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英语:lung adenocarcinoma)是肺癌的一种,属于非小细胞肺癌英语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不同于鳞状细胞肺癌英语Squamous-cell carcinoma of the lung,肺腺癌较容易发生于年轻女性、有抽烟史、亚洲族群。在肺部的位置常较周边,肿瘤扩大的速度较慢(倍增时间约120天)。早期无征兆,通常诊断出来时已经是晚期。

Thumb
各别肺癌种类比例图,各别肺癌中抽烟与不抽烟的比例。

肺癌的细胞型态,根据2018年台湾癌症登记资料显示,93.7%以上属于非小细胞肺癌英语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只有小于 6.3% 是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英语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中又区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与分化欠佳的大细胞癌。

台湾人肺癌在流行病学上部分特征与西方国家不同,包括:女性肺癌的发生率特别高,西方国家之男性肺癌的死亡率是女性的 7~8倍,台湾则只有 1.8 倍;欧美国家的肺癌患者 85% 是吸烟者,在台湾则不及 50%;无论男女肺癌之细胞型态均以腺癌为主,根据 2018年台湾癌症登记资料统计,女性肺癌有高达 88% 是腺癌,男性肺癌也有 58% 是腺癌;肺腺癌的临床表现以周边型居多,早期多无症状,容易延迟诊断。[1]

Thumb
分化差肺腺癌。

治疗

肺癌的治疗是依据癌症分期、能否切除(英语:Resectability)、病患表现状态英语Performance status、肿瘤的组织学基因组变异来做决定[2]

手术

早期(第I、II、IIIA期)以治愈为目标,如果影像检查切片检查确认可以切除,且病患能耐受手术,可采肺切除术英语Pneumonectomy肺叶切除术英语Lobectomy[3]。常会使用影像辅助胸腔镜手术英语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2]。术后视病理分期给予辅助性化疗或放疗英语Adjuvant therapy

晚期(第IIIB、Ⅳ期)少数单一转移病患也许可以接受手术切除或根治性放射治疗[1]缓和医疗目标在于延长生命、维持生活品质与减少治疗的副作用

化学治疗

晚期与无法接除之肿瘤,第一线治疗为含铂剂合并化学治疗,不建议施打超过6个疗程,因虽然可延长疾病无恶化存活期英语Progression-free survival,但对整体存活率英语Survival_rate#Overall_survival并无助益,且增加化疗毒性[4]

与铂剂并用的第三代化学治疗药物包括吉西他滨Taxane英语TaxaneVinorelbine英语VinorelbinePemetrexed英语Pemetrexed爱莱诺迪肯,并无研究显示何者的效果优于同侪。但并用铂剂的合并治疗较单一药物更具疗效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与其受体作用可导致血管新生,进一步造成肿瘤的成长与转移,非小细胞肺癌英语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现高者预后较差[6]

标靶治疗

带有某些分子特性的肺腺癌可采用标靶治疗

肿瘤生长有赖于活化细胞表面受体,控制细胞内讯息传递,以调节细胞增长、凋亡、附着、移动与血管新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作为表皮生长因子的接受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上皮细胞癌的生长及恶化有关连性,约三分之二之各类癌症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现[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须经由二聚化才能活化酪氨酸激酶

肺腺癌细胞若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则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高敏感性,突变与否可做为其是否有效的预测因子。欧美地区肺腺癌的病患约15%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亚洲地区约50-60%,多发生于女性与非吸烟者[8]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与传统含铂化疗做比较,可延长疾病无恶化存活期英语Progression-free survival[9]

阿法替尼为第二代不可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美国欧洲台湾批准作为一线治疗药物[10]。以亚洲病患为对象的试验中,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肺腺癌,与化疗药物吉西他滨顺铂比较,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延长疾病无恶化存活期[11]

美国临床肿瘤医学会官方年会发表的数据显示阿法替尼的疾病无恶化存活期是11个月,化疗为5.6个月。47%病例于疗程一年后病情无恶化,接受化疗的病患为2%[12]

另外,新研究亦指出,阿法替尼与其他标靶药物吉非替尼相比,阿法替尼药物治疗到失效中位数13.7个月,吉非替尼则为11.5个月。[13]

临床研究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标靶药物应于第一线开始使用,而第一线使用患者中,其中超过六成会产生T790M突变,若确定有T790M突变,则使用相对应的标靶药物进行接力治疗,来清除大部分的变异基因。[14][15]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在非小细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患者中,阿法替尼奥希替尼在一线治疗中皆优于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此外,奥希替尼可改善第一线治疗后产生T790M突变的患者的恶化存活期。[16]

非小细胞肺癌中,约有5%左右的患者带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英语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基因突变[17],不抽烟或轻度抽烟,平均52岁发病,相对于其他肺癌患者平均68岁较为年轻。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最初是被发现在部分异生性大细胞淋巴瘤,因此被称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如果发生断裂错位,和另一个基因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英语EML4融合成突变的EML-4-ALK致癌基因,此形态的基因突变会激活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蛋白并活化下游多条细胞讯息传递路径,驱动细胞发生癌变。[18]

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英语ROS1是一种关键的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具有调节细胞凋亡、生存、分化、增殖、迁移和转化的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很多恶性肿瘤,包括胶质母细胞瘤、结直肠癌、胃癌、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卵巢癌、血管肉瘤和非小细胞肺癌中,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都起到重要的作用。[19]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亚型,其发生率约占非小细胞肺癌的1%-2%,好发于年轻、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这些临床特征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类似。[20]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