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香港中文报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报》(英语:Ming Pao)是香港的中文报纸,由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和沈宝新在1959年创立,内容以香港本地新闻为主、两岸和国际新闻为辅,另有姊妹刊物《明报周刊》和《明报月刊》。
《明报》由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和沈宝新在1959年5月20日创立。《明报》于1959年始创之际,只是一份走偏锋的小报,利用一些小市民感兴趣的话题,简而清的马评,再配上其武侠小说去吸引读者。当时金庸每天晚上熬夜写武侠小说,但销量始终不佳,最差时只有5至6千份[3]。
196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政局动荡,经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动乱。1962年4月期间,大量大陆难民涌入香港,明报报道与评论难民问题上,与香港乘势强大的“左派”立场南辕北辙。1964年12月,查良镛展开与《大公报》之间的笔战。
196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陈毅在北京对日本记者团发表“核裤论”,声明“不管中国有多穷,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查良镛立即在明报发表题为“要裤子不要核子”社评,反对在贫穷情况下造原子弹。此论一出引起轩然大波。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香港商报》、《晶报》等左派报章猛烈围攻《明报》。《明报》发表“我们关于裤核问题的十点立场”社评,甚至不惜以全部版面阐述对“核裤论”自始至终坚持的立场。最后因新华社主管廖承志批评左派报章在论战中的表现,左派报章停止论战。
1964年10月末,《明报》刊登影片《血手印》宣传广告中,有一些较为血腥的惊吓性词句,而《明报》则漏印广告二字,因而被误为新闻报道。《大公报》借此指责《明报》发表“妖言和妖术”言论,更重提“核裤论”指责明报“造谣生事,大发反华妖论”,后来其他左派报章,包括《文汇报》、《新晚报》、《香港商报》、《晶报》、《正午报》、《香港夜报》、《新生晚报》等加入论战。新华社更指查良镛的反核言论是“反共反华,亲英崇美,背叛民族立场”。
1964年11月27日到12月22日,《明报》每天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文章:“敬请大公报指教和答复”一系列反击文章,包括核子与裤子问题、人民公社问题、“一中一台”问题,要不要向外国输出粮食问题,要不要民主自由问题、修正主义问题等等,清楚阐明《明报》的四种精神:高举儒家思想、强烈民族意识、崇尚自由和反战。
1967年,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日益炽烈,香港工委及香港新华社联同在香港的左派团体发起六七暴动[4],企图压服港府及肃清国民党在香港的势力,而《明报》则支持香港政府止暴制乱,并连日发表社论批评组织骚乱的斗委会破坏香港稳定[5],左派的骚乱和罢工虽得不到多数市民的响应,斗委会却于7月将暴力升级为街头炸弹袭击浪潮[6],《明报》社长查良镛亦因为反对左派团体的立场而被列入“汉奸”名单,8月20日发生两名儿童被炸死的清华街惨案,《明报》连日刊登社论谴责斗委会和左派人士滥杀无辜[7],并且表明会配合港府压制恐怖活动,8月24日曾经收到左派组织死亡恐吓的商业电台节目主持人林彬遭到纵火杀害后,社长查良镛被左派团体列为暗杀排行榜第二位[8]。承印《明报》的建明印刷厂曾经被捣乱,《明报》编辑部所在的英皇道南康大厦亦曾经有过百名左派暴徒闯入,只是因为报社的职员有所防范,早已移除标示《明报》办公室位置的指示牌和招牌,并且及时拉上大闸,闯入办公室大厦的左派暴徒花了半小时都找不到《明报》编辑部,之后有警察赶到,《明报》办公室才没有被大肆破坏[9]。由于受到死亡恐吓,查良镛以视察其在新加坡有份合资的《新明日报》业务为名,带同家人离开香港前往新加坡躲避[10],同年12月港府大致平息六七暴动,查良镛之后才返回香港继续主持《明报》业务[11]。
1985年6月,《明报》社长金庸被委任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港方成员,其后成为政制小组港方召集人。1988年11月,金庸与查济民提出“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第三届特区政府完结前(2012年)举行公民投票,才决定行政长官是否经由普选产生;2007年的立法会内经普选产生议员才占一半。方案提出后引来极大回响,争取民主的团体强烈抨击方案过份保守,推迟香港民主发展进程[12]。
1988年11月25日起,《明报》发表多篇社评及评论文章为“双查方案”辩护,其后《明报》的新闻版面被指只偏重支持方案的报导,而反对方案的报导则很少提及,期间也引起本地不同报章之间的论争。12月2日,大专学生到明报报社门外焚烧《明报》,抗议明报处理“双查方案”一事的手法。12月8日,香港记者协会发表声明指金庸干预报社采访安排,指定记者采访一些支持方案的人,并要求金庸辞职[12]。
1995年,《明报》创立网站,是香港报纸中较早创立网站的。每天约晨早五点更新;现在能免费在网上阅览当日和之前一天的明报,并有免费即时新闻网。此外,亦有为雅虎香港提供新闻服务,过去也有为新浪网香港提供新闻。
2003年4月2日,香港著名作家陶杰在“黄金冒险号”专栏撰文“下台吧 董建华”严厉抨击当时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以及担任特首5年以来的种种失误。当时SARS疫情正处于高峰,疫症处理不当导致社区爆发并引致大量人命伤亡,文章指董建华“摧毁了香港人的尊严,葬送了一个繁荣的城市,是一手证明了‘英国人做得到的,中国人做不到’,为中国带来全新的国耻,如果你还爱惜你的国家,请你下台。”[13]当时特首办主任林焕光罕有地致函报馆回应。该篇文章多次被引用,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及“非常林奕华”于舞台剧《东宫西宫》内引述,引起颇大回响,成为当时社会责骂董建华文章中的其中一篇经典。
2008年4月23日,《明报》所属香港上市公司明报企业更名为世界华文媒体。
《明报》原在加拿大温哥华(加西版)、多伦多(加东版)皆有发行报纸,在台湾亦有明报周刊,曾经在美国纽约(美东版)和三藩市(美西版)发行。2009年1月31日,《明报》美东版刊登启事宣布改版,于2月2日起与免费报合并[14]。《明报》美西版亦已于2009年2月14日宣布,次日起停刊。《明报》美东版于2018年11月30日宣布12月1日起停刊[15]。
2010年9月起,明报逐步把网站部份内容变成收费,只限订户方可阅读,员工亦不获豁免,需要与一般人一样缴交费用订阅,引起员工不满,其后又转回免费。[16]2011年10月开始,星期日生活于网上版改为收费。要闻及港闻部份内容亦回复需要收费方可阅读。
2019年6月13日,正值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的白热化时期,《明报》社评以〈暴力无补于事,唯盼香港平安〉为题,批评警方的武力与示威者的行动,而且跟从政府立场一样,将事件定性为“暴动”。一直为《明报》翻译社评的张彩云对此感到不满,表示即日起停止再为《明报》翻译社评。而《明报》员工在报馆内贴大字报,指“明报社评代表明报但不代表员工”。[17]6月17日,《明报》观点版刊登由“一群《明报》员工”所撰、题为“偏袒政权毁损报格,议事须持公义良知—— 一群明报员工反对‘613社评’公开信”的文章。[18]
2023年5月19日,即将踏入创刊64周年的《明报》刊出逾30版的报庆广告,惟广告统一采用“迈向65周年”,疑似避讳六四事件。相比之下,2013年的54周年的报庆广告则采用了“创刊54周年”,而非“迈向55周年”[19]。
2024年8月15日,《明报》总编辑刘颂阳致函全体专栏作者,呼吁他们要“知所分寸”,“否则难保说不定哪天危机会降临”[20]。
分为要闻、港闻、中国、国际、经济、体育、影视、马经和“社评.笔阵”共9个版面。[21]
明报随报副刊“星期日生活”以文艺内容为主,篇幅为17版,通常以社会事件或热话作讨论主题,另含视觉艺术评论、装置艺术评论、幽默联想内容、儿童故事、电影、人物、漫画、音乐介绍、书评等。其广告栏为大半版的“非常书室”,集中书商广告以提高整体格调和书讯互动。
“时代”版、“世纪”版各占1版,刊于D叠副刊中间,每天16个栏目,涉猎时事、情感、艺术、文化、社会等。“时代”版的专栏作家有马家辉、林燕妮、吴志森、张文光、叶刘淑仪、阿宽(陈庆嘉)、陈惜姿、黄明乐、屈颖妍、林超荣、石琪等,漫画栏目作家黄照达和草日。“世纪”版的主要内容是1长篇文章或文艺作品(如:散文、诗),多为学者的深度探讨文章,主题围绕社会、政治、文化、文学、历史等,亦有一些重要人物访谈。此外,“世纪”版同时设特约作家的专栏,漫画专栏有尊子的“乜议员”。
《明报》历任总编辑为潘粤生、张续良、梁小中、王世瑜、董桥、张健波、刘进图,之后总编辑一职一度由首席执行总编辑锺天祥暂代,其后于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为总编辑,任职至2017年元旦离任,由梁享南接替[22][23]。2019年7月,陈锦强接任总编辑一职。[24]2023年10月,刘颂阳担任总编辑。[25]
2016年4月,《明报》集团管理层因“节流紧缩”宣布于4月20日凌晨裁退执行总编辑姜国元(笔名安裕)。到4月24日,多名专栏作家于明报副刊连续多日“开天窗”,抗议明报突然解雇执行总编辑姜国元。专栏亦加入编者按,指《明报》在4月20日已就此事发出声明,表示公司需积极采取节流紧缩政策,裁减人手实非得已,又表示《明报》编采方针保持不变[26]。4月25日,近20名《明报》员工出席香港报业公会“2015年香港最佳新闻奖”颁奖礼午餐会时,集体穿着黑衣抗议[27]。
根据张圭阳著《金庸与报业》及《金庸与明报传奇》,明报创办人金庸称,报纸是老板的私器,不是公众的公器。又说新闻自由,是报社员工向外争取的,而不是向报社内争取的。报社内只有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并没有谁向谁争取自由的关系。
明报比较少使用震撼读者的大标题,而且亦同《成报》、《星岛日报》(香港版本)和《新报》一样没有“风月版”(色情文章),排版及色彩较单调,倾向使用中性用语,香港不少中学及小学均会代学生订阅明报。
在香港报业市场剧烈竞争下,近年明报大标题的语气和内容被指比较以前“软化”,即趋向“资讯娱乐化”,但整体而言,明报形象仍倾向严肃,而明报亦在金禧纪念后仿效星岛日报采用秀丽粗体。
根据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调查指出,香港市民及传媒业界认为《明报》在香港报章中公信力良好[28],其报道亦屡次获奖。《明报》于1997年至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香港新闻机构公信力调查”中5度获评级为最具公信力的中文报章,《明报》因而约于2000年代初期开始在报头上注有“公信第一”的宣传标语。至2010年,排名被《香港经济日报》超越后仍然使用上述标语。至2014年,排名再下降至第3位后取消上述标语[29]。2019年,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的传媒公信力调查,《明报》仍位列本港收费中文报章首位。[30][31]
1993年9月27日,明报记者席扬在北京工作期间被北京市国安局人员带走,当天下午新华社公布指席扬“从事非法窃取、刺探国家机密活动”而被拘留。10月7日公布正式逮捕席扬及涉嫌向席扬提供国家金融机密的中国人民银行员工田野,翌日港督彭定康表示关注事件;10月10日明报主席于品海公开表示:若席扬因采访而误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明报愿承担责任并道歉。当时明报员工设立“营救席扬联席会议”,不少新闻界人士高调声援。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席扬与田野窃取大量国家金融、经济秘密,公开发表,致使国家经济受到重大损失。法院一直没有公布具体原因,但媒体相信因下面两篇报道所致:1993年5月11日“大陆采措施吸引存款 储蓄利率将提高2%”、同年7月28日“朱镕基昨视察京印钞厂 央行决定抛黄金换外汇”。不过,香港记者协会曾指香港报章(包括亲中报章《文汇报》)和台湾报章也早有同类报道。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在1993年12月22日开始闭门审理,并在1994年3月28日判席扬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在4月1日其父接获判刑的口头通知,田野则被判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当天明报两高层即赴北京了解状况,同年4月13日席扬提出上诉,两天后驳回上诉并维持原判。往后民间有组织举办烛光晚会和到新华社门前请愿。
席扬服刑两年零八个月后,在1997年1月25日突然获北京当局假释返港,随即赴明报报社会见传媒,张健波、董桥、张西鸿与数十员工在报社相迎;抵港同时,新华社发表假释报道,称“服刑期间认罪服法,有悔改表现”,依中国刑法予以假释,假释的唯一条件是不可返回大陆采访,但仍可探亲旅行。当时,港督彭定康与候任特首董建华均有致意,明报翌日以“席扬回来了”头版报道,席扬前后共关押了3年零121日。
1月26日席扬父亲承认儿子在本次事件中曾犯法,但香港有团体不同意席扬获释是由于当局宽大处理,重申席扬当日只是执行记者本份工作。另外,2002年10月律政司长梁爱诗在基本法二十三条谘询,讨论到席扬案时,指席扬“不肯讲(消息来源)就是偷”。明报即以社评“不讲来源便算偷,谬论恶法损自由”为题,指新闻界一向千方百计向政府“消息人士”采访,这与偷窃完全扯不上关系。
2005年11月7日,柴湾明报工业中心收到内藏恐吓信的炸弹邮包,社长秘书拆阅时小炸弹爆炸受轻伤。事后编辑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事件,并指捍卫新闻自由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香港特首曾荫权、保安局局长李少光,以及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亦公开谴责这次袭击事件,虽然早在1967年六七暴动左派份子已对包括《南华早报》在内的报馆发动土制炸弹袭击[32],却有部分媒体误称这是香港开埠以来首宗报馆爆炸袭击案[33]。
2014年2月26日早上10时20分,总编辑刘进图如常驾车往西湾河鲤景湾吃早餐,在太康街55号入咪表时遭到袭击,当时有两人驾驶电单车,其中一人跳跃下来袭击他,刘背部及腿背中六刀后倒地,被送往东区医院抢救,情况一度危殆[34][35]。
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和各大传媒等社会各界以及中联办[36],均强烈谴责凶徒冷血暴行,祝愿刘进图尽快康复[37]。《明报》悬红100万港元追缉凶徒,将会全力配合警察侦缉案件,主席张晓卿及《明报》同事对刘进图和其家人致以最真挚的慰问[38];翌日,《明报》头版报头与大小标题均全数套黑,以示是香港新闻界最黑暗的一天[39]。
刘进图自己评估称袭击非关私怨[40]。梁慕娴认为,可能因为文章《一个推想》,令刘进图承受这六刀,但是文章指出这个推测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支持[41]。
2014年3月12日,警方召开记者会,宣布在3月9日收到内地通知,两名袭击刘进图的疑凶在内地落网,两人均为37岁,香港居民,有黑社会背景。而在香港亦拘捕另外7人,合共9人被捕。
2023年5月9日,《明报》刊载的《尊子漫画》讽刺香港区议会大幅度改制,指只要“长官”认为合适即可。漫画以三格图展示一名男子向一名女子说:“我同意呀,学历不同于做嘢能力𠺝,香港高分低能嘅人好多𠺝……”,“会考中英数唔合格,胆固醇过高,痴肥,有心脏病,矮细,色盲大近视都冇问题𠺝……”,“只要长官认为合适,都可委任佢哋做防火灭罪委员会,由佢哋把关筛选区议员,市民都很放心𠺝……”。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同日随即于其Facebook专页发文,点名严厉谴责,强调港府委任原则是“用人唯才”,批评漫画“扭曲并抹黑”政府委任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和地区防火委员会委员的原则,炮轰“内容无视事实,混淆视听,并带有歧视成份,侮辱胆固醇过高、患心脏病、色盲等人士,暗示他们无能力贡献社会,有违传媒道德”。局方又斥,《明报》对区议会新方案作“误导性”的言论,扭曲解读方案内容,形容是“政治凌驾道德的行为”。[42]
经港府连番批评后,5月11日,《明报》公布于5月14日停止刊登《尊子漫画》,但无交代原因。[43]《明报》编辑部表示,感谢尊子40年来一同见证时代的变迁。[44] 尊子接受传媒查询时,认为漫画停刊原因是“心照不宣”,寄语香港新闻工作者要继续努力,称不是叹息的时候,从事新闻工作常有高低起伏,但总见前路。[45]
明报职工协会发声明,称尊子从1980年代开始在《明报》画政治漫画,以嬉笑怒骂的方式针砭时弊,吸引读者关注社会议题,对于尊子漫画停刊表示遗憾和无奈,亦感激尊子多年来为《明报》付出的心血。协会认为,专栏作家的作品也是《明报》核心价值的一部分,社会应该包容不同声音,希望各界尊重言论自由,以及守护《明报》的核心价值,维护社会公正和善良。[46]
香港记者协会发声明,表示对《尊子漫画》停刊感到痛心,并认同尊子所指,停刊原因是“心照不宣”,认为政府坐拥庞大资源及公权力,却连番狙击一介文人,反映香港容不下批评声音,并担心传媒机构忧刊载的内容遭到猛烈批评或被指违法,而加剧自我审查,损害《基本法》所保障的新闻及言论自由空间,对社会百害而无一利,呼吁政府官员应对各人意见予以最大包容,而非在权力不对等的关系上,肆意抨击传媒工作者及传媒机构的言论。记协表示,尊子自90年代至今一直支持记协工作,感谢他在风雨飘摇的时刻仍然坚持不妥协,勇于为时代发声,与香港市民一同见证时代变迁。[47]
前记协主席杨健兴指出,尊子是香港言论自由的一个重要象征,亦是《明报》其一象征,他慨叹审查已在香港成为常态。他续指对停刊决定不感意外,并认为容许尊子继续刊出既是无伤大雅,亦能显示香港的言论自由空间。他指停刊反而对香港形象是“失大于得”,难明为何官员“容不下一篇漫画”。他又认为事件反映政府欠缺自信面对尖锐言论,坦言看不到言论及新闻自由的前景有乐观因素,即使政治漫画定可以有个人媒体形式发表,但仍须承受一定风险,而且得到的法律保障甚至更少。[48]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出席立法会会议后,被问到《明报》尊子漫画停刊,是否与政府多次谴责有关,及以后是否容不下讽刺性及嬉笑怒骂的内容。麦美娟表示,不会评论个别机构或人士的决定,作为政府会虚心接纳不同的意见,但对于一些不实的言论或与事实不符的事,必须澄清,让市民清楚知道事实的真相。[49]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严厉谴责记协声明,强调批评政府必须基于事实,当局乐意接受批评。他表示,如有媒体编辑发现有人利用平台,以不实、误导的指控抹黑政府,停刊属负责任做法。他又提到,如有人自以为有特殊身份,控制或霸占媒体平台,肆意使用不实资讯,及误导性指控抹黑政府,当局必然澄清及谴责,还市民知情权。[50]
5月13日,《尊子漫画》最后一天在《明报》刊载。在副刊专栏,尊子画下雨越下越大、漫画人物向读者微笑挥手后,张开雨伞离开的背影。而在港闻专栏,尊子画下一栋危楼,写上“不须民主成份”的巨砖压过“区议会”牌匾,旁边的建筑工人表示:“用‘必’字才属僭建,用‘不’字唔算系!我话嘅!!”不少人在网上留言向尊子表示感谢,包括前立法会议员邵家臻、公民党梁家杰、传媒人林妙茵、前教协总干事冯家强等。全国政协前委员刘梦熊则发帖“评尊子漫画被停刊”,并附上一张图片,图片上有文字:“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51]
6月9日,香港外国记者会事隔大半个月后发声明,对《尊子漫画》停刊表示关注。声明指,停刊的决定进一步打击香港的新闻自由。香港外国记者会称,除了继续与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接触外,并已联系明报就《尊子漫画》停刊一事进行对话。[52]
此条目偏重在某些见解、事件或争议上。 |
《明报》每年刊登《更正与澄清》逾百次,于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10月1日,就刊登了《更正与澄清》逾70次,涉及新闻约90条,当中需要《更正并致歉》逾50次。
例如于2011年1月,一则《公益金涵盖受众远超关爱》报道,将公益金近年来的平均捐款“每年收到两亿多”错报为“每日收到两亿多”。于2012年12月,《明报》报道澳洲播音员假冒英女皇向护士打探王妃凯瑟琳病情时,将tummy bug误译为“腹中块肉”,事后由读者指正播音员实际为询问凯瑟琳有关“肠胃不适”的情况。同月,一则《公院停送奶粉 喂哺母乳倍增》报道,将香港大学护理学院名誉助理教授李丽贤错作李丽珍。2013年2月,一则《“梁粉”郑家纯 撑新招稳楼市》报道,“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表示‘监管当局有见风险很大,做点事都无可厚非’”,事实上王冬胜从未发表相关关言论,《明报》事后刊登了《更正并致歉》[来源请求]。
1966年3月1日,玛格丽特公主访问香港,于启德机场乘搭慕莲夫人号往皇后码头,而海军则鸣放礼炮21响以示欢迎。当时《明报》报道这件新闻时,使用“打炮廿一响,送御妹过海”作为标题。由于打炮除了解作鸣炮之外,亦可以解作男性自慰以至性交,令当时负责审查报章的华民政务司不满,而负责标题的编辑韩中旋认为自己没错,不甘被报社降职,所以自行辞职。[53]
《明报》在2001年12月7日 发表名为“王菲国语唱片排首位”的新闻,[54]声称透过唱片拆家及各唱片公司所得出的数字所显示,王菲的《王菲》、黎明的《The Red Shoes》及周杰伦首张唱片《Fantasy》的销量最高,大家都在五至六万之间,其中以王菲的国语专辑较领先 。但实情是ifpi 销量颁奖典礼,十大国语销量排名是不分先后[55],销量实际数字是商业秘密,从来都不会将其轻易公布,而且统计销量数字是以ifpi销量榜为准,其他媒体的猜测,一律只供参考,并无真凭实据。因此,明报此举疑似偏颇某位歌手,而该年,刚好这位歌手在备受争议之下,拿下《明报周刊》演艺动力大奖之中的最突出女歌手奖。另外,周杰伦首张唱片为《周杰伦》,而非《Fantasy》。[56]
于同一则新闻里头,声称黎明的《 Leon Club Sandwish 》 ,陈慧琳的《 BMP Dance Collection 》 及容祖儿的《 喜欢祖儿 》 都是约在七至八万的销量 ,但实情是ifpi 销量颁奖典礼,十大广东销量排名,亦是不分先后,计算方法是根据ifpi 销量榜之数字统计出来,因此除了ifpi 知道实际销量数字之外,所谓唱片拆家是不会知道的。另外,陈慧琳入选十大广东唱片销量的唱片为《 In The Party 》,而非《 BMP Dance Collection 》 ,[57]因此明报所发表的假讯息,已经不攻自破。
《明报》在2005年香港举办世贸部长级会议其间有关南韩农民示威行动的报导被批评者指摘为不公正、不合理及有抺黑之嫌。2005年12月18日的《明报》头版标题为“湾仔沦陷 防暴队拘留900人”;批评者认为标题以“沦陷”形容2005年12月17日晚上及翌日凌晨的湾仔区并不恰当。事实上就算根据其当天内文亦不过指出“由韩国农民组成的千人庞大示威队伍进逼会展中心(世贸开会地点),湾仔交通陷于瘫痪。他们与警方对峙,警方发射催泪弹驱散,并拘捕900人”,称不上“沦陷”。当日香港其他主要报章的标题用语:《太阳报》为“镇暴清场”,《星岛日报》为“港岛大暴动 催泪弹镇压”、《成报》为“湾仔变战场”,而《苹果日报》为“最长的一夜”。[来源请求]
2007年2月号及3月号的《中大学生报》因刊登了被指有不雅内容的问卷,5月传媒报导事件,成为香港传媒焦点,社会热话。5月13日,《明报》出版的副刊《星期日生活》中,刊登了一篇题为“情色问卷三种答案”的文章,当中引用了《中大学生报》情色版问卷被指不雅的内容,内容涉及乱伦、人兽交的文字描述,借此探讨该件事件。此举于翌日即受《东方日报》猛烈抨击,指《明报》有意挑战淫亵物品审裁处[58]。而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其后收到两宗投诉,5月16日送交淫亵物品审裁处评级。《明报》总编辑张健波则回应表示“毋惧送检”,指出该文章是希望读者透过多元答案,独立思考,借此深入地理性讨论有关问题。[59]明报转载的问卷与该期《中大学生报》同样被淫审处暂定评为二级(不雅),违反《淫亵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中禁止向十八岁以下人士发布不雅物品的条文,面临起诉。
2007年8月23日,《明报》与《中大学生报》先后向高等法院提出司法复核,2008年10月22日获判胜诉。法官认为明报的文章引述“情色版”作为背景资料,图片和文字没有性器官的描写,而且把《明报–星期日生活》暂定评为二级不雅时,未有按照法例就刊物中的文章作个别评估,同时颁令刊物毋须发还再作评级[60][61]。
在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其中一项表演环节中,英国足球明星碧咸站在双层巴士顶部一下踢走皮球,《明报》即时新闻网却歪曲情节,报道成碧咸从巴士跳下,边踢球边冲向人群,更在代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205名成员的小朋友围绕下展示球技。《明报》即时新闻网于翌日发出更正声明道歉。
《明报》于2009年4月14日刊出一篇有关“卖帽少女”的报道[62],负责栏目的记者覃纯健被指报道太从感性角度出发,将一个疑为剽窃任天堂《玛利欧》帽子当作自己设计,并成功向香港知识产权署“注册”商品设计造型的综缓户女生过度神化,将其“卖帽养家”的故事广为人知,但报道却淡化一切从“帽子”衍生的版权问题,甚至扭曲事实将当事人郑金铃去信任天堂“询问版权事宜”后,将“任天堂没有回复交代是同意还是反对”这事实以一句“对方没回复反对”交代,结果误导了大众以为她的帽子已经得到任天堂授权批准生产,并让各界只著眼在其“孝顺”、“成熟”而无视版权法例和剽窃创意的问题。
2012年7月5日,明报以《明报记者林祖杰新加坡直击》为题报道艺人罗慧娟之丧礼,将褔音歌曲《Amazing Grace》误写为《A May Sing Grace》。内文指“9 时仪式开始,播放《A May Sing Grace》,气氛伤感,亲友均哭成泪人。”,实体报章相关篇幅被网民摄像并广于网络疯传,Facebook、新浪微博、高登讨论区、亲子王国多个网上社群皆有网民谈论此事。至于明报网站所载之电子版本则在下午被修正,惟该文章在其他合作网站 (雅虎香港、新浪网等) 错误依然。有网民认为明报向以“知识份子报”自居,但今次事件却反映出其记者没有识见,且连职级更高的编辑也没有尽校对把关的责任。网上舆论普遍为认为明报整个团队的编采水平中落,同于《明报》连载的《Emily周记》事后亦提到出现这种失误不能接受。明报在错误刊出的翌日作出了更正及向读者致歉。[63][64]
2013年10月1日上午8时10分,《明报》即时新闻网《国庆升旗礼 三任特首出席》内文错误报道“特首稍后将辞职”,文章随即引起网民热烈讨论以及疯狂转载。直到10时,《明报》即时新闻网才对该报道作出修改,将“辞职”更改为“致职”,于几分钟后再修正“致辞”。《明报》随后承认出现重大错误,将“致辞”错写为“辞职”,向读者致歉,及后来发出《更正及道歉启事》[65][66]。
2014年7月2日凌晨,正当当天的报纸在印刷时,明报职工协会得悉编务董事吕家明于凌晨约3时半,在编辑部要员不知情下,擅自下令叫停正进行的付印程序及作修改,把原有大题“争普选大游行,人数10年新高”改为副题,大题则改为“数百预演占中,警员抬人清场”,“争普选”字眼删去,造成《明报》7月2日头条出现两个不同版本;被批评有人藉篡改标题淡化七一大游行及占中预演等政治敏感事件,甚至矮化游行人数,是对新闻自由的干预[67][68]。职工协会发表声明强烈谴责。
明报于11月27日深夜发表声明指于11月27日凌晨,一名15岁明报校园记者于旺角西洋菜南街持有效记者证采访旺角区占领运动期间被警方以“安全”为由带回警署后自行离去。[69]。而《苹果日报》于11月28日A3版之报导则以“拳打脚踢15岁校园记者”为题作报导,内容指该名校记被带多名反黑警员拖往暗角按在地上被“拳打脚踢”,后被警方盘问训示后才获准离开[70],两者有明显出入。
2015年2月1日,编辑部原订当日头条为“加国密件记录学生目击六四开枪”,但却在毫无预警情况下被总编辑锺天祥于晚上近11点私自更改为“阿里巴巴10亿助港青创业”,多位编辑部同仁争取保留,但皆不被采纳。明报职工协会在社交网站Facebook发声明,表示锺天祥做法令人愤怒,质疑其新闻判断及背后判断及有否受外界影响,要求锺天祥详细交代。锺天祥其后于该报即时新闻发声明指根据新闻逻辑改头版,明报职工协会逾80名同工于3日晚膳时间于大楼地下搁笔一小时以示捍卫新闻自由。锺天祥亦于稍后与员工会面,但解释不获员工接受。[71][72]
2021年9月18日,警方去信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助理教授黄照达,就9月17日在《明报》刊登的六格漫画,表达强烈不满,并要求作出澄清。有关漫画内容提及两名学生讨论课外活动时,其中一名学生问另一学生“是否被人招揽做校园记者,想扮记者为所欲为”,另一学生反问“有关假新闻从何处听来”,该名学生回答称“少年警讯的朋友传出来”。警方强调少年警讯计划自197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提升青少年的守法意识、正向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批评黄照达贵为大学教员,为人师表,理应肩负求真精神,作育英才。对于黄照达无故作出毫无事实根据的指控,抹黑、诋毁少年警讯会员,警方深感遗憾。黄照达回应警方去信要求他澄清涉及少年警讯的六格漫画时指出,作品并非针对少年警讯,而是希望利用校园的情境,用讽刺手法表达过去数天的讨论。黄照达承认,用少年警讯这个比喻不大恰当,有欠公道,并对少年警讯过去在社会的贡献表示尊重,绝无诋毁的意思,对此表示歉意。[73]
2022年10月12日,警方去信明报执行总编辑刘颂阳,就同月11日在《明报》刊登的尊子漫画,表达强烈不满。有关漫画内容,有两个身穿防暴装备警察问“今日啲学生又做咗乜衰嘢呀陈校长?⋯”,陈校长答“6A班有人讲粗口,5C有同学唔见咗擦胶,3D班同学书包搜出雷射笔,2A班有同学顶撞老师涉嫌恐吓”,警方回应指或令读者对警方处理学校求助个案产生错误观感,可能令读者连系“荃湾圣芳济中学事件”,令读者误解该校报警的原因,对于明报无故作出毫无事实根据的指控,抹黑、诋毁警察,警方深感遗憾。尊子回应非针对警方,而明报回应支持作家提供专业作品。[74]
保安局点名批评《明报》于2022年12月2日,刊登一篇由时事评论员曾志豪撰写的评论,混淆视听,对此深表遗憾。《为什么爱国学生 也变“黑暴”?》为标题,将保安局批评白纸运动,定性为“颜色革命的雏型”,亦问保安局长邓炳强 ,“颜色革命的雏型”是单指香港的行动,还是包括国内的抗争。保安局发言人批评,有人在网上号召白纸运动,煽动针对中央,与内地白纸运动刻意混为一谈,煽动别人触犯港区国安法。[75]
2022年12月16日,香港政府点名批评《明报》刊登一篇由时事评论员曾志豪撰写的评论。《以科学让Google安心出行》为标题,香港政府近日撤销市民进入处所时必须扫描“安心出行”场所二维码的措施,和要求Google就错误搜寻结果作出纠正,评论偏颇,混淆视听,特区政府对此表示遗憾。[76]到同月29日,曾志豪在《明报》观点版发表最后一篇文章,他指负责人告诉他不用再写,形容“虽不甘心,但却是非常和平的分手”,并对自己离开香港后,《明报》仍继续让他写稿下,令他非常感动和觉得报社十分勇敢,而自己只是忠实扮演“旧香港评论人”角色。[7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