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南方报业旗下的综合性周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方周末》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a]下属的大型综合性周报,是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即《南方日报》)主办的系列报之一[b],创办于1984年2月11日,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南方周末》受知识分子推崇,被视为中国大陆最敢言的报纸,对民主思维和公民社会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8]。《纽约时报》曾称之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自由主义报纸”[9]。2013年新年献词事件后,《南方周末》及其为代表的中国市场化媒体衰落[10]。
1980年代初,时任《南方日报》社长丁希凌提议创办《南方周末》。当时定位是作为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的延伸与扩充,以《南方日报》周末增刊的名义出版,是一份介绍经济与文化方面的报纸,仅在广东省内发行。1984年1月发行试刊,试刊第一期采用的名字是《南方日报星期六刊》,从第二期开始采用《南方周末》作为刊名,加注“《南方日报》周末增刊”字样。报名采用手写体,是通过集字的办法,从鲁迅手稿中选出。1984年2月11日正式发行第一期。
由于报道方向比起传统的中共机关报更加活泼多样,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照顾了人们对娱乐、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南方周末》很快就获得了以干部和学生为主的读者的欢迎,到1984年年底发行量达到了11万份。到1980年代末,报纸开始逐渐转变风格,将目光扩大到舆论监督、法治精神、人文精神启蒙等。1990年代中期,《南方周末》较早地开设了专门版面用于舆论监督。此后《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成为报纸主打内容之一。人们一般认为快速、客观、关注社会底层是《南方周末》舆论监督内容的主要特色。
《南方周末》创刊时是对开4版,后几经扩版,现在每期一般有32版左右。报纸目前分为新闻、防务、时局、经济、绿色、文化、副刊、评论八大板块[11]。其中评论板块于2007年新加,主要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述。2009年10月8日新增绿色板块,主要关注环境、生态、新能源等问题。针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报纸也会推出特别报道。
《南方周末》一度是中国大陆发行量最大的周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70万份。该报的成功令其常成为传媒研究的对象,也对中国大陆其他媒体在市场运作,媒体监督,写作手法上产生影响。据2012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2年第九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南方周末品牌价值83.89亿元。[12]
《南方周末》每年的第一期或者前一年的最后一期都会在头版刊登新年献辞。有人认为这是《南方周末》精神内涵的体现。此后,《南方周末》新年献辞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之一。
《南方周末》年度人物 | |
2000年 | 李昌平 |
2001年 | 龙永图 |
2002年 | 王选 |
2003年 | 钟南山 |
2004年 | 李金华 |
2005年 | 连战 |
2006年 | 陈冯富珍 |
2007年 | 厦门人 |
2008年 | 2793名北川中学学生 |
2009年 | 韩寒 |
2010年 | (未评选) 在2010年12月30日和2011年1月6日的两期南方周末里并没有如往常一样评选年度人物和登出头版新年献辞,南方周末官方并没有透露原因,被普遍认为与当时南方周末著名编辑长平受到压力离职有关。 |
《南方周末》一般会在每年年底的某期制作年终特刊。特刊一般包括封面年度人物(从2000年起)、年度事件评选、年度国内外事件总结等。封面年度人物一般是由读者通过投票评选出的。第一次由读者选出的封面年度人物是李昌平。2007年年度人物是不满PX建设而“散步”的厦门民众,这是第一次将一个群体选为年度人物。2008年的年度人物为“2793名北川中学学生”,以此纪念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
副刊一般是指文化版和城市版。内容以文化事件、专栏、读者投稿、漫画和填字游戏为主,比政治、经济等新闻版面轻松一些。其中填字游戏"小强填字"栏目成为中国大陆报纸最成功的填字游戏之一,曾出版过两册“小强填字”内容的选集。2014年,《南方周末》与四川卫视合作,推出中国首档电视填字真人秀《我知道》(季播节目),为“小强填字”的电视版[44]。
这是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书,目前出到第三辑。文章选自《南方周末》未曾公开发表的文字,包括没有发表的报道,包括内部刊物上披露的“新闻背后”的秘事,包括勤奋的新闻人对专业、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意在解密一个大报的新闻后台操作,打造中国最佳新闻案例读本。南方周末的《后台》提供了一个优秀媒体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进行新闻实践的范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经验,弥足珍贵,往往比一般理论更具生命力。这本书,展现了一份影响全国的报纸新闻生产的秘密,展现了一个不断追求的媒体新闻后台操作的真相。有人说,书中文章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南方周末的公开报道。这当然是谬赞。不过,它确实从很独特的角度记录了新闻与新闻人、现实与反思者。
随着《南方周末》面向全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在一些城市建立记者站,报道范围扩大到广东省以外,并且在一些城市同步印刷,《南方周末》逐渐有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一些报道能够引起全国的关注。其中封面报道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
从1990年代中期以后,因报道问题较为尖锐,《南方周末》经常违反中宣部的某些禁令而遭到新闻监管部门的批评和处分。有时舆论监督报道涉及的地区,会恶意收购或阻止该报在当地的发行,以至于市面上买不到《南方周末》。[53]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了上下卷《中国底层访谈录》之后,中宣部发布禁令;该书作者廖亦武向美国之音指,《南方周末》整版刊登了作者关于此书的谈话,报纸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室主任等统统被撤职,出版社也遭受巨大经济损失。[54]
2002年《南方周末》头版揭露希望工程负责人挪用亿元善款进行投资,最终导致亏损。结果这份报纸几十万份被收回销毁,仅存几千在人间。写这篇文章的新闻人方进玉遭到处理,提供线索的杨女士在2006年患癌症去世,而此事件的审计报告一直没有对外公开。[55]
据称《南方周末》一些编辑和记者对于薪酬和新任主编的作风等问题产生不满,与报社发生冲突,最后导致集体辞职。涉及的编辑记者中有一部分为《南方周末》的资深成员。据称,此前也有过几次报社成员的辞职事件,但都规模较小。此事件最早于(2002年)通过西祠胡同“记者的家”发布,许多具体细节外部无法得知。在随后几年中,此事被多次重新在各个网上论坛转载。由于原文中并无标注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因此被转载时,大多被当作当时发生的新闻[56]。
2005年9月1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法律事务部在互联网上发表声明,称这是一起“被人有目的地在互联网上广为散布”的虚假消息,对事情辟谣。声明中称这一消息最早出现在三年前,并披露了消息中提到人员的去向。并称将保留对侵权行为的一切法律权利。声明中对于其他一些消息作出澄清[57]。
2008年1月19日下午,报社在北京八一剧场举办“致敬二〇〇七——南方周末年度盛典”晚会,《炎黄春秋》杂志原获多个媒体共同评得之“中国媒体最高致敬奖”第一名,报社还特意邀请该刊总编辑杜导正代表刊物上台领奖,但于当天颁奖前,报社高层收到自称来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某局某人(没报名字)致电称他们不同意该刊获此奖项,并称所安排之程序与相关录象镜头必需删掉。而报社亦问准杜导正的意见后,按此指示[58]。
奥巴马在2009年11月访华期间,于11月18日上午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接受了南方周末总编辑向熹、记者张哲的专访[59]。原本奥巴马不准备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并婉拒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这次专访是奥巴马在抵京后临时决定的[60]。该期报纸推迟出街,见报的稿件过于平淡,回避了人权、言论自由等敏感问题,被认为是受到了中国当局的打压[61][62],《南方周末》用两个半版新闻界里“开天窗”式广告作无声抗议[59][61][63]。后有曾供职于南方周末的记者[谁?]说,“所谓‘天窗’实为南方周末的形象广告,因广告本身有大幅留白而遭外界误读”。《纽约时报》报道称是“中国政府对稿件进行了生硬的删减,却留下了奥巴马对篮球的轻松看法。”[64]
报纸出版后,中宣部下达禁令,要求各媒体不得转载此次专访内容[65][66]。事后总编向熹被降职[67]。奥巴马在访问后致函周刊和读者,写到:
“ | To the Southern Weekly and its readers 致南方周末及其读者 I look forward to continuing the tie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and congratulate you for contributing to the analysis and flow of vital political information. An educated citizenry is the key to an effective government, and a free press contributes to that well-informed citizenry. |
” |
——奥巴马 |
2013年1月3日,《南方周末》工作人员声称自己迫于广东省宣传部新闻处的压力,未经过该刊正常出版流程[68],对2013新年特刊中的新年致辞及相关内容进行大幅删改,并产生数个常识性错误[69][70],引发《南方周末》采编人员抗议的事件。事件引发大陆社会乃至全球媒体的关注,主要争议焦点为中国的新闻审查制度及新闻自由。为了规避中国大陆的网络敏感词审查,该事件也被网民称为“299字事件”、“南周事件”、“难咒事件”、“NZ事件”等。
《南方周末》在2005年因方舟子与于建嵘的争论与方舟子互相指责,在2012年又因对韩寒代笔之争的态度不合而矛盾升级,引发争议。
2005年11月24日,方舟子在《人民日报》下属人民网的专栏撰文[71]声称,2005年11月10日《南方周末》以两版的篇幅发表《于建嵘VS方舟子:两败俱伤的恶战》之专题[72],其中涉及方舟子的访谈内容在未经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被大量删节,并且出现未经其确认的内容,致使原意大变。《南方周末》以非客观、非中立的立场发表三篇批判方舟子的文章,方舟子直斥《南方周末》的相关人员“言而无信,有违新闻道德,更有违做人的道德”。2005年《南方周末》的编辑和记者因对主编不满而集体辞职。知名打假人士方舟子认为经过大换洗,《南方周末》的品质每况愈下,“真是堕落了!”。[71]
《南方周末》于2012年2月16日刊发两篇特稿《差生韩寒》[73]、《世界差点把他忘了》[74],正值韩寒代笔之争在微博上热炒之际。这两篇特稿“以非常文艺的方式还原韩寒自出道以来的经历”,但未明确涉及韩寒是否代笔的问题。[75]方舟子对此指责到:“文体是报告文学,性质是软文。采访对象应该都是韩寒方提供的。从发社论力挺韩寒的那一刻起,《南方周末》就已铁了心要给韩寒陪葬。”[76]、“南方周末早就堕落了,但这回堕得如此彻底,还是让人一叹。”[77]
《南方周末》于2012年6月21日以头版头条和四个整版的篇幅发了两篇关于方舟子的报道《方法:方舟子与他所影响的论战法则》、《打假资金:没有时间表的“透明”》,称方舟子影响的论战“言语羞辱与文革式指摘蔓延”,“语言的戾气也超过对事实的实质讨论”,“这样分裂的互联网更令人心寒“[78],指证方舟子的打假资金不透明[79]。方舟子立即于2012年6月22日发文《〈南方周末〉是如何构陷我的》予以回应,称《南方周末》歪曲其在ACT与新语丝的经历,通过“造谣”进行“构陷”,并称其资金的情况已经澄清过,而《南方周末》关于采访方的律师的“经过的描述,纯属谎言”。[80]
在报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事件中,《南方周末》于当年5月22日和5月29日两期的“大地震现场报告”、“大地震现场再报告”,共42个版面、推出超过100篇报道,涉及震灾救援、医疗急救、学校之殇、重建之思等,因报道对震灾现场人性弱点的真实描述,以及坍塌的学校建筑反思,引发网络激辩。反对者指责《南方周末》剑走偏锋,并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81]
2013年8月,《南方周末》刊发了对湖南省永州市“上访母亲”唐慧的负面报道,作为对南周此前正面评价唐慧报道的平衡、对事实的再订正,但引起一些网友的争议。[82]
在郭飞雄、刘远东因策划声援《南方周末》的行动被捕之后,有报道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做出了对二人不利的证词,称二人的行为“满足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后果要件”。此事一经披露,引发舆论一片愤慨,纷纷指责南方报业“背信弃义”。[83][84]
2014年3月27日,《南方周末》发表了《扼杀一个小诗人 一个中学生家庭的教育之困》一文,讲述了一名爱好写诗的初三女生朱夏妮所面临的升学困境,并批评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85]但随后网友发现朱夏妮实为《南方周末》编辑朱又可之女,并质疑南方周末此举有“夹带私货”、“公器私用”和“炒作”之嫌。[86]4月3日,《南方周末》编辑朱又可在新浪微博上承认朱夏妮是自己的女儿,但否认炒作等质疑,表示该选题是经过集体讨论通过的,并称《南方周末》“重视新闻本身的价值而不是采访对象的家庭”。[87]
2014年12月4日,《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题为《解放军单兵装备有多贵?一身作战行头=两部iPhone 6》的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单兵装备,随即引发广泛关注。4天之后,中国军方报纸《解放军报》官方公众微信账号发表了题为《有一种抹黑叫无知——评〈南方周末〉酸文〈解放军单兵装备有多贵〉》的文章,对南周文章中的一些说法提出了反驳,并指责南周“明嘲暗讽我军单兵装备低劣”,言辞激烈,并指出了南方周末报导中的一些错误。之后南周道歉,军报也删除了反驳文章。[8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