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
道教神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元始天尊是道教崇拜的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最早记载于东晋末年的灵宝经,及另一道教创世之神元始天王。相传元始天尊与道同体,为混沌之中盘古大帝的化身,是宇宙的最高神,在天地开辟之际,向诸神现身说法演说经文,再辗转下传凡人。在唐代初期,元始天尊成为道教公认的最高神,民间广泛制作其偶像,继后与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合称“三清”。道教神霄派典籍《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中说玉清元始天尊是至高神浮黎元始天尊与其后妃玉清神母元君所生九子中的长子[1]。

又称“玉清元始天尊”、“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2]、“玉清圣境洞真元始天尊”[3]、“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元始天尊”[4]、“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5]、“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妙无上帝”[6]、无上自然三宝虚皇大道元始天尊玉晨元皇大道君”[7]。
来源
元始天尊的原型则是东晋初期出现的神灵元始天王,两者都位于仙境玉京山之上[8]:634、644。“元始”表示宇宙中初始之气[9]:100。在灵宝经中,元始天王变成天始天尊之下传授道经的神灵。在唐代以后,一些道书又把元始天尊和元始天王合二为一[8]:635、637。有道经记载元始天尊名“乐静信”,是一个奉道者,因修行而成为天尊,此故事来自佛教《六度集经》中须大拿太子,即释迦文佛前世的故事[10]:75-76。
形象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在东晋后期的《灵宝经》中,元始天尊磅礴于天地之间,开天辟地[8]:632-633、635,在天地初开时传授道经,称为“开劫度人”。元始天尊是世界的最高神,宇宙万有之源,道的化身[8]:644、683,至高无上,与道同体[9]:95,也是道经的演说者,道教教主。最早记述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的经书,是《太上诸天灵书度命妙经》等灵宝经[8]:690、638,当中许多经卷都叙述元始天尊向太上大道君等神灵说教[10]:71,是道教和佛教等一切教法的始祖[8]:677。在《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中,元始天尊在天地初分之际,将同样先天地而生的“真文天书”,从道气混沌的状态,凝练成赤书文字,并通过五老上真,传授给太上大道君、高上玉帝和十方至真等神灵。奉行灵宝正法的信徒,可以在大劫交周之时,得到元始天尊的垂爱护佑,安然度过劫期[9]:100、107。
发展
在东晋以后,灵宝经创造的元始天尊逐步成为道教其他宗派共同信奉的最高神[8]:677。在6世纪中期,北方道教仍以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到7世纪的唐初,元始天尊取代太上老君成为道教主神[9]:98。在6世纪,信徒为了祭奠死者与祭祀祖先,开始制作元始天尊的石像,到唐代天尊造像更为普遍[10]:68-69。隋唐时各地道观供奉元始天尊像,伴以左玄真人和右玄真人。唐代佛教批判元始天尊的形象是模仿佛教而来的,并非自古已有[8]:677-679。元始天尊原名乐静信,因修行而成为天尊之说,更被佛教批评为自相矛盾,伪妄无知[10]:75。唐代,元始天尊与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合称“三清尊神”[9]:95。唐代末期,道士闾丘方远在《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把元始天尊编排在神谱的最高位置[11]:113。在宋代,道教逐渐推崇玉皇大帝,认为是太极界实际的领导者,而三清尊神成为道教象征,元始天尊的地位并未有变,反之六御变为四御,太乙救苦天尊的地位有所下降[9]:112,反之玉帝升为天尊级别,与元始天尊同居大罗天。后来三清尊神改名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沿用至今[12]:227。
影视作品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