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佛寺(巴利语:Vihāra)、招提寺,通称寺院,是佛教宗教建筑物、僧伽居住、修行的地方。寺中常有佛塔(浮屠塔)(stūpa)。

河南嵩山少林寺大门。

概论

”与“”同源,原指侍的居所,引申为政务管理机构。

汉明帝白马寺安置入华的僧人和佛经,但此后古汉语中“寺”仍常指政府部分、场所,相当于今天的“部”(如大理寺相当于今日的法务部),至今在泰国汉语中“寺”仍保留著这一义项。

唐代的招提寺又称招提院招提所招提精舍,系四方僧房之意。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即得名于此。zhídòushè[1]梵文४𑖟𑖸𑖫IAST4deśa)简称拓提或招提,是佛敎概念,以四提舍(方国)意四方,指聚集四方僧众。后来“寺”逐渐专指政府制定的宗敎部门,“招提寺”也逐渐简称为“寺”。

此后“佛寺”主义转为宗敎场所,尤其是佛教供养佛像和僧人居住的场所。

此外,有多种类似概念:

  • 佛寺在古时称精舍(vihāra),梵语中vihāra可代指所有佛教寺院,南传佛教地区多以此为名,如大寺(mahā-vihāra);
  • 又称阿兰若(aranya),略称兰若,意为丛林、净处;
  • 又称伽蓝,为“僧伽蓝摩”(samghārāma)的略称,意为僧人的园林、僧院
  • 汉地禅宗百丈禅师建立丛林制度后也称为丛林禅林[2]
  • 缅甸泰国云南西部等南传上座部佛教可称“奘房缅寺”;
  • 上座部佛教地区也有从“围、界、绕”(梵语वाट罗马化:vāṭa)演变来的“洼寺暹寺”,即泰语称วัด(wát)、寮语ວັດ (wat)、掸语ဝတ်ႉ (wâ̰t)[3]
  • ,出家女众的寺院可称为庵院、庵;
  • 喇嘛寺,针对藏传佛教的称呼,喇嘛藏地僧侣;
  • 还有异名如僧寺、道场刹多罗(kṣetra,也译为净土佛土、什刹、什刹多罗;一说为laksatā之译[2])、金刚净刹、金刚刹(vajra-kṣetra)、寺刹、佛刹、梵刹(刹字均来自于刹多罗)、栴檀林、檀林、绀园、净住舍、法同舍、出世间舍、寂灭道场、清净无极园、远离恶处、亲近善处等[4]

佛寺的管理者称为住持方丈奘房的管理者俗称“佛爷”。

Remove ads

注释

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