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7N9(英语: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7N9,记作A(H7N9)或H7N9)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注 1],因病毒在禽鸟类的死亡率低,经基因交换后转移到人类上感染后成为病发期短、重症率与死亡率均相对于SARS略高[1]而引发社会注意。
H7N9原本属于低致病性感冒病毒,仅在禽间发现。2006年美国卫生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开了1988年发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火鸡身上第一个病毒记录。2013年3月下旬,人类感染甲型流感H7N9病毒与病例在上海开始[2]陆续在中国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城市被发现[3],这是该病毒全球首次感染人类,中国农业部兽医师于康震表示:家禽、鸽子中分离到的H7N9与患者分离出之病毒高度同源,该病毒经基因交换后仍能感染鸡、鸽子等禽鸟,对家禽呈低致病力,感染后没有显著症状或大规模患病与死亡,尚未发现猪感染该病毒(该病毒在活禽市场检出率最高,在养禽场尚未检出)[4],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流感病毒研究中心主任田代正人表示,H7N9病毒相对于其他禽流感病毒(如H5N1)较难追查,病毒在禽鸟间传播而不能被饲养者以至卫生部门及时发觉[5]”
2013年4月,中国国家卫计委与世卫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均认为确诊病例间未发现流行病学联系,目前疫情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6][7],但至今病毒来源不明、传播途径不清,不排除通过候鸟迁徙带入中国的可能[4];中国国家卫计委在4月17日之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表示,不排除该病毒存在有限“人传人”的能力[8]。5月22日中新社报导,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教师熊成龙、张志杰在最新一期的国际传染病领域著名期刊《临床传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研究成果显示,H7N9病毒起源于华东地区之家禽或野鸟,而非学界之前所认为的“来自于中韩禽类混血”[9]。
及至2018年,东京大学教授河冈义裕等人组成的团队以一只健康雪貂与一只感染H7N9型禽流感的雪貂进行的研究表明病毒可经飞沫扩散,是首度确认禽流感病毒可透过飞沫传播给其他动物,而在该受感染雪貂80厘米外亦发现含病毒的飞沫。此前,科学家一直相信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染病禽鸟、其粪便或受污染环境如家禽市场从而感染禽流感,病毒也不会出现于染病禽鸟的飞沫内,研究发表后科学家警告病毒有潜在人传人能力,或会造成全球流感大流行。[10][11][12]
H7N9禽流感病发3-5天内的症状为发烧、咳嗽、少痰,与普通感冒类似;及后发展成肺炎,如果发烧5天依然不退,在7-9天后会在24-48小时内突发呼吸困难至衰竭,伴有心脏、肝脏、肾脏的衰竭[13];从现有死亡案例中看出,由发病、重症至死亡过程约7至11天[14],过程最短可至5天。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感染H7N9病毒并非全部为重症[15]。
而在中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提到,此病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16]
此前研究显示,H7N9病毒会在禽类中传播,但不会使禽类出现症状,而H5N1则会导致感染的禽类死亡,因此追踪H7N9在禽类中的传播要更加困难。世界卫生组织认为,H7N9病毒“不太可能”导致大流行[17],而目前,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并无出现因此而被患者感染的情况[18]。但是国家卫计委有关专家表示,不排除H7N9病毒存在有限“人传人”的能力。[19]
香港大学的实验发现,病毒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有效传播,亦能有限度透过空气飞沫传播。同时发现猪也会感染H7N9,但没有传染性[20]。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认为,现阶段高危人群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科学家曾光在4月16日受访时提到,现在有近四成患者没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感染的仍然不清楚;年龄层方面,从确诊病例来看,50岁以上的病例占78%,60岁以上病例占71%,中老年人群是易感群体[21]。
截至2016年12月22日,中国大陆共确诊病例434例(该数字不完全,下同),其中81位死亡[22],众多病例中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包括医护人员)暂未发现异常状况(包括上海市回顾3月下旬的5例病例)。
通报省市 | 通报病例 | 死亡人数 | 康复出院人数 |
---|---|---|---|
上海市 | 45 | 15 | 15 |
江苏省 | 52 (南京11、宿迁1、苏州3、无锡4、镇江1、徐州2、 扬州1、常熟1、盐城1、昆山2、溧阳1、淮安1) |
8 | 3 |
浙江省 | 140(杭州31、湖州11、温州1、嘉兴3、绍兴1、台州6、金华1、宁波2) | 8 | 27 |
安徽省 | 17(滁州1、亳州1、天长2、泾县1) | 4 | 1 |
北京市 | 6(顺义1、怀柔1、海淀1 ) | 1 | 1 |
河南省 | 4(开封1、周口1、郑州2) | 0 | 3 |
山东省 | 3(枣庄2、泰安1) | 0 | 1 |
江西省 | 9(南昌7、铜鼓1、九江1) | 1 | 1 |
福建省 | 23(龙岩1、福清2、福州2) | 3 | 7 |
湖南省 | 22(邵阳3、岳阳2、永州2、武冈1、娄底2、涟源2、郴州1) | 4 | 1 |
广东省 | 104 (广州22、惠州4、东莞3、佛山15、阳江4、深圳26、肇庆10、中山2、江门4、梅州3、珠海1、潮州1、汕头2、河源1) | 31 | 58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 | 0 | 0 |
河北省 | 1 | 0 | 0 |
贵州省 | 1 | 0 | 0 |
吉林省 | 1 (长春1) | 0 | 0 |
天津市 | 2 | 0 | 0 |
累计 | 434 | 85 | 102 |
发现病例 | 死亡人数 | 康复出院人数 | 性质 |
---|---|---|---|
11 | 3 | 2 | 外地传入 |
发现病例 | 死亡人数 | 康复出院人数 | 性质 |
---|---|---|---|
1 | 0 | 0 |
发现病例 | 死亡人数 | 康复出院人数 | 性质 |
---|---|---|---|
1 | 0 | 0 | 外地传入 |
台大医院小儿感染科主任黄立民表示,即便H7N9病毒对“克流感”有抗药性,还有“瑞乐沙”可用,目前效果100%有效;另外目前H7N9病人临床少有流鼻水症状,显示病毒还未十分适应上呼吸道,也是一项好消息。
专长兽医病毒学与免疫学的台大兽医专业学院名誉教授赖秀穗表示,从H7N9病毒是由3个禽类病毒重组而来,以及病毒已扩散到华东7省数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来看,感染源头应该是养鸡场,这个地区有近200亿的鸡只,才能制造出大量病毒来感染人,鸡粪内含有高量病毒,鸡粪半干后成为粉末,可随风飘扬到很远的地方,鸡粪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可保护病毒的活力,如在20℃的环境里,至少可存活6天,即使在30℃的高温环境,也可保有感染力约1小时. 赖秀穗指出,当感染者排出大量病毒时,会造成人传人。他提醒,除了不要吃到病死禽类外,切记一定要把禽肉煮到全熟,鸡蛋千万不能生吃,也要避免去活禽市场或是和鸽子鸟类接触。
观鸟会总经理罗伟仁表示,红耳鹎为本港常见雀类,多以群体在公园及树林生活,食果实及昆虫。今次十多只红耳鹎在同一地点、时间死亡,情况罕见。但红耳鹎是留鸟,全年留在香港,且它是非肉食性鸟类,不会进食受感染的鸟尸,故感染禽流感死亡的机会较微,不排除是近日天气冻,难以觅食下饿死或冻死。[220][221][222]
过去国际上曾经发生过人感染H7N2、H7N3和H7N7流感的病例,首例为1959年于美国发生(H7N7);在2003年2月至6月期间荷兰出现首例H7感染致死病例(荷兰政府确认四省共241个农场受H7N7病毒感染,共89个人感染H7N7亚型病例,1位57岁兽医曾在当地受感染农场工作,但无服药,于该年4月17日因严重肺炎逝世[223]),过去H7禽流感大多数是在禽类之间传播,没有在人类之间传染,一些症状也是比较弱[224]。
最早H7N9病毒记录在1988年来自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为感染动物火鸡。科学杂志2006年某刊作为索引文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病毒基因序列也列文中。 (A/turkey/Minnesota/1/1988(H7N9))
港大教授袁国勇经过分析中国公布H7N9的基因图谱后表示,这次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经过基因交换的病毒,在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而病毒基因有八节(HA与NA来自H7N9禽流感病毒,6个内部片段﹝分别为PB2、PB1、PA、NP、MP、NS﹞来源于H9N2禽流感病毒[225]),其中H7的部分是来自浙江的野鸟,N9的部分是来自韩国的野鸟,其余的六节相信是来自长江以北,英国《自然》杂志亦刊文报道,H7N9源于三种病毒株在同一感染宿主中的交换与重组;但病毒出现基因经过基因交换,令病毒开始适应人类或体温与人类相近的动物而繁殖;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裴伟士教授指出,新病毒不像以往出现过的可引致禽畜大规模发病致死标记,无法以扑杀禽畜而消灭源头[226],另外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227]
除了中国网民外,还有日本《朝日新闻》[228]与《产经新闻》[229]曾刊文提出这个疑问:怀疑此次H7N9扩散或与几乎同期开始的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有关,或把之前的饲养生猪大量死亡原因与变异后的H7N9病毒联系起来。
而在上海,上海市动物疾控中心于4月1日对近期打捞上来的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抽验的34份留存样品,进行了禽流感通用引物检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230]及后经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得出:H7N9病毒暂未发现在猪群中进化的痕迹,即猪在病毒基因重配中未发挥中间宿主的作用[231],加上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在3月31日公布是次人类感染H7N9的基因图谱上均显示,其中没有发现猪只基因。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流感病毒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认为病毒具有易附着到人类等哺乳动物细胞上的特征[232]。
据统计,在是次人感染出现前,全球共检出25株H7N9亚型流感病毒,均来自野鸟,且从未在家禽中发现;这些病毒能通过候鸟迁徙向全世界传播,目前在北美和欧亚大陆均有发现(包括韩国、蒙古)[233],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表示,经病毒片段的重配研究,是次H7N9的8个基因片段中,H7片段源于浙江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沿此载体(鸭群)往上追溯,与韩国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N9片段与韩国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其余6个基因片段(PB2、PB1、PA、NP、M、NS)源于H9N2。据病毒基因组比对和亲缘分析显示,H9N2禽流感病毒来源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鸡群[231];而北京林业大学候鸟专家郭玉民则表示,在中国野生动物监测网中未发现候鸟或其他野生动物携带H7N9病毒[234],但台湾农委会防检局副局长黄国青4月1日表示在2009─2011年间曾于台南市四草与宜兰县礁溪乡,在候鸟排遗里检出H7N9低病原性病毒,但在采样点半径三公里范围内养禽场采集样本,并未检出禽流感病毒[235]。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表示:基因重配的发生地很有可能在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过程可能经由韩国野鸟在自然迁徙过程中,和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鸭群、鸡群自身带有的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重配产生;研究员估计自然界的流传过程路径是:携带H亚型(包括H7N3和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韩国野鸟迁徙至长江三角洲地区,接触浙江鸭群,病毒在此产生重配并使鸭群携带H7亚型病毒,鸭群很可能成为中间宿主,与浙江、上海等地携带H9N2禽流感病毒的鸡群接触,经基因重配最终成为全新的高致病性的H7N9禽流感病毒[231],而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在4月10日发表报告称不同意此结论,报告指出,该病毒的H7片断与浙江鸭群中分离出的病毒十分相近,该片断在中国、蒙古、日本等亚洲地区野生鸟类体内较为多见,H7N9病毒可能源于中国华东[236]。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报告认为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可能源自活禽市场而不是家禽饲养场,原因或许是活禽市场高密度的混杂了不同来源的禽类,为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之间的基因重组提供了理想的环境[237]。
在中国大陆,具以下症状的流感患者才会被抽样作H7N9快筛基因检测[238]:
中国目前还没有使用药物治疗H7N9的经验,临床上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来进行治疗[239];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流感病毒研究中心在4月10日从中国官方途径取得H7N9病毒株后,确认奥司他韦、乐感清(主要成分为扎那米韦)、Inavir及Rapiacta(学名为帕拉米韦)这四种药物能抑制H7N9病毒繁殖[240]。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表示: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而中国卫计委正组织疫苗研究,疫苗研发期通常需6个月到8个月,但对这种新发现的禽流感病毒,研发疫苗可能需要更长时间[241],中国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4月10日表示已启动应急防控研究项目,预计在两个月内完成核酸诊断试剂的临床验证,预防疫苗在7个月内完成研制[242]。
中国科学家10月26日在杭州宣布,成功研发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243]
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领衔,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