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鬚鯨的一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氏鲸(学名:Balaenoptera brydei)是生活在全球热带到温带海域的一种须鲸,目前分为 2 个亚种: B. e. brydei 和 B. e. edeni,后者被称为 小布氏鲸、艾氏鲸 或 鳀鲸,可能是有别于布氏鲸的独立物种,但二者的形态和遗传差异还需更多研究方能明确,因此暂归为同一种[2];而以往被称为 侏儒布氏鲸(英:Pygmy Bryde's whale)的物种已于 2003 年被日本鲸类学家确立为独立物种——大村鲸(又称 角岛鲸;学名:Balaenoptera omurai)[3]。
由于分类上的未确定性[4],布氏鲸的各种资讯都有随时变动的可能,尤其是分布范围和族群数量等。
Balaenoptera brydei(中:布氏鲸;英:Bryde's whale)在 1913 年由挪威学者 Ørjan Olsen 根据南非的标本描述命名,名中的“brydei”是纪念 19-20 世纪的挪威捕鲸企业家约翰·布莱德(Johan Bryde),他在南非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化捕鲸基地,协助获得此鲸的模式标本。
Balaenoptera edeni(中:艾氏鲸 或 鳀鲸;英:Eden's whale)是在更早的 1878 年由英国学者 John Anderson 命名,名中的“eden”是纪念当时身在缅甸的英国爵士 Sir Ashley Eden(伊顿爵士),他协助获得搁浅于缅甸锡当河的鲸鱼标本,经 Anderson 描述成为模式标本。中文名又译为 小布氏鲸、伊顿鲸、锡当鲸,根据 2005 两岸三地鲸豚研讨会定名为鳀鲸,该名称来自日文,表示这种鲸常与鳀鱼、鲣鱼共同出现。
布氏鲸和鳀鲸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学界暂时视为同一物种,而根据国际生物命名惯例,同物异名的情况下以最早的命名为有效学名,因此 Balaenoptera edeni 成为优先使用的学名。
全球性分布在热带、亚热带、部分的温带水域(纬度不超过 40 度),布氏鲸的活动范围包括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但地中海无分布[2]。
布氏鲸(B. brydei )分布于三大洋的温暖水域,水温高于摄氏16度,偏好属于远洋离岸,具高生产力丰饶的海域。迁徙与活动模式尚不清楚。
鳀鲸(B. edeni)分布于近岸的海域,如日本南部至东海,泰国湾与孟加拉湾周边,澳洲与纽西兰北岛沿海,其他地区还待更多资料重新检视。
布氏鲸种群的族群状况研究资料相当不足,目前已知的推断全球约有 9–10 万头,其中 2/3 分布在北半球,族群变化的趋势资料不足。
布氏鲸拥有须鲸科典型的流线型修长身躯,容易与塞鲸混淆,仍可透过外型差异分辨,布氏鲸体型较小(体长约 14 公尺),且其吻突上方有三条脊突(ridge)自吻部尖端延伸到头部后方,中央的脊突末端随两个喷气孔拱起[5]。
布氏鲸的体色背部呈深烟灰色,身上常有达摩鲨咬痕愈合的斑点 ,腹部浅白色,两侧下颚是深灰色。 布氏鲸有 250–370 对鲸须板,长约 40 厘米,宽约 20 厘米,属于较短的鲸须板,板片部分灰色,刷状毛是灰白色的。腹部有 40–70 条垂直的喉腹折,会延伸到肚脐的位置,占身长比例约 57–58 %。背鳍高且镰刀状,胸鳍比例小。
布氏鲸与鳀鲸的外型差异很小[6]。布氏鲸成年体型较大,长约 14 公尺,喷出的水花较高(3–4 公尺),头型成 U 型,头上有三条脊,常远离船只;鳀鲸成年体型较小,长约 11–12 公尺,喷出的水花较矮(1–2 公尺),头型成 V 型,头上有五条脊,可能突然出现在船边。
布氏鲸通常单独行动,或两头共游,偶尔在觅食区可见到 20 头左右松散的群体。布氏鲸的游动呼吸间隔与行进方向的变动大[7]。平常游泳时速约 1.6–6.4 公里,也可高达 19–24 km,出水换气约 4-7 次后会下潜,但下潜时无举尾的动作,再浮出水面的间隔通常为 5–15 分钟。根据大西洋装设时间深度追踪器的研究,11 与 13 公尺的布氏鲸最长的潜水时间为 9.4 分钟,最深 292 公尺,平均为 4–5 分钟,130 公尺。白天时多停留在 50 公尺以内的浅海,傍晚时开始深潜觅食,半夜时又恢复停留至浅海,天亮前又开始持续深潜觅食,这可能与当地垂直升降的浮游动物的移动有关[8]。
如同其他的须鲸科动物的吞饮法,布氏鲸大量吞进海中的目标食物群后,经鲸须板过滤海水中留下食物再吞下。在泰国湾的布氏鲸(可能为鳀鲸),则纪录了新的将头垂直举出水面张嘴的省力吃法[9],在香港出没的布氏鲸亦曾被目击有此吃法。
食性在不同地点相当多样 ,主要以鱼类(沙丁鱼,鳀科等)和大型浮游动物为主,也有吃甲壳类和头足类的纪录。 在西北太平洋,根据日本捕鲸船 2000–2007 年鲸胃内容物资料,此海域布氏鲸主要吃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 52 %)、多种磷虾(36 %, i包括 Euphausia similis,E. gibboides,Thysanoessa gregaria 和 Nematoscelis difficilis)、串光鱼及鲭鱼等。食性随著季节与地点变化,沿岸种群在 5–6 月的八成食物为磷虾,远洋种群在夏末则几乎全吃该海域盛产的日本鳀。
日本海域的布氏鲸性成熟时,雄性平均体长 11.9 公尺,雌性平均 12 公尺,成年体重可达 12–25 吨。南非海域的大洋型布氏鲸性成熟年龄在 8–11 岁之间。母鲸的怀孕期一般约为 12 个月。幼鲸出生时约为 4 米长,重 1 吨左右。布氏鲸活跃于摄氏16度以上水温[10],是惟一全年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并需一年四季捕食的须鲸[10],一般不长途迁徙。布氏鲸寿命约50至70岁,纪录最大为72岁[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