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并未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与印度共和国 之间对其边界 有争议,是中印关系 中的敏感议题。中印边界总长约2000~3440公里[ a] ,有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区域存在领土纠纷 ,涉及西段、中段和东段三个部分[ 2] 。中印边界锡金段为已定边境,但附近的中不边界存在争议 ,因不丹的外交和国防被印度控制,中不边界争议 也受印度关注。中印原则上都同意和平解决争议[ 3] 。
印度与中国之间的领土争端
西姆拉会议 合影。前排左三为中国中央政府代表陈贻范 ,左四为英国代表亨利·麦克马洪 ,左五为西藏噶厦代表夏扎·班觉多吉 ,后排左七为英国随员阿奇博尔德·罗斯(Archibald Rose),左八为英国随员查尔斯·阿尔弗雷德·贝尔 。
中国方面认为,中国 和印度 之间存在了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线:东段大体上沿喜马拉雅山 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 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中段大体沿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然而印度不同意中国的观点,认为喜马拉雅山的分水岭就是传统上的藏印边界,将中国地图有关中印边界的画法称为“制图侵略”(cartographic aggression),即利用地图开疆为领土扩张服务[ 4] 。
拉达克王国 原本向西藏进贡。1834年,锡克帝国 将领左拉瓦尔·辛格 率军吞并拉达克 ,森巴战争 后清属西藏 和拉达克划分边界。1846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赢得第一次英国锡克战争 ,建立了查漠-克什米尔土邦 ,继承了锡克人 对拉达克地区的统治[ 5] [ 6] 。1865年印度测量局官员威廉·约翰逊 绘制了一条“约翰逊线”,私自将包括阿克赛钦在内的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英属印度,使阿克赛钦变成印度帝国克什米尔土邦的一部分,但英国政府在测绘时并未知会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 [ 7] [ 8] [ 9] [ 10] [ 11] ,后来知会清朝的划界方案“马继业-窦讷乐线 ”未获其回应[ b] 。据荣赫鹏 爵士描述,1880年代末的赛图拉镇 无人定居[ 13] ,只有一座可能是由克什米尔人 废弃的城堡[ 14] 。1892年,中国派官员李源钢在喀喇昆仑山口 树立了界碑[ 15] 。
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 爆发,主张“驱逐鞑虏 ”,引发驻藏清军 哗变[ 16] 。流亡印度的十三世达赖喇嘛 借机策动事变,发布《告民众书 》,宣称要将汉人“驱除净尽” [ 17] 。1914年3月24日,西藏 噶厦 与英属印度 政府划定“麦克马洪线 ”,确认面积达9万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 ”归属英属印度。但参与西姆拉会议 的北洋政府 代表陈贻范 未签署《西姆拉条约 》,历届中国政府也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 18] 。印度1937年版官方地图以“麦克马洪线”显示其边界,但注明“边界未经标定”。
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 ,1950年印度共和国 正式成立 [ c] [ 20]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 也在1949年正式成立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 。建交初期,中国和印度经历了一段蜜月期,印度总理 尼赫鲁 推广了泰戈尔 提出的“中印是亲兄弟”口号(“Hindi-Chini bhai-bhai”)。但随着中国政府接管西藏 ,中印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1959年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出走印度,更使中印关系进一步恶化。其后,中国政府在西藏开始实行直接管辖 ,更为有力的控制西藏地区。而印度政府至今仍是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及西藏独立运动 的庇护者。
1960年4月,两国政府为寻求解决领土争端 ,由中国总理 周恩来 与印度总理 尼赫鲁 在新德里 会谈,谋求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但未取得共识[ 21]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 爆发[ 22] 。战争之后,中印外交关系发生较大转变,在冷战 期间,印度一直坚定地奉行“不结盟 ”政策,并倾向于苏联 阵营,与中苏分裂 之后的中国对立,而中国则与其宿敌巴基斯坦 关系密切,并在冷战后期与美国 合作站在苏联及其盟友的对立面。1982年,印度将原属阿萨姆邦 的“东北边境特区 ”升为中央直辖区 ,1987年成立“阿鲁纳恰尔邦 ”。1987年两国在边境发生一次边境冲突 ,并差点导致两国再次开战。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 对中国进行访问后,中印关系得到改善。中国正式承认印度对锡金邦 的主权,双方首次顺利议定印度和西藏边境的部分地段,中方对西藏自治区 的主权的获得印度承认,从此西藏属于中国一事再无争议,[ 23] 同时两国开始着手解决东西部分的边界争端。2005年双方签署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 》。2006年7月6日,中印重新开放乃堆拉山口 ,这是古代贸易路线丝绸之路 的一部分,也是越过喜马拉雅山脉 的一个通道。两国官员表示边界贸易的重新开放将帮助缓和该地区的经济孤立。2007年5月,中国拒绝了一名来自阿鲁纳恰尔邦 的印度行政官员的签证申请。冷战结束之后两国关系一度恢复友好,然而印度外交 上至今仍将中国视作最大威胁。
2013年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中印西段边界实控线附近斗拉特别奥里地 东南部约30公里的天南河谷(Raki Nala)建了一个营地。印度军队随即在中国军队营地约300米外建立了自己的营地。中印双方进行了长达3个星期的对峙,被称为2013年斗拉特别奥里地事件 。自2014年起印度对这类的问题以“一个印度”政策来叙述,认为中方应该对印方的国界采取承认的态度[ 24] [ 25] 。这样的观点至2017年逐渐影响到印度对一个中国政策 的态度与承诺[ 26] 。2017年6月18日至8月28日,中印军队在洞朗 地区发生长达71天的紧张对峙。[ 27]
2020年5月,中印双方在边境问题上,双方紧张气氛日益增高,中印于锡金北部发生冲突[ 28] 。2020年6月16日,中印在拉达克 的加勒万河谷爆发军事冲突 ,造成至少20名印度军官死亡,之后双方也不时传出增派兵力与军事武器
[ 29] [ 28] [ 30] [ 31] ;该年9月,中国指责印度军队非法越过有争议的喜马拉雅山一处边界,并对中方巡逻士兵“鸣枪威胁”,印度方面对此予以否认,并反指中国军队先鸣枪[ 32] [ 33] [ 34] 。此后两国于2022年再次在东段实际控制线附近爆发冲突 。
2024年10月21日,印度外交部 表示已与中国就两军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执行巡逻安排达成协议。次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也表示中印双方已就边境问题达成解决方案。[ 35] 10月30日,印度国防部表示,双方的军队都已经从喜马拉雅山东段争议地区的两个对峙地点撤走。[ 36]
More information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西段阿克赛钦部份 ...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西段阿克赛钦 部份
45km 30miles
Kongka Pass
4
Galwan River LAC
3
Daulat Beg Oldi - Tianwendian LAC
2
Karakoram Pass
1
The Contested LAC in Aksai Chin 1
喀喇昆仑山口 Karakoram Pass 2
斗拉特别奥里地 -
天文点 LAC
Daulat Beg Oldi -
Tianwendian LAC
3
加勒万河 Galwan_River 4
空喀山口 Kongka Pass
Close
More information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西段班公错部份 ...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西段班公错 部份
15km 10miles
Rezang La
16
Rechin Pass 热钦山口
15
神炮山 (PT5160.9)
14
Mukhpari Peak
13
Magar Hill
12
Spanggur Gap
11
Gurung Hill
10
Camel's Back
9
Table Top
8
Bump (PT5524.5)
7
PT5167
6
Helmet
5
Tradtional customary boundary of China declared 1960
4
Tradtional customary boundary of China declared 1960
3
Tradtional customary boundary of China declared 1960
2
Ane La
1
The Contested LAC in Pangong Tso 1
Ane La
2
Chinese border point near Ane La
3
Chinese border point near finger8
4
Chinese border point near Helmet
5
Helmet
6
PT5167
7
Bump (PT5524.5)
8
Table Top
9
Camel's Back
10
Gurung Hill 11
Spanggur Gap 斯潘古尔山口 12
Magar Hill
13
Mukhpari Peak
14
神炮山 (PT5160.9)
15
Rechin Pass 热钦山口
16
Rezang La 热赞拉
Close
More information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中段部份 ...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中段部份
45km 30miles
Lipulekh Pass 里普列克山口
26
Limpiyadhura Pass
25
Darma Pass 达玛山口
24
Kungribinri Pass 昆里宾里山口
23
Tunjun La 东径拉山口
22
Niti Pass 尼提山口
21
Abi Gamin
20
Mukut Parbat
19
Saraswati Parbat II
18
Saraswati Parbat I
17
Mana Pass 玛那山口
16
莫林山口
15
Tsang Chok La 桑觉拉山口
14
Thaga La 塔加拉山口
13
Yamtang Pass
12
Khimokul Pass 古木朗山口
11
Shimdang La 希姆当山口
10
塔布龙山口
9
Keobarang Pass
8
Shipki La 什布奇山口
7
Reo Purgyil
6
Leo Pargial
5
Mount Gya 盖亚山
4
Seru'Ur Ri 斯诺乌山
3
Imis La
2
Charding La 恰尔丁山口
1
The Pass the Contested LAC 1
恰尔丁山口
Charding La 2
Imis La 3
斯诺乌山 Seru'Ur Ri 6410m
4
盖亚山 Mount Gya 6795m
5
Leo Pargial 6971m
6
Reo Purgyil 6816m
7
什布奇山口 Shipki La 5571m
8
Keobarang Pass 5642m
9
塔布龙山口
10
希姆当山口 Shimdang La
11
古木朗山口 Khimokul Pass
12
Yamtang Pass
13
塔加拉山口 Thaga La
14
桑觉拉山口 Tsang Chok La
15
莫林山口
16
玛那山口 Mana Pass 17
Saraswati Parbat I 6940m
18
Saraswati Parbat II 6775m
19
Mukut Parbat 7242m
20
Abi Gamin 7355m
21
尼提山口 Niti Pass
22
东径拉山口 Tunjun La
23
昆里宾里山口 Kungribinri Pass
24
达玛山口 Darma Pass
25
Limpiyadhura Pass
26
里普列克山口 Lipulekh Pass
Close
More information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东段锡金邦部份 ...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东段锡金邦 部份
15km 10miles
Gipmochi
15
Doka La
14
Batang La
13
Jelep La
12
Nathu La
11
Cho La
10
Tangkar La
9
Gora La
8
Pauhunri
7
Dongkha La
6
Sese La (Khungyami La)
5
Kongra La
4
Chomo Yummo
3
Naku La
2
Chorten Nyima La
1
The Pass the Contested LAC 1
Chorten Nyima La 5854m
2
Naku La 纳库拉山口 5280m
3
Chomo Yummo 6829 m
4
Kongra La 5133m
5
Sese La (Khungyami La) 5420m
6
Dongkha La 东卡拉山口 5534m
7
Pauhunri 堡洪里峰 7128m
8
Gora La
9
Tangkar La 5036m
10
Cho La 卓拉山口 4593m
11
Nathu La 乃堆拉山口 4310m
12
Jelep La 则里拉山口 4270m
13
Batang La 巴塘拉山口 4545m
14
Doka La 多卡拉山口 4283m
15
Gipmochi 吉姆马珍雪山 4427m
Close
More information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东段藏南地区部份 ...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东段藏南地区 部份
45km 30miles
Diphu Pass 底富山口
23
Mulong La / Mulung La
22
Tsang Kang La
21
Yonggyap La
20
Andra La
19
Zhabu La
18
Kangri Karpo La
17
石阳山口
16
更巴拉山口
15
Tunga La
14
Dom La
13
博色拉山5746m
12
Tung La
11
雪堆拉
10
Jammu Pass 5485m
9
Takpa Shiri
8
Chiumo
7
Kangto
6
Tulung La
5
Thang La (Pass)
4
Bum La (historical)
3
Bum La Pass
2
Thag la Ridge - Hathung la Ridge LAC
1
The Pass the Contested LAC 1
Thag la Ridge - Hathung la Ridge LAC
2
Bum La Pass 邦拉山口 3
Bum La (historical)
4
Thang La (Pass)
5
Tulung La
6
Kangto 康格多山 7060m
7
Chiumo
8
Takpa Shiri
9
Jammu Pass 5485m
10
雪堆拉
11
Tung La
12
博色拉山5746m
13
Dom La
14
Tunga La
15
Kepang_La 更巴拉山口 16
石阳山口
17
Kangri Karpo La
18
Zhabu La Pass 扎布拉山口
19
Andra La 安扎拉
20
Yonggyap La 永加拉 3876m
21
Tsang Kang La
22
Mulong La / Mulung La 木龙拉
23
Diphu Pass 底富山口
Close
广义上的克什米尔地理范围包括印巴中三国所控制的区域,包含由印度管辖的两个联邦属地 -查谟和克什米尔 (细分为查谟地区 、克什米尔谷地 )及拉达克 、由巴基斯坦控制的阿扎德克什米尔 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 ,以及由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 和喀喇昆仑走廊 [ 38] [ 39] 。
中印西段与中段争议地区
阿克塞钦 地区总面积4万2685平方公里,其中争议地区约3万平方公里,占中印西段边境争议地区总面积的3万3500平方公里的绝大部分。中国认为阿克塞钦作为固有领土存在,并不属于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对此存在异议,认为归属其管辖的拉达克。目前,阿克塞钦绝大部分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 和田地区 管辖,南部很小一部分属于西藏自治区 阿里地区 管辖。
喀喇昆仑走廊 约5800平方公里,主要是沙克思干谷地 [ 40] 。根据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和巴基斯坦 政府达成的《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巴方承认喀喇昆仑走廊(巴方原划归北部地区 )属于中国。
巴里加斯 地区总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巴里加斯西南角,位于典角村 以西即狮泉河 (森格藏布 )与卓普河以西大约450平方公里。中国认为该区域位于传统习惯线中方一侧,属于阿里地区 噶尔县扎西岗乡。印度方则将其划归拉达克 列城县 。
印度对中国控制的两片地区声称拥有主权。1962年,中印在阿克赛钦爆发了一场小规模战争。在1993年和1996年,两个国家签订协议表示尊重实际控制线。[ 41]
札达县 楚鲁松杰乡 西北部另有两块较小的争议区:楚木惹 、斯诺乌山争议区。印度认为其属于拉达克列城县,前者的印方要塞现已回应中方要求拆除。
中印边界中段争端共有四块,共约2,673余平方公里,现主要由印度控制,中国亦控制小部分。
巨哇 、曲惹 地区:位于札达县 楚鲁松杰乡 西南,面积332平方公里[ 42] 。1954年,印度官方地图标为已定界,将该地区划入印度,形成争议。1958年6月2日,印军从江阿尔(Sumdo)进入巨哇、曲惹,并在曲惹修房设卡,从此控制该区,现今由喜马偕尔邦 拉豪尔和斯皮提县 管辖。
什布奇山口 地区:Tashigang 位于什布奇山口以西至活不桑河 ,争议面积共35平方公里,属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 43] 。1958年4月,印度控制该地,现今由喜马偕尔邦 金瑙尔县 管辖。
桑 、葱莎 、波林三多 地区:位于札达县城西偏南,属于西藏 阿里地区 札达县 托林镇波林村管辖,面积1451平方公里[ 44] 。1954年印度控制该地,现今由北阿坎德邦 北卡什县 管辖。
然冲(Ranchong,印称Silakang)、乌热 、拉不底 、上香扎(Sangchamalla)地区:总面积855平方公里,其中乌热地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属于札达县达巴乡[ 45] 。印度1956年6月曾控制乌热。7月,控制香扎(Sangcha)、拉不底,现今由北阿坎德邦 杰莫利县 管辖。
2024年3月,印度向位于北阿坎德邦和喜马偕尔邦合计532公里的中印边界线增派1万名部队。[ 46]
More information 中印边境在西段(部份)、中段的争议地点 ...
中印边境在西段(部份)、中段的争议地点
45km 30miles
上香扎 Sangchamalla
12
拉布底 Lapthal
11
乌热 Barahoti
10
然冲 Silakang
9
波林三多 Pulam Sumda
8
桑 Jadhang
7
葱莎 Nelang
6
什布奇山口 Shipki La
5
曲惹 Kaulrik
4
巨哇 Gue
3
楚马Chumar
2
斯诺乌山 Seru'Ur Ri
1
Indian Army loactions near the contested LAC border in Himachal Pradesh 1
斯诺乌山 Seru'Ur Ri
2
楚马要塞 Chumar Chepzi 3
巨哇
Gue 4
曲惹
Kaulrik 5
什布奇山口 Shipki La 6
葱莎 Nelang 7
桑_(札达县) Jadhang
Sang,_Uttarakhand 8
波林三多 Pulam Sumda 9
然冲 Silakang
10
乌热
Barahoti 11
拉布底
Lapthal 12
上香扎 Sangchamalla
Close
麦克马洪线 示意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公布的藏南地区标准地名地图。图中国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张的传统习惯线绘制。
中印东段边界问题源自英属印度 时期。1914年,英国 政府和西藏噶厦 进行西姆拉会议 ,双方同意划定“麦克马洪线 ”将喜马拉雅山 麓以南地区划入印度,但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 拒绝承认。这个地域,中方称之为藏南 ,中国藏南边界线最东点,在27°45′06.52″N 97°03′36.47″E ;最西端,在26°51′17″N 92°06′33″E (距乌达古里 约12.2 km)。在印度独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双方就这个地区的主权归属未能达到共识。于20世纪60年代 初期更爆发中印战争 。有关地区在1972年被编为印度的“东北边境特区”,后来又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印度议会两院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联邦属地升格为邦。1987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鲁纳恰尔邦 。但中国政府则认为阿鲁纳恰尔邦是中国领土[ 47] 。印度在边界附近有驻军[ 48] 。
1887年,英国强占锡金王国 ,次年出兵西藏 。清政府 派驻藏帮办大臣昇泰前去议和。1890年3月17日,昇泰与英国驻印度总督兰斯顿(Henry Charles Keith Lansdowne)在加尔各答 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 》。主要内容为:清政府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以及划定了中国西藏和锡金的边界。双方在1893年12月5日又签订了《中英藏印续约 》,解决游牧、通商等问题。1950年印度建国后,锡金王国成为印度的保护国 。1975年被印度吞并,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正式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 [ 49] ,同时印度亦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西藏 的主权。中国在2005年版的地图上已不再把锡金标示为“主权国家”[ 50] [ 51] 。
由于不丹 的外交和国防受印度控制,中不边界争议 也受印度关注。中国与不丹之间有争议的洞朗地区 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位于西藏亚东县 下亚东乡,与印度锡金邦交界[ 52] 。2017年6月18日,印军称“接不丹政府求助”,进入本来中印之间并无争议的洞朗地区,并和中国边防部队形成长达71天的紧张对峙 ,双方至8月28日撤军。[ 53]
两国对其长度也存在争议,中方认为长度是前者2000公里,印方认为是后者3440公里[ 1] 。
英国方面认为这属于默认,而中国方面则否认此说法,认为西段边界从未划定[ 12] 。
印度在1950年1月26日通过共和国宪法。这一天也被定为印度的共和国日[ 19] 。
Alfred P. Rubin. The Sino-Indian Border Disputes. The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1960-01, 9 (1): 96–125.
A.G. Noorani. The Kashmir Dispute: 1947-2012.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550pp. ISBN 978-0-19-940018-8 .
Younghusband, Francis E. (1896). The Heart of a Continent . John Murray, London. Facsimile reprint: (2005) Elbiron Classics, pp. 223-224.
Grenard, Fernand (1904). Tibet: The Country and its Inhabitants . Fernand Grenard. Translated by A. Teixeira de Matto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Hutchison and Co., London. 1904. Reprint: Cosmo Publications. Delhi. 1974, pp. 28-30.
李勇军. 清末民初的西藏建省论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5期): 70—74页 [2017-07-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6-01).
王贵; 喜饶尼马; 唐家卫. 西藏歷史地位辯.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3: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