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佛教女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比丘尼(梵语:भिक्षुणी,罗马化:bhikṣunī,巴利语:bhikkhunī),又译为苾刍尼,旧译除馑女,有“怖魔、乞士、净命、净持戒、破恶”之多种含意,汉语称尼师、师太、女尼、尼僧,比丘尼则是指受过具足戒的佛教女性出家僧侣。“尼”在梵语中是女性词尾,比丘与比丘尼合称出家二众。
受沙弥尼十戒的称为沙弥尼,受了式叉摩那戒者,称为式叉尼,受具足戒者为比丘尼。华人民间把沙弥尼、式叉尼、比丘尼等一律统称尼姑,但尼姑一词可能被佛门中人被视为差别用语。
在佛教僧团中,第一位出家的比丘尼,是养育释迦牟尼佛长大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1]。在释迦佛陀时代,修行成就的比丘尼甚多,著名的有神通第一的莲花色比丘尼。
印度传统上对女性有歧视,但佛允许建立比丘尼僧团,让印度女性有多一个选择。至部派佛教时期,阿育王派僧伽密多(Sanghamitta)比丘尼僧团远渡斯里兰卡,在锡兰建立起上座部的比丘尼僧团。后在公元435年,锡兰派十一位比丘尼僧团前往当时的中国,为汉地的比丘尼授二部僧戒,汉传佛教地区就有比丘尼戒传承。汉传佛教地区的比丘尼戒,源自于上座佛教,分别由分别说部以及法藏部传至中国,直到今日尚有传承。
1996年,斯里兰卡引韩国比丘尼僧团前往授戒。第一位斯里兰卡复兴比丘尼的是库苏马比丘尼(Bhikkhuni Kusuma)。现时上座佛教已经复兴比丘尼传承,比丘尼僧团包括:斯里兰卡,以及泰国第一位比丘尼达曼纳达比丘尼(俗名Chatsumarn Kabilsingh),西方第一位上座部比丘尼艾雅·凯玛(Ayya Khema),澳洲第一批上座佛教四位受具足戒的尼众,香港第一位上座佛教比丘尼胜悦比丘尼(Bhikkhuni Uttaranandi),在美国、英国乃至欧洲亦恢复了比丘尼僧团。
华人世界中,中国大陆因文化大革命影响,比丘尼戒传承一度断绝,只剩港澳、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台湾,尚有比丘尼戒传承。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过被尊为近代中国第一比丘尼的隆莲比丘尼的复兴及传二部僧戒,中国大陆的比丘尼传统也已恢复。
巴利律比丘尼有311条戒。8条驱摈戒;17条暂时拘留戒;30条忏悔心堕落戒;166条心忏悔戒;75条学处戒。
但是有一些戒律是专门为了比丘尼(比丘尼戒约汉传是348条, 南传是311条)而设定,其中最受争议的是八敬法。非在波罗夷法及僧残法中,继承了分别说部的巴利律166条心忏悔戒里有八敬法的规定。
现代被部分佛教徒认为是歧视女性的规定。但由于这些规定是从佛陀时代所流传下来的,认为应该废除与不应废除的分成两种意见,各自引经律来说明。分别说部与说一切有部都有流传有八敬法,但是大众部只有敬法,没有八敬法的规定,规定上较为宽松。汉传佛教戒律源自于说一切有部,上座部佛教源自分别说部,传统上都遵守八敬法。随上座佛教各国恢复比丘尼僧团, 这八条戒与其他数百条戒都随时地而有所变迁。台湾昭慧法师为首的比丘尼僧团更公开表示应废除八敬法。
两派争论的焦点是八条戒是否在大爱道要求出家时,释迦佛就制定八条戒。根据佛随犯随制戒的原则,此八条不可能在其姨母大爱道出家时就提出。主要是当中的大戒,是佛在悟道后十二年才制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