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菠萝面包,亦称菠萝面包、酥皮面包,是一种甜味面包,没有馅料,源于香港,约于1960年代出现。因为菠萝面包经烘焙过后表面金黄色、凹凸的脆皮状似菠萝(亦称“凤梨”)因而得名[1]。
菠萝面包的产生,其中一种说法是因为早年香港人对原来的面包不满足,认为味道不足,因此在面包上加上砂糖等甜味馅料而成。菠萝面包外层表面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鸡蛋、面粉与黄油烘制而成,为平凡的面包加上了口感,以热食为佳;另一说法指菠萝面包发展自俄罗斯的圆形面包,但香港人为这款面包加上酥皮成为菠萝面包[2]。酥皮要做得香脆甜美,而包身则是软身才好吃。菠萝面包的外形与日本的蜜瓜包(又称甜瓜包)及香港本地的墨西哥包相似。
菠萝面包,香港人俗称菠萝包,即“有着菠萝表皮的面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面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间香港的饼店都有售卖菠萝面包,不少茶餐厅与冰室都有供应,一般作为早餐或下午茶的点心。菠萝面包的售价一般会比其他有馅料的面包便宜,但味道又较没有馅料的餐包丰富,所以深受香港人欢迎。除了香港外,在华南地区亦甚为普遍。
在台湾贩卖的菠萝面包种类繁多,有香港菠萝面包、日本蜜瓜包以及它们的变种。
2011年2月,台北市糕饼公会号召全台糕饼业者投票,结果出炉,菠萝面包、葱花面包、红豆面包、奶酥面包拿下“四大天王”,堪称最台面包,其中菠萝面包以压倒性的票数拿下冠军。[4]台湾的主流菠萝面包实际上为港式菠萝面包,大多也是采用港式的做法。不过台湾也有本土的菠萝面包,自台湾战后就有,而更贴近蜜瓜包的饼干硬顶,而非港式菠萝面包酥顶皮。[来源请求]
台湾蜜瓜面包有做成纺锤形蜜瓜面包,俗称“炸弹面包”。
约于2020年10月,日本的顶级吐司专卖店“非常识”推出“台湾菠萝面包(台湾メロンパン)”。然而面包外的酥皮实际上使用源于香港的做法,里面亦夹着一块黄奶油,却声称是台湾美食,结果引起争议[5],该面包店后来澄清菠萝面包及菠萝油都是源自香港[6]。
菠萝油是从菠萝面包发展而来的食品,横向切开夹着一块厚切的黄油片,为起源于香港的做法,在香港茶餐厅中存在已久[7],近年也在台湾和日本开始普及。
将刚出炉的带热菠萝面包夹上冰凉的黄油片,当黄油片被菠萝面包的热力溶于面包内,面包夹层会被溶化的黄油染成黄色。 食用时,菠萝油与菠萝面包不同之处是能够吃出厚重黄油味。由于除了菠萝面包本身大量的糖与猪油外,更加上了大量黄油,所以菠萝油比菠萝面包的脂肪与胆固醇高上许多,属于热量高但营养价值偏低之食物。
香港很多茶餐厅都会供应菠萝油,搭配奶茶作为下午茶餐或早餐。一些茶餐厅会将黄油连冰块送上餐桌,让客人将黄油夹至菠萝面包时,仍保持在冰冻状态,以加强口感的对比。
个别饼店或茶餐厅在菠萝面包上加上变化,创新、特色的口味层出不穷,如:
亦有加入水果味道的:
2005年,菠萝面包曾被提名为台风名字,但落选。前香港天文台台长林超英作为评审之一说:“若说‘某某国家正被菠萝包袭击’,说出来太搞笑了。”[9][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