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页的主题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君主。关于2001年的印度电影,请见“
利剑红尘 ”。
阿输迦·孔雀 (梵语 :अशोक मौर्य ,IAST :Aśoka Maurya ,约公元前304年—前232年[ 4] [ 5] ),常简称阿育王 (अशोक ,Aśoka ,音译阿输迦 ,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 )印度 孔雀王朝 的第三代君主,是频头娑罗王 之子。他是一位佛教徒 ,也带来佛教的繁荣,后世称为佛教 护法 [ 6] 。
Quick Facts 阿育王, 孔雀王朝第3位君主 ...
Close
阿育王是印度伟大的国王之一。在多次的战争之后,阿育王在公元前269年至232年的期间统治了印度次大陆 大部分的土地[ 7] 。王朝的版图扩张到现在的阿富汗 及今天的孟加拉 ,也可能达到伊朗 的东部,东边则到印度的阿萨姆邦 ,南方则到喀拉拉邦 及安得拉邦 的北部。王国的首都是塔克西拉 、邬阇衍那 及巴连弗邑 。
阿育王帝国
阿育王的祖父,乃孔雀王朝的开国君主月护王 ,其打败了亚历山大 的军队,并获得了其后继者塞琉古帝国 之承认,奠定其国孔雀王朝 之大国地位。
根据佛教 文献记载,前273年频头娑罗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与其兄苏深摩 争夺王位取胜,并把王族政敌全部杀死,在统治初期被认为是一个暴君。不久阿育王笃信佛教 (有人说是受佛教徒的异母弟影响;也有说是受沙门 的影响)。在约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 ;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 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 8] 。
根据小摩崖法敕,阿育王在接触佛教后,曾经有两三年的时候不太积极,之后与僧团深入相处,约于即位后第七年皈依 佛教。根据阿育王刻文中的十四章法敕记载,阿育王在即位第8年,征服羯陵伽国 ,当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在即位第9年开始虔诚信仰佛教,想要以和平方式扩张势力。
但似乎阿育王之后亦没完全改变暴力与专制,北传记载他曾将数以万计的分那婆陀那国 的拜偶像外道屠杀,导致误杀了自己敬重的佛教长老,亦即其同母弟弟毘多输柯[ 9] 。据南传记载阿育王曾因佛教僧侣不与外道一起和合说戒,而屠杀了都城内的佛教僧侣[ 10] ,阿育王后悔之后,再没有迫害各宗教的具体记载,对佛教、婆罗门教 和耆那教 都予以慷慨捐助[ 11] 。所以后来的人都认为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称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现存位于鹿野苑 的阿育王石柱头
现存的位于毘舍离 的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为了推广佛教,并为了要求人们遵守理法,在国内建立了许多石柱,刻上敕令和教谕,称为“法敕”[ 12] 。法敕多为一些道德 方面的律令,例如孝敬父母,为人诚实等,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在敕令中阿育王通常自称为“天亲仁颜大王”。
阿育王作为佛教徒大力宣扬佛法[ 13] [ 14] 。他禁止无益的杀生,为平民建立医院 ,为旅客建立休息的场所,对贫民施舍,并且亲自朝拜佛陀 的圣迹,建立了许多佛塔。据传说,阿育王在位期间 ,共建造八万四千座佛塔。在他即位第17年,在华氏城 由帝须 长老举行第三次佛教结集 ,使佛教成为了印度全国性的宗教 。他还向周边国家派出许多传教团,使佛教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尤其是派人去锡兰 的传教[ 15] ,使斯里兰卡 至今都是南传佛教 的中心。依据语言学家季羡林的考据,阿育王对外所传播的佛教,只限于上座部 派别。依据北传佛教 的记载,阿育王后期转而信奉大众部 [ 16] 。
阿育王的后期治国方针是基于佛教的精神,通过和平 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他的这种政策并不是空想主义 的,具有相当的现实性。对于羯陵伽国的征战虽然对其惨状深有感触,但是仍然将其土地编入了帝国的版图。他虽然禁止杀生祭祀,但是没有废除死刑 和酷刑。在屠杀分那婆陀那外道后,他的宗教政策变为宽容。
他虽然是上座部佛教徒,但后期容许其他宗教的存在,婆罗门教 、耆那教 都得以共存。他的这种宗教政策,也成为了以后印度君主的传统[ 17] 。
佛教传说,阿育王曾问优波毱多 谁是最大施主,优波毱多 说是布施了真金百亿的须达多 ,阿育王晚年病重,计算一生所布施为九十六亿,要把国库 财产布施出来凑齐百亿[ 18] ,因而被所立太子软禁,每天供给少量食物[ 19] 。阿育王主张废除武备,从此中央没有强大的军队[ 20] ,他病死后,中央政权瓦解,孔雀王朝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乱,四十多年后就灭亡了。
阿育王原本指定他的儿子鸠那罗 为王储,但鸠那罗不久即被刺瞎。于是王位便由鸠那罗的侄子达沙拉沙 继承,鸠那罗的儿子三钵罗底 被指定继承达沙拉沙。
根据古籍记载,阿育王被认为有5位妻子,她们分别是:
纳吉,阿育王的第一任妻子
卡鲁瓦基(Karuvaki),羯陵伽人,唯一一位在阿育王的墓碑中被记载的妻子。
善无续(Asandhimitra),阿育王的首席王后
查鲁玛蒂(Charumati),善无续的养女,实为阿育王与情妇的女儿。
帕德玛瓦蒂(Padmavati)
鸠那罗(Kunala),出生数月即丧母,由善无续扶育成人。
帝舍罗叉(Tishyaraksha),原为善无续的女仆。传统上被认为是反面人物,因为她先是诱拐阿育王的儿子鸠那罗,后又由爱生恨地弄瞎了他。
在韦利格玛·斯里·苏曼加拉法师(Ven.Weligama Sri Sumangala)监督下,英国恢复了阿育王时期的建筑[ 21]
在皮尔斯安东尼 太空剧场系列小说中,主角提到阿育王是一个管理者努力想到达到的一个目标。
《利剑红尘 》是2001年以阿育王为主题的印度史诗电影,由桑塔纳·斯万 担任导演及编剧,由沙鲁克·罕 饰演阿育王。
1973年时印度的大型出版社阿马尔·奇特拉·卡塔(Amar Chitra Katha )出版了一套阿育王生平的图像小说。
2002年时梅森·詹宁斯 在Living in the Moment EP中有一首歌Emperor Ashoka,是以阿育王的生平为题材。
阿育王 . Wap.tyread.com. [2014-04-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2).
《阿育王经 》卷第三:复有一国名分那婆陀那(翻正增长)。彼国一切信受外道。复有一人受外道法事裸形神。画作如来礼其神足。有一佛弟子见此事白阿育王。王时闻已语驶将来。阿育王所领。于虚空中半由旬上。一切夜叉悉系属王。地下一由旬一切诸龙悉系属王。是时夜叉闻王语已。于一念顷即将外道弟子并画像来。时阿育王见已生大瞋心。于分那婆陀那国一切外道悉皆杀之。于一日中杀十万八千外道。复有一外道弟子。受外道法事裸形神。画作如来礼其神足。时阿育王复闻是事。即敕余人令取此人及其亲属。置一屋中以火焚之。时王复敕。若有人能得一尼揵首者。我当与其金钱一枚。是时长老毘多输柯入养牛处一日停住。毘多输柯病来多日头须发爪悉皆长利。衣服弊恶无有光色。时养牛女窃生是念。今此尼揵来入我舍。便语其夫。汝应杀此尼揵取头与阿育王。必当得金。其夫闻已即便拔刀往毘多输柯所欲斩其头。时此长老即自思惟。见其业至无得脱处。即便受死。
汉译《善见律毘婆沙 》卷二:“阿育王知已,遣一大臣,来入阿育僧伽蓝,白众僧:“教灭斗争和合说戒”。大臣受王敕已入寺,以王命白众僧,都无应对者。臣便还更咨傍臣,王有敕令,众僧灭争而不顺从。卿意云何?傍臣答言:“我见大王往伏诸国,有不顺从王即斩杀,此法亦应如此。”傍臣语已,使臣往至寺中,白上座言:“王有敕令,众僧和合说戒,而不顺从。”上座答言:“诸善比丘!不与外道比丘共布萨,非不顺从。”于是臣从上座次第斩杀,次及王弟帝须而止。……帝须比丘便前遮护,臣不得杀。臣即置刀,往白王言:我受王敕,令诸比丘和合说戒,而不顺从,我已依罪次第斩杀。”
香光庄严杂志社. 無聲之歌: 2008印度朝聖專輯 . 香光庄严杂志社. 20 March 2009: 127– [2014-04-27 ] . GGKEY:3BTQFK604LX.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9-25).
佛教大护法──阿育王 . Studysutra.org. [2014-04-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3-04).
《阿育王传 》:阿恕伽王于佛法中已得信心。问优波毱多言。佛在世时谁最大施。答言有长者名须达多最为大施。问言以几许施。答言以真金百亿。阿恕伽王言。彼长者尚能布施尔所珍宝。况我今者王阎浮提岂可不能。于是便以己身及拘那罗群臣大地尽用布施。而起八万四千宝塔及声闻塔。灌菩提树。合集计校都得九十六亿两金。于是阿恕伽王遇病。知己必亡涕泣不乐。罗提毱提于阿恕伽王昔施土时在傍随喜。今得作最大辅相。见王不乐合掌而言。……王答言曰。……我今本望满百亿金施。今方得施九十六亿。四亿不满用为懊恼。罗提毱提言库藏甚多可施使足。于是王便以金银珍宝与鸡头摩寺。
《阿育王传 》:王立驹那罗子贰摩提以为太子。邪见恶臣语太子言。阿恕伽王命临欲终。散诸库藏悉与欲尽。汝当为王。夫为王者以库藏珍宝以为力用。今应遮截莫使费尽。于是贰摩提共诸臣等。因王疾患一切所有断绝不与。唯听以一金盘银盘为王送食。王得此盘即用施与鸡头摩寺。于是乃至瓦盘瓦器为王送食。最后与王半菴罗摩勒果。……说是偈已即唤傍臣授菴摩勒与而敕之曰。汝持此果向鸡头摩寺施彼众僧可白上座言。阿恕伽王最后所施。唯于此半菴摩勒果而得自在。一切所有悉皆丧失。……王闻此语即起合掌遍观四方而作是言。唯除库藏今以四海一切大地悉施佛僧。并诸前后所作功德。不求转轮圣王释梵尊位人天之乐。正欲愿我将来生处心得自在速成圣果。便作诏书以齿印印付与辅相罗提毱提。于是气绝遂便命终。
Allen, Charles. Ashoka: The Search for India's Lost Emperor . Hachette . 2012 [2019-12-02 ] . ISBN 978-1-408-70388-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Bentley, Jerry. Old World Encounters: Cross-Cultural Contacts and Exchanges in Pre-Modern Times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93. ISBN 9780195076400 .
Fitzgerald, James L. (编). The Mahabharata 7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2004 [2019-12-02 ] . ISBN 0-226-25250-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Gombrich, Richard. Aśoka — The Great Upāsaka. Anuradha Seneviratna (编). King Aśoka and Buddhism: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Studies .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1995 [2019-12-02 ] . ISBN 978-955-24-0065-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Guruge, Ananda W. P. Aśoka, the Righteous: A Definitive Biography . Central Cultural Fund. 1993 [2019-12-02 ] . ISBN 978-955-9226-00-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Guruge, Ananda W. P. Emperor Aśoka and Buddhism: Unresolved Discrepancies between Buddhist Tradition & Aśokan Inscriptions. Anuradha Seneviratna (编). King Aśoka and Buddhism: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Studies .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1995 [2019-12-02 ] . ISBN 978-955-24-0065-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Kosmin, Paul J., The Land of the Elephant Kings: Space, Territory, and Ideology in Seleucid Empir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2014 [2019-12-02 ] , ISBN 978-0-674-7288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Lahiri, Nayanjot. Ashoka in Ancient India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2019-12-02 ] . ISBN 978067405777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Mookerji, Radhakumud. Aśoka 3rd revised.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1962 [2019-12-02 ] . ISBN 978-81-208-0582-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Singh, Upinder. Political Violence in Ancient India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2019-12-02 ] . ISBN 978-0-674-97527-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Singh, Upinder. A history of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India :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12th century . New Delhi : Pearson Education . 2008 [2019-12-02 ] . ISBN 978-81-317-1120-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Singh, Upinder. Governing the State and the Self: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in the Edicts of Aśoka. South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Delhi). 2012, 28 (2): 131–145. doi:10.1080/02666030.2012.725581 .
Strong, John S. Images of Aśoka: Some Indian and Sri Lankan Legends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uradha Seneviratna (编). King Aśoka and Buddhism: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Studies .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1995 [2019-12-02 ] . ISBN 978-955-24-0065-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Strong, John S. The Legend of King Aśoka: A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the Aśokāvadāna . Motilal Banarsidass. 1989 [2019-12-02 ] . ISBN 978-81-208-0616-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Thapar, Romila. Aśoka and Buddhism as Reflected in the Aśokan Edicts. Anuradha Seneviratna (编). King Aśoka and Buddhism: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Studies .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1995 [2019-12-02 ] . ISBN 978-955-24-0065-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Thapar, Romila. Aśoka and the Decline of the Maurya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1 [2019-12-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8).
Swearer, Donald. Buddhism and Society in Southeast Asia . Chambersburg, Pennsylvania: Anima Books. 1981. ISBN 0-89012-023-4 .
Thapar, Romila. Aśoka and the decline of the Mauryas (Delhi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1998 printing, c1961) ISBN 978-0-19-564445-6
Nilakanta Sastri, K. A. Age of the Nandas and Mauryas (Delhi : Motilal Banarsidass, [1967] c1952) ISBN 978-0-89684-167-3
Bongard-Levin, G. M. Mauryan India (Stosius Inc/Advent Books Division May 1986) ISBN 978-0-86590-826-0
Govind Gokhale, Balkrishna. Asoka Maurya (Irvington Pub June 1966) ISBN 978-0-8290-1735-9
Chand Chauhan, Gian. Origin and Growth of Feudalism in Early India: From the Mauryas to AD 650 (Munshiram Manoharlal January 2004) ISBN 978-81-215-1028-8
Keay, John. India: A History (Grove Press; 1 Grove Pr edition May 10, 2001) ISBN 978-0-8021-3797-5
Falk, Harry. Asokan Sites and Artefacts - A Source-book with Bibliography (Mainz : Philipp von Zabern, [2006]) ISBN 978-3-8053-3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