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P40冲锋枪(Maschinenpistole 40),常被称为“施迈瑟冲锋枪”,是一种为方便大量生产而设计,与传统枪械制造观念不同的冲锋枪,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使用最广泛、性能最优良的冲锋枪。
MP40 Maschinenpistole 40 | |
---|---|
类型 | 冲锋枪 |
原产地 | 纳粹德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39—1945年(纳粹德国) |
参与战争/冲突 | 二战 苏芬战争 德苏战争 多次中东战争 越战 科索沃战争 2011年利比亚内战 2011年叙利亚内战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雨果‧施梅瑟
海因里希·沃尔默 (Heinrich Vollmer) |
研发日期 | 1938年 |
生产商 | 埃尔马兵工厂 (Erma Werke) |
生产日期 | 1940-1945年 |
制造数量 | 超过一百万把 |
衍生型 | MP36、MP38、 MP40、MP40/1、MP41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4千克(8.82磅) |
长度 | 收起枪托:630毫米 展开枪托:833毫米 |
枪管长度 | 251毫米 |
子弹 | 9×1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 |
枪机 | 提前击发底火式自由枪机及开膛待击 |
发射模式 | 全自动 |
射速 | 500发/分钟 |
枪口初速 | 约380米/秒 |
有效射程 | 约100米 |
供弹方式 | 32发弹匣、64发双弹匣 |
瞄具 | 机械瞄具 |
MP40改良自采用冲压金属机匣的试验型冲锋枪,MP36。MP36是由雨果‧施梅瑟所设计,在1938年埃尔马兵工厂(Erma Werke)为德军投产新型冲锋枪时,设计师海因里希·沃尔默在MP36上作出改良,并定型为MP38投产,以装备德国国防军,但由于MP38的简易保险不可靠,受到较大震动时容易走火,于是埃尔马兵工厂再针对MP38的保险机构进行改进,其后又加入新的设计,最终衍生出MP40。
在战争期间,德军要求制作精良的武器时能够尽可能简化生产工艺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进一步简化生产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埃尔马兵工厂于1940年再次对MP38进行改进,最终的改良版被命名为MP40,它的零件是用大量冲压、焊接工艺方式制成,取代了原先MP38所用的机器加工零件。MP40的零件由各工厂分工生产,并在总装厂统一装配,这样可有利于大批量生产,而且一些非军工企业也能分包生产零部件。在1940—1945年间,德国共生产了超过1百万把MP40。
MP40结构简单但设计精良,它发射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以32发容量的直型弹匣供弹,采用开膛待击及自由枪机原理运作。其机匣呈圆管状,取消了原本的传统木制组件,握把护片及护木均为塑料制品。简单的折叠式枪托使用钢管制成,并向前折叠到机匣下方,以便于携带。枪管底部的钩状座可由装甲车的射孔向外射击时固定车体上。MP40是受到德军作战部队欢迎的自动武器,在近身距离作战中可提供密集的火力,不但装备了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在步兵单位的装备量也随战争演进不断增加,亦是优先配发给一线作战部队的武器。
虽然MP40常被英美等国的盟军士兵称为“施迈瑟”(Schmeisser),但其实德国枪械设计师路易斯·施迈瑟并没有参与MP40的设计工作,反而他的儿子胡戈·施迈瑟(Hugo Schmeisser)参与了MP41的改良工作。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