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24°02′56″N 120°26′17″E

事实速览 文开书院, 位置 ...
文开书院
文开书院
Thumb
前堂
位置 台湾彰化县鹿港镇街尾里青云路2号
建成时间道光八年(1828年)
官方名称文开书院
类型登录等级:县定古迹
登录种类:书院
详细登录资料
关闭

文开书院,是位于台湾彰化县鹿港镇街尾里、鹿港文武庙旁的书院,乃时任鹿港同知邓传安倡建,名称为纪念沈光文,并祭祀明郑遗老,建筑列入彰化县定古迹

建筑

Thumb
三川门

创立缘由

关于此书院创立文献,多收于周玺总纂的《彰化县志》内,有邓传安的〈劝建鹿仔港文开书院疏引〉、〈新建鹿港文开书院记〉(“附周琢堂大令书后”)、〈文开书院释奠祭先贤文〉、〈文开书院从祀议〉(“附黄南邨广文(黄铨)纪后”),以及鹿港厅〈详报捐建鹿港文开书院牒〉等。洪弃生则在日治时代写了〈重修文武庙及书院碑记〉。[1]

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邓传安任鹿港同知,见到鹿港读书风气盛行,却无适当学习地点,遂生在当地建立书院的想法。道光四年(1824年)四月,他回任鹿港同知后,逢举人林廷璋等地方士绅士建议兴建书院。他们的请求理由记载于〈详报捐建鹿港文开书院牒〉中,说虽然离鹿港二十里的彰化城就有白沙书院,但光在台南府城内就有崇文书院海东书院引心书院,强调政府不应以厅县距近为由否定,增建书院可鼓舞人文。[1]

邓传安撰写〈劝建鹿仔港文开书院疏引〉一文举宿迁锺吾书院获得政府奖劝为例,激励民众捐钱,又以身作则捐出千圆。他也在该文章中解释书院定名为“文开”的原因,是纪念对台湾教化有功、字“文开”的沈光文。不过书院建设过程并不顺利,在〈详报捐建鹿港文开书院牒〉记载邓传安在道光六年(1826年)因追补匪党,不能兼顾工程,次年(1827年)六月底始回鹿港厅任,发现书院已停工,又捐赀七百圆。[1]

书院于道光八年(1828年)落成[1]。建筑与鹿港文祠、鹿港武庙呈现横向一字排开,以文祠创建最早,武庙次之,书院殿后[2]。院前种有榕树,草坪宽广[3]。书院占地二甲馀,周围七十丈[4]。结构分为三进,第一进为三川门,第二进的前堂为书院的祭祀空间、第三进的后堂为书院山长居住之所,左右两旁有十四间学舍[4][5]

依传统礼制,书院祭祀孔子是逾矩。〈新建鹿港文开书院记〉中,邓传安说明文开书院主祀朱熹的原因是为闽中大儒,又写台湾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才始入版图,无本国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所以更要仰重寓贤,遂祭祀包沈光文、徐孚远卢若腾王忠孝沈佺期辜朝荐郭贞一、及蓝鼎元这八位包含明郑遗老的贤人。祭祀明郑遗老的作法受汉宝德等学者称赞有前卫性。[1]

Remove ads

争取保存

1899年时日本军人在此书院前留影,收录于石川源一郎编著《台湾名所写真帖》,为该建筑保存最早的照片[6]

日人在设立公学校时本想拆毁文武庙及书院作为校址,遭蔡德宣抗议,因此日本政府易地建校。1912年,蔡德宣倡修以恢复书院旧观,获绅耆赞同与层级认可,于1915年落成。由洪弃生写〈重修文武庙及书院碑记〉纪念。[1]

1943年,日人改文开书院为北白川宫纪念堂,勒有二碑以纪北白川宫能久在1895年9月3日曾驻于此[1]

焚后重建

战后时期,属于鹿港文武庙的文开书院地址为青云路2号[7],里区为街尾里[8]。战后初期,军队入驻鹿港文武庙,导致庙内部神器文物散失,建材受损,直到1973年军队撤出[9]

1975年12月9日,文开书院毁于火灾[5]。中影公司电影《大湖英烈》在1980年曾利用此断垣残壁作为外景,拍摄刘永与袁时和等演员宣誓驱逐日本军阀的戏码[10]。该年末,桂文亚报导时,除对此书院写下“任其荒芜废朽”外,也写同县的兴贤书院大殿被住户当成厨房、道东书院变成赌场[11]。1982年12月3日,省议员洪性荣向省主席李登辉提议将文开书院院址改作为古典传统礼俗观赏区,陈设状元轿、花轿、皇帝轿等,让观光客可租用古服装[12]

1982年左右,鹿港文武庙开始进行修护,为全台湾最早进行的古迹修护第一期工程[13]。汉宝德为此还写有《文开书院、文祠、武庙之研究与修复》一书,由境与象出版社在1983年出版[1]。1985年底,耗资新台币三千一百七十馀万元整修的文开书院完工[14]。该年文开书院被政府公告列入第三级古迹[15]。但是,地方耆老对文开书院的修复工程很不满意,除当年原式样不符,施工技术不理想,未依传统方式进行,以致殿柱油漆斑剥地非常厉害,殿前丹墀也翘起[13]。像是三川大门檐下的垂莲吊筒,内部腐蚀中空,承包商改用砖块塞入[16]。书院不少梁柱换成水泥柱,砖墙变水泥墙贴红壁砖,只剩山门为道光年间古建物[17]

1988年,彰化县政府不再拨款给鹿港镇公所维护文武庙,除其中武庙因有众多信徒及管理委员会管理维护,文祠与文开书院寂寥破败,石鼓断落、窗棂破损,由于无人管理,原本象征鹿港地方教化兴盛的文祠与文开书院晚间龙蛇杂处[13]。1991年初,乐山文教基金会组成名为“古迹管理与维护办法之研究”的专案小组,普查台湾各地古迹,见到文开书院沦为青少年吸毒所在,让执行长丘如华印象深刻[15]

Remove ads

震后修复

Thumb
文开书院现在也祭祀孔子。

文武庙和文开书院离上次修复才逾十年,屋顶已逐渐坍陷,梁柱蛀蚀,镇公所规划整修,偏遇九二一大地震加速损坏。1999年9月28日,鹿港镇公所召开修护文武庙会议,因补助款一千七百万元有限,决定先修文祠,渐坍塌的文开书院整修则未有著落。[18]

赵守博担任台湾省主席时,将一千四百万元的文开书院整修经费拨给镇公所[19]。2001年1月正式发包,由润发营造公司以一千四百万元得标、曾文吉建筑师事务所规划[20]。次月27日工程施工前说明会中,文史工作者吴成伟呼吁对当年兴建文开书院各项设施搭配的方式须严加考证,力求恢复当年风貌,如书院栽种梧桐树有其意义,书院摆设格局[21]

台湾古迹修复工程匠师大多来自南台湾,以技巧花俏与彩绘丰富华丽的漳州建筑为主流,既不符合鹿港的泉州传统建筑、也不适合书院风格[6]。2003年,书院将竣工时,三川殿明间屋脊被放上双龙抢珠的剪黏,引起争议,像是从小住在文开书院对面的粘锡麟和耆老都认为次间屋燕尾脊有鳌、明间没有双龙[22]。 后来众人以1926年6月正面照片为依据,发现剪粘应属象征绵延不绝的卷草(番花草),并非双龙[6]。像是虎井凉亭梁柱题字,由于撰文者与书写者落款各在左、右梁柱的一方,与一般题字规格不符,也引起议论[2]

经四年整修,2005年8月全部完工,同年11月25日彰化县文化局举行落成仪式,特请欧阳锦华、吴东源、吴肇昌、吴肇勋、吴肇藩、洪志雄、尤祖和、林俊臣等书法名家现场挥毫[23]。整修后不久因乏人看管,又发生吸毒者入住、电缆线被偷、路灯破坏等治安问题,后由文开诗社在2006年入驻,开办汉学研习等课程[24]

2011年5月27日,鹿港镇公所再请鹿港工艺家李奕兴负责主持文祠、武庙及文开书院灰壁的修复工程,并邀鹿港多位书法名家担任灰壁修复后重新题字的工作[25]。经多次修复,又见损坏,2014年10月文化局发包修复,由文化部补助280万元、文化局和鹿港镇公所各筹260万元,但包商却将三川门从赭红色改漆成黑色,引发批评而要求还原[26]

Remove ads

教育

Thumb
蔡德芳曾以掌院人身分撰写重造利济桥碑文。

自道光八年落成,迄乙未战争,前后仅近七十年,可考的书院山长仅有三人,分别是道光年间鹿港同知陈盛韶所礼聘的陈淑均、同治年间鹿港同知孙寿铭礼聘的蔡德芳、光绪年间的庄士勋[1]

此书院被视为造就鹿港的人才。鹿港在清治时期出有六位进士,除许肇清为清光绪二十年武进士外,其馀文进士有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施葆修、光绪三年(1877年)的丁寿泉、光绪九年(1883年)的蔡寿星、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施之东[27]

日本政府的《台湾私法》中记载此书院每年实施官课及师课各六次,官课于初十日,师课在二十五日,应考者大约生员一百名、童生三百名。由理蕃同知监督及实施考试,在奖励上无论官课与师课,生员超等四名、特等八名,每名发给膏伙银三元及一元五角,童生上取六名、中取十二名,每名赏给膏伙银二元五角及一元。[1]

1896年,日人于鹿港地藏王庙设立学校[28]。文开书院曾被迫停止教育,后当地名人陈质芬蔡德宣等人申请设立名为“文开书塾”的书垫,于1914年通过[1]。蔡德宣与学人庄士勋、吕乔南等分任教读,在文祠、鳌亭宫后殿授以四书五经[29]。学生有陈火泉[30]吕申甫[31]等。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