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舍离 (梵文 :वैशाली,Vaiśālī ,巴利文 :Vesāli ),又译为吠舍离 、吠舍釐国 、又以义译称广严城 ,为释迦文佛 住世时代著名的大城市,位于今天印度 比哈尔邦 首府巴特那 的北边。曾经是跋耆 国首都 。
Quick Facts 毗舍离 Vaishali, 国家 ...
Close
毗舍离的阿育王石柱 的柱头
《善见律毗婆沙 》记载:
“
毗舍离者,此是国名也。因女人相立为名,此城人民众多,三过开广。
”
并记载其王种为波罗奈 国王夫人所生,一对不足月的双胞胎兄妹,被置器中顺江流下,为道人收养,因其“皮薄”而称为“离车子 ”,后牧牛人继续收养,因其脚蹋牧童需躲“避”之而称为“跋阇 ”,二人长大后成婚,统御牧牛人,王种繁衍众多,建立的城池经三次扩建十分广大而称为“毗舍离”城[ 1] 。
印度《往世书 》和个别南传佛教经论注疏中也有称为 Visālā [ 2] 。毗舍离(Vesāli )的语音近于梵语中牸牛(vaśā :母牛)[ 3] ,易于让人籍此浮想联翩。
《大唐西域记 》:“至吠舍釐国(旧曰毗舍离国,讹也。中印度境)。吠舍釐国,周五千馀里。土地沃壤,花果茂盛,菴没罗果、茂遮果既多且贵。气序和畅,风俗淳质,好福重学,邪正杂信。伽蓝数百,多已圮坏,存者三五,僧徒稀少。天祠数十,异道杂居,露形之徒,寔繁其党。吠舍釐城已甚倾颓,其故基趾周六七十里,宫城周四五里,少有居人。”
毗舍离的离车族 人分到佛舍利 后所起舍利塔遗址 [ 4] [ 5]
释迦文佛在此城预言 自己即将涅槃 。佛教八大圣地 之一。在佛灭 后百年,耶舍比丘 召集了印度西部与东部共七百名上座 ,在此城中进行了第二次结集 (又称七百集结、毗舍离集结),造成了日后上座部 与大众部 的分裂,开始了佛教部派佛教 时期。在《巴利律藏 ·七百犍度》记载中,毗舍离结集 虽然批判了毗舍离跋阇子比丘十事非法 ,但对其地域族群名称使用的依然是 vesāli (毗舍离)未至于 vasala (无种姓者、贱民)[ 6] 。
大乘佛教中著名的维摩诘居士 就居住在这个地方,因文殊问病而出现了维摩诘经 。以及佛陀曾在此处的乐音树下讲说了药师经 。
《善见律毗婆沙 》:“法师曰:我今广说毗舍离根本因缘。往昔波罗奈国 王王夫人怀妊。此夫人自知怀妊而白王言。王即供给侍养。皆使调适。期月已满。即入产堂。若有福德之人。平旦时生。此夫人平旦时。生出肉一段。赤如木槿华。又馀夫人生儿。色如金色。此夫人见傍夫人生儿端正微妙。而生羞耻心。而作是念。若王见诸夫人儿端正。而我生子唯一段肉。无有手足。王设见者必生恶贱。作是念。即取盛贮器中。打金作薄。以朱砂书题。是波罗奈国王夫人所生。盖覆器头。以王印印之。以金薄书置器外。送放江中。使人弃已。诸鬼神营护。使无风浪漂没。
尔时有一道士。依止牧牛人。住于江边。此道士清朝往江边澡洗。遥见此器而念言。我当拾取。此器近已而取。又见金薄书字。复见有王印印之。便开器看。唯见有肉一段。而作是念。若是死肉。久应烂臭。必有异相。即取将归住处。善举一处。过半月已而成二片。道士见如是瑞相。安置好处。自尔之后。复经半月。二片各生五胞。又却后半月。一片成男。一片成女。男色如黄金。女色如白银。道士见如是相已。心生爱重。如自子无异。以慈心力故。两手拇指。自然出乳。一指饮男。一指饮女。乳入子腹。譬如清水入摩尼珠。内外明彻。道士号儿。名为离车子 (汉言皮薄。亦言同皮)。
道士养此二子。极为辛苦。日入聚落乞食。兼为二子觅诸饮食。日晏方还。是时牧牛人。见道士为此二子辛苦如是。来白言。大德。出家人正应行道。何以为此二子妨废道业。可持乞我。我等为养活。道士言。善哉。于是牧牛人各还。到明日。与诸同伴。平治道路。竖立幢旛。散杂色华。鸣鼓来迎二子。到道士处。白道士言。今此二子。时将去矣。道士答言。善。道士复更付嘱。此二子者。有大福德。不可度量。汝等善好料理。当以乳酪生熟酥五种而供养之。若此二子长大。还自共匹对。觅好平博处所。安立住止。可拜男为王。女为夫人。牧牛人等受教敕已。即将还本住处。
二子渐渐长大。共诸牧牛人儿子。出门游戏。此二子便以脚蹋牧牛儿。牧牛儿涕泣。还向父母说。此无父母子蹋打我等。父母答言。汝等各自避去。因此戏处。名为跋阇 (跋阇者汉言避也)。
二子年至十六。牧牛人见子已长。又见平博地处。纵广一百由旬。即于中央。起立宅舍。牧牛人以女嫁与男。立为夫妇。即拜男为王。女为夫人。后怀妊一产二儿。一男一女。如是十六倒生儿。诸牧牛人见王子渐多。复各更为开立舍宅。造诸园池。合三十二人宅舍。如是展转乃至三倒开广故。名为毗舍离 。此是根本因缘也。”
《Monier-Williams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वैशालि vaiśālī f. a daughter of the king of Viśālā Lit. MBh.
विशाल viśāla viśālá m. f. n. (prob. fr. √viś; accord. to others , fr. [ vi-√śṛ ] ) spacious, extensive, broad, wide, large Lit. TS. (am ind. extensively Lit. PañcavBr.) great , important , powerful , mighty , illustrious , eminent Lit. MBh. Lit. Kāv.
《杂阿含经·九三经》:“时,有长身婆罗门,作如是邪盛大会,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特、牸、水牛,及诸羊犊,种种小虫,悉皆系缚,办诸饮食,广行布施,种种外道,从诸国国,皆悉来集,邪盛会所。”
《巴利律藏 ·七百犍度》:Tena kho pana samayena vassasataparinibbute bhagavati vesālikā vajjiputtakā bhikkhū vesāliyaṃ dasa vatthūni dīpenti. 《善见律毗婆沙 ·跋阇子品第二集法藏》:“世尊涅槃已一百岁时。毗舍离跋阇子比丘。毗舍离中十非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