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轨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化学与原子物理学中,π轨域(英语:π orbital)是一种分子轨域。是形成π键后所产生的分子轨域。π轨域是一种由轨域并肩重叠后所形成的新轨域。

结构

π轨域是一种由轨域并肩重叠后所形成的分子轨域,除了s轨域无法形成π轨域,之外,大部分的轨域都可以形成π轨域,较常是由两个pz轨域所形成,但实际上只要方向对了,无论是px或py都能形成π轨域。
π轨域可以有很多形状,但都不与核轴成旋转对称,其形状取决于他所形成的π键,例如:有共振时,π轨域就会变得较大较狭长,若是环状的共振,则其π轨域呈环形。其能容纳的电子数量也由其所形成的π键来决定,如乙烯内所形成的π轨域可容纳下2个电子,而苯的π轨域呈环状,可容下6个电子,这是因为共振使电子均匀分布而导致。
此外,在形成化学建的过程中,未混成的轨域有可能形成π轨域,如乙烯,碳上形成了sp2混成轨域,而未混成的p轨域则形成π轨域。
轨域能级

根据休克尔方法,可得出不同能量的π轨域,不同能级的π轨域形状不尽相同,电子会先从能量低的π轨域开始填入,例如丁二烯[1][2],其不同能级π轨域能量如下:
- π4: +7.71713 eV
- π3: +3.16186 eV (LUMO)
- π2: −8.66624 eV (HOMO)
- π1: −12.10962 eV
其电子会先从π1轨域开始填入,然后才填π2轨域,根原子轨域一样,一种形状只能填2个电子,且自旋互为相反数,因此整个π轨域,π3轨域和π4轨域两个能级是空的,但要注意:此处的能级(繁体:能級)并非是电子壳层的能阶(繁体:能階)。
π*轨域
π*轨域是π轨域的反键轨域,当核间轴发生旋转时会产生相位的变化。π*轨域类似于σ*轨域,在原子核之间也有一个波节。[3][4][5][6]
π键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