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藤原仲麻吕(日语:藤原 仲麻呂/ふじわら の なかまろ Fujiwara no Nakamaro,706年—764年10月21日),又名仲麿、仲丸,奈良时期的公卿,藤原武智麻吕次子,官至太师(相当于太政大臣)。淳仁天皇即位后,赐名惠美押胜(日语:恵美 押勝/えみ の おしかつ Emi no Oshikatsu),任太保(相当于右大臣)。760年升任太师(相当于太政大臣)。后来孝谦上皇宠信僧人道镜,使仲麻吕嫉恨并欲除之,于764年发动兵变(史称藤原仲麻吕之乱)企图打倒孝谦一派,却因被事先查觉而失败,在近江高岛郡琵琶湖上被官军将领坂上石楯擒杀,全家遭满门抄斩。
藤原仲麻吕出生于706年,是藤原南家始祖藤原武智麻吕的次子,其天资聪颖,学习经书、算数,734年仲麻吕叙位从五位下。藤原仲麻吕的父亲作为藤原四兄弟之一的武智麻吕控制730年代的日本,然而737年的天花大流行 (天平疫病大流行)中藤原四兄弟相继病死,因四兄弟的儿子年轻,政权为光明皇后(藤原不比等的女儿)的异父兄弟臣籍降下的橘诸兄(葛城王)以右大臣身份把持。
737年藤原广嗣之乱之后,仲麻吕进入政界。739年仲麻吕叙位从五位上,此后仲麻吕在橘诸兄政权下顺利晋升,741年晋升从四位下民部卿,743年晋升从四位上参议,位列公卿之一,746年转任式部卿。不过担任式部卿之后,仲麻吕开始利用式部卿选拔官员的权利削弱橘诸兄的势力,同时仲麻吕得到姑姑光明皇后、表妹皇太子阿倍内亲王(之后的孝谦天皇)信任。744年闰正月十一,安积亲王在难波宫行幸,途中在樱井顿宫患上脚气病而折返恭仁京,两天后就去世,有理论认为他是被仲麻吕毒死的。[1]
749年孝谦天皇即位,官职名称改为唐名,仲麻吕不但跳过中纳言晋升大纳言,更担任直属光明上皇后的紫微令,兼任亲卫军中卫大将。在光明皇太后与孝谦天皇信任下,仲麻吕的权势压倒橘诸兄,确立了“光明=仲麻吕体制”[2]。同年10月东大寺大佛铸造完成,仲麻吕举行大佛开眼供养会,表达对佛教的重视。此时的太政官中,橘诸兄和仲麻吕的哥哥藤原丰成位列左右大臣,仲麻吕一直寻求取代他们的机会。755年橘诸兄被指控诽谤朝廷,虽然圣武上皇不予追究,但橘诸兄仍然在756年辞去左大臣职位。
同年圣武上皇驾崩,圣武上皇遗诏立道祖王为皇太子,但是仲麻吕排斥道祖王,将早逝的长子藤原真从的遗孀粟田诸姊嫁给大炊王(淳仁天皇),757年以道祖王行为不当为由废道祖王,并拥立大炊王为太子。同年自祖父不比等时代开始编纂的养老律令在仲麻吕手中完成并颁布实施。
757年7月,不满仲麻吕的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计划叛乱,刺杀仲麻吕,但是计划泄露,橘奈良麻吕被杀,被橘奈良麻吕拥立的道祖王与黄文王死于狱中,史称橘奈良麻吕之乱,仲麻吕的哥哥右大臣藤原丰成也因此事件被贬官,借此仲麻吕成为太政官之首,在名义与实质上都位居日本最高地位。
758年孝谦天皇让位,淳仁天皇即位后,仲麻吕被赐名惠美押胜(日语:恵美 押勝/えみ の おしかつ Emi no Oshikatsu),任太保(相当于右大臣),在淳仁天皇支持下仲麻吕推行一系列政策,包括减轻徭役、设问民苦使监察地方、设平准署稳定物价,推动官名唐风改称。759年仲麻吕以新罗无礼为由,计划联合渤海国,准备了军船394艘和四万零七百人的军队,准备征讨新罗,[3]但此计划因其与实际掌权的孝谦上皇不和,及渤海方面情况有变等原因而流产。[4][5]
760年作为藤原仲麻吕权力支柱的光明皇太后去世,对仲麻吕产生极大的打击,大约在同一时间,孝谦上皇开始亲近道镜,仲麻吕试图通过淳仁天皇劝谏孝谦上皇远离道镜,但引起了孝谦的愤怒。孝谦于是出家为尼,夺取了淳仁天皇的权力。对道镜的不满让仲麻吕开始计划以武力打败孝谦・道镜集团,但是仲麻吕的计划被高丘比良麻等人密告孝谦。
764年9月11日孝谦命少纳言山村王前往淳仁天皇所在地收回天皇发布命令需要的御玺和驿铃 (一说淳仁天皇当时被幽禁),仲麻吕被迫起事,他原本打算前往近江国国衙所在地大津,但是交通要道已先被孝谦方封锁,仲麻吕只得转往儿子藤原辛加知所在的越前国,但辛加知也被提前一步杀害,仲麻吕向越前进军在爱发关被击退,退守三尾 (现滋贺县高岛市)坚守,但仍在9月18日兵败,仲麻吕与其家人乘船逃往琵琶湖上时被官兵追上斩杀,至此藤原仲麻吕之乱被平定。
仲麻吕六子刷雄因自幼习佛免于死罪仅被流放,后来光仁天皇重新启用刷雄,桓武天皇在位时期任职大学头、阴阳头。仲麻吕死后其政策一部分被废除,例如:官名唐风改称,但包括养老律令在内大部分得到延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