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话闽东语馬祖話平话字Mā-cū-huâ[5])是马祖列岛居民的母语。马祖话是闽东语的一种方言,属侯官片。马祖话为广义福州话中的一种方言,与福州市长乐区长乐话最为接近。马祖人在使用福州话介绍母语时会称之为“平话”(闽东语Bàng-huâ实际读音/paŋ˧˩ ŋuɑ˩˧˩/[6]),意思是平常生活使用的语言;在用国语华语)介绍母语时则多称“马祖话”,以彰显该语言为马祖在地之语言。在中华民国连江县官方教学上称之为“马祖闽东语”或“马祖福州语”。中华民国文化部教育部则称其为“马祖语”。

Quick Facts 马祖话, 发音 ...
马祖话
Mā-cū-huâ/馬祖話/Bàng-huâ/平話
发音[mɑ˧˩ tsu˥˥ uɑ˩˧˩] / [paŋ˧˩ ŋuɑ˩˧˩]
母语国家和地区连江县马祖列岛桃园市八德中坜等区
区域马祖地区
母语使用人数
约60,000人[1][2]
语系
文字汉字
马祖闽东语注音
马拼方案
平话字
福州语假名(已废止)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连江县马祖
承认少数语言马祖(福州)语马祖地区法定的大众运输工具播音语言之一[3]
管理机构 中华民国文化部[4]
连江县 (中华民国) 连江县政府教育处
语言代码
ISO 639-3
ISO 639-6masu
Thumb
马祖列岛的位置
Close

历史

马祖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属于连江县管辖,原住民大多来自福州十邑一带的长乐连江,也有少数来自福清,来自兴化(莆仙)和闽南地区的移民只占极少数,因此长乐、连江、福清的福州语长期是优势语言。马祖话与长乐区的长乐话最为接近,与福州市区通行的福州话可以互通。在马祖列岛,操长乐口音的人数占八成以上;其次为连江口音,早期聚居在南竿岛津沙村;操福清口音的人口,则散居全县各地。[7]

除了操长乐、连江、福清福州语的住民之外,马祖还有少数来自泉州使用闽南片的移民,以及来自莆田、操莆仙片的移民。由于马祖话在马祖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些移民中,老一辈大多数能同时使用自己的母语和马祖话;而年轻一辈则一般只会说马祖话。[8][7]

语言学划分

语言学家李方桂在1937年将福建方言分为闽北语闽南语,福州语属于闽北语,这属于早期的“闽语二分法”[9]

1960年代以后,学者潘茂鼎等人因传统闽南语、闽北语划分法范围过大,除了闽北语项下之方言彼此难以沟通,同时福建方言的山海差异更甚于南北差异,因此将福建方言五分,原“闽南语”拆分为闽南语闽中语莆仙语,原“闽北语”一拆为二,分为闽北语闽东语,福州语属闽东语[9]

美国汉学家、闽语研究专家罗杰瑞在1990年代提出闽语六分法,其中将福建海线之闽南语、莆田语、福州语都归为闽东之语[9]

2012年在新版《中国语言地图集》里,将马祖话归类为闽语闽东片侯官小片。

音韵体系

马祖话与福州话在声母、韵母上完全相同。声调方面,虽然同为七个声调,但实际发音与福州话不大一样。

声母

马祖话有十七个声母。

塞音
擦音
塞擦音
鼻音
边音
双唇音
[] (波), [p] (边)
[β]
[m] (蒙)
齿龈音
[] (他), [t] (低)
[s] (时)
[tsʰ] (出), [ts] (曾)
[n] (日)
[l] (柳)
龈后音
[ʒ]
舌根音
[] (气), [k] (求)
[h] (喜)
[ŋ] (语)
声门音
[ʔ] (莺)

其中,[β]和[ʒ]这两个声母不在单字中出现,仅在连读时出现(见下文)。

韵母

马祖话有46个韵母,每个韵母分为紧韵和松韵。一个字具体应该读松韵还是紧韵,由该字的声调来决定(见下文)。下表中,标注的音标中,左边为紧韵,右边为松韵。

简单元音 复合元音 鼻音韵尾[-ŋ] 入声韵尾[-ʔ]
[a/ɑ](虾/罢) [ia/iɑ](写/夜) [aŋ/ɑŋ](三/汗) [aʔ/ɑʔ](盒/鸭)
[ɛ/a](街/细) [ie/iɛ](鸡/毅) [iŋ/ɛiŋ](人/任) [øʔ/œʔ](扔/嗝)
[œ/ɔ](驴/告) [iu/ieu](秋/笑) [uŋ/ouŋ](春/凤) [eʔ/ɛʔ](渍/咩)
[o/ɔ](哥/抱) [ua/uɑ](花/话) [yŋ/øyŋ](银/颂) [oʔ/ɔʔ](乐/阁)
[i/ɛi](喜/气) [uo/uɔ](科/课) [iaŋ/iɑŋ](惊/命) [iʔ/ɛiʔ](力/乙)
[u/ou](苦/怒) [yo/yɔ](桥/锐) [ieŋ/iɛŋ](天/见) [uʔ/ouʔ](勿/福)
[y/øy](猪/箸) [ai/ɑi](纸/再) [uaŋ/uɑŋ](欢/换) [yʔ/øyʔ](肉/竹)
[au/ɑu](郊/校) [uoŋ/uɔŋ](王/象) [iaʔ/iɑʔ](掷/察)
[ɛu/ɑu](沟/构) [yoŋ/yɔŋ](乡/样) [ieʔ/iɛʔ](热/铁)
[øy/ɔy](催/罪) [ɛiŋ/aiŋ](恒/硬) [uaʔ/uɑʔ](活/法)
[uai/uɑi](我/怪) [ouŋ/ɔuŋ](汤/寸) [uoʔ/uɔʔ](月/郭)
[ui/uoi](杯/岁) [øyŋ/ɔyŋ](桶/洞) [yoʔ/yɔʔ](药/弱)
[ɛiʔ/aiʔ](贼/黑)
[ouʔ/ɔuʔ](学/骨)
[øyʔ/ɔyʔ](读/角)

声调

马祖话有七个单字声调,平、去、入各分阴阳。这与福州市区的福州话相似,但声调的实际读音却与福州市区并不一定相同。

标号 1 2 3 4 5 7 8
名称 阴平 上声 阴去 阴入 阳平 阳去 阳入
松紧韵
调值 55 33 312 13 51 131 5
例字
马拼范例 oung ōung ǒung óuh òung ôung ouh

阴去的读音虽表记为“312”,但在口语中往往被读成半阴去“31”或“11”。

声调与松紧韵的关系

与福州话相同地,在马祖话中,平声、上声和阳入是紧韵,去声和阴入则是松韵。

以下以平话字“”的发音为例介绍松紧韵。“”的紧韵为[ɛ]、松韵为[ɑ],那么,“”的所有声调发音如下表:

声调 阴平 上声 阴去 阴入 阳平 阳去 阳入
调值 55 ˥˥ 33 ˧˧ 312 ˧˩˨ 13 ˩˧ 51 ˥˩ 131 ˩˧˩ 5 ˥
松紧韵
平话字 ă̤ ā̤ á̤ á̤h à̤ â̤ ă̤h
国际音标 ɛ˥˥ ɛ˧˧ ɑ˧˩˨ ɑʔ˩˧ ɛ˥˩ ɑ˩˧˩ ɛʔ˥
※注:“阴去”(312 ˧˩˨)在口语中一般被读成“半阴去”(31 ˧˩)。

上表中,紧韵声调的“ă̤”应读作[ɛ˥˥]而不是[ɑ˥˥];同理,松韵声调的“â̤”则应读作[ɑ˩˧˩]而不是[ɛ˩˧˩],以此类推。

连读变化

声母类化

前字的韵尾 后字的声母
元音韵尾
  • [p][pʰ]变化为[β]
  • [t][tʰ][s][n]变化为[l]
  • [ts][tsʰ]变化为[ʒ]
  • [k][kʰ][h]变化为零声母;
  • [l][m][ŋ]不变化。
鼻音韵尾([-ŋ]
  • [p][pʰ]变化为[m]
  • [t][tʰ][s][l]变化为[n]
  • [ts][tsʰ]变化为[ʒ]
  • [k][kʰ][h]和零声母变化为[ŋ]
  • [n][m][ŋ]不变化。
入声韵尾([-ʔ][-k̚] 所有声母都不变化。

连读变调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拼读成一个词语时,前字的声调可能会受到后字声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作连读变调。马祖话与福州话相似,两字连读中,只有前字才有可能发生变调现象,后字则一概不变调。

双字连读变调规则见下表(绿色(纵行)代表前字,蓝色(横行)代表后字,表格中的数据为连读之后前字的声调):

阴平, 55 阳平, 51 阳入, 5 上声, 33 阴去, 312 阳去, 131 阴入, 13
阴平, 55
上声, 33
阳平, 51
阴去, 312
上声, 33
阳平, 51
阳去, 131
上声, 33
阳平, 51
阴入甲, 13
上声, 33
阳平, 51
上声, 33 半阴去, 31 13
相当于丢失入声的阴入
阴平, 55
阴入乙, 13 31+[-ʔ]
相当于添加入声的半阴去
阴入, 13 阳入, 5
阳平, 51 上声, 33 半阴去, 31 上声, 33 半阴去, 31
阳入, 5 上声, 33
或上声+[-ʔ]
阳平(51) 或
阳入 (5)

上表中,“阴入甲”指的是以[-ʔ]韵尾的阴入字,“阴入乙”指的是以[-k̚]为韵尾的阴入字。今天,这两套入声韵尾在单字读音中已无区别,只有少数老年人能够区分开来;其差别仅在连读变调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来。

松紧变韵

马祖话与福州话相似,存在着松紧韵(详见上文);同样地,马祖话在字词连读时,也存在着松紧变韵的现象。

例如:“技师”一词:“技”读“kɛi˧˩˨”是阴去,属松韵;“师”读“sy˥˥”,是阴平。阴去与阴平连读读上声,属紧韵。因此此词中的“技”应该读“ki˧˧”,发生了松紧变韵现象。又由于s在元音韵尾之后发生声母类化,成为l,因此实际读作“ki˧˧ ly˥˥”。

又如:“台湾”一词,“台”读“tai˥˩”是阳平,属紧韵;“湾”读“uaŋ˥˥”,是阴平。阳平与阴平连读读上声,属紧韵。因此此词中的“台”应该读“tai˧˧”,没有变韵。此外,这两个字连读也没有发生声母类化的现象(见上表),因此实际读作“tai˧˧ uaŋ˥˥”。

差异

马祖话与福州市的福州话之差异

马祖话与福州市的福州话虽能够互通,就总体而言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但腔调、用词等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区别。

例如马祖话称“我”为“ŋui˧˧”,称“我们”为“nɔŋ˧˩ ŋa˥˥”。而在福州市区通行的福州话中,称“我”为“ŋuai˥˥”,称“我们”为“naŋ˥˥ ŋa˥˥”。

又如马祖话称“舌头”为“舌囝”(siĕh-giāng),福州话说“喙舌”(chói-siĕh);称“中间”为“当当中”(dăng-dăng-dŏng),福州话说“台台中”(dài-dài-dŏng);称“除夕”为“廿九暝”(niék-gāu-màng),福州话则称为“三十暝晡”(săng-sĕk-màng-buŏ)。

也有词汇相同但词义不同的词汇。例如:“过身”(guó-sĭng)一词在马祖话中意思是“逝世”(与台湾闽南语中同义),但在福州市的福州话中却是“时过境迁”的意思,“过世”(guó-sié)才是“逝世”的意思。马祖人称“爷爷”为“依爷”(ĭ-iè),但在福州话中却是“父亲”的意思,福州话称爷爷为“依公”(ĭ-gŭng)。

由于两岸分治的缘故,今日的马祖话与福州市的福州话产生了更多不一样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是政治背景下特有的词汇,有的是现代科技方面的词汇。例如“网际网路”(中国大陆称“互联网”)、“滑鼠”(中国大陆称“鼠标”)等等。

福州话和马祖话的关系,跟闽南语中的泉州话漳州话台湾话的关系相似。福州语为马祖话之源头,但马祖话又不完全等同于福州市的福州话。

马祖话在马祖列岛中的差异

马祖,马祖话存有不同口音,如长乐口音连江口音福清口音罗源口音等,此为马祖列岛中的马祖话在口音上的差异。另外亦有词汇上的差异,比如“等一下”马祖话中普遍作“等下”(dīng-hâ),于南竿津沙居民有表达作“且慢”(chiā-mâing)者。

现状

马祖

同其他闽语闽东片的方言一样,马祖话的现状不容乐观。20世纪中叶,大量国军进驻马祖。为了“保乡卫岛”,国军在当地大力扫盲、推行国语,以求达成“军民协同、联手作战”的目标。马祖防卫指挥部要求各村聚落设立“指导员”,让成人参加“民众识字补习班”补习国语和识字,让适龄儿童进入简易学校学习。这项激进的语言政策最终导致了全县通行国语,人人能说会写,但马祖话的地位被严重弱化,马祖的语言文化被彻底颠覆。近年来,随着马祖地区开放观光,以及大量民众移民台湾岛,有不少马祖的在地居民开始会说闽南语台湾话,作为母语的马祖话面临式微困境,年轻一辈不太说甚至不会说。[8]为了保护本土语言,2000年颁布的《大众运输工具播音语言平等保障法》规定马祖地区的大众交通工具上必须加播马祖话的播音,以保护马祖话在公共场合的使用。[3]同时,在校园里实施马祖话教育。[10]在国小乡土语言教材中,早期教材多采用福州市市区福州语读音,后来马祖当地母语者参与教材编纂,2010年以后出版的教材主要采用马祖当地读音。[11]

桃园

马祖移民到桃园市之人数高达五万人,普遍定居在八德中坜地区,尤其桃园市八德区为全国最多马祖人居住的地区,较马祖列岛当地人口还多。基于桃园马祖二县市的渊源,桃园市政府成立“桃园马祖交流小组”,积极推动两县市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一同推广马祖历史文化及传承马祖母语,并于八德区的“马祖会馆”开设马祖话教学课程,建立马祖话的承续及保存机制[12]

立法保护

2000年3月31日,《大众运输工具播音语言平等保障法》通过,马祖话被列为马祖地区的大众运输工具并用播音语言之一。目前其使用的范围为:县内公车之车上广播;台北松山机场台中清泉岗机场马祖航班之机场广播;连江县南竿机场北竿机场之机场广播;国内线马祖航班之机上广播。

2019年1月11日,《国家语言发展法》通过,作为中华民国本土语言之一的马祖话[13]成为法律保护对象。马祖话将于2022年成为连江县学生的必修课。[14][1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