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台湾三家传统电视台的合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老三台(或三台)指的是台湾最早创办的3家电视台,分别是台湾电视公司(1962年10月10日开播)、中国电视公司(1969年10月31日开播)以及中华电视公司(1971年10月31日开播),均为无线电视台。虽然现今台湾的电视台数量早已增加,对于很多出生在1960-1980年代的台湾人来说,他们从小就看老三台的节目长大,对老三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在此之后开播的电视台也因此被统称为“第四台”,特别是卫星电视台。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3年1月5日) |
二战之后,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在世界各地开始普及。为适应情势,建立电视台的呼声在台湾开始出现。1960年5月20日,中国广播公司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合作,试播现场电视节目《中华民国第三任总统就职大典》,广播台设于圆山一百四十公尺的高地,十公里以内若无高大的建筑物阻挡,都可以收到节目讯号;这是台湾第一次的电视实况转播,当时仅有五十台电视机。1961年,教育部部长黄季陆呈准行政院责成国立教育资料馆设立“教育电视广播实验电台”(NETV,简称“教育电视台”),并由国立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与私立中国电子工程传习所分别负责工程与节目之筹备事宜。1962年2月14日,教育电视台正式成立并试播,成为台湾第一家电视台。由于教育电视台不播广告,教育电视台的经费完全依赖教育部的预算。教育电视台平常日每天12时50分开播、16时10分收播,星期日9时整开播、12时03分收播,每周广播时间共计23小时。教育电视台的收视范围仅有台湾北部地区,收视率仅有1.40%。
台湾电视公司建立于民国51年10月10日(1962年10月10日),是台湾第一家电视台,英文缩写为Taiwan Television、Taiwan TV、TTV。首任董事长为林柏寿,首任总经理为周天翔,资本额为新台币三仟万元。其前身为台湾省政府教育局教育资料馆设立的“教育实验电台”。1962年10月10日中午12:00举行开播仪式,由时任第一夫人宋美龄按钮,晚上19:00时整台湾电视公司正式开播,开启中华民国电视史。1969年9月7日,台视发射全台湾第一个彩色电视信号。2000年8月13日,赖国洲就任台视董事长,胡元辉就任台视总经理。2007年实行民营化后,非凡电视台成为台视的最大股东。台视现任董事长黄菘、总经理周法勋,目前有台视主频等四个电视频道。
2014年12月29日主频成为首个HD讯号播的无线台主频,2016年12月21日新闻台也升级HD讯号播出。
中国电视公司是台湾第二家电视台,建立于1968年9月3日,1969年10月31日下午18:30时整,由时任的副总统严家淦主持按钮仪式,中视正式开播。中视的开播,改变了国内无线电视仅此一台(台视)的局面,并一次完成全国电视播映网络,全部以彩色播映,将中华民国的电视由黑白时代带入彩色时代。后中视因资金问题而成为中国国民党党营媒体。1999年8月9日,中视股票公开上市,成为台湾第一家股票公开上市的媒体。2005年12月24日,中国国民党将中视的控股权售予一财团,该财团由一个总部设于香港,由“荣丽投资公司”(《中国时报》董事长余建新等持有)持有两成权益,台视及其四个日资股东(富士电视台、NEC、东芝、日立)合共持有一成权益,其余七成权益由香港及海外投资者(当中没有台湾人)持有的财团营运。2008年加入旺旺中时媒体集团。中国国民党已经退出中视经营。现任董事长胡雪珠。目前中视有中视数位台等四个电视频道。
2016年2月15日起主频升级HD讯号播出。原中视HD台更名中视菁采台,原中视综艺台更名中视经典台。
2017年7月31日,中视新闻台升级HD讯号播出。
中华电视公司是由教育部、国防部、企业界人士与侨界领袖等共同投资设立的台湾第三家电视台。1971年10月31日下午16:30时整正式开播。是中华民国政府持股较多的无线电视台之一。2004年7月,深绿色彩鲜明的台湾资深艺人江霞成为官派的华视总经理。由于华视实行总经理制,总经理说了就算数,因而在网络上有不少人认为:华视新闻在徐璐担任总经理期间好不容易建立的公正性会被江霞摧残。他们在PTT上号召“拒看华视”,直到江霞在2006年3月卸任为止。
2006年7月1日,公共电视台与华视合组成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现任董事长由公视董事长陈郁秀兼任;现任总经理庄丰嘉。也是公广集团唯一播送商业广告的。目前拥有华视主频等六个电视频道。
2015年10月1日,主频升级HD讯号播出;2017年2月3日,华视教育文化台和华视新闻资讯台也升级HD讯号播出。另外因配合制播立法院院会是日开播国会频道1台和国会频道2台,原华视综合娱乐台停播。2017年12月15日,华视教育文化台改为华视教育体育文化台。
老三台的演艺人员分为两大类:“基本”与“特约”。刚进入演艺圈或资浅的艺人,就与电视台签约成为“特约歌星”或“特约演员”;有一定知名度或大牌的艺人,就与电视台签约成为“基本演员”或“基本歌星”;但这不是绝对的。有些有来头的艺人,一进来就能与电视台签约成为“基本演员”或“基本歌星”;有些签两年“特约”的艺人,因表现优异而能升格为“基本演员”或“基本歌星”。“特约”的通告费是“基本”的一半。
原则上,一个艺人只能与一家电视台签约;一个艺人若无其所属电视台的同意,不可参加另外两家电视台的节目录影。任何一家电视台均可向另外两家电视台申请借调艺人。有些艺人根本不想被合约绑死,这样才可以游走老三台。演艺人员制度直到1980年代末期才全面废止。
民进党执政的陈水扁政府上台后,由于台视与华视分别属于原先的台湾省政府和国防部。因此随政权的变动,这两家电视台也出现了人事变动。而中视由于是国民党的党产,因此未受影响,直到2005年12月,国民党撤出中视经营权。2006年配合公广集团成立而将华视公共化。2007年台视完成民营化,成为非凡电视的关系企业。
1969年9月7日,台视首先宣布不定时试播彩色电视节目;1969年9月25日,台视宣布彩色电视节目试播成功;1969年10月6日起,台视在每天11:00~12:00试播彩色影片一周;1970年4月12日起,台视首次以彩色节目讯号定期播出现场节目《群星会》。1969年10月31日,中视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71年10月31日,华视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从此以后,老三台节目逐渐彩色化。
在电视台播出时间增长、企划及编剧人才有限等情况下,电视台必须将大部分的节目委托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来制作。老三台的节目制作型态可大略区分为下列四类:
一般而言,老三台大部分录影播出的节目都有搭配使用繁体中文字幕,以忠实呈现节目中各个人物的讲话内容,让各个阶层的观众(尤其聋人)都能看得懂节目内容,同时配合教育部的“推行国语”政策。台视自开播以来,就使用电视上“重叠”的效果,在外语及闽南语节目上加注白色字幕;演变至今,大部分的节目都有加上字幕。
字幕早期都是手写的。重叠方式播出的白色字幕,实际播出时有很多缺点(容易与实际画面的白色部分混淆等);手写的字幕也会因人而异,影响播出时的实际效果。1971年8月,台视从英国引进EDS公司出品的两部滚动式字幕机,字幕改为打字机打字,可在白色字幕上添加黑色阴影,改善了字幕的播出效果。至于外语节目,因为对白速度较快,必须使用跳动式字幕机;因此,1975年12月7日,台视主控组利用电子延迟及反相的原理,自行设计字幕加边装置,效果良好。1976年9月,台视把字幕完全纳入加边及加颜色的装置。
1984年5月20日,中视率先启用“电视中文字幕电脑作业系统”庆祝第七届正副总统就职及公共电视节目开播,使用的电脑是国产16位元个人电脑,以特制之转接器将电脑连接电视系统后将字幕加边加色,每个中文字以24×24像素组成仿宋体,第一个使用中文电脑字幕的节目是第一个公共电视节目《大家来读三字经》。1987年3月,台视启用Altos公司超迷你级2086与886型电脑各一台,由这两台电脑控制自动播出字幕,另附八个终端机配合2086作为输入之用及两个终端机配合886作为输出之用。1990年10月15日,中视全面更新电脑字幕系统为IBM PC386,字体更清晰、稳定。
2000年代后,随著电视数位化,电视台以节目制作公司或代理商附上的字幕,或自行以剪辑软体字幕编辑功能制作的字幕,取代原有播映系统的字幕功能。
为了保护儿童的视力,部分儿童节目只有国语发音而没有字幕,例如台视播出的幼儿节目《我是好宝宝》以及中视播出的卡通影片 《小泰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电子合成音乐尚未在综艺节目的伴奏工作中“一枝独秀”的时代,老三台都有自己的乐队,在自家的音乐节目及综艺节目中担任伴奏的工作。乐队的编制,可随著各节目的性质及排场而加以调整,可大可小。通常由指挥家兼任团长。
老三台都曾发行过专门介绍自身的动态和节目的书刊。现多已停刊。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