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名由来
管辖范围
广西省是一个内陆省份,全省辖境继承自清代。1947年全省土地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1]。东界广东省,北邻湖南省、贵州省,西界云南省,南接越南。1952年,怀集县划归广东省。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消广西省,设立自治区后,获得钦州市、北海市全部及防城港市的港口区、防城区和东兴市,成为沿海省份,土地面积约为23万平方公里。
人口
民国元年(1912年)广西有175万8900户、916万600人,至民国37年(1948年)增加到296万226户、1467万2735人,分别增加68%、60%,平均每年增加3.3万户、15.3万人。大致情况是:民国元年至民国15年户数逐年增加,民国16年至民国27年户数有增有减,民国28年至民国37年基本呈逐年增加趋势。
以下依据中华民国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出版)、内政部统计司编《民国十七年各省市户口调查统计报告》(1931年出版)、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40年出版)、中华民国年鉴社编《中华民国年鉴》(1952年出版,页19-21)所提供的人口数据[2]:
调查年代 | 户数 | 人口 | 男性 | 女性 | 每户平均人口 | 性别比例 |
---|---|---|---|---|---|---|
1912年 | 1,393,000 | 7,879,000 | 4,326,000 | 3,554,000 | 5.66 | 121.70 |
1928年 | 无 | 13,1648,000 | 无 | 无 | 无 | 无 |
1936年至1937年 | 2,638,000 | 13,385,000 | 7,482,000 | 5,903,000 | 5.07 | 126.75 |
1947年 | 2,820,388 | 14,636,337 | 7,636,000 | 7,000,000 | 5.19 | 109.08 |
民国36年(1947年)中华民国内政部的全国人口统计及民国37年(1948年)广西省政府公布的广西全省人口总数,为1463万6337人
据中华民国内政部户政司于民国79年(1990年)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报告,台闽地区籍贯为广西省的人数为4万1055人,占非台湾省籍269万4917人口当中的1.52%[3]。
历史沿革
辛亥革命后,清廷广西提督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投向革命;之后逐渐排斥同盟会,取得省政的主导权。民国2年(1913年)二次革命中,陆荣廷支持袁世凯,镇压广西省内起义的革命派。蔡锷、唐继尧发动护国战争,陆荣廷秘密做反袁世凯的准备。民国5年(1916年)3月,陆荣廷发表广西省独立宣言,加入护国军,并取得广东省的管辖权。
孙文发动护法战争,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陆荣廷率桂军遂渐掌握了护法军政府的主导权。民国9年(1920年)第一次粤桂战争爆发,桂军被逐出广东,撤回广西。在北京政府的支援下,准备再进攻广东。民国10年(1921年)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陆荣廷失败逃往上海。后来再度成为广西省的统治者。但是未能完全掌握广西省,由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领导的新桂系所取代。
民国13年(1924年)5月,李宗仁发表“统一广西宣言”,开始逐步武力统一广西。李、黄、白采用“合纵连横”之策略,首先一鼓荡平陆云高部;其后趁陆荣廷与沈鸿英发生激战,与沈鸿英南北夹击陆荣廷,同年秋击溃陆荣廷部,攻占省会南宁;随即展开与沈鸿英的决战,至民国14年(1925年)4月消灭其势力,统一广西。旧桂系至此被消灭。
在新桂系与沈鸿英决战期间,孙中山于北京病危逝世。随后滇系军阀唐继尧即联络广东军阀陈炯明、邓本殷、刘震寰等,准备东下入粤推翻广州国民党政府。李宗仁拒绝同唐继尧合作,唐遂派龙云、卢汉、唐继虞等率领7万滇军,分三路入桂。历经昆仑关、柳州、沙埔、南宁诸役,新桂系终将三路滇军击溃。民国14年(1925年)7月各路滇军残部全部溃退回滇。由名将蔡锷一手训练、装备精良之滇军系统自此一蹶不振。
新桂系统一广西后,拥戴广州国民政府为中华民国唯一合法政府。北伐期间,广西军屡建奇功,新桂系势力高涨,功高震主。北伐成功后,蒋中正决意“削藩”,在南京开编遣会议,计划裁军。民国18年(1929年),发生蒋桂战争,随后爆发中原大战,中央派军攻打广西,李宗仁等人一度流亡安南。后再潜返广西,展开两广连盟,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期间白崇禧则主持广西军政,致力建设广西,不到七年,广西由一个贫穷落后的省分一跃而成为全国“三民主义模范省”,受到胡适等中外人士的高度赞扬[4]。
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广西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因一致对外而暂时化解。
民国28年(1939年)底至翌年初,白崇禧指挥桂南会战,在其中著名的昆仑关战役中统帅指挥徐庭瑶、杜聿明等国军反攻,两度重挫消灭日军精锐部队,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攻坚战的胜利。
民国33年(1944年),日本倾举国之力发动“一号作战”,大举入侵中国。10月豫湘桂会战中的桂柳会战是整个抗战期间最残酷的战役之一。为了攻占战略要地桂林,日军共集结了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多架飞机,大量重炮,战役后,广西省包括桂林、柳州在内的广大土地被日军攻占,但在广西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第十一军的战斗力遭到严重打击,再未恢复到会战前的水平。[5]桂柳反攻作战后,中国收复了被日军侵占的广西土地。
抗战期间,广西出兵100万,人数在全中国排第二,按人口比例排第一。广西征募士兵及劳工450万,占全省1200万人之近40%,为全国之最[6]。
民国38年(1949年),民国政府大势已去,国军高级将领蜂拥投共,解放军攻击华中、华南前后,毛泽东、周恩来曾多次派密使策反诱降桂系白崇禧,以让白崇禧统帅50万兵权为条件,要他叛蒋降共。但是白崇禧不为所动,拒绝投降。白崇禧将全省划为6个军政区,编组6支“反共救国军”,在各地普遍建立情报网,以便解放军进入广西后,作长期作战准备。
同年10月31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发起广西战役。11月22日,解放军占领广西省会桂林;25日占领柳州和梧州。白崇禧审时度势,决定华中部队正规军5个兵团向南行动,到钦州转运海南岛,以第3、11兵团等向南攻击,谋求打通海上南撤道路,失败被击溃。白崇禧个人撤至海南岛,国军主力部队17万多人被歼灭,其馀残部由黄杰、武鸿卿各统一部撤入越南。
黄旭初策划桂法越合作的“反共复国”的计划,由潜伏广西各地的反共游击部队建立“游击根据地”,配合中华民国政府“反攻大陆”。民国39年(1950年),桂系将领姚槐在越南收集国军残部,在法军及白崇禧先后空投武器装备等一大批物资下,大肆扩充实力,建立“越桂边区第一方面军”,担任军长。先后袭击崇善、思乐等地,后在解放军的连续追歼下,姚槐部损失惨重,无力在中越边境坚持游击根据地。
新桂系在溃退前夕有计划有组织留下来的正规武装、行政人员和特务,袭扰中共政权,杀死中共政权的军政干部及平民多人,并于民国39年(1950年)2月在邕宁县短暂建立广西省政府,方一引任省政府副主席。民国39年至41年间(1950-1952),解放军动用正规军两个兵团、4个军、17个师又1个团,加上地方部队和武装民兵,投入总兵力超过100万,在广西境内发动大规模剿匪作战,共歼灭广西境内的反共救国军计512917人[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警告越法当局,不得庇护和利用国军在中越边境进行反对中共的活动。在台湾的蒋中正则通过黄杰控制了入越的3万馀白崇禧部国军残部,于是黄旭初策划的桂法越合作“反共复国”的计划遂胎死腹中。民国42年(1953年)夏,入越桂系国军3万馀人被从富国岛运往台湾,中华民国广西省不复存在。
行政区划
辛亥革命后,清代设置的各道被废除。民国2年(1913年)2月,全省置邕南、郁江、漓江、柳江、田南、镇南6道[8]。4月5日,任命观察使[9]。民国3年(1914年)5月,根据《道官制》,改置为南宁道、苍梧道、桂林道、柳江道、田南道、镇南道。民国14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掌管广西省,根据军政合一的原则,废除道级行政区[10]。
- 南宁道
- 民国二年(1913年)2月置邕南道,观察使驻武鸣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驻地城厢镇)。辖南宁(后改名邕宁)、新宁(后改名扶南)、隆安、永淳、横县、武鸣、武缘(后并入武鸣)、宾阳、上林、那马、上思等11县[8],及土忠州、归德土州、果化土州、定罗土司、都阳土司、安定土司、古零土司、兴隆土司、旧城土司、白山土司、迁隆峒土司[11]。民国3年(1914年)5月改道名。道尹为繁要缺,一等[12],驻邕宁县(今南宁市城区)[13]。民国4年(1915年)8月,增领都安、隆山、果德3县。民国5年(1916年)9月增领绥渌县。民国16年(1927年)正式废道。
- 苍梧道
- 民国2年(1913年)4月置郁江道,观察使驻苍梧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区)。民国3年(1914年)5月改道名。道尹为要缺,二等。辖苍梧、藤县、容县、岑溪、怀集、桂平、平南、贵县、武宣、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信都等15县。民国16年(1927年)正式废道。
- 桂林道
- 民国2年(1913年)4月置漓江道,观察使驻桂林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城区)。民国3年(1914年)5月改道名。道尹为要缺,二等。辖桂林、兴安、灵川、阳朔、永宁(后改名古化)、永福、义宁、全县、灌阳、龙胜、中渡、平乐、恭城、富川、贺县、荔浦、修仁、昭平、永安(后改名蒙山)等19县。民国5年(1916年)10月增领钟山县。民国13年(1924年)增领榴江、西延2县。民国16年(1927年)正式废道。
- 柳江道
- 民国2年(1913年)4月置。道尹为简缺,三等,驻马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区)。辖马平、雒容、融县、罗城、柳城、怀远(后改名三江)、来宾、象县、宜山、天河、思恩、河池、安化(后改名宜北)、迁江等14县,及南丹土州、永顺土州、永定土司。民国7年(1918年)增领南丹县。民国16年(1927年)正式废道。
- 田南道
- 民国2年(1913年)4月置。道尹为简缺,三等,驻百色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百色、恩隆、恩阳、凌云、西林、西隆、天保、奉议、东兰等9县,及都康土州、上映土州、向武土州、那池土州、凤山土州、上林土县、下旺土司。民国6年(1917年)增领向都县。民国16年(1927年)正式废道。
民国16年(1927年)11月2日,广西省政府委员会第44次会议议决公布的《广西各区行政督察委员暂行条例》规定,在镇南、田南、柳江、桂林等道属设置行政督察委员,直隶于省政府,督促及指导所辖区一切行政事宜, 并考核其成绩呈报省政府核办。民国17年(1928年)正式设立,民国18年(1929年)2月裁撤。
民国18至19年(1929-1930年)间,广西省局混乱,广西当局为了地方治安和对付清除共产党,将原先治安、军事建制的民团区提升为准行政建制,代行行政管理,于9月实行省、区、县三级制,有别于当时中华民国各省的省、县二级制及省、行政督察区、县三级制。划定桂林、平乐、柳州、宜山、邕宁、宾阳、苍梧、郁林、龙州、靖西、百色、恩隆等12个民团区[15]。民国21年(1932年)4月将12个民团区合并为南宁、桂林、柳州、梧州、百色、龙州等6个民团区。民国22年(1933年)7月增设天保民团区,10月增设平乐民团区。民国23年(1934年)3月10日,依据广西省政府委员会第122次会议决议公布的《广西省行政监督督察章程》,将8个民团区辖域划定8个行政监督区,结束由民团区这一准行政层次代行行政管理的历史。各民团区如下:
- 南宁民团区
- 民国19年(1930年)始置邕宁民团区(治邕宁)及宾阳民团区(治宾阳),民国21年(1932年)4月合并两个民团区为南宁民团区。治武鸣,辖原属邕宁民团区之扶南、上思、邕宁、绥渌、同正、永淳、横县7县,宾阳民团区之宾阳、武鸣、隆山、隆安、那马、上林、都安、迁江8县,百色民团区之果德县,合计辖16县。民国23年(1934年)3月改称南宁行政监督区。
- 桂林民团区
- 民国19年(1930年)置,治桂林。辖桂林、全县、兴安、灌阳、龙胜、阳朔、永福、古化(1931年改名百寿县)、义宁、灵川等10县。民国21年(1932年)4月至次年10月期间,曾增辖原平乐民团区所属之平乐、荔浦、修仁、恭城、富川、钟山、贺县、昭平、蒙山9县。民国23年(1934年)3月改称桂林行政监督区。
- 柳州民团区
- 民国19年(1930年)始置柳州民团区(治马平)及宜山民团区(治宜山),民国21年(1932年)4月合并两个民团区,仍名柳州民团区。治宜山,辖原属柳州民团区之柳州(旧名马平,1931年1月改名)、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象县、来宾9县,宜山民团区之宜山、河池、南丹、思恩、宜北、天河、罗城、忻城8县,百色民团区之东兰县,合计辖18县。民国23年(1934年)3月改称柳州行政监督区。
- 梧州民团区
- 民国19年(1930年)始置苍梧民团区及郁林民团区,民国21年(1932年)4月合并两个民团区,仍名梧州民团区。治桂平,辖原属苍梧民团区之苍梧、藤县、平南、桂平、贵县、武宣、信都、怀集8县,郁林民团区之郁林、陆川、博白、兴业、北流、容县、岑溪7县,合计辖15县。次年10月信都、怀集2县改属平乐民团区,辖县减为13县。民国23年(1934年)3月改称梧州行政监督区。
- 百色民团区
- 民国19年(1930年)始置百色民团区(治百色)及恩隆民团区(治恩隆),民国21年(1932年)4月合并两个民团区,仍名百色民团区。治百色,辖原属百色民团区之百色、西林、西隆、凌云、凤山5县,恩隆民团区之恩隆、奉议、恩阳、思林、天保、向都6县,宾阳民团区之果德县,合计辖12县。随后不久,果德县改属南宁民团区;次年7月,析恩隆、思林、奉议、天保、向都5县置天保民团区,辖县减为6县。民国23年(1934年)3月改称百色行政监督区。
- 龙州民团区
- 民国19年(1930年)始置龙州民团区(治龙州)及靖西民团区(治靖西),民国21年(1932年)4月合并两个民团区,仍名龙州民团区。治龙州,辖原属龙州民团区之龙州、崇善、上金、思乐、明江、凭祥、宁明7县,靖西民团区之靖西、镇边、镇结、龙茗、万承、养利、雷平7县,邕宁民团区之左县,合计辖15县。次年7月,靖西、镇边、镇结3县改属天保民团区,辖县减为12县。民国23年(1934年)3月改称龙州行政监督区。
- 平乐民团区
- 民国19年(1930年)置,治平乐,辖平乐、荔浦、修仁、恭城、富川、钟山、贺县、昭平、蒙山9县。民国21年(1932年)4月并入桂林民团区。次年10月复置,改治贺县八步,除辖旧属9县外,增辖原属梧州民团区之怀集、信都2县,合计辖11县。民国23年(1934年)3月改称平乐行政监督区。
- 天保民团区
- 民国22年(1933年)7月置,治天保。辖原属百色民团区之恩隆、思林、奉议、天保、向都5县及原属龙州民团区之靖西、镇边、镇结3县,合计8县。民国23年(1934年)3月改称天保行政监督区。
广西省废道后,因省境辽阔,地处边疆,各民族杂居,于民国16年(1927年)向国民政府呈送《广西各区行政督察组织条例》,请核察备案。国民政府于11月14日批示,以与《建国大纲》县隶属于省,受省政府直接监督相抵牾,著不准行。此后,广西省政府再次呈报,称已先设桂林、柳江、田南、镇南等4个区行政督察委员,并呈相关文件,国民政府任不同意;再广西省政府复向国民政府说明设置理由后,才获得国民政府的允准,暂行备案。
其后,为提高行政效率起见,广西省政府依据《广西省政府组织大纲》制定《广西省行政监督督察章程》,于民国23年(1934年)3月10日公布,行政督察由民团指挥官兼任,不特设机构。至民国29年(1940年)11月正式实施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前,各行政监督区如下:
- 南宁行政监督区
- 民国23年(1934年)3月置,初驻武鸣县,后移驻邕宁县,辖邕宁、抚南、上思、绥渌、永淳、同正、横县、隆安、武鸣、迁江、那马、隆山、上林、果德、宾阳、都安16县。11月,柳州区来宾县来隶,辖县增为17县。民国26年(1937年)10月,龙州区同正县来隶,来宾、迁江2县移属浔州区,辖县减为16县。民国28年(1939年)2月,武鸣、上林、宾阳、隆山、那马、都安、平治、果德8县移属武鸣区,辖县减为8县。民国29年(1940年)改称第九行政督察区。
- 桂林行政监督区
- 民国23年(1934年)3月置,初驻桂林县,后移驻兴安县,辖桂林、阳朔、永福、百寿、义宁、龙胜、灵川、兴安、全县、灌阳10县。民国24年(1935年)7月,增领资源县。民国25年(1936年)11月,百寿县移属柳州区。民国28年(1939年)12月,桂林县改名临桂县。民国29年(1940年)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
- 梧州行政监督区
- 民国23年(1934年)3月置,驻桂平县,后移驻苍梧县,辖苍梧、藤县、平南、桂平、贵县、武宣、郁林、陆川、博白、兴业、北流、容县、岑溪13县。11月,柳州区象县来隶。民国25年(1936年)9月析桂平、贵县、武宣、郁林、陆川、博白、兴业、北流、象9县移属浔州区,辖县减为5县。民国29年(1940年)改称第三行政督察区。
- 平乐行政监督区
- 民国23年(1934年)3月置,驻贺县八步镇,辖平乐、荔浦、修仁、恭城、富川、钟山、贺县、昭平、蒙山、怀集、信都11县。民国29年(1940年)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
- 柳州行政监督区
- 民国23年(1934年)3月置,驻宜山县,后移驻柳州县,辖柳州、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来宾、象县、河池、南丹、天河、罗城、忻城、东兰、思恩、宜北、宜山18县。11月,来宾县移属南宁区,象县移属梧州区,辖县减为16县。民国25年(1936年)11月,河池、南丹、天河、忻城、东兰、思恩、宜北、宜山8县移属庆远区,桂林区百寿县来隶,辖县减为9县。民国26年(1937年)9月,柳州县改名柳江县。民国29年(1940年)改称第四行政督察区。
- 百色行政监督区
- 民国23年(1934年)3月置,驻百色县,辖百色、西林、西隆、凌云、凤山、恩阳6县。同年冬,增领万冈、田西、天峨、乐业4县及天保区的平治县(旧名思林县),恩阳县改名敬德县并移属天保区,辖县增为10县。民国25年(1936年)10月,平治县移属南宁区,天保区田东、田阳2县来隶,辖县增为11县。民国27年(1938年)1月,天峨县移属庆远区,辖县减为10县。民国29年(1940年)改称第十行政督察区。
- 龙州行政监督区
- 民国23年(1934年)3月置,驻龙州县,辖龙州、崇善、上金、思乐、明江、宁明、凭祥、左县、龙茗、万承、养利、雷平12县。民国26年(1937年)3月,增领同正县;4月,龙州县改名龙津县;10月同正县移属南宁区。民国29年(1940年)改称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 天保行政监督区
- 民国23年(1934年)3月置,初驻天保县,后移驻靖西县,辖思林、天保、向都、镇边、靖西、恩隆、奉议、镇结8县。思林县改名平治县并移属百色区,百色区敬德县来隶,奉议、恩隆2县分别改名田阳县和田东县。民国25年(1936年)10月,田东、田阳2县移属百色区,辖县减为6县。民国29年(1940年)改称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 浔州行政监督区
- 民国25年(1936年)9月,析梧州区桂平、贵县、武宣、郁林、陆川、博白、兴业、北流、象9县置,驻桂平县。11月,郁林、陆川、博白、兴业、北流5县移属郁林区,辖县减为4县。民国26年(1937年)10月,南宁区来宾、迁江2县来隶,辖县增为6县。民国29年(1940年)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
- 郁林行政监督区
- 民国25年(1936年)11月,析浔州区之郁林、陆川、博白、兴业、北流5县置,驻郁林县。民国29年(1940年)改称第六行政督察区。
- 庆远行政监督区
- 民国25年(1936年)11月,析柳州区之河池、南丹、天河、忻城、东兰、思恩、宜北、宜山8县置,驻宜山县。民国27年(1938年)1月,百色区天峨县来隶,辖县增为9县。民国29年(1940年)改称第七行政督察区。
- 武鸣行政监督区
- 民国28年(1939年)2月,析南宁区武鸣、上林、宾阳、隆山、那马、都安、平治、果德8县置,驻武鸣县。民国29年(1940年)改称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29年(1940年)11月正式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各行政监督区依序改称行政督察区。民国31年(1942年)5月,12区调整为7区。民国33年(1944年)5月,以省政府直辖区置第八区。
抗战结束后,民国36年(1947年)3月12日,广西省政府委员会第854次会议决议通过,拟定将第八区辖县改由省政府直辖,领第三区郁林等6县,但未实行。4月16日,省政府委员会第861次会议决议通过,增设第九区。因与内政部颁布调整行政督察区原则与规定,区辖县最多不得超过12个县不符,因此经提交省政府委员会第972次会议决定,增设第十区、第十一区。
民国38年(1949年)6月18日,广西省政府委员会第981次会议决定,增设第十二区。7月6日,广西省政府委员会第984次会议决定,再增设第十三区、第十四区、第十五区3个行政督察区。11月1日撤销第十三区,原第十四区改称第十三区,原第十五区改称第十四区[16],因受国共战争影响,并未实行。
- 广西省政府直辖区
- 民国31年(1942年)3月,辖有桂林市及兴安、临桂、阳朔、灵川、义宁、龙胜、灌阳、全县、资源、永福、百寿11县。民国33年(1944年)5月只领桂林市。
- 第一行政督察区
-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平乐行政督察区改置“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贺县,辖贺县、平乐、恭城、富川、钟山、怀集、昭平、信都、蒙山、荔浦、修仁11县。民国31年(1942年)5月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年)7月,平乐、恭城、昭平、蒙山、修仁、荔浦6县移属第十四区,辖县减为5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平乐专区”取代。
- 第二行政督察区
-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柳州行政督察区改置“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柳江县,辖柳江、柳城、融县、三江、百寿、罗城、中渡、榴江、雒容9县。民国31年(1942年)5月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增领原第七区宜山、宜北、天河、思恩、南丹、河池、天峨、忻城8县及原第五区象县、来宾、迁江3县,百寿县改由省政府直辖;7月,增领金秀设治局。民国36年(1947年)3月裁撤金秀设治局。民国37年(1948年)10月,宜山、罗城、天河、思恩、宜北、河池、南丹、天峨8县移属第十区,辖县减为12县。民国38年(1949年)7月,武宣、象县、来宾3县移属第十三区,融县、三江2县移属第十五区,辖县减为7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柳州专区”取代。
- 第三行政督察区
-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梧州行政督察区改置“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苍梧县,辖苍梧、平南、藤县、容县、岑溪5县。民国31年(1942年)5月,增领原第五区桂平、武宣、贵县3县,原第六区郁林、北流、兴业、博白、陆川5县。民国36年(1947年)3月,郁林、贵县、北流、兴业、博白、陆川6县移属第九区。民国37年(1948年)10月,武宣县移属第二区。民国38年(1949年)7月,桂平、平南2县移属第十三区,辖县减为4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梧州专区”取代。
- 第四行政督察区
-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南宁行政督察区改置“第九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邕宁县,辖邕宁、隆安、永淳、横县、扶南、绥渌、上思、同正8县。民国31年(1942年)5月,与第九区合并为“第四行政督察区”,增领武鸣、上林、宾阳、隆山、那马、都安、平治、果德8县,专署驻地同前。民国33年(1944年)11月,平治、果德2县移属第五区,次年1月复归。民国37年(1948年)10月,武鸣、上林、宾阳、隆山、那马、都安、平治、果德8县移属第十一区,辖县减为8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南宁专区”取代。
- 第五行政督察区
-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百色行政督察区改置“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百色县,辖百色、田阳、田东、万冈、凤山、乐业、田西、西林、西隆、凌云10县。民国31年(1942年)5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田东、田阳2县移属第六区,原第七区东兰县来隶,辖县减为9县。民国33年(1944年)11月,第五区平治、果德2县及第六区田东、田阳2县来隶,辖县增为13县。民国34年(1945年)1月,平治、果德2县移属第五区,辖县减为11县。民国38年(1949年)6月,东兰、凤山、万冈、乐业4县移属第十二区,辖县减为7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百色专区”取代。
- 第六行政督察区
-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天保行政督察区改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靖西县,辖靖西、天保、向都、镇结、敬德、镇边6县。民国31年(1942年)5月,改称“第六行政督察区”,增领第五区之田东、田阳2县及第七区龙茗县,辖县增为9县。民国33年(1944年)11月田东、田阳2县复归第五区,辖县减为7县。
- 第七行政督察区
-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龙州行政督察区改置“第十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龙津县,辖龙津、雷平、万承、左县、养利、崇善、上金、宁明、凭祥、思乐、明江、龙茗12县。民国31年(1942年)5月,改置“第七行政督察区”,龙茗县移属第六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龙州专区”取代。
- 第八行政督察区
-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桂林行政督察区改置“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兴安县,辖兴安、临桂、阳朔、灵川、义宁、龙胜、灌阳、全县、资源、永福10县及桂林市。民国31年(1942年)3月裁撤,改由省政府直辖。民国33年(1944年)5月以省政府直辖的兴安、临桂、阳朔、灵川、义宁、龙胜、灌阳、全县、资源、永福、百寿11县置“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兴安县。民国38年(1949年)7月,阳朔县移属第十四区,百寿、龙胜2县移属第十五区,辖县减为8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桂林专区”取代。
- 第九行政督察区
-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郁林行政督察区改置“第六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郁林县,辖郁林、北流、兴业、博白、陆川5县。民国31年(1942年)5月,并入第三区。民国36年(1947年)3月,复从第三区析出郁林、贵县、北流、兴业、博白、陆川6县置“第九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郁林县。民国38年(1949年)7月,贵县移属第十三区,辖县减为5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郁林专区”取代。
- 第十行政督察区
-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庆远行政督察区改置“第七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宜山县,辖宜山、宜北、天河、思恩、南丹、河池、天峨、东兰、忻城9县。民国31年(1942年)5月,与第四区合并为“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1948年)10月复从第二区析出宜山、罗城、天河、思恩、宜北、河池、南丹、天峨8县置“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宜山县。民国38年(1949年)6月天峨县移属第十二区,7月罗城县移属第十五区,辖县减为6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庆远专区”取代。
- 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武鸣行政督察区改置“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武鸣县,辖武鸣、上林、宾阳、隆山、那马、都安、平治、果德8县。民国31年(1942年)5月,与第九区合并为“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1948年)10月复置,驻地及领县如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武鸣专区”取代。
- 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 民国38年(1949年)6月析第五区之东兰、凤山、万冈、乐业4县及第十区天峨县置“第十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凤山县。
- 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浔州行政督察区改置“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桂平县,辖桂平、象县、来宾、迁江、武宣、贵县6县。民国31年(1942年)5月裁撤,象县、来宾、迁江3县移属第二区桂平、贵县、武宣3县移属第三区。民国38年(1949年)7月复析第二区武宣、来宾、象3县,第三区桂平、平南2县及第九区贵县置“第十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桂平县。11月1日撤销第十三区,因受国共战争影响,并未实行。
- 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 民国38年(1949年)7月析第一区平乐、恭城、昭平、蒙山、修仁、荔浦6县及第八区阳朔县置“第十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平乐县。11月1日改称第十三区,因受国共战争影响,并未实行。
- 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 民国38年(1949年)7月析第二区融县、三江2县,第八区百寿、龙胜2县及第十区罗城县置“第十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融县。11月1日改称第十四区,因受国共战争影响,并未实行。
- 民国36年行政督察区调整方案
行政院于民国36年(1947年)6月核准备案,省政府直辖区除桂林市外,其馀11县改置第八区;第二区榴江县划入第一区,象县划入第三区,天峨县划入第五区,三江县划入第八区;第三区贵县、郁林、北流、兴业、博白、陆川6县置第九区;第四区果德、治平2县划入第六区,同正县划入第七区,横县划入第九区;第六区田阳县划入第五区。如下:
- 第一区,专署驻贺县八步镇,辖贺县、平乐、恭城、富川、钟山、怀集、昭平、信都、蒙山、荔浦、修仁、榴江12县。
- 第二区,专署驻柳江县,辖柳江、柳城、融县、罗城、中渡、雒容、来宾、迁江、宜山、宜北、天河、思恩、南丹、河池、忻城15县。
- 第三区,专署驻苍梧县,苍梧、平南、藤县、容县、岑溪、桂平、武宣、象县8县。
- 第四区,专署驻邕宁县,邕宁、永淳、武鸣、上林、宾阳、隆山、那马、都安、隆安、扶南、绥禄、上思12县。
- 第五区,专署驻百色县,辖百色、万冈、凤山、乐业、田西、西林、西隆、凌云、东兰、田阳、天峨11县。
- 第六区,专署驻靖西县,辖靖西、天保、向都、镇结、敬德、镇边、田东、龙茗、果德、平治10县。
- 第七区,专署驻龙津县,辖龙津、雷平、万承、左县、养利、崇善、上金、宁明、凭祥、思乐、明江、同正12县。
- 第八区,专署驻兴安县,辖兴安、临桂、永福、百寿、阳朔、全县、资源、灌阳、灵川、义宁、龙胜、三江12县。
- 第九区,专署驻郁林县,辖郁林、贵县、北流、兴业、博白、陆川、横县7县。
清代广西省在宣统三年(1911年)时,分为11府、2直隶厅及2直隶州,下辖8、15州、49县,及42个土属行政区。辛亥革命后,裁撤各府附郭县,以首县原有辖境为各府区域;改直隶厅、直隶州为府;各州、厅改称县;民国2年(1913年)撤府改县。各土属行政区,有的改置或合并置县,有的并入所在地的县,计置有14县。
南京国府时期,除迁移县驻地,消除县的飞地外,新设田西、乐业、万冈、天峨、资源5县,及桂林、柳州、梧州、南宁4市。民国38年(1949年)时,广西省划分为15行政督察区,下辖1市、99县。民国77年(1988年)7月,行政院公布《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为各省县市编定代码,该法规于民国94年(2005年)10月停用。广西省各县、市、局沿革情况如下:
广西省 | |||||||
---|---|---|---|---|---|---|---|
行政督察区 | 专署驻地 | 代码 | 县等级 | 县市局 | 驻地(2023年4月) | 北洋时期 | 沿革 |
省政府直辖 | 12001 | 不适用 | 桂林市 | 今桂林市城区 | (桂林道) | 广西省省会。民国21年(1932年)11月,省府置桂林市政处,办理市政,直隶于省府。其辖区以桂林县公安局所辖之城厢警区为限。民国29年(1940年)6月析桂林县城厢等6镇及东、西两附郭乡,太沙、柘林2乡,以及灵川县三合乡与乐清乡之三民等4村地置市[17]。 | |
第一区 | 贺县 | 12016 | 四等 | 富川县 | 今富川瑶族自治县驻地富阳镇 | 桂林道 | |
12017 | 二等 | 贺县 | 贺村(今贺州市八步区东南贺街镇) | 桂林道 | |||
12021 | 三等 | 钟山县 | 钟山镇(今钟山县驻地钟山镇) | 桂林道 | 民国5年(1916年)析富川县钟山镇区及昭平县防乐区置[18]。因县驻地钟山镇得名。 | ||
12040 | 四等 | 信都县 | 官潭圩(今贺州市八步区南信都镇) | 苍梧道 | 清代为信都厅,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为县。 | ||
12041 | 一等 | 怀集县 | 今广东省怀集县驻地怀城镇 | 苍梧道 | |||
第二区 | 柳江县 | 12007 | 五等 | 榴江县 | 寨沙圩(今鹿寨县东寨沙镇) | 桂林道 | 民国13年(1924年)3月析永福县鹿寨、黄冕、塞沙3区置[19]。因县区有石榴水,故名。 |
12023 | 五等 | 中渡县 | 今鹿寨县西北中渡镇 | 桂林道 | 清代为中渡厅,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为县。 | ||
12024 | 一等 | 柳江县 | 今柳州市城区 | 柳江道 (驻地) |
清代为柳州府附郭马平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县,地入柳州府,府境仅辖原马平县地。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为马平县。民国19年(1930年)1月,省府以清代府名改名柳州县[20]民国26年(1937年)6月,省府报经内政部奉准,惟未避免以“州”字名县起见,改名柳江县[21]。因境内柳江得名。 | ||
12025 | 五等 | 雒容县 | 今柳州市鱼峰区东北雒容镇[22] | 柳江道 | |||
12028 | 四等 | 柳城县 | 今柳城县南凤山镇 | 柳江道 | |||
12064 | 四等 | 迁江县 | 今来宾市兴宾区西南迁江镇 | 柳江道 | |||
12066 | 四等 | 忻城县 | 今忻城县驻地城关镇 | (柳江道) | 民国17年(1928年)以忻城土县改置县。 | ||
第三区 | 苍梧县 | 12042 | 三等 | 岑溪县 | 今岑溪市驻地岑城镇 | 苍梧道 | |
12043 | 二等 | 容县 | 今容县驻地容州镇 | 苍梧道 | |||
12044 | 一等 | 藤县 | 今藤县驻地藤州镇 | 苍梧道 | |||
12045 | 一等 | 苍梧县 | 今梧州市城区 | 苍梧道 (驻地) |
清代为梧州府附郭苍梧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县,地入梧州府,府境仅辖原苍梧县地。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为县。 | ||
第四区 | 邕宁县 | 12046 | 四等 | 上思县 | 今上思县驻地思阳镇 | 南宁道 | 清代为上思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直隶厅为上思府。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为县。 |
12049 | 二等 | 宾阳县 | 今宾阳县驻地宾州镇 | 南宁道 | 清代为宾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为县。 | ||
12054 | 二等 | 横县 | 今横州市驻地横州镇 | 南宁道 | 清代为横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为县。 | ||
12055 | 三等 | 永淳县 | 今横州市西北峦城镇 | 南宁道 | |||
12057 | 五等 | 绥渌县 | 今扶绥县西南东门镇 | 南宁道 | 清代为忠州土州,民国5年(1916年)7月改置忠县。因与四川省忠县重名,改名绥渌县。因境内山溪特多而僮语称溪为“渌”,故名。 | ||
12058 | 四等 | 扶南县 | 今扶绥县驻地新宁镇 | 南宁道 | 清代为新宁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为新宁县。因与湖南、四川、广东3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因县境在唐代天宝年间曾置扶南郡,故名。 | ||
12059 | 一等 | 邕宁县 | 今南宁市城区,民国23年(1934年)3月迁治亭子(今南宁市江南区福建园街道) | 南宁道 (驻地) |
清代为南宁府附郭宣化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县,地入南宁府,府境仅辖原宣化县地。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为南宁县。因与本省南宁道重名,民国3年(1914年)6月改名为邕宁县。以邕江为名。 | ||
12086 | 五等 | 同正县 | 今扶绥县北中东镇 | 镇南道 | 清代为永康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永康县。因与浙江、云南2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以古县名得名。 | ||
第五区 | 百色县 | 12067 | 二等 | 百色县 | 今百色市右江区 | 田南道 (驻地) |
清代为百色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直隶厅为百色府。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为县。 |
12068 | 三等 | 田东县 | 今百色市田阳区西南那坡镇 ,民国25年(1936年)6月迁治平马圩(今田东县驻地平马镇) | 田南道 | 清代为恩隆县。民国25年(1936年)6月因改划区域而改名。 | ||
12070 | 四等 | 凌云县 | 今凌云县驻地泗城镇 | 田南道 | 清代为泗城府附郭凌云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县,地入泗城府,府境仅辖原凌云县地。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为县。 | ||
12071 | 四等 | 西林县 | 今田林县西定安镇 | 田南道 | |||
12072 | 四等 | 西隆县 | 今隆林各族自治县驻地新州镇 | 田南道 | 清代为西隆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县。 | ||
12075 | 三等 | 田阳县 | 今百色市田阳区驻地田州镇西南兴城村,民国25年(1936年)6月改治那坡(今田阳区西那坡镇) | 田南道 | 清代为奉议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奉议县。民国25年(1936年)6月改划县域并改名,恩阳县部分地并入。以田州及恩阳各一字为名。 | ||
12095 | 四等 | 田西县 | 潞城(今田林县西北潞城瑶族乡) | (田南道) | 民国24年(1935年)2月省府整理田南道属各县界时,析西林、凌云、西隆3县置,民国25年(1936年)6月核准。因在田州之西,故名。 | ||
第六区 | 靖西县 | 12069 | 五等 | 敬德县 | 今百色市田阳区西南那坡镇百峰村,民国25年(1936年)6月迁治多敬(今德保县西北敬德镇) | 田南道 | 民国元年(1912年)以恩阳州判辖地置恩阳县。民国25年(1936年)6月因改划区域而改名。 |
12074 | 三等 | 天保县 | 今德保县驻地城关镇 | 田南道 | 清代为镇安府附郭天保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县,地入镇安府,府境仅辖原天保县地。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为县。 | ||
12076 | 四等 | 向都县 | 向武(今天等县西北向都镇) | 田南道 | 民国5年(1916年)12月以天保县承审之向武土州,奉议县承审之都康土州、上映土州地置武都县。内务部因县名与甘肃省渭川道武都县同名,于民国6年(1917年)2月核准置县并改名。取向武、都康2土州首字为名。 | ||
12083 | 四等 | 龙茗县 | 今天等县西南龙茗镇 | 镇南道 | 民国5年(1916年)7月,省府以养利县承审之茗盈土州、全茗土州、龙英土州辖地合置,同年9月核准。取龙英之“龙”字,与茗盈、全茗之“茗”字为名。 | ||
12087 | 四等 | 镇结县 | 佶伦(今天等县东北进结镇) | 镇南道 | 民国5年(1916年)5月,省府以同正县承审之佶伦土州、结安土州、都结土州、镇远土州辖地合置,同年9月核准。 | ||
12091 | 二等 | 靖西县 | 今靖西市驻地新靖镇 | 镇南道 | 清代为归顺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直隶州为归顺府。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为县。因地处广西西部边境,取“西鄙安宁”之义,故名。 | ||
12092 | 四等 | 镇边县 | 今那坡县驻地城厢镇 | 镇南道 | |||
第七区 | 龙津县 | 12079 | 二等 | 龙津县 | 今龙州县驻地龙州镇 | 镇南道 (驻地) |
清代为龙州厅,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龙州县。为符合全国各县命名通例,避免以“州”字名县,民国26年(1937年)6月改名。 |
12080 | 三等 | 凭祥县 | 今凭祥市城区 | 镇南道 | 清代为凭祥厅,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县。 | ||
12081 | 四等 | 崇善县 | 今崇左市江州区驻地太平镇 | 镇南道 | 清代为太平府附郭崇善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县,地入太平府,府境仅辖原崇善县地。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为县。民国7年(1918年)江州土州、罗白土州并入。 | ||
12082 | 五等 | 养利县 | 今大新县驻地桃城镇 | 镇南道 | 清代为养利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县。 | ||
12084 | 五等 | 万承县 | 州街(今大新县东北龙门乡龙门街) | 镇南道 | 民国18年(1929年)8月以万承土州地置。 | ||
12085 | 五等 | 左县 | 今崇左市江州区东北左州镇 | 镇南道 | 清代为左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县。 | ||
12088 | 五等 | 宁明县 | 今宁明县驻地城中镇 | 镇南道 | 清代为宁明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县。 | ||
12089 | 四等 | 思乐县 | 海渊圩(今宁明县东海渊镇) | 镇南道 | 民国5年(1916年)5月,省府以宁明县承审之思州土州、思陵土州辖地合置思陵县,同年9月核准,并改名。 | ||
12090 | 五等 | 明江县 | 今宁明县东明江镇 | 镇南道 | 清代为明江厅,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县。 | ||
12093 | 四等 | 雷平县 | 宝圩街(今大新县西南宝圩乡),民国22年(1933年)6月迁太平街(今大新县西南雷平镇) | (镇南道) | 民国17年(1928年)省府议决以太平土州、安平土州、下雷土州辖地置。 | ||
12094 | 五等 | 上金县 | 窑头圩(今龙州县东南上金乡旧街) | (镇南道) | 民国17年(1928年)5月以上龙土司、金龙土司辖地置。 | ||
第八区 | 兴安县 | 12002 | 一等 | 临桂县 | 今桂林市城区 | 桂林道 (驻地) |
清代为桂林府附郭临桂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县,地入桂林府,府境仅辖原临桂县地。民国2年(1913年)6月改桂林府为桂林县。因市县重名,民国29年(1940年)6月改名临桂县[17]。 |
12003 | 三等 | 兴安县 | 今兴安县驻地兴安镇 | 桂林道 | |||
12006 | 五等 | 永福县 | 今永福县驻地永福镇 | 桂林道 | |||
12008 | 五等 | 义宁县 | 今桂林市临桂区西北五通镇 | 桂林道 | |||
12009 | 一等 | 全县 | 今全州县驻地全州镇 | 桂林道 | 清代为全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为县。 | ||
12010 | 三等 | 灵川县 | 今灵川县东北三街镇 | 桂林道 | |||
11111 | 四等 | 资源县 | 大埠头(今资源县驻地资源镇) | 桂林道 | |||
12012 | 四等 | 灌阳县 | 今灌阳县驻地灌阳镇 | 桂林道 | |||
第九区 | 郁林县 | 12032 | 四等 | 兴业县 | 今兴业县驻地石南镇 | 苍梧道 | |
12033 | 二等 | 陆川县 | 今陆川县驻地温泉镇 | 苍梧道 | |||
12034 | 一等 | 博白县 | 今博白县驻地博白镇 | 苍梧道 | |||
12035 | 一等 | 郁林县 | 今玉林市玉州区 | 苍梧道 | 清代为郁林直隶州直辖地。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直隶州为郁林府。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为县。 | ||
12099 | 一等 | 北流县 | 今北流市城区陵城街道 | 苍梧道 | |||
第十区 | 宜山县 | 12060 | 一等 | 宜山县 | 今河池市宜州区驻地庆远镇 | 柳江道 | |
12061 | 四等 | 天河县 | 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 | 柳江道 | |||
12062 | 四等 | 思恩县 | 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驻地思恩镇 | 柳江道 | |||
12063 | 四等 | 河池县 | 今河池市金城江区西河池镇 | 柳江道 | |||
12065 | 四等 | 南丹县 | 州街(今南丹县驻地城关镇) | 柳江道 | 民国7年(1918年)以南丹土州辖地置县。 | ||
12100 | 五等 | 宜北县 | 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驻地思恩镇 | 柳江道 | 清代为安化厅,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安化县。因与湖南、甘肃、贵州3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宜北县。因县驻地位于宜山之北,故名。 | ||
第十一区 | 武鸣县 | 12047 | 五等 | 那马县 | 今马山县西南周鹿镇 | 南宁道 | 清代为那马厅。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县。 |
12048 | 三等 | 上林县 | 今上林县驻地大丰镇 | 南宁道 | |||
12050 | 五等 | 果德县 | 码头圩(今平果市驻地马头) | 南宁道 | 民国4年(1915年)8月,以右江流域之隆安县承审的归德土州、果化土州全部,武鸣县承审的旧城土司全部,白山土司、都阳土司各一部,恩隆县承审的下旺土司插花地合置。取果化、归德2土司首尾各一字为名。 | ||
12051 | 四等 | 隆山县 | 白山圩(今马山县驻地白山镇) | 南宁道 | 民国4年(1915年)8月,以红水江东南之武鸣县承审的白山土司、古零土司、兴隆土司全部,恩隆县承审的下旺土司等合置。取兴隆、白山2土司尾字为名。 | ||
12052 | 二等 | 都安县 | 安定(今都安瑶族自治县驻地安阳镇) | 南宁道 | 民国4年(1915年)8月,以红水江北之武鸣县承审的安定土司、都阳土司全部及兴隆土司一部,恩隆县承审的大化等地合置。取都阳、安定2土司首字为名。 | ||
12053 | 二等 | 武鸣县 | 今南宁市武鸣区驻地城厢镇 | 南宁道 | 清代为思恩府直辖地及武缘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县,地入府,并改名武鸣府。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置县。因武缘之鸣山得名,且寓广西都督陆荣廷以武功鸣天下之意。 | ||
12056 | 四等 | 隆安县 | 今隆安县驻地城厢镇 | 南宁道 | |||
12078 | 四等 | 平治县 | 驮用(今田东县东南思林镇),民国23年(1934年)改治榜圩(今平果市北榜圩镇) | 田南道 | 民国7年(1918年)以上林土县、下旺土司辖地及恩阳县部分地合置思林县。民国23年(1934年)改划县域并改名,由原思林县北部、恩阳县东北部、都安县西南部及果德县东北部组成,因平治乡名得名。民国25年(1936年)6月核准。 | ||
第十二区 | 凤山县 | 12073 | 四等 | 东兰县 | 今东兰县驻地东兰镇 | 田南道 | 清代为东兰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县。 |
12077 | 四等 | 凤山县 | 凤山土州城(今凤山县驻地凤城镇) | 田南道 | 民国8年(1919年)以凤山土州辖地置。 | ||
12096 | 四等 | 乐业县 | 乐业墟(今乐业县驻地同乐镇) | (田南道) | 民国24年(1935年)2月省府整理田南道属各县界时,析凌云县置,民国25年(1936年)6月核准。以乐业墟得名。 | ||
12097 | 三等 | 万冈县 | 岜马墟(今巴马瑶族自治县驻地巴马镇) | (田南道) | 民国24年(1935年)2月省府整理田南道属各县界时,析凤山、百色、田东3县置,民国25年(1936年)6月核准。因在田州之西,故名。 | ||
12098 | 五等 | 天峨县 | 天峨墟(天峨乡,今天峨县西北向阳镇) | (田南道) | 民国24年(1935年)2月省府整理田南道属各县界时,析凌云、凤山、南丹3县置,民国25年(1936年)6月核准。以天峨乡得名。 | ||
第十三区 | 桂平县 | 12030 | 四等 | 来宾县 | 今来宾市兴宾区 | 柳江道 | |
12031 | 三等 | 象县 | 今象州县驻地象州镇 | 柳江道 | 清代为象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为县。 | ||
12036 | 四等 | 武宣县 | 今武宣县驻地武宣镇 | 苍梧道 | |||
12037 | 一等 | 贵县 | 今贵港市城区 | 苍梧道 | |||
12038 | 一等 | 平南县 | 今平南县驻地平南镇 | 苍梧道 | |||
12039 | 一等 | 桂平县 | 今桂平市驻地西山镇 | 苍梧道 | 清代为浔州府附郭桂平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县,地入浔州府,府境仅辖原桂平县地。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为县。 | ||
第十四区 | 平乐县 | 12004 | 四等 | 阳朔县 | 今阳朔县驻地阳朔镇 | 桂林道 | |
12014 | 三等 | 平乐县 | 今平乐县驻地平乐镇 | 桂林道 | 清代为平乐府附郭平乐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县,地入平乐府,府境仅辖原平乐县地。民国2年(1913年)6月改府为县。 | ||
12015 | 四等 | 恭城县 | 今恭城瑶族自治县驻地恭城镇 | 桂林道 | |||
12018 | 三等 | 荔浦县 | 今荔浦市驻地荔城镇 | 桂林道 | |||
12019 | 四等 | 修仁县 | 今荔浦市西南修仁镇 | 桂林道 | |||
12020 | 三等 | 昭平县 | 今昭平县驻地昭平镇 | 桂林道 | |||
12022 | 四等 | 蒙山县 | 今蒙山县驻地蒙山镇 | 桂林道 | 清代为永安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为永安县。因与福建、广东二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以县城西南蒙山,唐代贞观年间置蒙山郡于此,故名[23]。 | ||
第十五区 | 融县 | 12005 | 四等 | 百寿县 | 寿城(今永福县西北百寿镇) | 桂林道 | 清代为永宁州,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为永宁县。因与山西、江西、河南、贵州4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古化县因县境在唐代为慕化县、古县,至宋代省慕化县入古县,故名[23]。因县名“有背民众奋励求新之精神”,民国22年(1933年)2月再次改名[24]。因县境百寿岩得名。 |
12013 | 四等 | 龙胜县 | 今龙胜各族自治县驻地龙胜镇 | 桂林道 | 清代为龙胜厅,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置为县。 | ||
12026 | 三等 | 融县 | 今融水苗族自治县驻地融水镇 | 柳江道 | |||
12027 | 三等 | 罗城县 | 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驻地东门镇 | 柳江道 | |||
12029 | 三等 | 三江县 | 今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丹洲镇,民国21年(1932年)迁今驻地古宜镇 | 柳江道 | 清代为怀远县,因与安徽、陕西二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明代置三江镇巡来司于此,故名[23]。 | ||
己裁撤 或 暂缓设立 |
不适用 | 不适用 | 柳州市 | 今柳州市城区 | (柳江道) | 民国17年(1928年)4月成立市政筹备处,同年10月裁撤[25]。民国35年(1946年)8月析柳江县城区置市。9月公布《柳州市政府组织规程》[26],预定民国36年(1947年)1月成立市政府。后因财政困难,暂缓成立市政府,改设立市政工程局[27]。 | |
不适用 | 不适用 | 梧州市 | 今梧州市城区 | (苍梧道) | 民国16年(1927年)12月析苍梧县城区置。因人口不满10万,不符合民国17年(1928年)7月颁布的《市组织法》相关规定,民国18年(1929年)8月省府以梧州市成立已逾2年,呈请内政部要求变通规定。民国19年(1930年)颁布新的《市组织法》后,省府又因财政困难,于民国21年(1932年)6月决定裁撤,复归苍梧县管辖。民国35年(1946年)8月又析苍梧县城区置市。9月公布《梧州市政府组织规程》[26],预定民国36年(1947年)1月成立市政府。后因财政困难,暂缓成立市政府,改设立市政工程局[27]。 | ||
不适用 | 不适用 | 南宁市 | 今南宁市城区 | (南宁道) | 民国17年(1928年)8月成立市政筹备处,民国21年(1932年)6月撤销[28]。民国35年(1946年)8月析邕宁县城区置[29]。9月公布《南宁市政府组织规程》[26],预定民国36年(1947年)1月成立市政府。后因财政困难,暂缓成立市政府,改设立市政工程局[27]。 | ||
不适用 | 不适用 | 金秀设治局 | 金秀村(今金秀瑶族自治县驻地金秀镇) | (苍梧道、 桂林道、 柳江道) |
民国29年(1940年)以修仁县永平、崇义2乡,象县东北、东南2乡,桂平县木山乡,平南县罗香、罗运、平竹3乡,蒙山县古朴、岭袒2乡地之瑶山地区设金秀警备区。民国31年(1942年)10月以警备区域置金秀设治局[30],民国32年(1943年)国民政府令准[31]。民国36年(1947年)3月裁撤[32],改设警备区,所辖乡镇复移属修仁、象、桂平、平南、蒙山5县。 |
民国36年(1947年)2月国民政府核准,调整行政区划及县治。后因种种原因,暂缓执行。如下:
- 凭祥、明江、宁明3县合并置祥明县,县名取3县“祥”、“明”二字组成。
- 扶南、绥渌2县合并置扶绥县,县名取2县首字组成。
- 中渡、榴江、雒容3县合并置洛江县,县名取境内主要河流洛清江命名。
- 万承、养利2县合并置万利县,县名取2县各一字组成。
- 镇结、向都2县合并置镇都县,县名取2县各一字组成。
- 左县、崇善2县合并置丽滨县,县名取境内主要河流左江(又名丽江)命名。
- 宜北、思恩2县合并置环江县,县名取境内主要河流大、小环江命名。
- 义宁、龙胜2县合并,仍名义宁县。
- 龙津、上金2县合并置龙县,县名取龙津县首字命名。
- 永福、临桂2县合并置福临县,县名取2县各一字组成。
- 邕宁、扶南2县一部分并入同正县并改名邕西县,县名取邕宁之西之义。
- 罗城县迁治黄金(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黄金镇)。
- 敬德县迁治东凌(今德保县西北东凌乡)。
- 融县迁治长安(今融安县驻地长安镇)。
中华民国广西省行政区划年表 | ||||||
说明:“?”表示不能确定其发生年份或月份,故放于最有可能的一年内,详见注释 | ||||||
公元 | 民国纪元 | 县 (中华民国) | 市 | 设治局 | 其他 | 行政区划变更 |
---|---|---|---|---|---|---|
1912年 | 民国1年 | 62 | 15府 |
| ||
1913年 | 民国2年 | 77 |
| |||
1914年 | 民国3年 | 77 |
| |||
1915年 | 民国4年 | 80 |
| |||
1916年 | 民国5年 | 86 |
| |||
1917年 | 民国6年 | 86 | ||||
1918年 | 民国7年 | 88 |
| |||
1919年 | 民国8年 | 89 |
| |||
1920年 | 民国9年 | 89 | ||||
1921年 | 民国10年 | 89 | ||||
1922年 | 民国11年 | 89 | ||||
1923年 | 民国12年 | 89 | ||||
1924年 | 民国13年 | 89 |
| |||
1925年 | 民国14年 | 90 | ||||
1926年 | 民国15年 | 90 | ||||
1927年 | 民国16年 | 90 | 1 |
| ||
1928年 | 民国17年 | 93 | 2 |
| ||
1929年 | 民国18年 | 94 | 2 |
| ||
1930年 | 民国19年 | 94 | 2 |
| ||
1931年 | 民国20年 | 94 | 2 | |||
1932年 | 民国21年 | 94 |
| |||
1933年 | 民国22年 | 94 |
| |||
1934年 | 民国23年 | 94 | ||||
1935年 | 民国24年 | 98 |
| |||
1936年 | 民国25年 | 99 |
| |||
1937年 | 民国26年 | 99 |
| |||
1938年 | 民国27年 | 99 | ||||
1939年 | 民国28年 | 99 | ||||
1940年 | 民国29年 | 99 | 1 |
| ||
1941年 | 民国30年 | 99 | 1 | |||
1942年 | 民国31年 | 99 | 1 | 1 |
| |
1943年 | 民国32年 | 99 | 1 | 1 | ||
1944年 | 民国33年 | 99 | 1 | 1 | ||
1945年 | 民国34年 | 99 | 1 | 1 | ||
1946年 | 民国35年 | 99 | 1 | 1 | ||
1947年 | 民国36年 | 99 | 1 | |||
1948年 | 民国37年 | 99 | 1 | |||
1949年 | 民国38年 | 99 | 1 |
政府体制
从元代设置广西行中书省,桂林一直是广西省的省会,辛亥革命后,旧桂系陆荣廷独揽广西军政大权,著手将省会从桂林迁往陆的势力范围桂南地区的南宁县(后改邕宁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国四年(1915年)5月,在省会南迁已成事实的情况下,旧桂系要求把南宁定为广西省会的请示获得了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的批准。民国25年(1936年)10月,为因应抗日战争,北迁驻桂林县,民国29年(1940年)6月置桂林市(二地均位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民国33年(1944年)冬,日军第二次进犯广西。随著情况日益紧张,广西省政府从桂林市迁往宜山县,11月10日,柳州沦陷,宜山告急,又迁到百色县。抗战结束后迁回桂林市。
国共战争后期,解放军进犯广西,民国38年(1949年)10月,广西省政府从桂林市南迁邕宁县南宁。12月2日,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在南宁主持广西省政府委员会第1006次会议,决定省府迁移龙津县。
辛亥革命爆发后,广西于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宣布独立,建立大汉广西全省国民军。11月9日,右江军政分府在柳州成立。11月11日,南宁副都督府建立。民国元年(1912年)1月,广西军政府改组,下设军政、民政等司,由都督兼管民政。3月1日,裁右江军政分府和南宁军政府。民国3年(1914年)5月,改民政长为巡按使,巡按使公署下设政务、财政等厅。民国五年(1916年)7月,改巡按使为省长。民国14年(1925年)8月3日,广州国民政府令建广西全省绥靖处,负责全省军民两政事务,设督办、会办、民政长各1人。民国15年(1926年)5月13日,广州国民政府决定裁撤广西全省绥靖处,改组为省务会议。民国16年(1927年)2月25日,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决定将广西省务会议裁撤,改组设立广西省政府委员会。5月15日,省政府委员会在南宁正式成立。四一二事变后,广西省隶属南京国民政府。民国38年(1949年)12月20日,解放军进入龙津县,广西省政府灭亡。
- 广西都督府都督
- 陆荣廷(1912年2月 - 1913年3月)
- 广西省民政公署民政长
- 陆荣廷(1913年4月 - 1914年3月,兼)
- 张鸣岐(1914年3月 - 5月)
- 广西省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 张鸣岐(1914年6月 - 1915年7月)
- 田承斌(1915年7月 - 9月,代理)
- 王祖同(1915年7月 - 1916年3月)
- 广西省长公署省长
- 陈炳焜(1916年7月 - 9月,北京政府任命)
- 刘承恩(1916年10月 - 1917年7月,北京政府任命)
- 李静诚(1917年12月 - 1918年6月,北京政府特任兼署)
- 陈炳焜(1918年6月 - 1919年6月,两广巡阅使推任)
- 李静诚(1919年6月 - 1921年7月,北京政府任命)
- 马君武(1921年7月 - 1922年5月,广州总统府任命)
- 蒙仁潜(1922年6月 - 1923年3月,自任)
- 张其煌(1922年11月 - 1924年7月,北京政府任命,1923年7月到任)
- 林俊廷(1923年3月 - 7月,以广西总司令名义兼任)
- 张一气(1924年8月 - 1925年3月,由定桂讨贼联军推任)
- 林俊廷(1925年4月 - 7月,以粤桂边防督办名义代任)
- 广西省政府主席
- 广西省政治委员会主任
- 黄旭初(1931年1月 - 6月)
- 广西省政府主席
- 黄旭初(1931年7月 - 1949年12月)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