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民党左派指中国国民党内的左派,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使用的政治概念。国民党左派和右派的身份划分具有灵活性,根据个人政治主张变化有所改变[1]:159。
国民政府政治顾问、苏联人鲍罗廷最早提出中国国民党有左、中、右派之分。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党员被允许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合作初期,中国共产党方面依据中国国民党内部人员对其好恶程度来区分其政治立场,因此有左派、右派意识[1]:159[2]:39。
1924年2月,中国共产党扩大执行委员会文件《同志们在国民党工作及态度决议案》,是最早涉及国民党左右派的中共文件。同年4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发表《国民党左右派之真意义》一文,成为最早提及国民党左右派的中共党员的文章。中国共产党扩大执行委员会1925年5月文件,将“孙中山及其一派和我们的同志”定义为国民党左派,“我们同志其实是这一派的基本队,因此所谓国民党左右派之争,其实是我们和国民党右派之争”[2]:39。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中国国民党内部分化,国共分裂开始。中国共产党因此提出“新右派”概念,制定“扶持左派”、“斗争右派”的策略方针[1]:159。1926年1月,毛泽东在《政治周报》第四期发文,指国民党左派是分别代表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国民党内派系,是党内的“革命派”。而当时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乃共产派,不是国民党的左派”[3]。
排名 | 政党 | 前身 | 简称 | 意识形态 | 主席 | 全国人大席位数 | 全国人大常委会席位数 | 党员数 | 省级党组织数 | 建立时间 |
---|---|---|---|---|---|---|---|---|---|---|
1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
民革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万鄂湘 | 44 | 5 | ▲ 131,410 (2017年) |
30 | 1948年1月 |
5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 农工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陈竺 | 54 | 6 | ▲ 173,000 (2017) |
30 | 1930年8月 |
按成立时间顺序排列
组织 | 政治状态 | 存在时期 | 注释 |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南昌起义) | 已不存在 | 1927年8月-1927年10月 | 创始人:谭平山、吴玉章、邓演达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现存 | 1927年11月创立,1935年重建,1947年2月改现名 | 创始人: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章伯钧[4]、黄琪翔等 |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 已不存在 | 1933年-1934年 | 福建事变后,领导事变的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李济深、黄琪翔脱离国民党组织之政府 |
生产人民党 | 已不存在 | 1933年-1935年 | 福建事变后,领导事变的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李济深、黄琪翔脱离国民党集体组党 |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 已不存在 | 1945年-1949年 | 创始人:李济深(党主席)、何香凝、蔡廷锴 |
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 已不存在 | 1946年-1949年 | 创始人:李济深(党主席)、何香凝、蔡廷锴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现存 | 1948年1月1日至今 | 创始人:宋庆龄(首位名誉主席)、李济深(首任主席)、何香凝(第二任主席)、谭平山等 |
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 | 已不存在 | 1949年 | 程潜、陈明仁于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的起义队伍,1949年11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现存 | 1984年至今 | 创始人:徐向前(首任会长,黄埔一期)、程子华、侯镜如、宋希濂、郑洞国等;聂荣臻任顾问。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