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日语:ⓘ/だいみょう Daimyō)是日本封建时代对一个较大地域领主的称呼,由名主一词转变而来。
日本建立统一的国家武装力量以前,土地或庄园的领主为了保护自家产业,大多拥有自己的武力,以武士为骨干。名主(なぬし)是东日本土地或庄园的领主,西日本则称为庄屋(しょうや),东北及北陆地区则称为肝煎(きもいり)。[1]武力较强、领地达到十数村、甚至管辖一整个令制国的领主就是大名主(或大庄屋、大肝煎),简称“大名”;有些势力范围广达数个令制国的大名又被称做大大名,否则即为小名;全部大小领主可以合称为大小名。
日本各时代对大名的资格定义不尽相同:平安末、镰仓时代是指众多“名田” (みょうでん) 所有之“大名主” (だいみょうしゅ);镰仓时代为大领主“家の子”、“郎等”(ろうどう) 及底下有力武士;战国时代为诸国支配之战国大名;江户时代为将军直属1万石以上的武家及亲藩、谱代、外様以及国持、准国持、城主、城主格的武家。
发音演变
室町时代辞书《节用集》收录了“たいめい”(Taimei)与“だいみょう”(Daimyou)两种发音,前者所指的是守护、大领主之意,而后者是指有钱人。在日本战国时代,对大领主仍以“たいめい”称呼较多。17世纪初期,《日葡辞书》依旧收录了两种念法,不过在语义上已无明确区别,两者都是大领主的意思;直到经过江户时代,才统一以“だいみょう”称呼大领主。[2]
历史
在室町时代,大名是由幕府任命,又称为“守护大名”。他们在经济上掌控一个到数个分国的庄园与公领,以扩大守护领国的势力。对于地方武士(“国人”),大名对他们支配能力则有限。大名掌握领地过大时,会任命家臣为“守护代”协助掌管部份分国。
在战国时代,无须幕府任命,只要支配数郡到数国势力,能稳固支配国人者,且为城主格以上,就是战国大名,御家人出身的则为守护大名。战国时代的大名一般被称为“战国大名”,出身背景以守护、守护代、国人和平民四种为主。
在江户时代,初期的武家诸法度规范“5万石以上石高的城主为大名”“5万石未满阵屋领主为小名”,将军直属知行一万石以上者便称为大名;当时全日本有超过270家大名,在江户幕府的统治体制下分为亲藩、谱代、外样三类。吉井藩(上野)的鹰司松平左兵卫督领有表高一万石,辖六个村,石高仅1,878石,是已知大名中石高最低的大名,石高最高的为金沢藩(加贺)的松平加贺宰相(前田家)的1,336,093石,辖2,363个村。表高最低的大名是成羽藩(备后)山崎志摩守 和田原本藩(大和)平野远江守,表高都只有五千石。
亲藩大名是与德川家有血缘关系的藩领,在这之中有著御三家之称的尾张、纪伊、水户藩最为重要。御三家制度由德川家康所创,其义在于当将军家没有后继者之时,以水户家作为大名继承人产生的监督,而继承人则在纪伊、尾张两家产生。在初代将军德川家康生前创设御三家之后,第8代将军德川吉宗时又让自己的次子德川宗武创设了田安家、四子德川宗尹则创设了一桥家,之后的第9代将军德川家重又让次子德川重好成立清水家,此后即确立了御三卿的体制,其家格仅次于御三家。
即世袭的大名世家,是指在1600年的关原之战以前一直追随德川家康的大将。谱代大名地位仅次于亲藩大名,大多位居幕府要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有权力,俸禄却很少,如本多正信、大久保忠邻等。德川家康设计幕政必须完全由亲藩和谱代大名参与,外样大名不得参与。
外样大名则是在关原之战被迫臣服的大名,他们有的拥有雄厚实力,如加贺藩的前田利长有一百二十万石领地、萨摩藩的岛津忠恒有七十七万石领地、仙台藩的伊达政宗有六十二万五千石领地,三者皆外样大名而又是全国领地最多的诸侯,不过,却没有亲藩或谱代大名的权力,又常被幕府监控,即使有心要反抗德川家,也无法成事。因为外样大名的领土多在偏僻的外边,在锁国时期反而最容易跟外国势力结合,成为倒幕的主要动力。
注脚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