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F-7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CF-7(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是一种乳腺癌细胞系[1],最初在1970年分离自一名69岁的白人女性乳腺癌患者弗朗西丝·马隆(Frances Mallon)。MCF-7是密歇根州癌症基金会-7(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现称卡马诺斯癌症研究所)的首字母缩写,指的是赫伯特·苏尔(Herbert Soule)及其同事在一间位于底特律的研究所建立此细胞系[2]。在建立MCF-7细胞之前,癌症研究人员不可能获得能够存活超过几个月的乳腺癌细胞系[3]。1970年,一位名为弗朗西丝·马隆的修女去世,而从她身上获得的细胞是当前许多有关乳腺癌的知识的来源[2][4]。除此之外,利用MEDLINE书目数据库进行调查后,发现三分之二的乳腺癌细胞系研究的摘要中都有MCF-7和另外两个乳腺癌细胞系T-47D、MDA-MB-231[5]。

特征
综合多份文献,MCF-7细胞具有以下特征[2][4][5][6][7][8]:它是一种源自胸腔积液的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细胞系,具有苯巴比妥能上皮表型(Luminal epithelial phenotype),并且表达孕酮受体及雌激素受体。具有过度表达的HER2/neu蛋白,同时又不具有ERBB2基因的扩增。当存在雌激素时,MCF-7细胞就会增殖。此外,MCF-7细胞在小鼠中具有致瘤性,但是仅当植入皮下脂肪或乳腺脂肪垫中时,才须要补充雌激素。如果是导管内植入,则在未补充雌激素的小鼠中具有致瘤性[9]。
该细胞系保留了已经历细胞分化的乳腺上皮组织的几个特征,包括通过细胞质雌激素受体加工雌二醇的能力,以及形成穹顶(domes)的能力。目前已知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并且在治疗期间使用抗雌激素,可以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的分泌。有研究指出ω-3脂肪酸和6种脂肪酸(例如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和增殖[10]。除此之外,有部分研究发现MCF-7细胞中具有PIK3CA螺旋突变,以及蛋白激酶B(AKT)激活率较低的现象[11]。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