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道路立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互通式立体交叉(英语:Interchange,常简写为IC,马来西亚作交通枢纽/道路枢纽,香港作交汇处,台湾作交流道),中国大陆简称互通立交,是交叉公路之间立体交叉并相互连通的交叉口[2][3]。交流道利用立体交叉与数条匝道组成,引导车辆转换不同公路的交通设施。
“交流道”的各地常用名称 | |
---|---|
中国大陆 | 互通式立体交叉(互通立交) |
台湾 | 交流道 |
港澳 | 交汇处 |
马来西亚 | 交通枢纽(道路枢纽) |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英语:System Interchange,简写作SIC,台湾作系统交流道),中国大陆简称枢纽互通立交,是指高速公路(或其他封闭式干线公路,下同)与另一条高速公路之间提供连续、快速的交通转换功能的互通式立体交叉[2][注 1]。而高速公路与普通道路之交叉口,中国大陆则称之为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Service Interchange)[2]。
需要注意的是,日文语境下的“ジャンクション”(Junction,简写作JCT),既可以泛指包括平面交叉、立体交叉在内的各类道路交叉,也可以专指交流道[1]。
下列名词以靠右行驶的道路设计为基础,与靠左行驶的道路设计,仅左右两边互换而已。
一小段提供车辆进出主线(高速公路或高架道路)等的陆桥/斜道/引线连接道。
匝字有环绕之意,Ramp指的是斜坡,早期台湾国道采土堤建筑,考量当时汽车性能与道路坡度,交流道多半采用回转半径大的环道进出高速公路,故称为匝道。
将右转车道设于右方,以高速公路较为常见。
将左转车道设于右方,设置环道(loop)衔接其他公路。
与非直接式匝道雷同,但舍去环道,改以路线较长、起伏较大的高架道路连接。
因汇流、分流或其他因素导致行车主线,短时间车流混乱的路段,称为交织路段。
为解决交织路段的车流问题,部份交流道加入集散道的设计,舒缓交织路段的交通。
系统交流道,泛指2条以上之封闭式道路的交会点,车辆走向自成一个系统,不干涉其交汇处以外的道路交通。
系统交流道(英语:System Interchange,马来语:Persimpangan)在亚洲(如台湾[5])、美洲(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6]、爱阿华州[7]、明尼苏达州[8]、华盛顿州[9])等世界各地均有使用。
苜蓿叶型 |
---|
苜蓿叶型(英语:Cloverleaf),也称作四叶型、幸运草型,是设置四个环形匝道,让左转车辆行驶约270度的环道后自右侧汇入高速公路。优点在于无平面交叉,匝道不互相干扰。缺点为占地面积大,且路线迂回较长,两环间的路段也容易形成交织路段(可施设集散道解决),直行车辆易受转向车辆干扰。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嘉义交流道、 马来西亚南北大道南段士姑来交通枢纽等。
环状型 |
---|
环状型(英语:Stack),又称作定向式,为设置全方向的高架半直接式匝道穿越两高速公路间,与对向右转匝道相互汇流后再汇入高速公路;其交流道层数多,无苜蓿叶型容易产生车流交织的缺点,但造价较昂贵,也容易产生视觉上的景观冲击,一般多为三层。例如:台湾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大甲交流道、 马来西亚西部疏散大道的Bukit Kiara交通枢纽、马来西亚地不佬大道与巴西古当快速公路
环状苜蓿叶型 |
---|
环状苜蓿叶型(英语:Cloverstack),为苜蓿叶型交流道和环状型交流道的结合体。不但拥有环状型交流道的优点,造价也比较便宜。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与福尔摩沙高速公路的汐止系统交流道、中国大陆福银高速公路的青口互通。
漩涡型 |
---|
漩涡型(英语:Turbine),又称作风车型,为环状型交流道的变形,比起前者可减少交流道的层数和造价。通常使用于较少车流量或崎岖的地区,其匝道可顺应地形和用地限制改变其布设。
混合堆叠型(英语:Mixmasters),为环状型与喇叭型交流道的结合体,又被称作意大利面条路口,复数路线之交汇点,利用多条高架匝道连结各路线,匝道有时平行主线,不一定是同方向,为某路线之起终点。
例如:台湾台北市忠孝桥与环河南北快速道路的匝道[注 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附近的麦克阿瑟迷宫、洛杉矶的东洛杉矶交流道
喇叭型A | 喇叭型B |
---|---|
喇叭型(英语:Trumpet),是高速公路与其他公路与交叉,出入口皆位于同一处,因设置两条直接式匝道、一条半直接式匝道与一环道形似喇叭而得名,其中环道供车流量较小的一方进出。此型交流道适合匝道收费之高速公路系统使用,是第二代的交流道型式。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的三重交流道(喇叭型A)、头屋交流道(喇叭型B),香港吐露港公路的第6号出口(喇叭型A)、香港元朗公路的第15号出口(喇叭型B)、中国大陆大多数高速公路交流道、马来西亚高速公路大多数交流道皆采用此型式交流道。
Y型1 | Y型2 |
---|---|
Y型(英语:Directional-T),是喇叭型舍去环道,改以路线较长、起伏较大的半直接式匝道连接。适合车流量需求较高或采用匝道收费之高速公路系统使用,同样也是次世代之交流道型式。缺点为造价需求较高,且容易造成视觉冲击。例如:台湾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与桃园环线的莺歌系统交流道(Y型1)、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与水沙连高速公路的雾峰系统交流道(Y型2),香港屯门公路的第18号出口(Y型1)、香港元朗公路的第16号出口(Y型2)、香港9号干线&3号干线交汇处(Y型2), 马来西亚南北大道南段汝来出口(Y型2)、 马来西亚南北大道南段与 南北大道第二中环衔接大道交通枢纽(Y型2)
篮网式(英语:basketweave),在台湾称为转接道。在相同方向上两条高快速道路,行驶的车辆使用在两个行车道之间产生的高架桥或下坡道进行路线切换,优点是不导致车辆交织。这些转换车道通常设在最右侧之车道出入口,但是可以被配置成在中间车道以避开最外侧车道之大型车辆。
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中山高)北上线与五杨高架分流匝道于泰山转接道汇入中山高,五杨高架与中山高平行,中山高于五股交流道分出汐五高架,中山高与汐五高架和五杨高架互相平行,五杨高架又在五股转接道与汐五高架合并为一条独立的高架道路。相对地,中山高南下线,汐五高架、五杨高架与中山高,汇流方式恰与北上线相反。
分岔式 |
---|
分岔式(英语:Partial Y),又被称作半套Y型,是Y型舍去一边的匝道而成。也可看做一条道路从左右两边分出匝道,再合并为一条独立的快速道路。但只能一边出去,一边进入。通常作为旧路壅塞而改线至外环道路(英语:Bypass Routes)的方案。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的八堵交流道, 马来西亚东海岸大道的加叻交流道(西出东入)。
双C型(英语:Double C Type),是由两个C型环状道组成,特性亦与分叉式交流道相同。适合用于山区或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例如:台湾水沙连高速公路的北山交流道
基本钻石型 | 简易钻石型 |
---|---|
钻石型(英语:Diamond,),又称菱形交流道,此型式之动线较单纯、用地较小,但交通量大时容易堵塞,常见于联络地区性道路的交流道。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国道一号)的湖口交流道。
另有简易钻石型(亦称上下匝道),比起基本钻石型所需用地更少,但仅适合车流量稀少的道路使用。例如:台湾福尔摩沙高速公路的长治交流道和香港大埔公路沙田段的沙田市中心交汇处(与沙田乡事会路相交)
完整钻石型(亦称全菱型),是大型的多层次交流道,使用高架桥与下坡道来处理右转和左转车道。相较于环状型交流道,视觉冲击较小,造价也较少,有些会结合平面道路。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的彰化交流道,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的40号州际公路和44号州际公路的交会处。
三级钻石型(英语:three-level diamond),通过两个主要道路交通的分层(通常是平面道路)从集散道路传递交通路口。它的设计类似于三层堆叠交流道,但使用交通号志管制交叉路口,并且可以将其视为融合在一起的两个简易钻石型交流道。
在三层菱形交流道中,两条主要道路位于不同的层上,而在第三层(通常在地面)中,存在匝道与集散道路连结的状况,交叉路口成为一个单向道路的方形。出口匝道靠右行驶时顺时针旋转,转向不同方位道路时逆时针旋转。在集散道的每个角上,是一条主要道路的出口匝道和另一条主要道路的入口匝道的终点。
从一条道路转移到另一条道路以进行总体右转的交通只能通过方型的一个拐角,然后在此处转右。进行整体左转的交汇必须直行经过遇到的第一个路口,在下一个路口左转,然后直行通过第三个路口进入另一条主要道路、例如:台湾福尔摩沙高速公路的中投交流道。
分割钻石型(英语:Split diamond diamond)具有其斜道分割两十字路口之间,集散道路与出口匝道/入口匝道连结每个十字路口,集散道路有的很长,并与一般道路平行。十字路口本身可以是单向或双向的,通常使用天桥(转向交通使用专用道)连接。
如果存在用于长途的高乘载(HOV)车道,则可以将菱形交流道的坡道折叠到内部车道,而不是外部车道。在城市地区,这节省了一些空间,并且只需要一个交叉路口,而不是两个单向交叉路口,而在农村或郊区,可以将其转换为单点交汇处。这反过来又减少了等待时间,但有红绿灯的小路上,这可能是一个交通繁忙瓶颈点、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的林口交流道。
部份苜蓿叶A2型 | 部份苜蓿叶B2型 |
---|---|
部份苜蓿叶型(Parclo,为Partial Cloverleaf的简称)是钻石型混合一到三条非直接式匝道(环道)而成。与苜蓿叶型相比,在取得土地兴建的弹性更大。缺点为环道设计容易造成车流回堵。
A2型与B2型不同的地方于A型的匝道位于二、四象限,B型匝道的则位于一、三象限。例如:台湾福尔摩沙高速公路的九如交流道(部份苜蓿叶A2型)
部份苜蓿叶A4型 | 部份苜蓿叶B4型 |
---|---|
B4型、A4型与 A2型、B2型 不同的地方在于原有空白的象限上多了条直接式匝道。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的斗南交流道(部份苜蓿叶A4型)。
部份苜蓿叶AB型 |
---|
部份苜蓿叶AB型,亦称为折叠式钻石型(英语:Folded diamond)交流道,此类型交流道通常设置于和铁路平行且靠近的公路上。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的北斗交流道, 马来西亚芙蓉-波德申大道的芦骨交流道
单点钻石型 | 交通动线 |
---|---|
单点钻石型(英语:Single Point Urban Interchange ,SPUI),亦被称作水字型,由钻石型改良而成,将四个左(右)转匝道集中于一点,并仅需设置一处号志。结合了钻石型动线单纯及环状型能负荷大交通量的优点。缺点为唯一的号志损坏时容易造成交通的混乱。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的幼狮交流道。
环岛型 |
---|
环岛型(英语:Roundabout),主线由高架形式通过,相交处由环岛来疏导车流。也有主线为平面道路,以环岛高架桥来引导车流进出,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的内湖交流道,香港的新界环回公路的7至11及25号出口、2号干线的6号出口及10号干线的1号出口。[10]
在双向的其中一向或两向仅设置出口方向,无法进入高速公路或快速公路。例如:台湾中山高速公路的瑞隆路匝道、汐五高架的下塔悠匝道、福尔摩沙高速公路的南深路匝道。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