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借词回收[1]指一个词语从一种语言传播至另一种语言,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或含义回到原始语言的过程。其路径线被表示为A→B→A,其中A代表可能呈现为各种形式的原始语言。有些学者将经过借词回收的词语称为“侨词”或“回归词”,意思是出去了又回来了[2]英文有时则称这种单词为“Rückwanderer”(德语,指“返回者”)。

借词回收通常会导致与原单词并存的被回收借词出现,从而产生双式词;但原单词在其他情况下可能已经消失。外来词衍生的特定含义也可以通过语义借用被借词回收:例如,英语pioneer借自中古法语“掘金者、步兵行人”之义,之后在英语中产生了“早期殖民者先驱”的含义,然后又被借回法语[3]除此之外,这些词语也可能会在某一阶段被仿译,例如英语ready-to-wear→法语 prêt-à-porter (1951) → 英语 prêt-à-porter (1957).[3]

例子

古诺斯语 klubba(“棍棒”) 英语 club (“俱乐部”)   挪威语 klubb (“协会”)
法语 tenez [a] 英语 tennis (“网球”) 法语 tennis (“网球”)
法语 cotte (“中世纪服装英语cotte”) 英语 riding coat (“骑马用外套英语riding coat”) 法语 redingote (“长外衣”) 英语 redingote (“长外衣”)
希腊语 κίνημα 罗马化:kínēma,“移动”) 法语 cinéma (“电影院”) 希腊语 σινεμά 罗马化:sinemá,“电影院”)
荷兰语 bolwerk (“饼干”) 法语 boulevard (“林荫大道”) 荷兰语 boulevard (“林荫大道”)
荷兰语 manneken (“小的人”)[b] 法语 mannequin (“模特儿”) 荷兰语 mannequin (“模特儿”)
荷兰语 koekje (“饼干”) 英语 cookie (“HTTP Cookies”) 荷兰语 cookie (“HTTP Cookies”)
中古荷兰语 snacken[4] (“把……咬住/对……喘气”) /ˈsnɑkən/ 英语 to snack (“吃零食”)/ˈsnɛkən/[5] 荷兰语 snacken (“吃零食”)/ˈsnɛkən/
英语 crack (“玩笑”) 爱尔兰语 craic (“玩笑”) 英语 craic (“明显具爱尔兰特色的玩笑”)
英语 animation (“动画”) 日语 アニメ[c] (“日本动画”)[6][7][8][9] 英语 anime (“日本动画”)
英语 wrestling (“职业摔角”) 日语 プロレス[d] (“日本职业摔角”) 英语 puroresu (“日本职业摔角”)
希伯来语 תַּכְלִית /taχˈlit/ (“目的”) 意第绪语 תכלית /ˈtaχləs/ (“目的”;“结果”;“正经事”)[10] 希伯来语 תַּכְלֶס /ˈtaχles/ (“直接地”;“实事求是地说”;“废话少说”)
西班牙语 tronada (“雷暴”) 英语 tornado(“龙卷风”) 西班牙语 tornado(“龙卷风”)
汉语 革命 (“改朝换代”)[11]:5291 日语 革命[11] 汉语 革命[12]
汉语 共和 (“共和时期”)[13] 日语 共和[13] 汉语 共和
汉语 抹茶 (特殊制茶方式) 日语 抹茶 汉语 抹茶
汉语 [14][15][16][e] 梵语 चीन (“中国”) 汉语 支那 (古代佛教文献及部分佛教徒对中国的称呼)[19] (接下文)
日语 (承上文)支那 (对中国的别称→部分日本右翼对中国种族歧视的蔑称[20][21]) 汉语 支那(部分反中反华者对中国大陆及其居民所使用的歧视语
泉漳片广州话 鲑汁 英语 ketchup (“番茄酱”) 广州话 茄汁
古代突厥语 ülüş (“分享”,“分配”) 蒙古语 ulus (“国家”,“部门”) 土耳其语 ulus (“国民”)
土耳其语 bey armudu (“佛手柑”) 意大利语 bergamotto (“佛手柑”) 法语 bergamote (“佛手柑”) 土耳其语: bergamot (“佛手柑”)
中古蒙古语 jarlig (“札儿里黑”,“皇帝法令”) 俄语 yarlyk (“标签”,“标价”) 蒙古语 yarlyk (“标价”)
中古波斯语 handaz- (“计划”,“分配”) 阿拉伯语 مهندس (罗马化:mohandis;“几何学者”,“工程师”) 波斯语 مهندس (罗马化:mohandis;“工程师”)
波斯语 زرناپا (罗马化:zornāpā;“笛子腿”;“长颈鹿”) 阿拉伯语 زرافة (罗马化:zarāfa/zurāfa;“长颈鹿”) 波斯语 زرافه (罗马化:zarāfe;“长颈鹿
Remove ads

汉语和日语

半和制汉语

“世界”、“社会”、“经济”等词原出于汉语,被日语借用,赋予新义以翻译欧文,这种词语被部分人称为“半和制汉语”。[22]这些词语此后又被传回中国。

华制新汉语

西学东渐之后,中国人在翻译和与外国人合作翻译西方书籍时创制了和“和制汉语”相对、名为“华制新汉语”的新名词[23]。这些词今天大多已经废止不用[23],但日本为了吸收西洋文明而有系统地引进中文书刊和辞书,这些新词因而被日语吸收,后来又被中国人原封不动地带回中国[24]

语素借词回收

当甲语言根据从乙语言借来的词根创造复合词,这个复合词再被借入甲语言及其后裔时,与借词回收类似的现象将会出现。在西方世界,这一现象主要会发生于根据拉丁语或古希腊语词根英语List of Greek and Latin roots in English形成的结合词中——这些词语可能会被随后借用至罗曼语族下属语言或现代希腊语中。拉丁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因此由英语德语等非罗曼语族创造的拉丁语相关术语被法语西班牙语等罗曼语族下属语言借用的现象并不明显;但根据古希腊语词根创造的现代新词汇被借回到现代希腊语的现象〔例如τηλεγράφημα,(罗马化:tilegráfima;“电报”)等词语〕就不一样了[25] ——这种词语的使用十分普遍英语English_words_of_Greek_origin#Usage_in_neologisms

这种现象在中文日文中尤其明显: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许多日语词语均系通过汉语词根创造英语Sino-Japanese vocabulary(历史上这些词语通常经过朝鲜半岛区域传播),这些名词被称作和制汉语。这些日语词语之后会传入汉语和朝鲜语。自二十世纪开始,这种借用现象就大大减少了。这种词语通常本身就可以用中文创造,但是碰巧被日文首先创造了:例如“文化”(日语罗马化:bunka)和“革命”(日语罗马化:kakumei)。[25]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