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作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半农(1891年5月27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南沙镇马桥村殷家埭(今属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港镇)人,原名刘寿彭,后改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字半农,号曲庵,笔名有寒星、范奴冬等。中国诗人、杂文家和语言学者,中国早期摄影理论家,著作《半农谈影》,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摄影美学专著。音乐家刘天华、刘北茂之兄。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3年10月30日) |
刘半农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南沙镇马桥村殷家埭。父亲刘宝珊是江阴的生员,在家乡办学。四岁便启蒙识字,之后渐渐产生对吟诗作画等文艺的兴趣。1901年,进入父亲和杨绳武合办的翰墨林小学。1907年,入常州中学。1911年,毕业后返回受翰墨林小学校长王翊唐之聘回校做教员,并与吴研因等人编辑《江阴杂志》。1912年春,革命军起,刘半农也参加了当地青年团,做文书工作。3月,离开军队返乡,遂与弟弟刘天华到上海,受邀在开明剧社任编辑,夏,为《中华新报》供稿。1913年春,开明剧社解散,经徐半梅介绍在中华书局任编译员。在中华书局期间,翻译小说之馀,自己也进行创作。1917年夏,受蔡元培之邀,北大预科任教,并任《新青年》编委。1919年4月21日,参与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五四运动时,也曾声援被捕学生。12月,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兼任。
1920年2月7日,赴欧洲留学。3月17日,抵达伦敦,初于伦敦大学学习,次年夏赴巴黎大学留学。1925年,获得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秋,任国立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北平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中国文学系主任,并为《语丝》、《世界日报》撰文。
1928年8月13日,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29年7月,应沈兼士之邀,兼任辅仁大学教务长。1930年5月5日,就任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12月,兼任辅仁大学附中高中部主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刘半农亦主张抗日救国。1933年6月,赴河南,结合考古发现研究中国古代乐律。1934年6月,率白涤州、沈仲章、周殿福及一名工友,沿平绥铁路深入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方音,结果染上回归热,7月14日逝世于北平,享年44岁,葬于北京西郊香山玉皇顶。
在巴黎索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前的1920年9月,时在英国伦敦的刘半农写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情诗,推广了“她”字(中文本无这种用法,刘半农模仿西方语言 she 而推广),第一次将“她”字入诗。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