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评核(School-based Assessment[1];简称SBA),亦作校内评估机制,是香港教育制度中决定考生能否升读大学之一部分,于香港高级程度会考首次推行,然后推广至香港中学会考,之后到取代前两个考试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它是指在学校进行,由同一间学校的教师评分的评核活动,分数计算入学生的公开试评核成绩内,分数与公开试未必分开列出。[2]
本条目为香港教育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不同科目的校本评核在会考中所占比重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等中占20%,在电脑和视觉艺术等中更占50%。不是每个科目都有校内评估机制,教育局以循序渐进的策略引入校本评核到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的二十四个科目,让学校及教师有充分时间熟习新校本评核的要求和运作。
科目推行时间
香港中学会考 HKCEE |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 HKALE | 香港高级补充程度会考 HKASL | |
---|---|---|---|
年份 | 科目 | ||
1978年 | 化学 | ||
1980年 | 设计与科技、电子与电学 | ||
1988年 | 政府与公共事务 | ||
1989年 | 时装及成衣 | ||
1994年 | 化学、中国语文及文化、通识教育 | ||
1995年 | 生物 | ||
1999年 | 电子学 | ||
2000年 | 电脑应用 | ||
2002年 | 设计与科技 - 另选课程、图象传意、科技概论 | ||
2004年 | 物理、美术 | 物理、美术 | |
2005年 | 电脑与资讯科技、综合人文、科学与科技、视觉艺术 | 中国文学 | |
2006年 | 中国历史、历史 | ||
2007年 | 英国语文、中国语文 | 电脑 | |
年份 | 香港中学文凭 | ||
2012年 | 中国语文、英国语文、中国历史、设计与应用科技、历史、资讯及通讯科技、通识教育、视觉艺术 | ||
2014年 | 生物、化学、物理、组合科学、综合科学、伦理与宗教、地理、设计与应用科技、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旅游与款待、英国文学、体育 |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