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绍竑(1895年—1966年8月31日),又名绍雄,字季宽,广西容县人,中国政治人物、军事人物。与李宗仁、白崇禧号称新桂系三大巨头,与政学系关系密切。国民革命军中将加上将衔。曾任广西省主席、浙江省主席、湖北省主席、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交通部长、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是广西大学创始人。[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和平解放台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黄绍竑 | |
---|---|
![]() | |
![]() | |
任期 1934年12月12日—1936年7月25日 | |
前任 | 鲁涤平 |
继任 | 白崇禧 |
任期 1936年9月6日—1936年12月2日 | |
前任 | 白崇禧 |
继任 | 朱家骅 |
任期 1937年11月26日—1946年3月26日 | |
前任 | 朱家骅 |
继任 | 沈鸿烈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黄绍雄 1895年 ![]() |
逝世 | 1966年8月31日×![]() | (71岁)
国籍 | ![]() ![]() ![]() ![]() |
政党 | ![]() ![]() |
亲属 | (父)黄玉梁(举人) (曾叔祖父)黄鹏奋(进士) (叔祖父)黄金韶(进士) (叔父)黄玉忠(进士)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 |
服役 | ![]() |
军衔 | ![]() |
学历
| |
生平
出生于广西容县珊萃村的知名望族,曾叔祖父黄鹏奋,叔祖父黄金韶,叔父黄玉忠皆为进士,父黄玉梁是前清举人。黄七岁入私塾,机灵多变,1909年入广西陆军第三中学。1912年入武昌陆军军官预备学校继续学习,1914年结业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16年毕业后,回广西陆军任准尉见习官。
在新桂系的历次反蒋战争中因屡次指挥作战失利,在新桂系中威望大受打击,心灰意冷。随后在取得李宗仁、白崇禧的谅解,保证不危害团体利益的协议后,离开新桂系投蒋。1932年2月18日任国民政府委员,5月3日任内政部长。
三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1934-36年, 1936-36年, 1937-46年), 贡献很大。
1937年1月16日,湖北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宣誓就职,并宣布治鄂方针:一、注意国防教育;二、整理保安队,巩固治安;三、整理土地财政;四、讲求水利,修筑堤防[3]:5341。1月20日,国民政府任命黄绍竑兼任湖北省保安司令[3]:5343。6月20日,湖北省政府主席黄绍竑至庐山,任庐山训练团总队长[3]:5449。
抗战后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中将加上将衔。1942年转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1946年当选监察委员。1947年当选监察院副院长。
1949年1月22日,驻在石家庄之毛泽东对黄绍竑所提的意见答复如下:“蒋已下野,第一点无须再商;白崇禧将军如愿和平,可与刘伯承将军直接谈判”[4]:141。4月1日,黄绍竑作为代表之一赴北平参与和平谈判,与毛泽东私下相谈甚欢,一齐吟诗唱词。4月16日,黄绍竑自北平飞返南京,携中国共产党所提之二十四项要求,“向中央请示”[4]:184。4月20日,国共和谈失败后,黄当即动身飞往香港。8月15日,黄绍竑、龙云、刘建绪等44人,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声明。9月,离港返回大陆,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黄绍竑留在大陆,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法案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兼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副主任等职。
1957年5月,黄绍竑发表《党不应直接向人民发号施令》,批评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欠妥,并认为应该积极开展整风运动、肃清官僚主义、健全司法体系[6]。6月,整风运动的反右扩大化使得黄绍竑被划为右派分子,后来做了检讨并在次年被罢免人大职务。1960年,因 “确有悔改”而摘掉了右派帽子,恢复了正常的政治活动。[7][8][9]
晚年黄绍竑对两岸问题颇为关心,主张两岸统一,1962年在会议上发表演讲:“起来吧!台湾同胞们,强大祖国有六亿五千万同胞大力支持你们!台湾是中国的神圣的领土,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10]
1965年7月20日,从美国返回中国大陆的李宗仁夫妇到达北京,黄绍竑参与迎接现场。
文化大革命时政协一度停摆,黄绍竑亦受到严重冲击,两次服毒不死[来源请求]。1966年8月31日下午,黄绍竑前往李宗仁宅。程思远对黄绍竑说:“看来你有心事。”黄绍竑说:“我不为自己打算,我担心的是德公(李宗仁)。”至于黄绍竑和李宗仁谈了些什么则不得而知。当日,黄绍竑在北京以剃刀刎颈自杀而死。
据部分媒体报道,传言黄绍竑留有遗书:“余当年弃国投共,始令亿万黎民今于水深火热之中。余投共而罪该万死,唯国人却无辜矣,即九泉下亦无面目见万民。”[11][12][13][查证请求]
1980年代,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其平反,并恢复名誉。黄绍竑著有《五十回忆》一书。
艺术形象
- 2009年,建国大业
参考文献
相关传记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