afraid)等标语,或握著象征创意的铅笔,向罹难的漫画创作家致哀。同时,网路社群亦出现大量以捍卫言论自由精神为题材的插画、漫画作品,如以“查理布朗也哭了”为题[159][160],以声援或讽刺恐怖攻击事件[161][162][163]。
1月9日在阿富汗乌鲁兹甘省有数百人游行,赞扬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的凶徒。[164]
1月11日, 英国伊斯兰教士米扎努尔·拉赫曼(Mizanur Rahman)对枪击事件表示赞同,又指“英国是伊斯兰的敌人”[165]。
以穆罕默德为封面的新一期《查理周刊》出版后,1月15日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有约300人游行,要求绞死该周刊的漫画家,有示威者的标语称“制作亵渎先知的漫画是最恶劣的恐怖主义行为”。博科圣地首领阿布巴卡尔·谢考在网上视频表示为巴黎的屠杀案欢呼。[166]
法国将恐怖警戒提升至最高级别,法国内政部长宣布在全国各地已经部署88,000名警员和安全部队士兵,包含巴黎的公共交通系统、媒体机构、宗教场所和知名地标埃菲尔铁塔。1月12日,法国内政部宣布自1月13日起开始调遣一万名军人增强国内安保,并派数千名警察保护各地的犹太教学校。[167]
英国外交部警告前往巴黎的公民注意自身安全[168]。同时英国运输警察于1月8日证实,将在伦敦圣潘克拉斯国际火车站附近加强武装巡逻。有报告指出嫌疑人正向欧洲之星北部站点移动,但他们表示没有嫌疑人前往圣潘克拉斯的可靠报道[169],加强巡逻是对公众的保证和保持可见性。
纽约市警察局下令加强位于曼哈顿上东城法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安保措施[170]。在2005年穆罕默德争议性漫画事件中心的丹麦,媒体机构的安保增加[138]。
西班牙
枪击案发生后数小时,西班牙内政大臣豪尔赫·费尔南德斯·迪亚兹表示,西班牙的反恐安保级别已经提升,该国将与法国共享袭击事件的有关信息,火车站周边等公共场所和全国各地城市的街道都增派警力[171]。
比利时
比利时《P-》杂志的工作人员已交由警方保护,尽管没有受到具体威胁。该杂志此前成功由丹麦漫画家库尔特·韦斯特加德绘制的穆罕默德漫画[172]。
事发之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前往现场,确认该次事件为恐怖袭击,并宣布8日为全国哀悼日,呼吁民众在中午时分为遇难者默哀追思,全法国连续三天降半旗致哀[173],法国总统府及内政部也都降半旗[174]。
1月7日晚间,法国全境有超过10万人为恐怖事件中的遇难者祈祷,他们高举“无畏”(Not afraid)、“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等标语,以支持该周刊。[175]
1月10日,法国各地包括首都巴黎、马赛、奥尔良、尼斯、波城、图卢兹和南特等城市,都举行了集会游行,纪念在枪击攻击中丧生的人,有70万人参与。群众们高举著“反对种族歧视”、“团结”、“我是查理”的布条和标语,以谴责袭击事件。[176]当局于巴黎部署了约2000名警察和1350名士兵,以保护示威者。[177]
1月11日,巴黎举行共和游行,群众由巴黎共和国广场游行到民族广场,共150万民众参加。40多国政要包括包括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法国国内政界各个政党派别的人士亦有出席。与恐怖袭击中遇害者家属一起,手挽手并肩走在游行的前列。全法各地至少370万法国民众参加了在各大城市举行的反恐示威活动。[178]
查理周刊的幸存员工宣布下周如期出刊,八页的版面是平常的一半,印刷超过以往的6万份达到100万份[179]。数字媒体创新基金会向该杂志捐赠25万欧元,与法国新闻多元化基金会的捐赠相配套[180][181]。《卫报》传媒集团出于同样原因,单独捐赠10万英镑[182]。
1月14日,查理周刊再次刊登穆罕默德的漫画,封面上画着哭泣的穆罕默德手持写着“我是查理”的纸张,上方还写着“一切都被宽恕”的话语。[183]此漫画引发了伊斯兰世界的一轮抗议,包括尼日尔、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苏丹、阿尔及利亚、埃及、约旦、土耳其、巴基斯坦等。[184][185][186]尼日尔的示威者烧毁了8座基督教教堂,至少10人丧生。[18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