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坦噶战役(英语:Battle of Tanga),有时也被称为蜜蜂之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东非战场的一场战役,以英军进攻失败告终,被视为德国保护军在非洲的一大胜利。当时英国分成两队进军德属东非(大部分今属坦桑尼亚),一队是亚瑟·艾特肯少将率领的印度远征军“B”队进攻坦噶,另一远征军“C”队则进攻乞力马扎罗山坡上的朗吉多。坦噶战役也是东非战场的第一场主要战役,英军最终败给数量远少于他们的德军(由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上校指挥,下辖殖民地志愿军以及阿斯卡里)。英军的败退让德国保护军能攫取现代化装备、医药补给、帐篷、毯子、食物及一些马克沁机枪,这使他们能在往后的大战期间继续抵抗协约国的进攻。
坦噶战役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非战场的一部分 | |||||||
“坦噶战役,1914年11月3日-5日”,马丁·弗罗斯特(Martin Frost,1875年–1927年)绘制 | |||||||
| |||||||
参战方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 汤姆·冯·普林斯 † | 亚瑟·艾特肯 | ||||||
兵力 | |||||||
250人(最初) 750人(增援部队) 总计: 1,000人 |
4,000人(最初) 5,000人(增援部队) 1艘阿斯特拉级巡洋舰 总计: 9,000人 | ||||||
伤亡与损失 | |||||||
16名德裔士兵战死[1] 55名阿斯卡利战死[1] 76名德裔士兵及阿斯卡利负伤[1] |
360人战死[2] 487人负伤[2] 148人失踪[3] |
坦噶距离英属东非(位于今日肯亚境内)边境仅仅只有80公里,是一座繁忙的港口,也是乌桑巴拉铁路海侧终点站,该铁路连结坦噶到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新莫希。英军最初计划派出战舰炮轰坦噶,但后来作废了这个计划。原先英德双方曾达成协议,确保了达累斯萨拉姆和坦噶的中立,但现在看来协议已变更,而且“恐怕只能公平地警告德军协议已经被终结了[a]”[4]。取而代之,英军决定攻占德属东非,首先将从两栖进攻坦噶开始[5]。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英军的进攻成了一场崩溃。
1914年11月2日,英国海军福克斯号防护巡洋舰抵达,舰长弗朗西斯·韦德·卡弗莱德上岸告知坦噶德军有一个小时可以投降,并降下他们的帝国国旗。离港前,卡弗莱德要求了解港口是否布雷;虽然实际上没有,但他还是假定布了雷[6]。 三小时后,德军旗帜依然在坦噶飘扬,因此福克斯号前去护航载运“B”队的14艘运输舰[7]。于是这给了德国保护军和坦噶当地居民布防的时间。德军指挥官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上校赶抵坦噶(他的副手是前德属东非公司队长汤姆·冯·普林斯),并借由铁路从新莫希带来部队以加强防线(德军最初只由一个连的阿斯卡利),最终让坦噶的守军来到6个连共约1,000人。
11月2日,卡弗莱德下令开始扫雷,并于次日持续进行。扫雷期间,“B”队指挥官艾特肯无阻地将部队和补给分成两部,一部在港区登陆,另一部则是在位于市区东方三英里的无雷海滩登陆[8]。11月3日晚间,除了第27山地炮兵连(27th Mountain Battery)和法利德果德工兵队(Faridkot Sappers)以外,所有的入侵部队都已上岸[9]。11月4日中午,艾特肯下令进军市区。隐蔽的守军很快地阻止了他们的推进,战斗随后也变成南部特遣队(southern contingent)在椰子油和棕榈油种植园中发生的冲突,以及港口军在街头的苦战中。克什米尔步枪队的廓尔喀人以及第二北兰开夏郡团的港口特遣队进展顺利:他们攻入市区、占领海关及“德意志皇帝酒店(Hotel Deutscher Kaiser)”,并升起联合杰克(英国国旗),但随后他们的推进就被遏止[10]。英属印度的各部中,训练不佳又装备不足的第27邦加罗尔旅被打散并逃离了战斗现场。第98步兵团被一群愤怒的蜜蜂袭击而崩溃,德军也同样遭受蜜蜂的袭击,这场战役也因此得名“蜜蜂之战(Battle of the Bees)”[11]。英国宣传机构将蜜蜂袭击一事变成了德军的残忍密谋,让人认为是后者弄乱了隐藏的绊线来搅动蜂箱[12]。第13拉杰普特团则未能成为主要参战部队,因为他们在看到第63帕莱雅姆科泰轻步兵团的撤退后,士气已经有所动摇了。
殖民地志愿军中的第七及第八步兵连(Schützenkompanien)透过铁路运送抵达,并加强受到敌军压迫的阿斯卡利防线。平时骑马的第八步兵连则将他们的马匹至于新莫希。到了11月4日下午晚些时刻,莱托-福尔贝克对他最后一只预备队:第13及第4阿斯卡利野战连(Feldkompanien,当日才搭乘火车抵达坦噶),下令对整条战线发起刺刀攻击,以迂回英军侧翼及后方,并发出“号角声和刺耳的部落战吼[b]”。如果帝国军步兵旅没有选择屈服,那他们至少会有三个营被歼灭。随着“B”队的撤退变为全面溃败[c],所有表面上的秩序都已不复存在[13]。
由于双方战力对比仍是八比一的巨大差距,因此谨慎的心情依然压倒了部分德军军官,加上军号手一系列的错误,导致军官的误解而下令阿斯卡利脱离战场与集结,并撤往坦噶西方数英里的营地。当莱托-福尔贝克听闻于此,立刻撤销了这个命令,并重新下达再次部署的指令,但部署最终到隔天早晨才完成。“在几乎整个晚上到11月5日日出前,坦噶对艾特肯来说简直是囊中之物,这真是整场战役中最讽刺的一件事情[d]。”[14]
在愤怒与沮丧下,艾特肯下了全面撤退的命令[15]。深夜里,英军在撤回运输船的过程中,几乎留下了所有装备。莱托-福尔贝克因此能用现代步枪重新武装三个阿斯卡利连,他现在更有60万发弹药可供运用。此外他还拥有超过16座机枪、有价值的野战电话以及足够的衣物,让德国保护军能够再持续作战一年[16]。11月5日早晨,“B”队情报官理查德·迈纳查根队长在白旗下进入坦噶,带来了医药补给以及一封艾特肯将军的信,信中对炮轰医院一事道歉。坦噶的街上布满了双方的伤亡士兵。德军医生及他们的非裔勤务兵孜孜不倦地工作,“并对他们患者所著的制服毫无顾忌[e]”[2]。
在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漫长的东非战役中,坦噶保卫战的胜利是他众多成就的第一个。但对于英军来说,这场战役无疑是一场灾难,并在英国官方战史(Official History of the War)中记载为“英国军事史上最著名的败仗之一[f]”[16]。英军计有360人战死及487人负伤[2];德国保护军则有16名德裔士兵及55名阿斯卡利战死,另有76名负伤[1]。
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最初估计英军战死800人,但后来他认为这个数字很有可能超过2,000人。德军随后释放了那些负伤或是承诺不再于大战中继续作战的英军军官[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