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铁山线铁路后龙溪桥是位于台湾苗栗县后龙溪上的一座铁路桥梁,连接苗栗县后龙镇丰富车站与苗栗市苗栗车站,1990年重建通车。
1902年4月5日起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开始兴建中港(今竹南)至苗栗路段的纵贯铁路,并在跨越后龙溪之处架设“后龙溪桥”。第一代桥1902年7月开工,1903年5月竣工通车[注 1],大仓组承包,全长294公尺,总计11个桥孔,10孔为70英呎钣梁,中间的1孔为200英呎下承式桁架梁。桥墩采用红砖及石材砌筑,桥墩之基础多数为沉箱,少部分为松木基桩[1],兴筑桥梁所需的建材,由淡水以海运输送至后龙溪出海口的公司寮(今后龙镇龙港),再以大约8公里长的轻便铁路转运至桥梁施工现场[2][3]。
本桥1903年竣工时,中间的1孔200英呎下承式钢桁梁,其实是挪用1898年原本清代铁路大湖口~红毛田(今竹北车站)路段已落桥的凤山溪桥旧梁,补强后架设于后龙溪桥[1],因强度不足,后续年代[注 2]以加建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方式,汰换更新为3孔钢钣梁,完工后桥梁长度不变,但桥孔数由11孔增为13孔[4]。
本桥曾遭遇“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侵袭而损坏部分桥墩,地震后先紧急补强继续使用,再依震灾复旧计画改建部分桥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1935年10月1日开工、1936年4月10日完工,由太田组承包工程[4]。
台铁局战后多次进行桥台与桥墩加固,维持行车,并且分别于桥梁南、北两端各延建2个桥孔,延长后合计17个桥孔,桥梁长度增延至385公尺[5]:
台铁局自1980年代起,实施大规模旧桥重建,其中后龙溪桥的改建,纳入“铁路沿线老旧桥梁重建工程”计画。第二代桥建造于第一代桥上游侧,北端与旧桥相距约48公尺、南端与旧桥相距约10公尺,由退除役官兵辅导会荣民工程处承包兴建,下部结构为单圆柱悬臂式桥墩(单节或双节)及直径5.5公尺圆形沉箱基础、上部结构则为上承式简支预力箱型梁,全长455公尺,计23孔桥孔,每孔19.8公尺,桥宽采复线化设计,自1988年5月13日开工,1990年3月27日6时完工切换下行线(东正线)通车并停用第一代桥[15],桥面铺设传统道碴式轨道。该桥启用时西正线虽有铺轨但未通车(亦无架空电车线)[15][16]。后来“山线铁路竹南至丰原间改线与双轨工程”之丰富=苗栗间复线化于1994年10月4日完工通车后[17],本桥始成为双向行车之桥梁。
由于第一代后龙溪桥与丰富车站距离不远,因桥梁改建时向上游处改线并提高路线高程,故需一并改建丰富车站站场,将站场向东移设抬高,另建新站房(二层楼加强砖造)及新的站场,新站自1990年3月27日起与新的后龙溪桥一并启用,并拆除原1918年所建的半木造旧站房[15][17]。
台铁于1991年3月15日完成拆除第一代桥,但第一代桥6号桥墩是砖造拱形设计,造型美观且年代久远,为文化资产,所以保留,并在桥墩下以菱形消波块保护,供后人瞻仰前人筑桥之巧思[15]。
第二代桥完工后,台铁于桥南西正线路基旁设置大理石石碑,石碑南面题“后龙溪桥”,北面则题有“后龙镇山”[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