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茂教授(德语:Helmut Martin,1940年3月5日—1999年6月8日),德国汉学家翻译家。先后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文学士)、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1966年),曾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任职东亚系中国语言与文学教授。毕生所撰专著、译著、论文逾40种,主要研治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政治及经济,以及台湾文学等范畴。[1][2][3][4][5][6]

Quick Facts ProfessorHelmut Martin马汉茂 教授, 性别 ...
Professor
Helmut Martin
马汉茂

教授
Thumb
性别
出生(1940-03-05)1940年3月5日
 纳粹德国卡塞尔
逝世1999年6月8日(1999岁—06—08)(59岁)
 德国哈廷根
墓地 德国科隆梅拉顿公墓英语Melaten cemetery
国籍 德国
语言德语英语普通话
母校
职业教授汉学家翻译家编辑
知名于教育界、文学界、翻译界
研究领域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政治及经济、台湾文学
配偶廖天琪
1969年结婚—1999年结束
经历
    •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东亚系中国语言与文学教授
    • 德国汉堡大学亚洲研究所临时研究员、中国顾问
    •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卫礼贤翻译研究中心”创办人
    • 德语地区汉学协会主席
代表作
    • 马汉茂主编:《索引本何氏历代诗话》(2册)
    • 马汉茂主编:《李渔全集》(15册)
    • 马汉茂、廖天琪主编,乌德·费立克(Ute Fricker)编:《中德政治经济词汇》
    • 马汉茂、廖天琪等主编:《毛泽东选集》(7册)
Close

生平

1940年3月5日,马汉茂出生于纳粹德国黑森州卡塞尔。1961年,马氏考入德国慕尼黑大学,修读汉学斯拉夫学,其后曾先后游学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及德国海德堡大学[1][2]:733[5]:195-196 1966年,马氏师承鲍吾刚教授及德米特里·崔斯基英语Dmytro Chyzhevsky教授,于海德堡大学修得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为《李笠翁论戏曲》;论文除研究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戏曲作品及戏曲理论外,亦对李渔是否《肉蒲团》等作品之作者提出独到的论证和见解。[5]:196-197

博士毕业后,马汉茂先于1966至1967年间获海德堡大学颁发中文助教奖学金,不久又获德国科学基金会颁发博士后研究奖学金,以支持他先后于1967至1969年到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及于1970年到京都大学深造,并继续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马氏编撰了《索引本何氏历代诗话》(2册)及《李渔全集》(15册)等书,分别为清人何文焕所辑《历代诗话》中历朝共28种诗话,以及李渔著作等文献编订详细索引及加上标点。[1][5]:196-197

1969年,马汉茂于台湾进修时结识了当时于台湾大学就读英文系的廖天琪。同年,廖氏毕业后,二人于台湾结婚,并在1970年代初回到德国。[7][8][9] 然而,马氏并未能即时重回学术岗位,而须暂时为报章杂志撰稿以维持生计,当时不稳定的生活处境曾使其健康受损,既饱受失眠困扰,亦患上重度抑郁症[5]:195,198 1972年,中德建交,马氏曾获德国外交部聘为翻译。同年,马氏夫妇获汉堡大学亚洲研究所聘任为临时研究员;后马氏兼任该研究所之中国顾问直至1979年,期间专注研究中国现当代的政治和经济,尤其着重于毛泽东及其著作的研究和翻译工作,先后创立了《当代中国德语China aktuell》学报,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群众组织》、《毛泽东评论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等论著,又与廖氏合编辞书《中德政治经济词汇》,向德国学术界引介了不少当时中国大陆的政经术语和概念。此外,马氏夫妇亦与亚洲研究所的一个共有十数名成员的工作小组,着手编纂《毛泽东选集》,将毛泽东1945年以后的著作翻译成德文[1][5]:198[6]:283-284[10] 1977年,马氏随傅吾康教授完成了德国教授资格论文,其题目为《中国的语言政策》。[4]:224[6]:284

1979年,马汉茂受聘为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东亚系中国语言及文学教授,此后一直于该系担任教研工作,曾多次赴东亚美国不同大学出任客席教授。[1] 1982年,马氏完成编纂并出版合共7册的《毛泽东选集》后,重新聚焦于文学研究和翻译,关注更多中国现代文学乃至台湾文学作品。他曾多次邀请中国大陆作家到德国交流访问,于德国主持“中国新时期文学讨论会”,又组织翻译不同中国及台湾现当代文学名家例如鲁迅巴金钱锺书白先勇冯骥才李昂等人的著作,以扩大中国文学于德国的影响力。马氏也是最早向西方引介高行健作品的汉学家之一,并推动了高氏长篇小说《灵山》的翻译,对高氏于2000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有一定助益。[5]:198-199[6]:284-289[9][8] 1990年代,马氏先后创办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阿拉伯文中文日文语言中心”(Institute of Arabic, Chinese, and Japanese Language)和波鸿鲁尔大学“卫礼贤翻译研究中心”(Richard-Wilhelm-Übersetzungszentrum)创办人,积极推动德国汉语教学及中国文学翻译工作。1995年起,马氏出任德语地区汉学协会(Deutsche Vereinigung für Chinastudien e.V., DVCS)主席。[11][5]:196

除学术事务外,马汉茂亦关注中国政治及社会。1989年,六四事件爆发,马氏夫妇于德国收到北京民运的消息后,工余时间几乎均投入海外民运,既举办研讨会,向德国政府及议会写信抗议,又曾组织德国学生上街游行,声援中国大陆境内民运人士,并为死者举办追悼会。[9] 二人也积极发表评论文章,如马氏曾于《法兰克福汇报》对六四事件作出公开谴责,并表示对民运人士的支持。[12][13] 马氏夫妇对中国民运人士的高调支持,使二人遭禁止踏足中国,然而他们仍继续为流亡海外的民运和异见人士奔走支援,当中包括方励之魏京生等人。[12][14][9][13]

逝世

Thumb
马汉茂之墓,位于德国科隆梅拉顿公墓。

1999年6月8日,马汉茂因重度抑郁症病发而于德国哈廷根一所医院跳楼自杀身亡,终年59岁。[5]:195[8]

事后,廖天琪曾致函德国《明镜周刊》,藉回应一篇该周刊曾刊登的有关第三代抗抑郁药及其副作用的文章,透露马汉茂自杀的原由。事缘马氏之精神科主诊医生曾向其处方第三代抗抑郁药,然马氏惧于其副作用而并未服用药物的完整治疗剂量。廖氏遂向该医生要求让马氏入住精神病院接受精神科治疗,但不果,而该医生只转介马氏予一所位于哈廷根的医院的自然疗法部门,接受一名主治妇科内科自然疗法医生诊治。最终,马氏在求诊期间,在位于该医院五楼并被院方形容为“一个细小但安全的房间”("ein kleines, aber sicheres Zimmer")内攀窗一跃而下,其后不治。[15]

1999年6月18日下午,波鸿鲁尔大学为马汉茂举办追悼会。6月25日,马氏的遗体安葬于科隆梅拉顿公墓英语Melaten cemetery[16]

主要著述

注:以下列出马汉茂已出版之主要著述其主要通行版本,单篇论文恕未能尽录,故不收入下列书目。[5][6]

More information 著作中文名称, 著作原文名称 ...
著作中文名称 著作原文名称 著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分 书写语言
《李笠翁论戏曲》 Li Li-weng über das Theater: Eine chinesische Dramaturgie des siebzehnten Jahrhunderts 马汉茂著 台北 美亚出版社 1968 德语
《李渔全集》(15册) 不适用 马汉茂主编 成文出版社 1971 汉语
《苏联的中国研究》 Chinakunde in der Sowjetunion 马汉茂著 汉堡 汉堡大学亚洲研究所 1972 德语
《索引本何氏历代诗话》(2册) 不适用 马汉茂主编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73 汉语
《毛泽东内幕》 Mao intern 毛泽东原著,马汉茂、廖天琪译 慕尼黑 Hanser 1974 德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群众组织》 Die Massenorganisationen der VR China 马汉茂著 汉堡 汉堡大学亚洲研究所 1975
《毛泽东评论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Das machen wir anders als Moskau Reinbek
《中德政治经济词汇》 Chinesisch-Deutscher Wortschatz: Politik und Wirtschaft der VR China 马汉茂、廖天琪主编,乌德·费立克(Ute Fricker)编 柏林 朗氏出版社英语Langenscheidt 1977 汉语
德语
《毛泽东选集》(7册) Mao Zedong Texte 马汉茂、廖天琪等主编 慕尼黑 大众汽车基金赞助计划 1979-1982 德语
《崇拜与经典:国家毛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Cult and Canon: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State Maoism 马汉茂著 纽约 M. E. Sharpe Inc. 1982 英语
《台湾短篇小说》 Blick über Meer: Chinesische Erzählungen aus Taiwan 马汉茂、W. Baus、C. Dunsing 编译 法兰克福 Insel 德语
《中国的语言政策》 Chinesische Sprachplanung 马汉茂著 波鸿 Studienverlag Brockmeyer
《小小说——中国的讽刺短篇》 Kleines Gerede: Satiren aus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马汉茂、C. Dunsing 编译 科隆 Diederichs英语Diederichs (publisher) 1985
《巴金:随想录》 Ba Jin, Gedanken unter der Zeit 巴金原著、马汉茂译
《白先勇:寂寞的十七岁 Bai Xianyong, Einsam mit Siebzehn 白先勇原著、马汉茂译 1986
《钱锺书:纪念》 Qian Zhongshu, Das Andenken 钱锺书原著、马汉茂译
张辛欣桑晔:北京人》 Zhang Xinxin/Sang Ye, Pekingmenschen 张辛欣、桑晔原著,马汉茂译
《李昂:杀夫 Li Ang, Gattenmord 李昂原著、马汉茂译 1987
《世界中文小说选》(2册) 不适用 马汉茂、刘绍铭 台北 时报文化 汉语
邓小平——改革革命》 Deng Xiaoping, Die Reform der Revolution. Eine Milliarde Menschen auf dem Weg 马汉茂编 柏林 Siedler Verlag 1988 德语
《中国一九八九年民主运动之起源与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之社会与文化批评》 Origins and Consequences of China's Democracy Movement 1989: Social and Cultural Criticism in the PRC 马汉茂著 科隆 德国东方及国际研究所 1990 英语
《当代中国作家的自画像》 Modern Chinese Writers: Self-portrayals 马汉茂、Jeffrey Kinkley 著 纽约 劳特里奇 1992
《大陆当代文化名人评传——公民社会的开创者》 不适用 马汉茂、齐墨 台北 正中书局 1995 汉语
Close

延伸阅读

  • Christina Neder, Heiner Roetz, Ines-Susanne Schilling (编). China in seinen biographischen Dimensionen. Gedenkschrift für Helmut Martin. 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1. ISBN 3-447-04492-6.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