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台湾
2021年台灣社會大事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历史 | 台湾历史年表 | |
世纪: | 20世纪台湾 | 21世纪台湾 | 22世纪台湾 |
年代: | 1990年代台湾 | 2000年代台湾 | 2010年代台湾 | 2020年代台湾 | 2030年代台湾 | 2040年代台湾 | 2050年代台湾 |
年份: | 2016年台湾 | 2017年台湾 | 2018年台湾 | 2019年台湾 | 2020年台湾 | 2021年台湾 | 2022年台湾 | 2023年台湾 | 2024年台湾 | 2025年台湾 | 2026年台湾 |
纪年: | 辛丑年(牛年)、中华民国110年 |
2021年台湾 | |
---|---|
台湾历史 | 台湾历史年表 | |
世纪: | 20世纪台湾 | 21世纪台湾 | 22世纪台湾 |
年代: | 1990年代台湾 | 2000年代台湾 | 2010年代台湾 | 2020年代台湾 | 2030年代台湾 | 2040年代台湾 | 2050年代台湾 |
年份: | 2016年台湾 | 2017年台湾 | 2018年台湾 | 2019年台湾 | 2020年台湾 | 2021年台湾 | 2022年台湾 | 2023年台湾 | 2024年台湾 | 2025年台湾 | 2026年台湾 |
纪年: | 辛丑年(牛年)、中华民国110年 |
旗帜 | |
![]() 中华民国国旗 | |
台湾战后时期(1945年起) | |
政治 | |
国家领导人 | |
科技 | |
天文 – 科技 – 铁路 | |
文化娱乐 | |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游戏 – 电视节目(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 |
体育 | |
体育 – 足球 – 篮球 – 棒球 – 台球 | |
区域 | |
中国大陆 – 上海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日本 – 北朝鲜 – 韩国 – 马来西亚 – 新加坡 – 欧洲 – 美国 | |
分类 | |
分类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维基新闻 |
政府
大事记
2021年台湾: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跨年至1月12日半个月内先后3波寒流袭台。[1]
- 1月1日:
- 为避免变种新冠病毒造成台湾防疫破口,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即日起禁止无中华民国居留证外籍人士入境与在台转机,但国人的外籍配偶、未成年子女、专案许可者,以及商务履约、跨国企业履新者除外。[2]
- 由于首例英国变种病毒株境外移入病例影响,2021年元旦升旗典礼不开放民众进场,原定总统府开放参观活动也相对应取消。[3]
- 卫生福利部部长陈时中宣布,全民健康保险费率即日起调涨至投保薪资5.17%,补充保费费率连动调涨至2.11%。[4]
- 开放含莱克多巴胺的猪肉及内脏进口台湾的行政命令正式施行。现行动物用药残留标准,仅明定牛肉的莱克多巴胺残留容许量为0.01ppm。立法院准予备查的动物用药残留标准修正案,除了现行的牛肉莱剂残值,也新增猪的莱剂残留容许量,包含肌肉及脂(含皮)为0.01ppm、肝脏为0.04ppm、肾脏为0.04ppm、其他可供食用部位则为0.01ppm[5]。
- 1月5日:新台币汇率盘中一度升至27.992圆,创1997年7月30日以来新高;加权股价指数收盘亦来到15,000.03点,续创历史新高。[6][7]
- 1月6日:超过50名民主派初选参与者遭到香港警方拘捕,总统蔡英文与副总统赖清德在脸书发文,吁国际民主阵营及全体国人应团结力挺香港的民主自由。[8]
- 1月7日: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宣布,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凯莉·克拉夫特将于13日至15日访问台湾。[9][10]
- 1月10日:美国国务院宣布解除对台湾所有交往限制,美国联邦行政部门与中华民国政府官方互动不再受禁令制约。[11]
- 1月11日:新版中华民国护照放大TAIWAN字样以利辨识,即日起开放申请。[12]
- 1月1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表示,桃园某医院爆2例(案838、案839)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首度有医师感染。[13][14]随后爆发卫生福利部桃园医院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群聚感染事件。
- 1月13日: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20日将就任总统,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欧塔加斯(Morgan Ortagus)12日声明表示,鉴于接下来8天内要完成平稳有序的交接,取消本周所有出访计划。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预定在台湾时间13日访问台湾,也被取消。[15]
- 1月16日:2021年桃园市第七选举区市议员王浩宇罢免案投开票,王浩宇成为台湾史上第一位被罢免的直辖市议员。
- 1月22日;司法院会通过《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46条修正草案,修法保障同性跨国婚姻,中港澳同性婚姻则不在此次范围。[16]
- 2月1日:
- 2月3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考量国际疫情持续严峻,为确保开学前校园环境卫生安全、完备防疫作业与环境清洁消毒,高中职以下各级学校延后到2021年2月22日开学,7月2日为最后上课日及休业式;大专校院、乐龄及社大等机构2月22日以后开学。2月18日至21日延后开学期间,照顾12岁以下学童或国高中、五专前3年持有身心障碍证明的子女,家长1人可请防疫照顾假。大型考试时间,四技二专暨二技统一入学测验(5月1日至2日)及国中教育会考(5月15日至16日),考试日程不变、考试范围配合调整,另行公告。大学指考原订7月1日至3日,延后到7月3日至5日办理,考试范围不变[21][22]。
- 先前于12月4日因连续豪雨而山崩阻断的台湾铁路管理局宜兰线瑞芳-猴硐间(K12+233)路段,于今日清晨抢通恢复双向通车[23][24]。
- 2月6日:2021年高雄市第九选举区市议员黄捷罢免案投开票。有效同意票数未达凤山区选举人总数四分之一以上(7万2,892票),且不同意票数大于同意票数,因此罢免失败。黄捷得续任高雄市议员,且不可再于剩余任期内对其罢免。
- 2月13日,网球选手谢淑薇在澳洲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16强赛直落二击败捷克选手马尔凯塔·万卓索娃,成为台湾首位打进大满贯8强的女子单打选手[25]。
- 4月2日,2021年太鲁阁号列车出轨事故,49人死亡、245人受伤。[28][29][30]
- 4月9日,大甲妈祖绕境晚上11:05起驾,展开九天八夜的绕境进香,主题“承诺”。
- 4月11日,白沙屯妈祖进香晚上11:40出发,回程以急行军方式。
- 4月14日,旱象严重,导致水库蓄水率持续下探,在日月潭大竹湖进水口,更变成一片青青大草原,本来沉到水中的方舟重见天日,枯木勾著渔网就像装置艺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取景。另外大台中限水,实施供五停二,台中有百货公司或饭店用水需求大,直接向水公司买水,外聘水车到不缺水的南投取水,也让南投自来水公司外,总能看见,水车大排长龙,等著取水。[31]
- 4月15日,蔡英文总统在台北接见到访的美国跨党派代表团,这是拜登出任美国总统后首次访台的美国高层代表团。此次代表团访台是应拜登总统请求进行,亦是拜登对台湾及其民主承诺的信号。[32]蔡英文向美方代表团表示中国频繁派遣军舰在台湾周边海空域进行军事活动,威胁区域的和平稳定。[33][34]
- 4月25日:台中捷运绿线正式通车。[35]
- 4月27日:长期干旱,有台湾母亲河之称的浊水溪也出现罕见的“断流”,地点位于云林彰化交界,就在浊水溪下游的自强大桥下方,河床干涸龟裂,长出一片大草原,原本在溪里的鱼虾,因为没水一堆翻肚、被太阳晒干,死了一大堆,裸露河床成了鱼虾坟场。[36]
- 5月1日:一名自称向往台湾民主自由的大陆男子在台中港被发现非法入境,他自称从大陆福建驾驶橡皮艇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中港。[37]
- 5月4日,美国商务部向台湾积体电路制造等台湾公司施压,要求他们短期内满足美国汽车制作商的芯片需求[38]。
- 5月11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11)日表示,因应国内出现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致社区感染风险增加,为防范发生持续社区传播,自即日起至6月8日共4周,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级-“出现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并对于个人及外出、集会活动、营业场域、大众运输实施相关限制措施如下:
- 避免出入人多拥挤的场所,高感染传播风险场域,民众须依规定全程佩戴口罩,未遵守规定且劝导不听者将严格开罚。
- 所有集会活动需落实确保民众维持社交距离或全程佩戴口罩/使用隔板,并落实“实联制”、体温量测、消毒、人流管制、总量管制、动线规划等措施,否则应暂缓办理。
- 原则上停办室外 500 人以上,室内 100 人以上之集会活动,但上述集会活动若能采固定座位且为梅花座、实联制、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饮食,得提报防疫计划报请地方主管机关核准后实施。
- 营业场所及公共场域应确保民众维持社交距离或全程佩戴口罩/使用隔板,并建立实联制,执行体温量测、手部消毒、环境清消、人流管制、总量管制、动线规划等防疫措施;无法落实前述措施之场所应暂停营业。必要时,将强制关闭休闲娱乐相关之营业场所及公共场域。
- 餐饮业应落实“用餐实联制”、环境定期清洁/消毒,从业人员佩戴口罩、勤洗手,并协助顾客量测体温、手部消毒、公筷母匙等个人防护措施;非特定对象并桌共餐时,需维持适当区隔/使用隔板;无法落实前述措施之业者,建议民众外带用餐。
- 双铁(台铁、高铁)、客运等大众运输禁止饮食;5月15日起,双铁城际列车禁站票。
指挥中心提醒,以上措施将由各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及地方政府加强督导与稽查,请民众务必配合,共同严守社区防线。[39] 民间企业也因应防疫政策启动“在家上班”机制。[40]
- 5月12日,受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升温,台湾股市指数大跌,盘中一度重挫1417点,跌幅达8.55%,分别创史上盘中最大跌点及最大跌幅之纪录,终场指数下跌680.76点,收在1万5902.37点,跌幅4.11%,为史上收盘第2大跌点。[41][42]同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公布本土暴增16例确诊,创单日新增病例数历史新高。其中三人感染源不明。[43][44]
- 5月13日,14时37分,高雄市路竹区路北超高压变电所总线故障,导致兴达发电厂四部机组跳脱故障,全台C、D组分区轮流限电,至晚间8时恢复供电。[45][46]
- 5月15日:
- 5月19日,本土病例新增267例,因应连五天本土病例破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全国的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级。
- 5月20日,蔡英文总统宣布特赦猎人王光禄,此为蔡英文任内第一次行使特赦权。
- 5月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全国的疫情警戒第三级延长至6月14日。
- 7月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全国的疫情警戒第三级延长至7月26日。
- 7月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7月27日至8月9日全国的疫情警戒从第三级降为第二级。
- 9月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宣布,9月7日至9月20日全国疫情警戒仍维持二级[53]。
- 9月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宣布,9月21日至10月4日全国疫情警戒仍维持二级[54]。
- 10月1日,位于花莲县花莲市国联五路、拆除中之漫波假期饭店,于本日15时46分许倒塌,无人受伤。[55][56][57]
- 10月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宣布,10月5日至10月18日全国疫情警戒仍维持二级,但宗教、餐饮业防疫规范放宽[58]。
- 10月14日,高雄市盐埕区之城中城大楼于凌晨二时许发生火警,造成46人死亡、43人受伤,为台湾自1995年卫尔康餐厅大火后死亡人数最多的火灾。[59][60][61]
- 10月16日,新北市双溪区虎豹潭发生民众落水意外,造成6人死亡。
- 10月17日
- 10月23日,第10届立法委员陈柏惟罢免案,最终结果以77,899张同意票罢免陈柏惟成功[66]。
- 10月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宣布,11月2日至11月15日全国疫情警戒仍维持二级,外出全程佩戴口罩,除例外情形,得免戴口罩:一、于室内外从事运动、唱歌时;二、于室内外拍摄个人或团体照时;三、农林渔牧工作者于空旷处(如田间、鱼塭、山林)工作;四、于山林(含森林游乐区)、海滨活动;五、于温/冷泉、烤箱、水疗设施、三温暖、蒸气室、水域活动等易使口罩潮湿之场合。将取消集会活动人数上限、营业场所及公共场域人流控管和总量管制、艺文展演、体育活动、国家公园、国家风景区、观光游乐业等之室外人数降载等规定。台铁高铁车厢、公路客运、游览车、国内航班/船舶、电影院、KTV、MTV、网咖等场所,亦将开放民众可暂时脱口罩饮食[67][68]。
- 11月1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宣布,11月16日至11月29日全国疫情警戒仍维持二级,但合法之休闲娱乐场所或有陪侍服务的八大行业,如符合防疫措施者得开放营业[69]。
- 11月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宣布,11月30日至12月13日全国疫情警戒仍维持二级,并宣布岁末/跨年大型活动防疫准备注意事项[70]。
- 12月1日:中信兄弟于2021年中华职棒总冠军赛以4胜0败直落四击败统一狮,获得中国信托金融控股集团接手兄弟象后首次总冠军,亦破除七年六亚的魔咒。
- 12月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宣布,12月14日至12月27日全国疫情警戒仍维持二级,并维持现有相关措施及规定[71]。
- 12月18日:2021年中华民国全国性公民投票进行投票,投票结果为4个均不通过[72];2021年新竹市废污水回收公民投票进行投票,投票结果为通过[73]。
- 12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宣布,12月28日至2022年1月10日全国疫情警戒仍维持二级,并维持现有相关措施及规定。但另外放宽儿童、长者等特殊需求者陪病可多1人[74]。
灾难与交通意外
此段落辑录了上述全年大事而成。
节日与主题
![]() |
逝世
![]() |
- 1月1日:
- 1月9日:蓉子,98岁,中华民国籍诗人、作家。[78]
- 1月10日:林孝平,62岁,台湾企业家,股票上柜硅智财公司円星科技(M31)董事长。[79]
- 1月11日:郑百胜,61岁,台湾棒球运动员,曾效力统一狮队,因口腔癌病逝。[80]
- 1月12日:凃忠男,62岁,台湾棒球运动员,曾效力中华职棒三商虎队,逝世。[81]
- 1月15日:陈李慎,94岁,中华民国前总统陈水扁的母亲。[82]
- 1月17日:吕传胜,84岁,台湾律师、中华民国前副总统吕秀莲兄长。[83]
- 1月21日:蔡义勇,65岁,台湾政治人物,国民党籍,曾连任4届的台东县前县议员,车祸。[84]
- 1月22日:蔡伯府,48岁,寒舍集团创办人蔡辰洋长子。[85]
- 1月24日:朱峰靖,60岁,台湾命理师。[86][87]
- 1月25日:白银,90岁,台湾电台广播人,曾主持“白银阿姨说故事”、“快乐儿童”等节目。[88]
- 1月27日:黄芳彦,74岁,台湾医师,曾任新光医院副院长、陈水扁总统医疗小组召集人。(遗体发现日期)[89]
- 1月31日:王吉宣,80岁,台湾演奏家。[90]
- 2月1日:刘启光,63岁,台湾世界先进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公司代理发言人,主动脉瘤破裂。[91]
- 2月3日:王秋兰(爱静),66岁,台湾排湾族创作女歌手阿爆(阿仍仍)的母亲,睡梦中辞世。[92]
- 2月7日:
- 2月8日:魏振恩,58岁,圣约翰科技大学应用英语系教授,车祸。[95]
- 2月10日:王飞,83岁,中华民国外交官,曾任外交部政务次长。[96]
- 2月11日:戴子郎,64岁,台湾赌神,心肌梗塞。[97]
- 2月15日:陆耀祖,67岁,台湾企业人物,信实保全董事长。[98]
- 2月16日:吴培华,年龄不详,台湾女性考古学家。[99]
- 2月20日:黄崑滨,92岁,台湾农民,曾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因病逝世。[100]
- 5月1日: 管运龙,92岁,笔名管管,台湾现代诗人,曾任创世纪诗杂志社社长。[127]
- 5月5日:陈娇玲,70岁,台湾人,资深媒体人黄𬀩瀚的母亲。[128]
- 5月6日:傅建中,83岁,台湾记者,长年担任驻美特派员。[129]
- 5月19日:黄天麟,93岁,台湾金融界人物,曾任第一银行董事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病逝。[130]
- 5月20日:陈政宽,80岁,台湾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131]
- 5月21日:
- 5月25日:庄人川,73岁,台美知名科技创投家,智融美洲公司(iD Ventures America)董事长兼总裁。[134]
- 5月26日:杨思标,100岁,台湾胸腔内科医师、日本东京新潟大学医学博士、曾任台大医院院长、台湾大学医学院院长、慈济护专(今慈济科技大学)首任校长,辞世。[135]
- 6月1日:黄英吉,86岁,花莲县私立四维高级中学董事长。[136]
- 6月4日:
- 6月6日:易小文,65岁,台湾资深记者,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轻生。[139]
- 6月7日:谢政安,52岁,台湾嘉义市警察局少年队小队长,火烧车。[140]
- 6月9日:林芳怡,56岁,台湾作家、建筑媒体工作者,曾任教于东海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相关文化活动,确诊COVID-19。[141][142]
- 6月11日:
- 6月14日:王秋华,96岁,台湾女性建筑师,被誉为“台湾图书馆建筑之母”,因心脏衰竭逝世。[145]
- 6月15日:张立杰,77岁,台湾政治人物,前台中市议员。[146]
- 6月16日:
- 6月18日:
- 6月19日:吴岱颖,45岁,台湾诗人、建国中学国文教师,曾获“第四届林荣三文学奖.新诗奖首奖”。[150]
- 6月21日:梅逊,96岁,本名杨品纯,台湾盲人作家,代表作《串场河传》。[151]
- 6月20日:高凤仙,65岁,中华民国监察院第四、五届监察委员,曾任法官。。[152]
- 6月22日:林富士,60岁,台湾历史学家,笔名林翎,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153]
- 6月30日:陈志帆,33岁,台湾消防员,任职于彰化市东区消防分队,彰化乔友百货大火殉职。[154]
- 7月5日:高振鹏,91岁,台湾演员,曾荣获第53届金钟奖特别贡献奖。[155]
- 7月6日:骆荣顺,78岁,台湾远洋渔船维修专家。[156]
- 7月8日:王太佑,95岁,中华民国空军退役上校,黑猫中队中队长。[157]
- 7月19日:吴政哲,36岁,台湾社会工作者、儿少权利倡议者。[158]
- 7月20日:沈士杰,52岁,力旺电子总经理。[159]
- 7月23日:赵经华,76岁,台湾要犯,四海帮第四任扛把子、绰号“赵霸子”。[160]
- 7月25日:唐慧琳,49岁,台湾新北市议员,胰脏癌。[161]
- 7月29日:洪麟,78岁,台湾男演员,演出电视剧《台湾奇案》、《戏说台湾》和电影《燃烧吧!欧吉桑》。[162]
- 7月31日:吴世民,45岁,台湾刺青师,脑部中风。[163]
- 8月1日:余英时,91岁,华裔历史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10届院士、美国哲学会院士。[164]
- 8月3日:徐道宁,98岁,台湾数学教育家,国立清华大学首位女教授。[165]
- 8月5日:王伯仁,71岁,台湾独立运动人士,《台湾日报》及《中国时报》退休记者,《民报》专栏作家,自家意外坠落[166]。
- 8月7日:朱时宜,78岁,台湾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第26届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员。[167]
- 8月9日:吴忠良,48岁,台湾表演艺术家,身声剧场团长,车祸。[168]
- 8月10日:曾兴魁,75岁,台湾作曲家,致力于电子音乐的推行。[169]
- 8月19日:
- 8月22日:汪广平,100岁,中华民国教育家。明道大学创办人,曾任台中市立居仁国民中学、台中市私立明道高级中学校长。[172][173]
- 8月24日:陆之骏,56岁,台湾网络专栏作家,曾任《台湾公论报》社长、台湾精致农业发展协会副首席执行官、《自立晚报》总主笔等职。[174]
- 8月30日:
- 10月1日:张昇平,76岁,台湾妇产科医生,1985年4月接生台湾首名试管婴儿,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185]
- 10月5日:林明穱,103岁,台湾企业家,东元电机创始股东之一偕林波士的胞妹,有“东元阿嬷”之称。[186]
- 10月8日:张永祥,92岁,台湾电影编剧,曾获颁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在洛杉矶病逝。[187]
- 10月14日:王一飞,89岁,台湾警察,曾任内政部消防署首任署长、台湾省政府警政厅唯一的厅长,有“王一刀”、“王三刀”、“王五分”等绰号。[188]
- 10月16日:杨四海,86岁,台湾政治人物,前国策顾问、民进党创党元老,因心肌梗塞骤逝。[189]
- 10月18日:陈柔缙,57岁,台湾作家,因交通事故身亡。[190]
- 10月19日:李志俊,64岁,台湾棒球运动员,1984年洛杉矶奥运国手,因胆囊癌病逝。[191]
- 10月22日:朱高正,67岁,台湾政治人物,曾任立法委员,被称为“民主战舰”,因大肠癌病逝。[192]
- 10月29日:林俊梧,68岁,台湾政治人物,南投市第五届市长和前南投县府社会处长,病逝。[193]
- 10月30日:
- 10月31日:
- 12月6日:杜达雄,66岁,台湾唱片封套设计师、人体摄影师。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208]。
- 12月9日:洪流,87岁,台湾男演员,曾出演《星星知我心》、《翻滚吧!阿信》等影视作品。[209]
- 12月11日:
- 12月13日:黄健华,67岁,台湾工程师、企业家,热升华印像机大厂诚研科技董事长。[212]
- 12月17日:陈松勇,80岁,台湾资深演员、1989年获得第26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病逝。[213]
- 12月18日:何华仁,63岁,台湾鸟类版画画家。[214]
- 12月20日:朱宗泰,61岁,云林县警察局长,中央警察大学正科49期刑事系毕业,食道癌。[215]
- 12月29日:余国芳,78岁,台湾翻译家,曾任皇冠出版社主编。[216]
- 12月31日:蔡头,71岁,台湾男艺人,演员、主持人、舞蹈老师,肝癌。[217]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