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永泰(1880年—1936年10月25日),原名承泰,字鬯卿(畅卿),广东高州大井镇大坡山村人,清朝秀才,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新政学系重要人物。深受蒋中正信任,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1936年10月25日在汉口码头被暗杀身亡。
1897年,17岁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高中榜首,有了秀才的功名。1899年,19岁到广州广雅书院求学。1901年,清政府颁布“兴学诏”政令之后,广雅书院改为广东高等学堂。1902年转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法政。1905年毕业后任广州《广南报》编辑。1908年当选广东咨议局议员。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当选临时参议院议员,参加国民党。1913年当选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1914年春在袁世凯解散国会之后,到上海与国会议员谷钟秀等人创办《正谊》杂志,并与黄兴等组织欧事研究会(这是当时一些不认同孙中山中华革命党理念的国民党人的组织)。1915年任上海《中华新报》主笔,反对袁世凯称帝。
1916年初杨永泰在上海听到护国战争爆发的消息后,立即回到广东,5月1日,岑春煊与梁启超在肇庆设立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杨出任财政厅长[1],承担起为护国军筹款的重任。这主要是因为他是广东人,在该地颇有影响力,再加上他善于交际,筹备粮草很有门路。数日后,军务院成立,杨又任军务院财政厅厅长。护国战争胜利后,黎元洪继任,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肇庆军务院取消,民初国会重新恢复。以李根源、张耀曾、谷钟秀等人为代表的旧国民党人结成了一个新的组织——政学会,希望联络更多志同道合者以加强自己的影响力,杨永泰也参与了政学会章程的起草,成为其中的一名重要成员。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南方举起护法运动的旗帜,组织护法军政府,北京的国会议员纷纷南下广州,组织非常国会,杨永泰也再次来到广州。有之前在国会中与袁世凯的斗争和护国战争中筹措军需的经历,杨永泰很受“大元帅”孙中山的信任和重用,内定杨出任护法军政府财政厅厅长。但政学会此时已经把宝压在了西南实力派身上,其组织主要成员李根源、张耀增听说杨准备出任护法军政府财政厅厅长后,劝杨永泰不要和孙中山走得太近。之后孙中山几次催促杨就任财政厅厅长,但杨以各种原因推脱,迟迟不就。随着护法战争的节节胜利,西南实力派在政学派的支持下,1918年非常国会强行通过《修正军政府组织法案》,改大元帅单独首领制为七总裁和议制,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辞职,离开广州。作为政学会骨干的杨永泰,杨永泰却得到了岑春煊、陆荣廷等西南实力派的支持,不久出任广东财政厅厅长,1920年4月,又出任广东省省长。李根源在争权斗争中败给了李烈钧,李烈钧支持孙中山,原本支持杨永泰和政学系的武力转而支持孙中山,宣布支持孙中山的陈炯明也回师广州。
1922年6月国会复会,杨永泰到北京继续任参议院议员。1923年政学系诸人先是辅助黎元洪反对曹锟贿选。1924年,曹锟等人倒台之后,旧国会被解散,杨永泰与政学系的一帮人都陷入历史的低谷。杨永泰寄居上海,过上了“寓公”的生活。1925年任善后会议财政委员会副委员长。
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参议,为政学系首领之一。1928年黄郛因办理济南惨案身心交瘁,萌生退意,在即将隐退时对蒋介石说:“海内有奇才杨畅卿先生,胸罗经纶,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畅卿无不能,畅卿所能者,有时吾还不及,国家大计,望公商之。”针对1929年初中国的四大强藩的不同特点,杨永泰又提出了新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军事手段解决李宗仁、白崇禧(反蒋积极,矛盾难以调和),以经济手段解决冯玉祥(战力强大但经济贫弱),以政治手段解决阎锡山(阎锡山长于政治经济,但军事力量较弱,政治声望不够),以外交手段解决张学良(远在东北,内部矛盾重重,与关内军阀和日俄也有很多矛盾)。
1931年任军委会秘书长。杨永泰总结前三次对中央苏区围剿惨败与以往的战争失利完全不同,因为蒋介石把共党看成了北洋军阀,把红军看成了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军队。实际上,红军与蒋介石以往遇到的任何军队都不一样,可以说这是一支“不怕死、不受抚、不感恩、不惧威”的真正“党军”。红军最大不同是实行政治建军、思想建军,兵民一体,因此必须采取新的系统性的策略才能将其彻底扑灭。1932年蒋介石到汉口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军事的时候,杨永泰被提升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书长,成为蒋介石真正意义上的幕僚长。1932年,在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之际,杨永泰向蒋呈递了一份万言书,系统陈述了对于“剿共”的意见:
“吾随先生出师,细观江西诸地,渐觉共党不足为虑。所难之点为共党与‘匪区’民众结为一家,两者合手,实为一严重问题。民众与共党合为一家,在于吾地方官吏风气日下,致使民众为共党所利用。”
“我之所言新的谋略,意即剿共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所谓七分政治,在吾,则加强对匪区民众管理,加强对匪区民众宣传,澄清吏治,务使土豪恶霸横行乡里者灭绝。对贫穷困苦无孤者,给予救济,对匪区民众日常生活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渐使匪区民众日益脱离共党,不为共党所左右。达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所谓三分军事,在下大力于上述诸务中,然后派重兵对匪区共党实行严厉的围剿,务使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同时对投诚者,要给予宽大和出路,实行先生之剿抚兼施。吾认为,如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变军事剿共为政治剿共,不出一年,会初见成效。”
1933年5月任军委会委员长南昌行营秘书长并兼任负责“政治剿共”的行营第二厅,国民党候补中央执委。被蒋介石称为“当代卧龙”。1934年初杨永泰建议用三民主义、传统文化和民族复兴来对抗共产党的红色宣传,重构国民党的意识形态教育,同时加强国民的纪律教育,以收拾民心,提升国民素质,这一揽子计划就是新生活运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杨永泰提出“驱虎吞狼”战略。建议蒋介石在撤销委员长南昌行营之后,设立重庆行营,在剿共的同时将四川收归中央。杨永泰、贺国光率领参谋团一行人进入四川。1935年2月,川北驻军田颂尧与红四方面军作战失利,4月份,杨永泰将其撤职查办,田也失去了自己的军队与地盘,此举大大震慑了四川的大小军阀诸侯。为彻底控制川军,杨永泰向蒋建议,仿照庐山军官训练团的方法,轮训川军各级军官,以便分化川军系统。
到1935年,新政学系形成“省府主席十有九,行营主任五占三”的局面。1935年5月,刘镇华在杨永泰的推荐下,带着自己的基本部队到安徽做了安徽省主席。1935年10年,行政院长汪精卫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遇刺,杨永泰谋求行政院长一职,最终由于政敌的反对未逞。1936年初新政学系的重要人物,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群被调到外交部工作,杨永泰继任湖北省省长,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推行自己“七分政治”中关于地方治理的部分内容。在杨看来,必须对中国政治做一个彻底的改造,这个改造是一个涵盖“政本-政纲-政制”的体系。所谓政本,是指人的因素,其要在于澄清吏治、严格选人;所谓政纲,是指建立一套严密的地方统治机构,制定全面系统有效的地方治理纲领,当时人称为“管教养卫”的四大纲领;所谓政制,是指各种具体的政策、规章等等。编练保甲,训练民众,建立占地达数百万亩、横跨四县的金水农场,筹划开辟钟祥水库,同时还计划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利用航空测量来整理田赋。
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在汉口码头被暗杀身亡。临死须臾,左右问及遗嘱,他说:
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许国,为国而死,夫复何恨,所可惜者,有志未逮,国祸方长耳。
凶手陈燮起(真名谭戎轩),系受原国民党CC派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刘庐隐指使。1937年刘庐隐在上海被捕入狱,处有期徒刑10年。据戴笠的调查,此案更像是一个自发的所谓爱国青年组织“中华青年抗日锄奸团”所为,这些年轻学子不满于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外交,对所谓的亲日派极为痛恨。这些人自筹经费,购买枪支,准备刺杀几个著名的亲日派头目,如黄郛、张群、杨永泰等人,结果真的让他们等到了机会。
杨永泰死后一个多月(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
译著有《外交策略》、《现代民主政治》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