ß,是德文字母之一,德语读作 eszett(也就是德语字母S和Z的连读,国际音标读作/ɛs'tsɛt/),又称为 scharfes S(清S)。这个字母在世界目前的语言和书写格式仅有德语字母采用。ß是在特殊的状况下从ss演变而来,在无法使用ß书写的场合,例如其他语言的电脑使用者不方便输入此字母时,可以“ss”代替。之前,ß在西方字母中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它只有小写体,而且没有相互对应的大写字母。2008年4月,Unicode正式收录了其大写字母。于2017年,德语正写法协会正式将大写字母ẞ纳入德文正写法,使长年的辩论结束[1]。
此条目的语调或风格或许不适合百科全书。 (2017年10月29日) |
起源
一般认为有两种字母连体的可能,产生了 ß:
- 字母 ſ 和 s 连体,是由长s(ſ)和正常的s结合。字母 ſ 和 s 连体,被用在Antiqua字型,曾用在法语和英语的印刷体上,十八世纪时随着ſ的禁用,此种结合方式也被废止
- 字母 ſ 和 z 连体。中世纪之后开始在德语粗体字型使用,高地德语辅音转变时,德语的[t]逐渐改变成[s]或是[ts],起初这两种都拼作 zz,但很快地分化成 ſz 和 tz 两种写法,而该 s 的发音与古德语s 的发音不相同,这个差异在中世纪也随着语言的演变消失,因此 ſz 以及 ss 便被混淆使用,几个世纪之后这两种拼写法在1901年的德语拼字改革合并为一。
过去德文通常使用德文尖角体(哥德体活字)字型,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前半叶,越来越多的文书以古籍字体(古罗马字体)的字型印刷,排字工人为此寻找对应于黑体字 ſz 的古籍字体字型,因为他们认为应该保存 ſz 和 ss 之间的差别,这个差别的保存 在1996年被视为是德语拼字改革义不容辞的工作。为此甚至研发出四种可用于古籍字体字型表示的ß:
输入
- 德语输入法下,美式键盘的-键即为德语键盘的ß。
- 使用英文(美国)国际键盘布局的话: 同时按AltGR和s。
- 采用微软视窗作业平台的电脑(笔记型电脑不适用)若使用美式键盘,要输入“ß”时可以先按住 Alt 键,随后输入“+00DF”、“0223”或是“223”,数字部分要用键盘右方的数字区输入,完成后放开 Alt 键。要输入“ẞ”时可以先按住 Alt 键,随后输入“+1E9E”或是“7838”,数字部分要用键盘右方的数字区输入,完成后放开 Alt 键。
- 使用微软视窗的电脑,若不能以上述方法输入时,可以打开Microsoft Word以插入符号的方式取得这个字母。
- 麦金塔电脑使用美式键盘时,要输入 ß 可采用 Option + s 的方式完成输入。
- 在UNIX和Linux的X Window桌面中,可以打开组合键(Compose Key)选项(Gnome系统中在“键盘首选项”的“布局选项”中);然后先按组合键再按ss完成输入。使用Alt + _ 的方式可在X下输入ß。也可以按住 Control+Shift 并输入“u00df”。在Wayland下,可先按Control+Shift+U 再输入“00df”最后按Enter达到同样的效果。
用法
今日的德文 ß 的拼字法,被用来表示清音的 s(国际音标的[s]),通常用在一个音节的开头(例如:街道 Stra-ße)或是一个单字它的系列单字(例如动词变化)中有 ß 则在一个长元音之后使用它表示[s]的音(例如:他流动 es fließt,的系列动词原型为 flie-ßen);不过当前后音节的[s]音分别属于两个音节时,则会采用 ss 的写法(例如:漂浮的过去分词ge-flos-sen),或是当一个字的其他系列单字使用两个s,则 ss 置于短元音之后(例如:它漂浮 es floss)。
1996年德语正字法改革之前,有一个额外的规则是 ss 只能于连接两个音节时使用,否则应该由 ß 取代,有时甚至使得这个改变发生在短元音之后,例如“floss(流动"fließen"的过去式)”曾被拼为“floß”;这一次的改革影响的还包括一些地理名词,例如“Rußland(俄罗斯)”和“Preßburg(普雷斯堡,今布拉迪斯拉发)”分别改成“Russland”与“Pressburg”。
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官方正式于1930年代废止字母 ß 的使用,目前学校、通信、报纸等皆已经不再使用此字母,不过瑞士的出版业者仍然继续使用,因为他们的出版品扩及远比这两个国家还要广大的德语市场。
若无 ß 可使用,基本上应该使用 ss 作为首要替代拼字法,这个 ss 可用连字符号连接,例如:“Stras-se”表示“Stra-ße”。如果整个单字是由大写字母组成,则使用 SS,例如“STRASSE”除非是一些正式或法律上的文件,为了避免模棱两可或混淆,大写体便可以使用ß。
旧式的拼字法中,曾有人倡导使用 SZ,以免 SS 会产生谬误结果,例如:“IN MASZEN”(限量,Maß表示度量)和“IN MASSEN”(大量,Masse表示大量、众多)。1957年东德杜登词典甚至不断提议,应该推行 ß 的大写体。2004年Anreas Stötzner基于大写体的 ß 是印刷体的问题,针对Unicode提出使用两个大写S并不适合用作编码,不过这个提案已经于当年被拒绝了。2007年这个提案被重新发布至德国标准化学会[2],提议把大写ß的Unicode名字改作“LATIN CAPITAL LETTER SHARP S”。该计划书被接纳,并以编码U+1E9E收录于Unicode 5.1[3]。
ß和β辨析
ß 不应该和外表极为相似的小写的希腊字母 β 混淆,这对于不认识德文的读者来说很重要,因为这两个西方字母实际上没有关系。事实上这两个字母,在电脑的输入法和一般印刷品上,存在着足以让两者不致混淆的差别,若真的无法呈现ß时,ss才是正确的替代符号
在多数情况下,ß和β的差异如下:
- β笔划开头低于一般书写对齐的底线,ß不向下突出。
- β在书写的笔划尾端和左侧的垂直线有相连,而ß是分开的。
- β使用希腊字体的笔划宽度,倾斜线的部分最细,ß采用拉丁字体的笔划宽度,水平线最细。
然而,历史上曾经一度流行这两种字母之间的替代,像是描述一个电脑软件程式的测试版本(β版)时,有些较为旧的作业平台(例如:Classic Mac OS)并不支援希腊字母;另外,IBM较原始的DOS编码CP437,将这两种字母异体合并,使其具有一样的代码值。
在德文书写必须注意的是,ß的笔划相当于β左边的起始笔划低于语句对齐的底线。
其它
- 依照字母顺序排列德语字汇时,ß 一般被视为是 ss,Ruß → Russe → rußen → Russland (俄罗斯);也有些人将ß分类为单一的s,但是并未大量采用。
字符编码
小写 ß 在通讯和电脑的编码应用上有以下5种:
- HTML的字元编码的“
ß
”。 - Unicode十进制是“
223
”。 - 十六进制的“
00DF
”。 - UTF-8的“
C3, 9F
”。 - ISO/IEC 8859的编码,存在于在第1、2、3、4、9、10、13、14、15、16套编码之中。
大写 ẞ 在通讯和电脑的编码应用上有以下3种:
参看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