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胺丁醇(INN:ethambutol,简称为EMB,或是E)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的药物,[4]通常与其他治疗结核病药物,例如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合并使用(例如组成复方药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5]此药物也可用于治疗鸟分枝杆菌复合体和堪萨斯分枝杆菌的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肺部感染)。[4]此药物经由口服方式给药。[4]
临床资料 | |
---|---|
商品名 | Myambutol、Etibi、[1]Servambutol及其他 |
其他名称 | (2S,2'S)-2,2'-(Ethane-1,2-diyldiimino)dibutan-1-ol[2] |
AHFS/Drugs.com | Monograph |
核准状况 | |
给药途径 | 口服给药 |
ATC码 | |
法律规范状态 | |
法律规范 | |
药物动力学数据 | |
血浆蛋白结合率 | 20–30% |
药物代谢 | 肝脏 |
生物半衰期 | 3–4小时 |
识别信息 | |
CAS号 | 74-55-5( )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BI | |
ChEMBL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00.737 |
化学信息 | |
化学式 | C10H24N2O2 |
摩尔质量 | 204.31 g·mol−1 |
3D模型(JSmol) | |
| |
|
使用后常见的副作用有视力问题、关节痛、恶心、头痛和疲倦感。其他副作用有肝脏问题和过敏反应。[4]不建议患有视神经炎、严重肾脏问题或五岁以下的个体使用。[5]尚未发现个体于怀孕时使用对于胎儿,或是母乳哺育期间使用对于婴儿会造成伤害。[5][6]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对个体于怀孕期间使用,对胎儿眼睛的可能影响表示担忧。[4]乙胺丁醇被认为是透过干扰病原细菌的代谢来发挥作用。[4]
乙胺丁醇于1961年由美国氰胺公司(于2009年并入辉瑞制药旗下)的来得里实验室(Lederle Laboratories)发现。[7]它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8]市面上有其通用名药物流通。[1]
手性和生物活性
乙胺丁醇在其结构中包含两个结构对称的手性中心,并以三种立体异构形式存在,即两种对映异构 - (+)-(S,S)-乙胺丁醇和(−)-(R ,R)-乙胺丁醇,以及称为内消旋化合物的非手性立体异构体形式。 (S,S)-(+)-乙胺丁醇是强效、选择性抗结核药物。这是一种以单手性形式引入临床老药的典型例子。此对映体的效力分别比 (−)-(R,R)-乙胺丁醇和内消旋形式强500倍和12倍。而在另一方面,就药物的主要副作用 - 视神经炎方面,所有三种异构体的效力相同。[9]药物毒性与治疗剂量和持续时间有关联。鉴于(S,S)-对映异构体具有更佳的药理活性与选择性,它在治疗中的风险效益比远优于其他异构体,因此受到青睐。[10][11]
医疗用途
乙胺丁醇与其他药物一起用于治疗多种感染,包括有:结核病菌、鸟分枝杆菌复合体和堪萨斯分枝杆菌。[4]
不良影响
作用机转
乙胺丁醇对活跃生长的结核杆菌具有抑菌作用。作用机转为阻碍细胞壁形成。分枝菌酸附著在阿拉伯半乳聚糖D-阿拉伯糖残基的5'-羟基上,并在细胞壁中形成分枝菌基-阿拉伯半乳聚糖-肽聚糖复合物。它透过抑制阿拉伯糖基转移酶来破坏阿拉伯半乳聚糖的合成。阿拉伯半乳聚糖合成遭破坏后,此复合物的形成受到抑制,导致细胞壁通透性增加。[16]
药物动力学
口服乙胺丁醇盐酸盐后,约75-80%的药物会迅速经由消化道吸收。同时摄入食物不会显著影响药物吸收。可迅速(2-4小时)分布至身体各部位的组织和体液。[17]乙胺丁醇的50%以原形药物经尿液排出,8-15%以无活性代谢物形式排出。20-22%的剂量以原形药物经粪便排出。[17]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