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外交史包含同盟国跟轴心国两大阵营之间主要的外交政策与外交行动。军事史的部分已经包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战前的外交政策另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1919年-1939年间的国际外交关系。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1年8月19日) |
联合国
英国、美国、苏联与中国被称作二次大战时同盟国的“四警察”[1],并自称为“联合国”。联合国内还有一些立场相同的国家,如加拿大[2]以及自由法国、荷兰等的流亡政府。
在埃及开罗举行的开罗会议概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对日本的立场,并决定了战后亚洲局势的安排。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及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都参加了这场会议。唯独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约瑟夫·斯大林没有参加,因为他跟蒋介石的会面可能会导致苏联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摩擦。[3]
英国、苏联以及美国经常通过大使、高阶将领、外交部长和特使如美国人哈里·霍普金斯。在众多的高层会议之中,丘吉尔参加了14场、罗斯福12场,斯大林则参加了5场。其中最值得注意三场会议是少数三巨头领导人齐聚一堂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及波茨坦会议。[4][5]
该会议是第一个由同盟国“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领袖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会议,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于伊朗举行。这场会议通过了在1944年5月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也讨论了同盟国与土耳其和伊朗的关系、在南斯拉夫的军事行动、对抗大日本帝国,以及战后事宜等议题。[6]
雅尔塔会议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于克里米亚雅尔塔里瓦几亚宫内举行。这场会议将焦点放在战后欧洲地区的边界规划。由于苏联已经控制了波兰,斯大林也在寻求白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西部的控制权,波兰的新边界尤其重要。 最终,苏联将从波兰东部获得领土,而波兰将扩张西面领土作为补偿,斯大林也承诺在他控制下的波兰政府将会举行自由选举。另外,在罗斯福的强烈要求下,斯大林承诺将在击败德国之后对日宣战。此场会议也确认苏联将会加入联合国并拥有否决权,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也会加入联合国,其他12个苏维埃共和国则不会加入。德国将被分割成四个占领区,分别由美国、英国、法国及苏联占领。另外在一个备受争议的决议中,无视意愿,所有公民都将会被遣返回国。[7]
波茨坦会议在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于柏林近郊的波茨坦塞琪琳霍夫宫举行。在这场会议中,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与新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及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艾德礼(会议期间,后者领导的工党在大选中战胜保守党,取得了首相职位)会面。该会议要求日本要无条件投降,并最终确认了德国战后将被联合国管理委员会占领并管理的事宜。会议并根据早些时候在雅尔塔会议达成的基本协议讨论了其他被占领国家在战后的国际地位。[8]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正式名称为“华盛顿国际和平与安全组织会谈”,是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于华盛顿近郊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的会议。在该会议中,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的代表团详细的审议了关于创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之事宜,有关联合国的制定也在该会议中被拿出来辩论。
旧金山会议是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由50个同盟国国家的代表团召开的一场国际会议。在会议上,与会代表检视并重写了敦巴顿橡树园协议。各国代表在这场会议中制定了联合国宪章,此宪章并在该年6月26日开放供签署。四个发起国(中、美、英、苏)代表团的团长在全体会议时轮流担任主席一职。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