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甲洞(马来语:Kepong),位于吉隆坡西北部,距离市中心约6公里,其北部为雪兰莪的双溪毛糯(Sungei Buloh),西部为武吉兰樟,东部为士拉央,南部为吉隆坡大使路(Jalan Duta)。甲洞是11个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代表吉隆坡选区之一。目前来自甲洞的议会代表是希望联盟民主行动党的林立迎。由于华人移居此地颇久,占据当地人口的64%,所以甲洞无论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而言,是一个典型的华人城镇。[3]
甲洞的名称来源,系因这里都被群山包围,于是早期马来人便于在山边—“Kebusan”形容此地,之后被简称为“Kepong”,当地华人利用粤语直接音译为“甲洞”。甲洞但历史可追溯自19世纪60年代,系一座由锡矿业所兴起的地区之一,在英国殖民时期是主要的锡矿场之一,后来转型为橡胶的种植地。这里也是马来亚紧急状态下,形成最大的华人新村之一。目前甲洞可追溯的最早史迹为1894年成立的甲洞增江光望加兰中华义山,在1900年左右,甲洞一带这里仅有数百居民,除了华人意外,仅有少数的印度人在园丘工作,人口主要聚集在7英里大街一带,当时的增江(Jinjang)、甲洞卫星市(Kepong Bharu)、甲洞花园(Taman Kepong)、甲洞武吉马鲁里(Kepong Bukit Maluri)、帝沙再也(Desa Jaya)等地皆为锡矿场及橡胶园。
最早来甲洞从事锡矿开采的人士多为叶姓客家人,造就现在叶姓成为甲洞的第一大姓,也使这里成为华人聚集之地,部分社区的华人比例更高达9成以上。因其地形,在20世纪初期,这里也成为马来亚共产党的活跃之地,因此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便把散居于山上的华人集中在增江一带,使这里也成为典型的华人新村,以利政府监视行动。政府原本想把居住在甲洞的居民迁入增江,但当地居民不希望住在集中营式的新村而失去行动自由,于是自发组成辅警团,协助政府抵抗马来亚共产党维持治安,因此没有被迫迁入增江。
1967年,由李延年所有的万利有限公司,开始在甲洞发展房地产业,并与雪兰莪州政府联营和慕娘借贷公司配合的方式,在甲洞卫星市兴建数百间单层廉价屋,为最早的现代屋苑发展[4]。自60年代起,甲洞开始林立各种各样的小型工厂,成为新兴的商业区及轻工业区,并于1974年2月1日,与白沙罗(Damansara)、文良港(Setapak)、吉隆坡市区(KL Bandar)、新街场(Sungai Besi)从雪兰莪分割出来一同组成联邦直辖区。[5][6]
甲洞人口约30万,为华人居多之区域,加上开埠超过百年的历史,加上拥有轻工业区及商业区密布,因此区内人口密集,甲洞早期随处可见非法木屋,在区内最后的非法木屋——甲洞鸿图园木屋区被拆除后,也象征非法木屋在甲洞已走入历史,取而代之的为现代化且规划整齐的排屋及高耸的公寓。[7] 甲洞拥有拥有许多的花园社区的分布,年代较久远有甲洞花园、甲洞卫星市、甲洞武吉马鲁里等,以及80至90年代崛起的美娜园、鸿图园、中央花园等,较为新兴的位于甲洞边缘地区的孟加拉拉、帝沙再也、帝沙城市园等,其中、帝沙城市园在当地建商的建设下,成为吉隆坡新兴的高级社区,社区内拥有许多绿化公园、商业区、国际学校、医疗中心等,吸引许多当地中产阶级及外籍专业人士进驻。[8][9]
甲洞各社区列表:
甲洞54.5%的人口为25至34岁,24.8%在35至44岁的年龄组,这人口不仅为甲洞带来朝气活力及生活文化,也人口众多,甲洞一带吸引许多业者进驻建设商业区及开设商场。[3]其中较早开业的有日本永旺集团旗下的甲洞永旺广场美娜园店(AEON MALL Metro Prima),其他包含柏年广场(Brem Mall)、永旺霸市(Aeon BiG)甲洞店、莲花超市甲洞店等。
甲洞一带拥有许多华文学校,其中甲洞华小为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其前身甲洞开明学堂于1909年开学。虽然当地华人以客家人居多,但因帮派观念严重,当地的福建人在20年代,另在甲洞的巴刹街创办规模较小的崇德学校。两校在二战期间,因日军入侵曾经停办,于1946年才复办。二战之后,客家人与福建人破除帮派之分,在1948年与崇德学校合办组成开明崇德联校,经过多次搬迁,加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该校董事部才于目前的现址购地凑建,新校舍在1951年落成,并改名为甲洞公立学校,60年代改制为甲洞国民型华文小学,并分为现在的一校和二校,在2007年于不远处的帝沙城市园(Desa Park City)成立三校。[12]
学校编号 | 地区 | 中文名称 | 马来文名称 | 邮政 编码 |
位置 | 津贴 制度 |
学生 数量 |
坐标 |
---|---|---|---|---|---|---|---|---|
WBC0149 | 甲洞 | 甲洞华小一校 | SJK(C) Kepong 1 | 52100 | 市区 | 半津 | 1738 | 3.2147°N 101.6348°E |
WBC0150 | 甲洞 | 甲洞华小二校 | SJK(C) Kepong 2 | 52100 | 市区 | 半津 | 1899 | 3.2156°N 101.6347°E |
WBC0172 | 帝沙城市园 | 甲洞华小三校 | SJK(C) Kepong 3 | 52200 | 市区 | 半津 | 1646 | 3.1885°N 101.6407°E |
在过去,甲洞给人位置偏远,出入不方便的印象,因此在80年代至90年代,曾经进入一段发展停滞期,随着通往八打灵再也的白沙罗-蒲种大道(LDP)及蕉赖的吉隆坡第二中环公路(MRR2)的陆续开通,相关问题基本已获得解决,加上12 布城线的兴建,更是大大增加甲洞的通往其他地区的便利性。
现阶段,2 巴生港线在甲洞一带设有两站,分别为甲洞站和甲洞中央站,另,马来亚铁道公司的电气化铁路 ETS 亦有停靠甲洞中央站 。2022年6月开通的12 布城线,计有数站设置在甲洞。
甲洞路(Jalan Kepong)为甲洞的主要道路,连接区内众多社区及商业地带,12 布城线也在甲洞路上空兴建。吉隆坡第二中环公路(MRR2)、士拉央-甲洞大道(Selayang-Kepong Highway)、大使路-淡江大道(DUKE)、白沙罗-蒲种大道(LDP)、南北大道(PLUS)、古晋路(Jalan Kuching)等,为甲洞地区之主要联外道路。[13]
占地95公顷的甲洞大都会公园(Metropolitan Park),为吉隆坡规模最大的户外公园之一,公园内设有跑道、自行车道、风筝场、足球场、瞭望台等。[14]另外,在帝沙城市园社区也设有许多大型公园,为吉隆坡少数能允许宠物进入的户外公园。[15]
设立于1929年的马来西亚森林研究院(FRIM)占地约545公顷,系全球最大的人造森林之一,该处原为一片旧锡矿场,因不适合种植,于是在1926年开始有森林研究院在这片贫瘠之地大量种植,并进行研究与观察,此后这片森林被列为森林生态研究所,2012年被列为国家遗产,在2017年被收录于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内。[16]
甲洞美食多不胜数,历史悠久的餐馆及摊贩处处林立,为吉隆坡华人社区的典型美食天堂,当地美食以华人美食站居多,如鱼头米粉、叻沙、肉骨茶、云吞面等。[17]
2012年上映,由马来西亚籍导演—马逸腾执导,谢佳见、戴祖雄、许亮宇等主演的电影—《甲洞》,主要讲述甲洞一带的黑帮之故事,在电影在2015年亦推出续集。[18]
甲洞拥有许多宗教机构,如基督教卫理公会甲洞堂,基督教卫理公会增江堂,台湾唯一具有影响力的妈祖信仰 - 广福宫慈圣阁(甲洞妈祖庙)、甲洞福庆堂暨乌鲁观音庙、甲洞富城阮梁公圣佛庙、甲洞灵惠庙、甲洞龙山宫、耶稣圣爱天主教堂( Jesus Caritas Catholic Church )、甲洞神召会、甲洞基督教宣恩堂等。其中,甲洞富城阮梁公圣佛庙为少数超过百年的庙宇。[19]来自台湾的慈济基金会,也在甲洞建立其在马来西亚规模最大的道场,于2013年启用。[2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